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说明: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学的组成就是低年级数学教育和高年级数学教育,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们接触和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所以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数学练习设计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在通过有效的数学练习,才能进一步的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全面发展,从而以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练习设计;教学初探
引言
应该要注意的是,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力很差。一节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时问只有20至25分钟,因此,老师在教室里讲课指导,是起到点睛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练习,这样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围绕重点设计练习
课堂练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技能技巧是基于教师的指导,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做练出来的。在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应当将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并且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指导。因此,需要数学知识的重点进行设计练习,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围绕概念突出法则重点练习
在数学课上,第一节数学课肯定离不开概念和以及则,例如加法、减法及0的概念等等。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直观教具在练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要借助教学用具来为学生们做演示和练习,从而进一步强化概念,突出法则。
2.课堂练习要灵活多样,减少机械重复练习
虽然机械的重复可以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但学生的兴趣会逐渐消失。因此,在练习时而加上要加强趣味性。如果2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设计好数字卡,可以随意抽取30张牌做加法和减法,让学生之间用做游戏的时间,练习数学,学生的好胜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新授课后的多层次练习
每节课讲完后,为了巩周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练习基本的或带有模仿性的问题,练习一些其有对比性和灵活性的问题;也可练习一些提高题。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让学生们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开始向基本技巧过渡。如在教授二年级乘法时,课堂练习要让学生用实物亲手摆一摆乘法算式,让学生集体摆2x4,同桌一个摆3x5、另一个摆5x3。从而使学生们可以自己判断、对比以及辨析,而教师的指导,则是起到强化记熟概念的作用。这样反复练习,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多层次地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使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一个档次。
二、以活动化练习为主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而只有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例如,在讲解数的组成这一问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从数学学具盒里拿出小棒,并要求他们按一定顺序分成两堆。看看你有几种分法?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是怎样分的。而老师要根据同学们所分的情况,依次进行演示。然后板书。这样,可以使学生们的主动学习,并且学生们会牢牢地记住了学习的内容。在“数的组成”基础上,老师也可以为延伸学习计算加、减法作为铺垫。
三、把课堂练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
“一刀切”是传统的教学做法,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样,这样也就可能造成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来看,低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和卡通等事物的兴趣比较大,但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讲,感兴趣的则是对有用、有挑战性等事物。为了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需要把课堂练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兴趣。根据数学知识有效的设计课堂练习,更好的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四、让课堂练习有机的融合生活实际
學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利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知识进行简单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有一种干枯燥乏味的心理,科学性和趣味性练习水平一体化设计,突出实践。保持与老师联系,在实践中进行设计练习设计,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认同感,体现数学的应用。除此之外,除了要进行“诊断”的实践运用,还要提高防错和纠正错误的能力。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因为粗心大意而错误,小学生们更是如此。教师们可以通过写出一些常见的错误给学生进行练习。陷阱练习法就是是一个“隐藏”的原本知识原理,概念以及公式,从而使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幻想的本质特征,从而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等。
结语
因此,数学课程教学的延伸就是数学课堂上的练习,是对数学课程意义的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数学教师的数学习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我建构,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和丰富学生发展的终身学习方式。并且在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行为目标,要想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反馈信息。练习的反馈和诊断功能,能够及时的讲课的课堂练习效果与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反映出来,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学生的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水平,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实践效果得到落实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沈建国.《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论》[M].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2]田立梨.《小学数学差异教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年3月
[3]郑俊选.《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研究》[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4]李雷琳.《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M] .宁波出版社 .2008年8月
[5]杨淑萍.《小学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M].山西出版社.2010年3月
[6]李明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技巧[J].小学教育.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