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普通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占在校生较大比重的农村籍大学生与城市籍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具有生活艰苦、吃苦耐劳、学习刻苦等优良品质,同时又存在着自我封闭、不善交流,容易违规犯错等不良倾向。针对农村籍大学生在校期间表现的各种特征,通过对其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正确引导农村籍大学生健康度过大学校园生活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大学生活
一、准确把握农村籍大学生特征的必要性
2004年,云南大学农村籍大学生马加爵,因与舍友发生口角和一些日常琐事,将4名舍友杀害;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贫困女研究生杨元元自杀身亡;2009年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大三女生刘伟因“求职压力过大”自杀;201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被誉为农村飞出的“金凤凰”李泽兵不到两年时间就蜕变成网瘾青年,挂科休学,最后熬夜玩游戏猝死;2014年8月济南一名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小金因缺乏安全意识,误乘黑车遭绑架性侵等。
目前,这些凶杀、自杀、玩物丧志导致死亡以及缺乏安全意识被侵害等各种恶性案件在高校校园中时有发生,其中发生在农村籍大学生身上的案例尤为突出,种种事件虽有偶然因素,但在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深处,均隐藏着必然因素,其表面的原因是农村籍大学生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的巨大反差产生的心理落差,而深层次根本的原因则是这种心理落差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演变而成的人格扭曲,而这也反映出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不断侵蚀大学校园的情况下,高校教育对大学生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忽视了对农村籍大学生这些校园“弱势群体”的关怀、关注、教育和引导。因此,只有准确把握好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要特征,找出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教育引导农村籍大学生健康度过大学生活,避免各种惨案的屡屡上演,还原大学教育的本质,教会学生做人,引导学生成才。
二、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要特征、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
本文所指的农村籍大学生是相对城市大学生而言的,农村籍大学生主要是指在农村长大, 父母从事农业劳动或者父母虽在城市务工, 但其户籍仍在农村,生活学习环境一直是在农村的大学生。通过对我系三届农村籍学生与城市籍学生生活消费、勤工俭学、学习成绩、人际交流等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学期生活费、勤工助学人数比例、获得优秀奖励人数比例、参加学生会或学校社团比例、违规违纪受处罚人数比例等数据为研究参数(见下图,农村籍大学生与城市籍大学生数据比较图),认真分析得出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我系2010-2012级农村籍大学生与城市籍大学生数据对比图
(一)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要特征。从上图不难看出,三个年级农村籍大学生占当年在校大学生的比重平均为70%,农村籍大学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农村籍大学生人均不足¥700元的月生活费远远低于城市籍大学生的¥1200元;农村籍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人数和获得优秀奖励人数远远高于城市籍大学生,分别占到97.22%和86%;就三个年级的违规违纪情况看,三个年级农村籍大学生违纪违规人数占违规违纪人数的比重分别为:33.33%、50%和66.66%,呈上升趋势。通过比较,农村籍大学生具有生活艰苦、吃苦耐劳、学习刻苦,但又自我封闭、不善交流,容易违规犯错等特征。
(二)农村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1)自信心差,自卑感强。农村籍大学生与城市籍大学生相比,在大学生活和学习,特别是在表现个人能力的文艺、体育、演讲、辩论等活动时,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导致农村籍大学生觉得自己在个人能力、人格魅力等方面不如城市籍大学生,因此就会产生自卑感,自信心不足。(2)知识面窄,适应环境较慢。农村籍学生在中学时代接触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较少,学习活动也相对单一,与城市学生相比,其知识面较为狭窄。(3)不善交际,自我封闭。农村籍大学生课外知识面较窄,而城市大学生知识面较宽,在其他同学在海阔天空闲聊时,部分农村大学生总觉得插不上嘴,害怕说错了被别人当作笑柄,与同学交流,害怕别人问及家庭,很少向别人敞开心扉,独来独往,容易走向心理封闭。(4)敏感多疑,嫉妒心强。农村籍大学生心理负荷普遍较重,他们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怕别人议论自己,因此有时特别敏感多疑。(5)忧郁焦虑,易走极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农村籍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较多,因此会产生担心、紧张的情绪和焦虑心理。
(三)农村籍大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一是农村籍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突变的外部环境令他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农村籍大学生从原来单纯的农村环境,直接进入复杂的城市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极易产生不平衡心态和孤僻极端的心理。二是农村籍大学生家庭负担的沉重和家庭对他们的高期望值,令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农村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通常较大,农村籍大学生身上一般都寄托着将来通过自己的成就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巨大希望,在求学过程中要承受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这种压力使他们面对失败时,容易迅速形成自惭、自责和放纵心理。三是农村籍大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影响他们心理的内因,是最主要的原因。农村籍大学生往往面临各种心理矛盾,自我调节能力偏低,他们大都比较封闭,致使心理矛盾不断积累和压抑,最终导致他们心理脆弱,往往会把一件小事凭空的放大,遇到挫折,容易偏激,走向极端。
三、正确引导农村籍大学生健康度过大学生活
一是帮助他们找准定位,克服自卑心理。要让农村籍大学生明白,他们的一些缺陷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不是他们自身的过错,没有必要感到自卑,相反,他们比城市籍大学生经历的更多,对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帮助,他们应当感到自豪,而不是自卑。二是公平公正对待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大家都要认识到,农村籍大学生的所谓“土气、内向,做事不够聪明,做事不全面”等问题都是暂时的,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要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要针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发挥农村籍学生真诚善良、认真踏实、自强上进等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三是强化信念教育,树立正确“三观”。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农村学生认识到人的价值在于奉献,教育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克服困难,自立自强。四是重视沟通交流,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与农村籍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在维护他们自尊的基础上,重点引导他们学会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健全自我意识,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为他们排忧解难,及早排除他们的心理阴影,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不断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大学生活
一、准确把握农村籍大学生特征的必要性
2004年,云南大学农村籍大学生马加爵,因与舍友发生口角和一些日常琐事,将4名舍友杀害;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贫困女研究生杨元元自杀身亡;2009年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大三女生刘伟因“求职压力过大”自杀;201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被誉为农村飞出的“金凤凰”李泽兵不到两年时间就蜕变成网瘾青年,挂科休学,最后熬夜玩游戏猝死;2014年8月济南一名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小金因缺乏安全意识,误乘黑车遭绑架性侵等。
目前,这些凶杀、自杀、玩物丧志导致死亡以及缺乏安全意识被侵害等各种恶性案件在高校校园中时有发生,其中发生在农村籍大学生身上的案例尤为突出,种种事件虽有偶然因素,但在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深处,均隐藏着必然因素,其表面的原因是农村籍大学生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的巨大反差产生的心理落差,而深层次根本的原因则是这种心理落差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演变而成的人格扭曲,而这也反映出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不断侵蚀大学校园的情况下,高校教育对大学生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忽视了对农村籍大学生这些校园“弱势群体”的关怀、关注、教育和引导。因此,只有准确把握好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要特征,找出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教育引导农村籍大学生健康度过大学生活,避免各种惨案的屡屡上演,还原大学教育的本质,教会学生做人,引导学生成才。
二、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要特征、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
本文所指的农村籍大学生是相对城市大学生而言的,农村籍大学生主要是指在农村长大, 父母从事农业劳动或者父母虽在城市务工, 但其户籍仍在农村,生活学习环境一直是在农村的大学生。通过对我系三届农村籍学生与城市籍学生生活消费、勤工俭学、学习成绩、人际交流等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学期生活费、勤工助学人数比例、获得优秀奖励人数比例、参加学生会或学校社团比例、违规违纪受处罚人数比例等数据为研究参数(见下图,农村籍大学生与城市籍大学生数据比较图),认真分析得出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我系2010-2012级农村籍大学生与城市籍大学生数据对比图
(一)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要特征。从上图不难看出,三个年级农村籍大学生占当年在校大学生的比重平均为70%,农村籍大学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农村籍大学生人均不足¥700元的月生活费远远低于城市籍大学生的¥1200元;农村籍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人数和获得优秀奖励人数远远高于城市籍大学生,分别占到97.22%和86%;就三个年级的违规违纪情况看,三个年级农村籍大学生违纪违规人数占违规违纪人数的比重分别为:33.33%、50%和66.66%,呈上升趋势。通过比较,农村籍大学生具有生活艰苦、吃苦耐劳、学习刻苦,但又自我封闭、不善交流,容易违规犯错等特征。
(二)农村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1)自信心差,自卑感强。农村籍大学生与城市籍大学生相比,在大学生活和学习,特别是在表现个人能力的文艺、体育、演讲、辩论等活动时,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导致农村籍大学生觉得自己在个人能力、人格魅力等方面不如城市籍大学生,因此就会产生自卑感,自信心不足。(2)知识面窄,适应环境较慢。农村籍学生在中学时代接触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较少,学习活动也相对单一,与城市学生相比,其知识面较为狭窄。(3)不善交际,自我封闭。农村籍大学生课外知识面较窄,而城市大学生知识面较宽,在其他同学在海阔天空闲聊时,部分农村大学生总觉得插不上嘴,害怕说错了被别人当作笑柄,与同学交流,害怕别人问及家庭,很少向别人敞开心扉,独来独往,容易走向心理封闭。(4)敏感多疑,嫉妒心强。农村籍大学生心理负荷普遍较重,他们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怕别人议论自己,因此有时特别敏感多疑。(5)忧郁焦虑,易走极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农村籍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较多,因此会产生担心、紧张的情绪和焦虑心理。
(三)农村籍大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一是农村籍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突变的外部环境令他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农村籍大学生从原来单纯的农村环境,直接进入复杂的城市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极易产生不平衡心态和孤僻极端的心理。二是农村籍大学生家庭负担的沉重和家庭对他们的高期望值,令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农村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通常较大,农村籍大学生身上一般都寄托着将来通过自己的成就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巨大希望,在求学过程中要承受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这种压力使他们面对失败时,容易迅速形成自惭、自责和放纵心理。三是农村籍大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影响他们心理的内因,是最主要的原因。农村籍大学生往往面临各种心理矛盾,自我调节能力偏低,他们大都比较封闭,致使心理矛盾不断积累和压抑,最终导致他们心理脆弱,往往会把一件小事凭空的放大,遇到挫折,容易偏激,走向极端。
三、正确引导农村籍大学生健康度过大学生活
一是帮助他们找准定位,克服自卑心理。要让农村籍大学生明白,他们的一些缺陷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不是他们自身的过错,没有必要感到自卑,相反,他们比城市籍大学生经历的更多,对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帮助,他们应当感到自豪,而不是自卑。二是公平公正对待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大家都要认识到,农村籍大学生的所谓“土气、内向,做事不够聪明,做事不全面”等问题都是暂时的,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要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要针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发挥农村籍学生真诚善良、认真踏实、自强上进等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三是强化信念教育,树立正确“三观”。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农村学生认识到人的价值在于奉献,教育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克服困难,自立自强。四是重视沟通交流,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与农村籍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在维护他们自尊的基础上,重点引导他们学会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健全自我意识,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为他们排忧解难,及早排除他们的心理阴影,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不断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