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济慈美学观的形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sky_z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美的追求是济慈创作诗歌的宗旨,想象力的作用和情感的自然流露构成了济慈美学观的主要内容。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卓越的诗歌天赋是济慈美学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浪漫主义运动 诗歌天赋 想象力 美 情感 自然流露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
  
  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1821),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济慈出身于社会底层,天性聪敏,因酷爱诗歌而弃医从文。年轻的济慈对诗歌创作见解独到,他强调想象力的作用,认为想象力所攫取到为美者即是真。他追求忠实地展现对美的感觉,认为诗歌是情感自然而真实的写照,反对用诗说教。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卓越的诗歌天赋构成了济慈美学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 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
  终其一生,济慈都受到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是浪漫主义运动的黄金时代,对写作、绘画和音乐等领域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是针对古典主义运动提出的,后者强调理性,推崇工业社会中流行的唯物主义。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感受,推崇神秘和超自然力量,并认可想象力的重要性。1798年出版的《抒情歌谣》及其第二版中由华兹华斯增加的序言揭示了诗歌创作的新途径:“个人经验的有效性;想象力的重要性;相信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诗歌歌颂的主题;对于梦境和超自然的兴趣——所有这些方面。”(Coombs,1978:87)这正是彭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和济慈这些伟大诗人努力寻找、实践并展现的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诗人特别重视个人情感。华兹华斯认为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柯勒律治与济慈都赞成华兹华斯的观点,但两人的角度不同。柯勒律治认为,诗歌是一种理想的传达想象的方式,而济慈认为诗歌是一种理想的获得幸福的方式。虽然非常重视情感的自发性,但华兹华斯没有贬低思想的价值。他认为,一个杰出的诗人在写作时,会深陷思考之中。诗人的思想要指导并适时修正他的情感。柯勒律治试图完善华兹华斯的主张,他认为,诗歌应该将意志与情感相结合。他试图调和“非理性的神秘而具有创造性的力量”与“理性的意志”(Coleridge,1998: 309)。但是,济慈并不同意华兹华斯关于每首诗都要有价值的观点。对于济慈来说,诗人的思想不能代表他的感受;他还批评柯勒律治试图在理性与灵感之间寻求平衡的做法。济慈没有刻意区分灵感和想象,他认为人类所有的激情都会在升华的瞬间创造美,这美是人类激情的精华,是本质之美,即想象力所攫取到为美者亦为真。
  二 非凡的诗歌天赋
  济慈主张真实地展现对美的感受并相信想象力认识真相的力量。济慈的诗歌天赋可以解释他的主张和信仰。这一天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卓越非凡的敏感性,完全的独立性和在创作中身份的任意转换性。
  1 卓越的敏感性(Extraordinary sensitiveness)
  济慈“对事物的形态、特有的本质和结构有极其敏锐的易感性”(Walsh ,1957:220)。举例来说,在《秋颂》里,“秋”这个季节被赋予了多种形象:“漫不经心”(careless)坐在打谷场上的“秋”,头发被扬谷的风“轻轻吹起”(soft-lifted);熟睡在“收割完一半”(half-reap’d)的垄沟里的“秋”,“沉醉”(drows’d)在罂粟花香里,搁下镰刀,留下了下一畦庄稼和它所有“缠结”(twin’d)的花草;头上“稳稳地”(steady)顶着一筐谷穗趟过小溪的“秋”;一连几个小时站在苹果榨汁机旁,“耐心”(patient)观看,直到“最后一滴”(the last oozings)果浆流尽的“秋”。
  在《夜莺颂》里,葡萄酒被细致地刻画:在“深掘的”(deep-delved)地窖里冷藏的年代很久,能够“品尝到”(tasting)花香、乡村绿野的风光和舞蹈、普罗旺斯的爱情之歌和那“灼热”(sunburnt)的欢笑,犹如赫利孔山上的灵泉(Hippocrene),充溢着“南国的温暖”(the warm South)和“殷红”(blushful),“珍珠般的”(beaded)泡沫“闪烁”(winking)在杯沿,杯唇已被“染成紫色”(purple-stained)。在希腊神话中,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是阿波罗神和缪斯神的居所,山上的泉水名为“Hippocrene”,传说饮此泉水可使人获得诗歌创作的灵感。而位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因其中世纪末以爱情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吟游诗人而闻名。美酒醉了诗人而洋溢着诗情画意,诗人因酒而情浓,酒因诗人而艳丽,每一个意象都能咀嚼到葡萄美酒的芬芳,形象地刻画了诗人与美酒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无情的美女》中,骑士是如此的憔悴和病态,苍白的脸上附着结核病的症状:
  我看到你额上的百合
  带着痛苦的潮湿和发热的露珠,
  你脸颊上的玫瑰也在褪色,
  很快就要枯萎。(9-12)
  而《圣艾格尼斯节前夜》的第一节带给读者的是扑面而来的寒意。野兔“一瘸一拐战栗地”(limp’d trembling)穿过“结冰的”(frozen)草丛;数着念珠念经祈祷的人手指都已“麻木”(numb),呼出的气息犹如“结了霜”(frosted),仿佛旧香炉里虔诚升起的香,就在他祈祷之时,好似向着天堂飞去,不带着死亡,飞过甜美的圣母画像。还有那浑身羽毛都浸满了寒冷的猫头鹰,寂寂无声的畜舍,所有意象都准确无误地表现了圣艾格尼斯前夜“刺骨的寒冷”(bitter chill)。正是因为拥有卓越的敏感性,济慈才能轻而易举地攫取到这些形象而生动的意象。
  2 完全的独立性(Complete independence)
  1818年,以保守党派为背景的《爱丁堡布拉克伍德杂志》、《评论季刊》和《英国评论家》认定济慈在政治上倾向于民主和激进,对济慈的作品进行了恶意抨击。对批评,济慈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对自己的实力和弱点逐渐变得熟悉起来”(The Life & Letters of John Keats,129)。但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他认为对美的爱是他评价自己作品的最基本的原则:“赞美或指责对一个人有影响,但也只是短暂的影响。对纯美的爱会使他成为自己作品的苛刻的评论家。我给自己的批评,已经带给我无论是《布拉克伍德》,还是《季刊》都不能比拟的痛楚:而且当我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任何外部的赞美都不会给予我这样的喜悦,反反复复独自观察洞悉而得的美好事物。”(The Life & Letters of John Keats,129)
  济慈所追求的不是政治,而是任何能够体现纯美的美好事物,因此,他人的赞美或者批评对于济慈来说,影响都是短暂的,济慈所要倾听的是他自己对美的感觉和判断。在济慈看来,美不是政治,美在诗人的洞悉;诗歌是美的载体,美是诗评的根本。济慈对保守派的回击奠定了其诗歌创作唯美论的基调,也彰显了其独立创作诗歌的决心。济慈认为他过去把别人的批评看得太重,他声称“今后”将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写作。济慈最终确定了自己完全独立的写作方式:“诗歌天赋必须自我拯救,它因感知和自警而非法律和规诫而成熟,即天赋创造力者创造自我。”(The Life & Letters of John Keats,130)
  3 身份的任意转换性(Transferable identity)
  济慈非常清楚自己的诗人性格。他认为自己与华兹华斯不同:“至于诗性本身(我的意思是那种,如果……我是其中的一员;与华兹华斯式的,或称本位升华式的并不相同的那种),它不是它自己,它没有自我,它是所有亦或什么也不是,它就没有性格——”(The Life & Letters of John Keats, 133)。济慈之所以称华兹华斯的诗性特征为“本位升华”,他是指华兹华斯作品里通常体现的一种自重并说教的特点:“我们发现华兹华斯所关注的并非只有对大自然的自省,还有一种准备好说教——从道德方面得出结论并督促读者接受——这样的态度。”(Winkler 1957:152)
  与强调自己的身份和上德育课不同,济慈在创作中集中展现自己的情感,准确的说,是由可任意转换的身份性格所攫取的情感。济慈的意思是他可以将自己的身份性格转移给他人而使其感受诗人之所感、所思和所想,反之亦然。通俗地讲,在他的诗歌里,济慈可以不是济慈,可以是任何他能感知并想象到的人或性格,他在诗歌里转换了自己的身份,并任意挥洒他人的情感;反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也可以不是读者,可以是济慈,也可以是济慈在诗歌中创造的任何性格,在济慈的诗歌里,读者转换了自己的身份,同样可以任意挥洒他人的情感,包括济慈的情感,而在某一点上,诗人与读者的情感就会融会贯通,这便是升华。
  因此,诗人“没有身份,他在不断地进入并装满他人。太阳、月亮、海、男人和女人,任何能够引起(创作)冲动的生物”(The Life & Letters of John Keats,134)。一个没有个性的诗人是怎样进行创作的呐?济慈同样这样问自己:“如果,那么,他(诗人)没有自我,如果我是一个诗人……承认这样的事情挺惨的,但它确是事实,那就是,我写的没有一个字可以被认为是出自我本性的。那它是怎么来的?如果我没有本性?”(The Life & Letters of John Keats,134)答案就是济慈无与伦比的易感性,正是有着这样的敏感性,济慈可以在创作中很容易地实现身份上的切换:“当我与人们身处同一个房间时,房间里每个人的个性就开始向我压来,(这样),我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消灭了——不仅仅是在与成人相处的时候;这样的情况也会在照看孩子的时候发生。”(The Life & Letters of John Keats,134)
  三 “如果诗之写成不能像树叶发芽那样自然,倒不如不写为妙”
  济慈作为诗人的优秀品质使他能够自由地想象、准确地表达,从而为其追求忠实地展现对美的感觉奠定了基础。这种自由很好地解释了反复出现在济慈诗歌中令人困惑的意象。例如:《忧郁颂》的第三节,由于多个意象的出现而晦涩难懂。这些意象包括“忧郁”(Melancholy)、“美”(Beauty)、“欣喜”(Joy)、“愉快”(Pleasure)和“欢乐”(Delight)。要准确理解《忧郁颂》的第三节,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此节中多次出现的“his”和“her”以及“she”和“him”的意义。“his”和“her”分别是“he”和“she”的所有格,而“him”是“he”的宾格。“she”是“忧郁”的拟人化,“he”可以被理解为任何一人,也可被理解为诗中的言者“the speaker”;第二,Joy、Pleasure与Delight的区别。三者都含有“快乐”的意义,但是“Joy”偏重于满足感,有“欣喜若狂”之意;“Pleasure”不够具体;“Delight”强烈但是短暂。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忧郁颂》的第三节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忧郁”首先被描绘成毒药,和“美”在一起,“美”就会死亡;而“欣喜”虽然就在“他的”唇边,由于“忧郁”的存在,“欣喜”随时都会挥手说再见;而“愉快”,只要被“忧郁”的蜜唇吸吮过,就会变成毒剂。但在诗的结尾处,“忧郁”又被置于“欢乐”的殿堂里,与“欢乐”一起被“他”顶礼膜拜。这样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才是诗人的真情流露。“如果诗之写成不能像树叶发芽那样自然,倒不如不写为妙”(张玉能,2002:153),正是济慈创作诗歌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Coombs,Heather.The Age of Keats and Shelley.London:Blackie & Son Ltd,1978.
   [2] Stillinger,Jack,ed.John Keats Complete Poems.Cambridge: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3] The Life & Letters of John Keats.London:J.M.Dent & Sons Ltd,1969.
   [4] Walsh,William.“John Keats.”From Blake to Byron.ed.Boris Ford.Maryland: Penguin Books,1957.
   [5] 何功杰:《英诗选读》,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 张玉能:《西方文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
   史博,女,1977—,辽宁铁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英语教学,工作单位:华北科技学院国际合作处。
   赵晨光,女,1979—,天津蓟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
其他文献
为了了解在电视大量普及的时代,书籍能否抵御得住五彩缤纷的活动画面的吸引力,一九七八年,法国《快报》周刊委托一家研究所,进行了一番社会调查。调查结果,使人们意外地发现,过去二十年间,法国的电视机数量增长了十五倍,而读书人的比例非但没有相应地减少,相反,却大幅度地增加了。另外,在五花八门的现代读物中,人们读得最多的是小说。而在最受欢迎,读者最多的作家中,名列第一的是巴尔扎克;仅次于他的,是亨利·特洛亚
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的研究是近年来深受重视、发展迅速的肿瘤检测技术。不少肺癌标记物的研究目前已走出实验室探索,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其用途如下:①在高发人群如:老
支气管脂肪瘤少见,我院25年来仅遇到1例,兹报告如下:柳××,男,46岁,住院号130558。患者自1975年12月起咳嗽、气促、低烧、左胸隐痛,外院诊断为“左纵隔肿瘤”。1976年4月诊
癌瘤是人类近代才有的疾病吗?不,癌瘤古已有之,而且不限于人类。 我们知道,单细胞生物草履虫是不生肿瘤的。高级一些的植物,如萝卜、白菜等,在受温度或其他一些因素激刺后,
作者检查584例原发性腮腺肿瘤和瘤样病变。其中原发性腮腺良性血管瘤29例(占4.9%),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20例,良性血管内皮细胞瘤9例,后者年龄都在12个月以下,全是女性位于右侧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假定性的环境和事件中求得真实性的效果,这是人们对戏剧艺术的基本要求。生活,是丰富多采而又变化无穷的。但是,如果我们的戏剧象镜子
彼得又来了。这两年多他常来莫斯科。他租了个住处,悠闲自在地住上它两三个月,带着她去剧场、影院、饭店,从来不粗野无礼,即使她到他那儿去,也一样。他总是那么安静,那么细
1977年8月至1981年12月,我院共作纤维肠镜检查1,534例次,插入回盲部的成功率达97.8%,其中诊断进展型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106例,早期大肠癌3例。本文对此109例大肠癌作
近十多年来,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饮食纤维(Dietary fiber)对于消化道的生理机能具有复杂的影响,尤其是与某些结肠疾患和结肠癌的发生与预防可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有的功勋卓著,名垂千古,有的煊赫一时,转瞬即逝。但是,给人类留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的卡尔·马克思,无疑是其中最卓越、最伟大的人物。象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火种一样,他给全世界劳动人民指出了一条摆脱社会压迫的道路。自从这位革命导师的心脏停止跳动以后,历史的车轮又向前辗过了一个世纪。一百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人们缅怀他,思念他,崇敬他,这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