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解“才”与“徳”选拔之困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p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代中国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科举制等,无不体现出“才”与“德”之间的选择困境,陷于重德轻才还是重才轻德的艰难取舍之中,而德才兼备只是理想化的状态,现实中只有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方式才是摆脱困境的合理选择,而管理者的智慧才是最终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人才选拨  才德  情境管理  管理者  智慧
  中國古代的人才选拔一直为世人称道,特别是科举制,还被西方很多国家的效仿,现代的文官制度据说就是受到科举制的影响而建立的,而中国的公务员考试等现今的人才选拔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不过在此我们不是讨论科举制的优越性和影响,而是对它以及整个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如何平衡“才”与“徳”进行一次探讨。
  中国古代的选管制较早的是世官制,也就是世袭制,其并不涉及到才徳问题,属于典型的出身决定论。战国时的“军功爵制”跟才有一定关系,不过跟徳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只要战场上立功,徳不徳并不是重要的任用标准。所以我们重点说两个制度,一个是两汉的察举制,另一个就是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从表面上看,两汉的察举制科目里最重要的就是孝廉,意“孝子廉吏”,此外还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主要以德为先,当然也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以才能为主。因此察举制可以说重徳行,轻才能;而科举制的常考科目有明经、进士两科(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以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品德只是次要参考。
  对于这两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批评主要在德才不能兼顾上,察举制重徳不重才,可是徳的标准是相对的,孝敬父母长辈是徳,可是如果生前不孝,死后才孝,又算不算徳呢?人前是道德模范,人后可能就是衣冠禽兽呢?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西汉时期的王莽。王莽没有篡权之前,那是天下人的道德模范,从皇帝到太后,从大臣到百姓,从小孩到老人,简直人人夸,人人爱。可历史证明他其实是个伪君子,真小人,只是太会伪装了,骗过了几乎所有的人,是个大阴谋家!所以道德这个东西真的很难界定,如大贪官和珅,与原配夫人相敬如宾,十分恩爱,后来老婆死了也不续弦,那是多么痴情,多么难得,而且对乾隆皇帝那也是死心塌地的忠诚,对他老婆和皇帝来说当然是有德之人,可是他对百姓、对国家那又是多大的危害啊!所以只重徳那是不行的。
  那是不是像科举制那样重才轻徳就好呢?那肯定不是。虽然科举制度在中国推行了上千年,必然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它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特别到后来僵化以后,更是没有办法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使前期它的重才也是有问题的,以考试选人,看成绩不看人品、不看德行,必然使品行不端的人混入官僚队伍中,从而导致吏治更加黑暗腐败,最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威胁到国家稳定和统治长久。
  那怎么平衡才与徳?是不是要德才兼备呢?能不能做到呢?
  首先德才兼备的人到底有没有?肯定有。有多少呢?少之又少。想必历史和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而且所谓的德才兼备,还是要有一个主次前后之分。所以历史上关于才德的问题有过不少的争论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提到的“智伯之亡”的故事了。提到智伯就是因为才胜徳,德行不配而亡。司马光对才德问题有过精彩的论断:“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如何平衡才德关系似乎是无解的,不过好在现代社会对于才德的认识有了新的看法:那就是情境管理。所谓情境管理,其本质是认为管理没有标准的答案和做法,管理者应当根据不同的环境,实施有效的管理行为。重德轻才、重才轻德、德才兼备,三种用人观各有优劣,笼统地说并无太多现实的指导意义。德、才难以兼得,但又都很重要。管理者只有把三种策略置身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中灵活使用,才能真正做出有效的决策。
  一、根据不同的环境用人
  不同的环境中应该有不同的用人策略,乱世应当重才轻德,力求实效;盛世则应以德为先,培育民风。而现代企业中也是如此,市场环境不规范的时候,用人应当重才而不是德,否则就是迂腐;外围环境规范的时候,用人就应当重德而不是才,否则就可能危害社会。
  二、根据岗位的不同选人用人
  不同的岗位同样应当有所偏重,攻重才,守重德;外重才,内重德。拓展市场,用人当然要以才为先;内部的管控部门,用人必然要以德为先。外围的人才,面临的环境多变,要和不同的人接触,所以要重视其才,否则无所适从;内部的人才,就要重视其德,否则难以彰显组织文化。
  三、根据职位高低不同选任人才
  职位的高低,德才同样有取舍。职位低的岗位,要重才,原因是做好事情为主,影响力有限;而职位高的岗位,就要重德,原因是领导者的影响力巨大,容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
  四、根据任务轻重难易用人
  不同的工作任务,用人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易事用德,可以倡导文化;难事必须用才,力求达成目标。否则,易事用才,人才难以有成就感;难事用德,徒劳无功。
  总之,用人不能简单的以“才”“德”作为标准,我们在教书育人的时候常鼓励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任何人都有它的价值所在,有它的用武之地,关键看谁用?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何时用?所以与其纠结于“才”还是“德”的问题,还不如学习如何用好现有的人才,如何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最大发挥他们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静.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检讨与启示[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5).
  [2] 周雪香.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简议[J].龙岩师专学报,20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物理学科的抽象性比较强,一些教学内容难以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组织,使学生便于接受;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创设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围绕创设问题情境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创设问题 设计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初
期刊
【摘 要】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具备良好的品质和综合能力。但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严重,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仍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方法枯燥、单一,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
期刊
【摘 要】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下,微课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形式。通过微课,可以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巧妙化解教学时间紧迫的难题,突破时空限制,真实呈现课程的实验环节与步骤,向学生展示微观世界的奇妙。微课的基本展示手段为视频,弥补了以往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的缺陷,极大改善与优化了课堂的教学局限。  【关键词】 微课 高中 化学教学 补充作用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优势  微课是按照化学教学
期刊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摆在了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位置上,从高中化学选修课教学上来说,要求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取得进一步发展,同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激发学生学科兴趣的同时,培养其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不同角度针对高中化学选修课教学中如何形成学生化学学科兴趣及核心素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高中化学选修课 化学学科兴趣
期刊
【摘 要】 对初中生来讲,语文是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阅读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逐渐提高了对阅读的重视程度。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找到更多、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由此,本文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可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策略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不能缺
期刊
【摘 要】 高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生物等多方面知识。因此,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背景下,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基于高中历史学科特色构建高效、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在工作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就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深化改革奠定基础,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素质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当然,学校的各个科目的教学设计也积极响应新课改,而在化学这一栏也是受到极大的影响,化学教师更是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坚持“理论来源于生活”的原则,积极地去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本文便是从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入手,来促进化学教学。  【关键词】 情境教学 高中 化学  一、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现状  1. “伪问题”的普遍
期刊
【摘 要】 “素质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素质教学,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时代责任,是培养时代新型人才的前提。  【关键词】 作文 交际  “素质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素质教学,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时代责任,是培养时代的新型
期刊
【摘 要】 初中劳技教学作为一项实践技能与动手操作并重的学科,强调学生技术设计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该课程亦是初中生技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渠道。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进度,我国劳技课程一改传统的“机械”固化教学模式,然而目前仍然存在课堂内容枯燥、模仿性技能过多、学生技术素养低下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劳技课技术素养的教学基点为研究切入点,进一步探究初中劳技课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实施策略,期望以此提
期刊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俨然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点。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人文素养的培养应当引起重视。而且,人文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渗透在地理日常教学中。  【关键词】 高中地理 人文素养 人文故事 哲学思想 艺术欣赏  时代发展到今天,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地理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