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如何应对新词语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cx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的共变。新闻媒体对之进行规范和筛选不仅是语言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媒体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是媒体的社会职责,也是弘扬和传播汉语汉文化的历史责任感的呼唤。本文提出新闻媒体应对新词语的原则应是:容纳、分析,取舍有度,引导、示范,构建和谐的媒介语言环境,积极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新词语 媒体 应对
  
  新闻媒体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肩负着促进汉语规范应用的重任。媒体的用语方式是社会和大众学习及运用规范语言的榜样和示范。新闻媒体用语产生之初就伴随着真实和新鲜的特点,这决定了新闻语言必须富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而新词语是社会生活最直接、最真实、最生动的反映和记录,应该说,新闻语言与新词语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新闻媒体对其进行规范和筛选不仅是语言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弘扬和传播汉语汉文化的历史责任感的呼唤。
  先看下面的例句:
  (1)内地歌手黄征以一身军装风格的别致西装亮相红毯,尽显潮男风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1月13日)
  (2)不过看着她情绪日渐稳定,郑秀文的家人也同意她搬出去,在早前所买的其中一套房子开始单身宅女生活。(《信息时报》2009年11月22日)
  例句中的新词语“潮男”和“宅女”已频频见诸报端。如何对待新词语,这不仅关乎媒体的质量与威望,也关乎媒体语言的影响力。重视语言运用,不仅是媒体的社会职责,而且也是媒体自身发展所必需的。面对蓬勃而出的新词语,新闻媒体应采取何种态度,作何选择呢?
  面对新词语时要理性对待:先有容纳胸怀,然后客观分析
  容纳胸怀。所谓新词语是指某一时段产生的新的词和短语,也指赋予了新义或新用法的词语。①200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171条“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首次发布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谷歌、新浪网等60多家媒体相继作了报道,引起媒体和网民的热议。综观媒体观点,大致可分为支持和质疑两种声音。
  北京大学教授赵冉指出,新词语多数具有感染力,有个性,同时又能记录某个特定年代的特定情绪或民众心理。这些词以后可能会存在,也可能会消亡,都是很正常的,词汇的生命力是需要时间去检验的,我们不必过于排斥。②有些学者认为,一些新词语昙花一现,不宜发布。比如冬天开展促销活动的“寒促”,称压力巨大的亚洲为“压洲”,这类新的文字组合,能否马上认定为新词语,值得讨论。③更有言辞激烈者认为,教育部对新词的“宽容”,就是对社会乱造词语的“纵容”。诚然,“不稳定性”是新词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南开大学教授周荐认为,有些新词语可能会继续、频繁地被人们使用,逐渐成为人们熟知的词语,甚至可能成为固有词语,如“谷歌”、“八荣八耻”等;有些则不为人们经常使用而逐渐退出实用领域。“如果我们不能在它们‘消失’前把它们忠实地记录下来,会失去一份弥足珍贵的语言历史记录。”④
  新词新语的大量涌现,总体说是一个民族语言充满活力的表现,是语言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生机勃勃的表现。
  客观分析。《文汇报》于1999年12月30日曾刊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题为《容纳 分析 引导 规范》一文,此篇也许可以全面、宽容和积极地令我们看清如今新闻媒体应如何应对新词语的现实问题。针对语言无序的负面影响,许嘉璐认为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容纳、分析、引导、规范”。“所谓容纳,即不必大惊小怪,不必横加指责”。“所谓分析,就是社会对此不能漠然待之,应该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研究。”我们试以“潮男”、“宅女”为例进行相关分析。
  “潮”可以解释为“潮水”,“宅”则是“住宅”之义。⑤作为名词的“潮”和“宅”是如何与名词组合的?“潮男”、“宅女”是什么意思?组合后所形成的新词在语义上有什么特点?“潮”和“宅”的构词能力如何?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再看一些具体的例句:
  (3)许多“潮男潮女”都穿着印有“喜羊羊”和“灰太狼”的T恤,私家车里都是大大小小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玩偶、靠垫。(《浙江日报》2009年4月24日)
  (4)始于本月十日晚的初雪,令河南省会郑州的市民欣喜不已,他们甚至忘记了已是深夜在大街上呼喊“下雪了”,更有市民给好友发短信报告,让不喜欢出门的“宅男”、“宅女”们分享这一好消息。(中国新闻网2009年11月13日)
  根据上下文我们不难断定:“潮男”是“引领潮流的年轻男子”,“宅女”是“窝在家中不出门的女子”之义。显然,“潮男”、“宅女”不是简单的两个语素的组合,而是两个概念的整合。“简单组合”好比是1+1=2,而“概念整合”则是1+1≠2。“概念整合”是由美国认知语言学家福柯尼耶和特纳(Fauconnier & Turner)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概念整合是在语言表征形式幕后运作的,概念整合不是物质形式的操作,而是心智的加工。它是人类把来自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提取其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概念结构的一系列认知活动。”⑥进一步来说,“潮男”、“宅女”是属于“非组合性概念整合”⑦。语言中有很多这样的实例,如“绿色食品”、“绿卡”、“红色政权”、“红铅笔”等,它们在结构上虽然同是“形容词+名词”,表征形式是相同的,但绝不是意义的简单组合,是相应的形容词和名词这两个输入信息压缩(conpress)进入心智整合空间而得到新的意义的。如此语言单位之间的整合会产生创新意义。沈家煊指出:概念整合形成的浮现意义不同于参与整合的各部分意义的简单加合,也无法从后者直接推导出来,这种浮现意义又称为“创新意义”。⑧概念整合下的“潮男”和“宅女”正是具有这样的创新意义:“引导潮流”和“窝在家中”,这样的意义从字面中是不能直接推导出的。
  同时,“潮男”和“宅女”的出现还符合语言经济性的原则。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用尽量少的语言形式表达尽量多的意义,这就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表示“引领潮流的年轻男子”的“潮男”和表示“窝在家中不出门的女子”的“宅女”正是这样的鲜活例证。同时,伴随着“潮男”、“宅女”的出现,如今的“潮”已经作为一个能产性较强的“类前缀”,构成了一系列的新词。
  选用新词语时要取舍有度:多选高频词、遵循必要性原则
  面对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出的新时期的新词语,有的报纸极少“涉足”,有的晚报则不恰当地大量使用,如网络词语“GF”“LG”“酱紫”“偶”等。⑨对此,新闻媒体到底该如何取舍呢?
  众所周知,网络语言拓宽了传统媒体在语言表达上的自由度,使传统媒体在话语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但传统媒体对网络语言有一个甄选、规范、保留的过程。因此,新闻媒体在这个问题上,过于前卫和过于保守都是不适宜的。
  我們的工作是在报纸新闻报道中规范地使用流行语,防止新闻语言的粗鄙化倾向,使语言的运用受制于新闻传播的要求,并为新闻报道内容服务。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口头流行词汇,不能照搬照抄。因为这些口头流行词汇的产生有一定的来源和流行范围,有些是专业术语,有些是地方方言,还有些格调低下甚至在政治上不太严肃的词汇,对于这些就不可能统统搬到报纸新闻中来。报纸从业人员在新词语的使用中,应当发挥一种“过滤器”和“转化剂”的作用,将低级趣味、古怪生涩的新词语过滤掉或转化掉,将语意不明、令人费解的新词语替换掉,只有这样,才能让报纸媒体使用的语言文字符合国家颁布的《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和推广普通话的规定。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针对2006、2007年度新词语目前的使用情况,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2008年的语料(包括平面、有声、网络新闻3个媒体)里进行了检索统计。在2008年语料中出现频次在100以上的各占20%左右,为高频词;频次在10以下的占25%左右,为低频词;每年都有近30%的词在2008年语料中没有出现,或没有以实际使用的身份出现,我们称之为“隐退词”。上文中的“潮男”、“宅女”,位于300~999频次段,显示仍然为高频词。类似这些词语很有可能会在语言生活中慢慢稳定下来,甚至进入基本词汇系统。另外,在该书发布的2008年新词语中,仍有“宅爱”(宅男宅女的爱情)、“宅内族”(指经济不景气时,将家务劳动由别人做改为自己动手做的人)、“宅生族”(指宅男宅女)等词见诸报端。可见,“宅”族词有旺盛的生命力。新闻媒体若选用“宅女”一词表示“窝在家中不出门的女子”之意,形象生动,确有必要。类似高频新词,若运用于报纸新闻中,可以使报道生动、形象、活泼、上口,增加作品的吸引力,从而增强其可读性,而且可以最直接、最真实、最迅速地反映和记录这个时代的新现象、新观念和新活动。
  笔者认为,新词语的选用应本着“必要”“高频”的原则,党报应略从严,更显示范性;都市报则略从宽,更显时代性。
  应用新词语时要引领方向:发挥新闻媒体示范和表率作用
  “新词语的显现一般经历初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从收集研究到推广、编入教材和词典,毕竟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新闻媒体在选用这些新词语时,具有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它在传播语言的同时,也在传播语言规范。由于新出现的词语良莠不齐,有些有一定文化内涵,有些则比较低俗,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味模仿。因此,在新闻媒体中要引导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有这样的意识:“保留符合语文规律和民族习惯的新词语,淘汰不合理的部分;允许一部分只停留在特定的人群里变成社区语言。”比如“宅G”、“宅青”,它违背了语言简洁形象、通俗易懂的特点,语义模糊,易造成人们误解或难以理解,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宅”族词里还有很多语义重复的词,比如“宅窝”、“宅居”,在新闻媒体中也不宜使用,因为这不符合语言经济的原则。
  这正如许嘉璐先生指出的:“我们是在不规范的情况下搞规范,语言又在规范中发展。”“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就不能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
  对待新词语,我们既要讲究包容,又要注重规范,二者不可偏废。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曾指出:“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这句话既阐释了新闻媒体与语言文字工作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强调了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新闻出版界应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只有符合规范,语言才能健康地发展。
  結语:构建和谐的媒介环境,积极影响当今社会生活
  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如上文的“潮男”、“宅女”,这些新词语在吸收不同文化的同时,也反映出国内年轻一代的生活、观念和文化状况。可以说,新闻媒体具有巨大的语言影响力,主导着今天的语言生活,它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是在向大众传播语言。选用何种新词语,某种意义上已暴露了媒体的立场、文化取向和生活态度。
  “在对待新词语的问题上,我们既要注意词汇用法的相对稳定规范,也要以开放的胸怀,科学借鉴吸收有益元素,营造全社会和谐包容的语言生态和语言生活”,而“媒体应当在这方面做出表率,带动全社会对语言的应用和发展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为促进汉语言的健康规范发展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为盐城师院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09YCKW026;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8SJB7400009)
  注 释:
  ①《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下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499页,第329~330页。
  ②《新词语体现社会生活新理念》,《青年时讯》,2007年8月30日。
  ③郑永川:《遭到“火星词语”》,《咬文嚼字》,2007(10)。
  ④《171个汉语新词课题组负责人接受专访回应质疑》,《羊城晚报》,2007年8月18日。
  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第161页、第1709页。
  ⑥⑦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第35页。
  ⑧沈家煊:《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修辞学习》,2006(5)。
  ⑨《新闻出版领域语言状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8页。
  陈思和:《从文化多层面看“新词汇”》,《文汇报》,2007年8月23日。
  许嘉璐:《容纳 分析 引导 规范》,《文汇报》,1999年12月30日。
  刘逸帆:《广播电视媒体要做规范应用汉语言的主力军——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姚喜双教授的对话》,《中国广播》,2008(11)。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如今的广播直播类节目中,双主持的节目形式已经十分普遍,主持人相互之间的配合尤为重要。配合得好,使节目精彩流畅,锦上添花;配合得不好,便会降低主持人的可信度,直接影响广播节目的播出质量。要做到直播节目主持人之间的默契配合,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非常关键。  节目播出前的配合  一般来说,节目时间较长或者是遇上比较重大的、特殊的直播节目时大多由两人或多人来主持。这使得节目形式灵活多变,不仅让受众感觉到节目形
期刊
融媒时代的脚步声越来越强劲。网络新兴媒体以其新、快、活的特点大行其道,传统电视也将视角、重心放在与观众的互动之上,广播复苏加上以手机终端为介质的各类传播手段的新兴,身处竞争夹缝之中的报纸尤其是以市场为主导的都市报生存空间频受挤压。囿于周期、时效、技术手段等原因,都市报在与新兴媒体的抗衡中往往落于下风。对此,有研究者提出,在诸多新兴媒体的压迫下,报纸重生之路在于营造“观点纸”、“深度纸”,意在扬长避
期刊
新闻广播要想谋求自己的特有生存和发展空间,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就需要新闻广播工作者更新观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当前新闻广播事业的创新发展。那种认为组织几个精干人员,搞一个选题进行突击创新的做法,显然是与创新的初衷格格不入的。须知,创新是手段,不是目的;创新是一个持续的生产实践过程,而不是短期行为。广播新闻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全员素质的提高和节目质量的全面、持续提升上。所以,
期刊
近30年来随着思想大解放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文选文摘类报刊也在全国迅速崛起,现在林林总总多达百十来种,尤以《读者》、《特别关注》、《意林》、《中国剪报》、《文萃报》备受读者追捧。这是报社资料室和高校图书馆充分运用图书和报刊对信息资料进行再创造的一次成功尝试。  经典文选是指点人生迷津,净化心灵的教科书  有内容有价值是文摘的灵魂。自汉以来,文人就有收辑前贤文章供人传诵的传统。其中吴楚才的《古文观
期刊
矿工,被称作中国最危险的职业。长久以来,这个特殊的群体总是以“苦难代名词”的身份进入公众的视线,在许多人印象中,他们从事着最脏最累的劳动,靠辛苦打拼换来维系生存的血汗钱。不过具体到地下数百米深处,矿工兄弟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相信多数人会感到陌生,甚至是空白……  新华矿难、乌海矿难、伊川矿难,自2009年下半年起,一连串重特大恶性矿难刺痛着国人的神经,成为人们心中难以承受之痛,专题调查《黑金之殇
期刊
摘要:新闻同质化竞争中,都市报在很多国内国际重要新闻的报道中,由于信息源单一,地域限制等因素,存在一些缺乏贴近性、独家性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比郑州市区内三家比较有分量的都市报关于此类新闻的报道,来分析和探讨都市类报纸在报道重要国内新闻事件的突破口。  关键词:都市报 中国海军出征 新闻报    现今的社会,信息极大丰富,新闻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而无论是全国性报纸还是地方性报纸,关乎国家时局的重大
期刊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在2002年为主持人陈鲁豫量身定做的一档电视访谈类节目,节目以开放式的、深入挖掘人物事件背后的故事、探究被访者内心深处的感触这些特色和亮点深受观众喜爱,曾被《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这档节目也给我们如何做好电视谈话类节目带来了诸多借鉴和思考。  如何吸引受众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以面对面、零距离和即兴谈话为主题的一种较为特别的电视节目类型。节目中主
期刊
摘要:网络时代是读题时代,标题是网络新闻的“眼睛”。本文以高校图书馆网站上的新闻标题为例,探讨了网络新闻标题的四大特点及五种大众化倾向表现,仅供图书馆网络编辑制作新闻标题时参考。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 特点 大众化倾向 高校图书馆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是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新闻及受众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信息的双向选择过程。①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独立的新闻网站迅速发展,网络新闻的竞争日趋激
期刊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代女作家,由于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她的小说创作正是她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女性情感体验和独特的叙写视角,来关注和审视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以对女性困境的关切引发人们对非人生状态的审视及自身弱点的反思。  独特的女性经历,书写不幸的女性群像  自从人类进入到以男性为中心的私有制社会以后,女子便成了男子的私有财产、附属品。妇女除了受政权、族权、神权的支
期刊
背景:郑州地铁网由6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地铁建设将分为起步、发展、成熟完善3个建设阶段,2013年建成通车后,郑州将向国际化城市标准再迈进一步。  郑州地铁1号线2009年6月6日正式开工,2012年12月底投入运营。  郑州地铁2号线2015年上半年通车试运营。  如今在世界报界,地铁报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在中国,地铁报出现至今仅六七年,为数并不多,还处于摸索时期。目前有上海的《I时代报》、南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