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新建的文化再构与多维反思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sh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地区的学校得到了升级改造,尤其一些具有多年文化传统的老校,正在面临着原地或易地新建的重要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新建过程能否将原有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这是关系到学校下一步如何发展的核心关键命题。《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普鲁斯特曾说过:“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通过不同维度的立体考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的文化理解,促进老校实现新建过程中文化脉络的明晰、充盈与彰显。
  一、优与劣:必要的伦理审视
  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文化是人的内在规定性,而人的追求与品位是不一样的,因此,尽管从普适性的方向上而言,老校(文化)新建是一件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好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文化行为都值得肯定与赞扬,有些需要引起我们的警醒,我将其概括为两类。
  一种称之为彻底性的恶。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为了文化而文化,忘记了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正如文化哲学家卡西尔所言:“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之为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1]学校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应该成为不断解放与提升师生的过程,而不是让文化成为远离教师与学生的符号化存在,让文化失去了根基与活力,甚至成为一些人谋利或者向上攀爬的手段,成为达成一己之私的工具。这种恶如果不从根子上除去,对学校的伤害是致命的,因为它从本质上就不是向善的,这是原则性、方向性的错误,尽管有时表面上看起来也挺“美”的,所以,也就带有了更多的欺骗性,并会让大家看透、看轻学校文化建设。
  一种称之为发展中的劣。每个学校的校长与教师群体的自身素养与认识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高,有的比较低,这肯定会导致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与低,也就是高下不齐,可能也正是如此才呈现出了良好的区域学校文化生态。不过,这一点也不可怕,因为总体上是善的,这只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成长性问题,随着校长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让人担心的只是某些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夜郎自大、故步自封,放弃了文化提升的可能性,让文化建设成为简单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那么就会让问题变得复杂多了,而现实中的确存在这样的校长和教师。
  二、内与外:必要的价值支撑
  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但是,正如亨廷顿所言:“文化若是无所不包,就什么也说明不了。因此,我们是从纯主观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含义,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2]从纯主观的维度是不是能够完整地呈现文化应有的内涵,可能是仁智互见,值得注意的是,亨廷顿强调文化的关键是价值,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文化的核心一定是价值,而绝不是文化的“外衣”,价值在文化建设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涉及价值思考的文化建设一定不是真正意义的文化建设,或者是停留在文化的表面,仅仅是一种表象而已;或者是走向了文化的反面,变成了打着文化旗号的拼凑。“价值观特别是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统领学校组织及成员发展的精神和灵魂,而且也是学校主导文化及个性的集中体现。一所学校之所以区别于另一所学校,就在于拥有各自独特的核心价值观。”[3]
  老校文化重建要关注形式背后的价值,尤其要进行深入的价值研讨与批判,包括对原有文化价值的态度,这体现了重要的文化自觉意识,以保证学校将来的发展方向,甚至可能面临的文化转型。“批判与对话是学校文化建设者在面对各种文化新生事物时应具备的核心意识和文化能力,舍此便谈不上高层次的文化自觉和自为,无法真正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处理文化困惑的能力。”[4]这就要求大家进行学校教育哲学的思考,对办学理念与愿景再次进行概括与提炼,不能只是经验化地、意气用事地对原有价值加以接受与拒绝。要超越经验走向价值,也就意味着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实际上是对校长与教师群体理论思维能力的检视,看看你能否把学校的核心价值——教育主张(思想)结构化地呈现出来,这是整个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不同的价值选择,或者是学校中不同群体的选择不一,表现为教育文化之间的冲突,隐含其中的是大家教育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的冲突与达成共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文化主张明确与路径选择的动态过程,是对教育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更是再一次的凝心聚力的过程。
  三、上与下:合理的实践转化
  老校文化传承一定要落到实践中去,要在不同的阶段智慧地选择突破口与着力点,在不同领域或板块合理恰当进行文化展开,否则,就会成为空话或墙上的标识,让人们觉得文化建设只是飘在半空中。我最反对的就是把上位的教育主张变成定语,放在所有的实践载体前面,这样就会机械地变为××课堂、××学生、××管理……这样的文化建设不能形成层次化的概念体系,并导致一些相关问题产生。
  第一,上位与下位概念交叉重复。作为上位的概念与作为下位的概念意思一样吗?如果一样那么就无所谓上位与下位,使得上位思考与下位实践纠缠在一起,也就是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上位概念是什么意思?下位概念是什么意思?上位概念是怎么统住下位概念的?这个逻辑是必须交代清楚的,否则,将影响学校文化呈现的清晰度,并且会遭到别人的质疑。
  第二,文化主张没得到切实分解。上位的教育主张是对学校整体发展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比较深远的追求,如果不把上位教育主张分解,下位实践就会变成上位价值的应声虫。如果没有从不同的教育领域的特点,尤其是不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学校不同的块面进行适切性的突破,将来就很难转化为实践中的教与学的行为,可能会流于一般性的口号。
  第三,让人感觉是在贴文化标签。文化的呈现不是简单地在所有方面套用某个语词,这样并不意味着特色文化就成功了,反而给别人一种浅层化刻意为之的印象,伴随着产生文化审美疲劳,影响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智慧与灵感,并制约生动活泼的实践对上位概念的创生与丰富,甚至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陷阱和文化深化的瓶颈。   四、快与慢:内在的不同规律
  文化建设总体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我认为如果三年两载就能让文化大功告成,这样的文化绝对不值得追求,或者说至少不能成为学校的终极追求,而且,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是一种伪文化,是一种为了文化而文化的短视行为。但是,这并不代表学校文化系统内的所有元素齐头并进,文化的表层元素可能改变的速度快一些,而一些深层的文化元素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显现出来。但是,一旦这些深层元素发生了变化,文化的阶段性成熟也就来临了。而且,也正是因为进展有快慢、程度有深浅文化才变得多姿多彩,也才让文化建设充满了迷人的魅力和实践的张力。
  正如皮尔森所言,“所有的文化,即使是最原始民族的文化也不例外,都可以看做是人对周围力量施加影响的方式”,[5]只是这种影响方式在不同层面作用的快慢不同。比如,作为表层元素的硬件建设可以快一些。在老校新建的过程中,物质文化总体来说随着新校的建设可以比较早地呈现出来,这是整个学校的文化建设基础,为整个学校文化搭建起基础框架,先行一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硬件文化建设本身要素也不一定同步前进。而作为深层支撑的精神提升与凝练则要慢一些,尤其是当我们期待文化被师生内化,并在行为中体现出来则更是一个相当长的生命成长过程。但是,不管是快的元素还是慢的元素,在老校文化新建中尽量不要把所有方面一下子做满,过犹不及,要合理地留下文化拓展与改造的空间,这也是对过去传统与可能未来的尊重。否则,一旦出现偏差就很难进行调整,并且对学校文化的整个脉络延续产生不良影响。
  五、强与弱:慎重的群体行为
  “我们是文化的生产者。但我们也是文化的创造物。”[6]这样一种辩证关系揭示了文化的两面性,学校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师生生存力量,既有其柔弱的表现,也有其强力的展示。
  一方面,学校文化的纤弱表现在它必须得到师生群体的认同。学校文化建设如果没有师生的文化认同,师生就无法真正介入到文化建设中去,这样形成的学校文化是苍白而无力的,是没有任何根基的,因为“人的文化活动还是人本身的自我成长活动”,[7]把师生的成长从其中抽去,还能剩下来什么呢?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应该是全体师生甚至是家长与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让他们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这样建设出来的文化才能具有坚实的支撑基础,而不是少数人的文化构想成为全体师生的文化追求,那样的学校文化把师生当作旁观者,必然也得不到他们的承认,想要追求的学校文化也就不存在了。
  另一方面,学校文化的强力表现在它可以塑造人。“从我们关于前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智力发展的知识来看,人的这种可塑性是人类得以发端和维持的土壤。”[8]正是这种可塑性使得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限制个人行为变异的一个主要因素。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干强调说:“文化是我们身外的东西——它存在于个体之外,而又对个人施加着强大的强制的力量,这是因为我们通常总是与文化所要求的行为和思想模式保持一致。然而,当我们真的试图反抗文化强制时,它的力量就会明显体现出来了。”[9]这种强制性要求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非常谨慎,因为,不同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可以是正能量,也可以是反作用,师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其左右,而且这种控制对师生的影响更持久深刻。■
  【参考文献】
  [1][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288.
  [2][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
  [3]刘正伟,黄君艳.规范与个性: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10).
  [4]唐汉卫.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兼论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15—16).
  [5][荷]C.A.冯·皮尔森.文化战略[M].刘利圭,蒋国田,李维善,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
  [6][德]蓝德曼.哲学人类学[M].彭富春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7.
  [7]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
  [8][美]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张燕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3.
  [9][美]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47.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员)
其他文献
介绍了管理会计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分析了影响其应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应用水平的若干措施。
美国高等商科院校的社会评价孙以贤*⒇赵淑玲**朱康生我国的高等商科院校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保证教育质量,有必要对之加强宏观指导与管理,在这方面国家教委已制定了一系列的
以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唐山市135例正常人和165例献血员血浆中Cu、Zn、Ca、Mg,其结果可作为唐山市地区性正常人和献血员血浆中元素水平。t检验表明,两组间血浆Cu水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研讨小学教育创新与特色发展,促进全省小学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小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研讨活动于11月5-6日在连云港市举
随着根治性切除的增多、晚期病人的减少和术后死亡率的降低,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早期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效果较好,中晚期患者常因盆腔局部复发和肝、肺转移预
本文对自然对流换热的一个重要准则GRASHOF数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国内外的各种提法,物理含义的解释进行再讨论,在不用繁琐数学推导的条件下,提出笔者的看法和解释。
期刊
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有很多,结直肠癌肝转移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血道转移方式,文献报道约10%~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原发灶的手术治疗时已经出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母亲向我抱怨的就多了,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教育。我也发现,有时在家门外,就听到他们争吵的声音,或者回到家发现大家都拉着脸,家庭气氛搞得很严肃紧张。孩子妈妈其实是一个开明的人,但是最反感孩子做事虎头蛇尾,偏偏遇到这两个对什么都感兴趣都喜欢尝试的孩子。女儿说要学古筝,儿子说要弹钢琴,前三节课都上得有滋有味,可上完五节课都不想再上了,女儿说爱上了画画,儿子说要参加机器人训练
<正> 论文[1]给出了向量值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条件,其中a_ij,b_i,x_∈l,(i,j=1,…,n),在这篇论文里给出(1)有解的充要条件,其中a_ij&#183;x_j是按Banach代数l_1中的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