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构建高效课堂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cw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确为什么要进行高效课堂改革,转变好教师的思想观念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我国教育模式虽然历经了不计其数的变革和更新,成绩斐然,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这种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主见得不到表达,实践得不到培养,情商得不到提高,致使学生缺少思想、缺少创见、情商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变“传授知识”为“发展创新能力”,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只能接受知识的客体,应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三)高效课堂改革是减负增效的必由之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课时在不断减少、而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因此,从实际而言,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对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很高的期望,面对现行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面对升学考试成绩的压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让学生考一个理想的高中,将来有一个较好的前途,在教学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上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题海战术”“大水漫灌”式的教学,学生的作业多,学习任务太重,晚上做作业的时间太长,学习压力太大。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不惜牺牲大量的精力,甚至体力而疲于奔命,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苦不堪言,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自主阅读和学习、探究的能力差,良好的自学习惯没有养成等。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切实减轻学生作业多、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切实减负增效?高效课堂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二、明确要求,解决高效课堂的标准和目标问题
  (一)教师方面
  第一,教學目标及内容设定准确、突出,能联系所教学生实际,准确设定三维目标,突出重点。
  第二,紧扣教学目标组织教学,不说一句 “题外话”,一句空话。
  第三,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提问、引导循序渐进。
  第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多背少析,也就是学生一看都会的,教师不讲解;没经过学生的认真自学的内容,不讲解;没经过学生充分独立思考、交流探究的内容,不讲解;没发现学生思维的困惑点和障碍点,不解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五,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多样有效,教学活动有创新,学生对活动兴趣高;过程引导有效,放得开,收得拢,师生相长。
  (二)学生方面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汇报展示等不少于25分钟,当堂训练及评价不少于10分钟,教师引导、点拨等不超过10分钟。
  第二,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人数达到100%。
  第三,学生能围绕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或自我探究,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质量高。
  第四,95%以上的学生能当堂完成学习任务目标(当堂训练的测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95%以上)。
  第五,高效课堂确实为学生的学习“减负、增效”的课堂。
  三、明确怎样实施高效课堂,解决教师对高效课堂几个重建环节的认识和把握
  (一)运用教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教学案是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和检测的一种学习方案。它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于一体的教学文本。在高效课堂上教学案又被称为“导学案”,或学习的“路线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二)明确目标
  让学生明晓当堂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使学习有了方向和动力。
  (三)教师自学指导
  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时间、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式、达到的要求等。
  (四)小组自主学习
  学生独学、对学、合学;教师组间巡回组织、指导点拨、掌握学情。
  (五)全班互动展示,质疑问难
  一是小组围绕教学案的问题及预设的目标,采用提问小组和小组自主汇报的方式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进行评价;二是提出小组或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先引导全班学生对小组提出的问题讨论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点拨归纳,全面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六)总结构建
  引导学生在教学案上对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用“水系表”或“画知识树(树状图)”进行梳理小结,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七)当堂反馈
  一是当堂训练。让学生当堂像考试一样独立完成教学案上精心设计目标检测题。
  二是当堂评价反馈。教师和小组组长对每个学生所做试题进行评价;对学生所反应出来的共性问题点拨释疑,解决个别学困生的问题。
  (八)分层布置作业
  一是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目标,精选习题,通过课后作业的训练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二是课后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实行分层次布置,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
其他文献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学生的自主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第一,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期刊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而当前,科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校及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质量重视不够,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却轻视;有些教师真心想让学生动手操作,却因课前准备不充分或实验时组织能力不够,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凡此种种,确实阻碍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看法。  一、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
期刊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传授给受教育者,并配合环境熏陶,使其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使学生的理性、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称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过程体现在教师有效“组织”、有效“指导”及有效“激励”,促进学生有效地发展。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让学生实现数学有效学习三要素。  一、指导学生自主学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多媒体课件应用越来越普及。如何合理运用教育新技术,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切实探索。  一、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前预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而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预习”这一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在作文教学中,用具体实例向学生阐述创新的含义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跟上时代潮流,且要崭露头角。要做到这点,必须要具有创新能力。何谓创新?创新指的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指创造性;新意。这里的创新指的是后一种意思。
期刊
很多老师对古诗文教学,心理存有恐惧。公开课或是赛课,也极少老师会选择上古诗文。的确,要上好古诗文,首先教师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其次,要根据古诗文的特点,确定好教学基点进行教学设计……因为古诗文教学也是阅读教学,它应体现“完整的语文阅读,要经历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过程。”而古诗词表情达意的方式有其独特性,即用语言塑造意象,再借助意象传达诗情。因此古诗词教学应有一条既不违背阅
期刊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其身上集中体现着人的关系。人作为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是人类教育的核心和终极关怀,师生关系便具有了重要的教育本体论意义,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决定其系统生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切教育的行为和结果最终是在师生的关系中实现并获得的。因此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与阐释也便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哲学解释学认为,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理解”与“对话”的关系。从这种关系的新视角
期刊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名优秀的教师应从学生心理出发,艺术地运用教学评价语言,使之“相荡”“相激”,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出灵和光。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让学生体验劳动的欢
期刊
在谈何为高效课堂之前,首先来分析这样一堂课例——Module1 Unit3 Travel journal Reading The Mekong River,这位教师首先直接导入了要讲的课题 The Mekong River ,然后提出了6个问题让学生阅读回答,最后教师开始讲解语言点。教师讲得极为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语言点。学生听得很认真,手中的笔不断地飞舞。但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没有高潮。有的只是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