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济宁市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当前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济宁市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好转,人居环境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济宁市仍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保监管、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思想认识,多措并举推进生态济宁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济宁;生态环境;对策
近年来,济宁市经济飞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成绩固然可喜,但也存在诸多隐患和矛盾。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方式多为粗放型经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以此实现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这种发展模式在经济欠发达初期效果显著,但其发展不可持续,巨大的环境牺牲成为悬在发展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被纳入“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正式成为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大执政方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也成为济宁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辩证关系的行动指南。
一、济宁市生态环境现状
根据济宁市生态环境局监测结果,以2018年全年数据为例,从环境空气、城区降水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声学环境质量五大方面对济宁市生态环境情况进行总结。
(一)环境空气
济宁城区开展的环境空气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6项。设置8个采样点,全部实行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济宁市区空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20mg/m3,不超标。同去年相比,二氧化硫年均值下降了26%。城区环境空气二氧化氮年日均浓度为0.036mg/m3,不超标,年超标率0.8%。二氧化氮年均值浓度与去年相比降低了0.1%。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092mg/m3,超标0.31倍,年超标率为11.5%。与去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降低了16.4%。与去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降低了16.4%。细颗粒物方面,年日均值为0.052mg/m3,超标0.49倍,年超标率为14.2%。与去年同期相比,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略有下降。
根据济宁市区空气质量日报以AQI值统计,2018年度济宁市区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为25天,良好天数为187天,优良天数为212天,优良率为58%。
(二)城区降水质量
济宁城区设2个降水采样点,监测项目为pH值、电导率和8项离子浓度。2018年济宁市城区降水量为630.1mm,各季度降水分布不均,二、三季度降水量较大,而取暖期降水量较小。降水PH最小值为5.77,最大值6.91,对照评价标准,全年未出现酸雨,经统计全年降水pH值范围在为5.77-6.91之间,表明城区降水质量尚好。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
2018年度通过对全市16个水域单元26个测点的监测,2018年度,在16个水域单元21个河流监测断面中,全年水污染综合指数在2.5-5.2之间,其中新万福河湘子庙断面(境外来水)污染最重,其评价指标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均不达标,累计超标倍数为0.8倍,其余监测断面均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要求。
(四)地下水
济宁市区生活饮用水来自地下水,2018年监测结果表明,济宁市国控生活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位的水质监测指标全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4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中,全分析增加的16个项目中,除浑浊度、溶解性总固体、细菌总数、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5个项目外,其余项目均未检出,检出项目均不超标。
(五)声学环境质量
济宁市城区由于历史原因,功能区混杂,有些道路虽已扩宽改造,但仍有部分道路相对较窄,而机动车辆数量大,部分路段行车条件较差等原因,易产生噪声污染。功能区噪声方面,居民文教区、二类混合区、工业集中区以及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全年昼间噪声值均达标;夜间噪声均值只有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超标4.4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方面,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67.8分贝,低于70分贝的标准值,与去年(68.4分贝)相比降低0.6分贝,平均车流量2337辆/h,无超标路段,虽然各路段车流量比较大,但多数为小车,且人车分流,行车条件好,市区部分路段设置了禁鸣区,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在标准限值内。区域环境噪声方面,2018年,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0.7分贝,较去年降低0.8分贝。
二、加快推进生态济宁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从监测数据来看,当前济宁市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大部分指标已达到合格标准。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契机当中,济宁市仍需要大力推进生态济宁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一)优化产业结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首先,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着重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实现产业高附加值,推进生态旅游,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次,鼓励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逐渐淘汰重污染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产出末端角度看,应减少污染类的产出,降低污染型产出的比重,优化产出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要素投入角度看,虽然环境消耗可增加产出,但过多使用环境要素也会产生更多污染,应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投入要素中环境要素的比例,加快技术、资本和劳动要素对环境要素的替代,提高环保标准,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适当减少环境要素的使用。
(二)加强环境监管,建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
环境监督监测方法是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关键方法,监督监测城市环境的过程中落实治理对策,而且城市环境的监督监测手段可以預防污染。比如采用的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此项技术在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实践价值,物联网传感器实地、实时的监测城市的大气环境、水环境,传感器中内置了预警参数,当大气环境、水环境的污染物质超过预警参数时,物联网系统会把污染源的污染指数传回到环境监督监测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体系内,此时环境治理部门就会迅速安排人员到场处理,及时处理城市中的环境污染。
(三)创新治理方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一方面要主动创新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为适应新常态下的高标准高要求,应建立将社会资本引入环境保护领域的市场化机制,为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用,健全第三方环境治理市场,积极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按照济宁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要求来规划城市的总体发展布局。在开发时一定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适度开发自然资源,必须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在建设工业园区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节能减排要科学合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城市建设中要加强道路管理,改善行车条件,设置禁鸣区和绿化带,保证生态济宁建设科学有效。
(四)培育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公众参与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成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人和自然平等的生态文明意识。当前,应尽快建立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两大体系,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引导公众绿色生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习总书记指出:“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近年来,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群体性事件频发,因此,我们应提高公众参与能力,保障公民知情权,切实保证他们参与决策、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徐剑,《城市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
[2] 姚震寰,《长春市环境污染治理难点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9。
关键词:济宁;生态环境;对策
近年来,济宁市经济飞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成绩固然可喜,但也存在诸多隐患和矛盾。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方式多为粗放型经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以此实现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这种发展模式在经济欠发达初期效果显著,但其发展不可持续,巨大的环境牺牲成为悬在发展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被纳入“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正式成为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大执政方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也成为济宁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辩证关系的行动指南。
一、济宁市生态环境现状
根据济宁市生态环境局监测结果,以2018年全年数据为例,从环境空气、城区降水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声学环境质量五大方面对济宁市生态环境情况进行总结。
(一)环境空气
济宁城区开展的环境空气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6项。设置8个采样点,全部实行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济宁市区空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20mg/m3,不超标。同去年相比,二氧化硫年均值下降了26%。城区环境空气二氧化氮年日均浓度为0.036mg/m3,不超标,年超标率0.8%。二氧化氮年均值浓度与去年相比降低了0.1%。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092mg/m3,超标0.31倍,年超标率为11.5%。与去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降低了16.4%。与去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降低了16.4%。细颗粒物方面,年日均值为0.052mg/m3,超标0.49倍,年超标率为14.2%。与去年同期相比,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略有下降。
根据济宁市区空气质量日报以AQI值统计,2018年度济宁市区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为25天,良好天数为187天,优良天数为212天,优良率为58%。
(二)城区降水质量
济宁城区设2个降水采样点,监测项目为pH值、电导率和8项离子浓度。2018年济宁市城区降水量为630.1mm,各季度降水分布不均,二、三季度降水量较大,而取暖期降水量较小。降水PH最小值为5.77,最大值6.91,对照评价标准,全年未出现酸雨,经统计全年降水pH值范围在为5.77-6.91之间,表明城区降水质量尚好。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
2018年度通过对全市16个水域单元26个测点的监测,2018年度,在16个水域单元21个河流监测断面中,全年水污染综合指数在2.5-5.2之间,其中新万福河湘子庙断面(境外来水)污染最重,其评价指标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均不达标,累计超标倍数为0.8倍,其余监测断面均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要求。
(四)地下水
济宁市区生活饮用水来自地下水,2018年监测结果表明,济宁市国控生活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位的水质监测指标全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4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中,全分析增加的16个项目中,除浑浊度、溶解性总固体、细菌总数、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5个项目外,其余项目均未检出,检出项目均不超标。
(五)声学环境质量
济宁市城区由于历史原因,功能区混杂,有些道路虽已扩宽改造,但仍有部分道路相对较窄,而机动车辆数量大,部分路段行车条件较差等原因,易产生噪声污染。功能区噪声方面,居民文教区、二类混合区、工业集中区以及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全年昼间噪声值均达标;夜间噪声均值只有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超标4.4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方面,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67.8分贝,低于70分贝的标准值,与去年(68.4分贝)相比降低0.6分贝,平均车流量2337辆/h,无超标路段,虽然各路段车流量比较大,但多数为小车,且人车分流,行车条件好,市区部分路段设置了禁鸣区,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在标准限值内。区域环境噪声方面,2018年,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0.7分贝,较去年降低0.8分贝。
二、加快推进生态济宁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从监测数据来看,当前济宁市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大部分指标已达到合格标准。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契机当中,济宁市仍需要大力推进生态济宁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一)优化产业结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首先,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着重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实现产业高附加值,推进生态旅游,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次,鼓励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逐渐淘汰重污染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产出末端角度看,应减少污染类的产出,降低污染型产出的比重,优化产出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要素投入角度看,虽然环境消耗可增加产出,但过多使用环境要素也会产生更多污染,应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投入要素中环境要素的比例,加快技术、资本和劳动要素对环境要素的替代,提高环保标准,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适当减少环境要素的使用。
(二)加强环境监管,建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
环境监督监测方法是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关键方法,监督监测城市环境的过程中落实治理对策,而且城市环境的监督监测手段可以預防污染。比如采用的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此项技术在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实践价值,物联网传感器实地、实时的监测城市的大气环境、水环境,传感器中内置了预警参数,当大气环境、水环境的污染物质超过预警参数时,物联网系统会把污染源的污染指数传回到环境监督监测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体系内,此时环境治理部门就会迅速安排人员到场处理,及时处理城市中的环境污染。
(三)创新治理方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一方面要主动创新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为适应新常态下的高标准高要求,应建立将社会资本引入环境保护领域的市场化机制,为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用,健全第三方环境治理市场,积极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按照济宁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要求来规划城市的总体发展布局。在开发时一定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适度开发自然资源,必须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在建设工业园区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节能减排要科学合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城市建设中要加强道路管理,改善行车条件,设置禁鸣区和绿化带,保证生态济宁建设科学有效。
(四)培育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公众参与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成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人和自然平等的生态文明意识。当前,应尽快建立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两大体系,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引导公众绿色生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习总书记指出:“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近年来,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群体性事件频发,因此,我们应提高公众参与能力,保障公民知情权,切实保证他们参与决策、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徐剑,《城市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
[2] 姚震寰,《长春市环境污染治理难点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