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学生毕业创作作品中普遍存在问题的研究,找到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在创作教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教学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方面提出教改方案,最终实现提升课程质量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程结构;学时分布;理念创新;教改方案
1 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及学生作品存在问题
创作课程是美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作能力,师范院校创作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能力。从近几年的大纲來看,水彩画创作课程在课程结构、学时分布、创作理念和受重视程度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不足,目前师范院校的绘画专业的基础教学和创作教学分为各自独立的两部分,创作课程集中在最后学期的毕业创作阶段。学生缺乏创作经验,加上临近毕业的各项事宜、就业压力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当中,因此创作教学的流程虽然没有问题,作品的质量却不理想。从历届学生的毕业作品来看,作品立意陈旧、形式单一,表现力、感染力和绘画性不足,缺乏精神文化内涵,没有达到应有的专业水准。虽然基础技能训练阶段也有关于特殊技法和材料研究性质的内容,因此创作教学流程虽然没有问题,但由于写生和创作缺乏过渡衔接,一些同学在写生阶段基础扎实表现很突出,最后的创作作品却不理想。此外,之前没有开设创作课程,学生也没养成以速写素描或水彩画的形式记录生活收集素材的习惯。大多把网络图片和照片作为搜集创作素材的唯一渠道,在使用时又因没有创作经验不能合理运用驾驭这些图像资料从中提取、组织和整合信息,被动的改造描摹照片,导致作品形式语言单一,缺乏表现力感染力和绘画性,最终流于照片化。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解决学生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到水彩画创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拟定教改方案,最终实现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
2 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的教改设想
2.1 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创作理念创新
国外高校关于绘画创作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以开拓和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增强其艺术判断力为目标,创作教学鼓励学生实践多种艺术媒介,画种间已没有明显界限,架上绘画的外延已经拓展至视觉艺术的范畴。创作就是实践学生艺术观念创新性表达的平台。相比之下水彩画在国内较油画和国画而言,尚属发展中的新增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学时分布、创作理念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还不够深入成熟,学生创作作品因袭模仿痕迹较重,传统,尤其是创作教学,没有统一教材,各院校也没有形成可以相互借鉴的理论体系。另外关于水彩创作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也不多,虽然一些教学论文也提出高校创作教学存在的一些较为普遍问题,大多是观念性的论述,联系教学实践的具体措施较少,针对师范院校水彩画创作教学研究的资料几乎没有见到,更鲜见创新性较强的成功模板。因此水彩画在形式构成、画种语言、和作品的精神内涵创作理念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1)加强现代艺术概念下作品构成形式的研究。构成形式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视觉图示,也是绘画形式感重要的表现形式,更是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衡量标尺。不重视对画面构图形式的研究就是我们学生作品艺术语言苍白贫弱、形式感不足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我们可以向大师学习,王肇民先生把物象的结构美作为一种精神语言与坚实厚重的色彩结合在一起形成作品博大、恢宏的气势。陈海宁则善于构造有意味的形式。他用画面构成关系赋予那些普通物件内在的精神力量。陈朝生的静物追求理性的秩序感和平衡感,他通过形象结构和色彩结构来表达物象的内在精神。只有在具体特定的形式中,情感才能得到恰当的呈现,提高水彩画的艺术品位首先应该重视作品构图中的形式语言。
(2)深化水彩画画种本体语言和材料技法的创新研究。水分和色彩的运用是水彩画本体语言最重要的两个构成因素,其中水分的运用决定着画面关系的成败和作品的气韵生动与否。水分的控制运用没有太多的方法和捷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这也是水彩画比其他画种更难入手的原因。水彩画的色彩表现研究不够是学生创作中的常见问题。在学生的创作作品中常常看到大量追求形似和物象表面的真实的写生色彩,作品习作化、照片化表现力不足。如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色彩的情感因素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内涵,那么作品的绘画性和艺术感染力就不言而喻了。此外材料技法也是作品形式语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型材料的研究、特殊技法的运用可以加强水彩画的表现力,也使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图式,为作品增加许多耐人寻味的材料美感。
(3)把握作品在时代地区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的精神内涵的研究。作品的精神内涵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也是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学生的初期创作常常从模仿开始,模仿技法,模仿题材,也就不自觉的模仿了作品的立意和内涵,作品不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表达自然会显得苍白空洞无法动人。只有从孕育自己生命成长的环境中寻找话语才能做到真实、真诚,才能和欣赏者实现共情。每个生命个体和创作个体都随时代而生,与时代共生,聆听时代的气息和脉搏才能清醒的洞察自己。创作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创作从自己出发、从心出发、从孕育自己的社会时代和民族文化出发,创作更多内涵丰富情感真实的作品。
2.2 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设想
(1)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实现创作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水彩画创作课程和写生课程的脱节现象是影响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写生和创作其实是专业教学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方面,写生是训练学生掌握艺术造型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创作意图必要的技术手段;创作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技能表达自己艺术观点的能力。把两者生硬的割裂开来就导致学生写生时没有主观意识,创作时又在无奈的重复写生。这是影响创作作品质量很关键的因素。因此提升师范院校水彩画创作课程教学质量首先应适当调整水彩画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在水彩画基础阶段的课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创作课程,通过每学期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创作训练让学生逐渐建立创作观念和创作思维,并和毕业创作课程顺利衔接。
(2)通过实现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创作课程首先应作一阶段的构成训练,画面构成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主观控制画面的能力,突破受制于客观现实的观察习惯和照相描摹的作画习惯。接下来进入写生型创作训练,要求学生以创作的方法思路写生,以课堂写生的形式实践画种的技法和材料研究。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开展命题创作的尝试,命题创作要求学生脱离课堂写生,从题材到表现形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3 小结
期望通过上述一系列关于水彩画创作课程的教改措施解决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得以实现提升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江.水彩画研究[M].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
[2] 钟跃英.艺术创造力障碍的突破[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3] 彭德.中式批评[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关键词:课程结构;学时分布;理念创新;教改方案
1 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及学生作品存在问题
创作课程是美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作能力,师范院校创作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能力。从近几年的大纲來看,水彩画创作课程在课程结构、学时分布、创作理念和受重视程度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不足,目前师范院校的绘画专业的基础教学和创作教学分为各自独立的两部分,创作课程集中在最后学期的毕业创作阶段。学生缺乏创作经验,加上临近毕业的各项事宜、就业压力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当中,因此创作教学的流程虽然没有问题,作品的质量却不理想。从历届学生的毕业作品来看,作品立意陈旧、形式单一,表现力、感染力和绘画性不足,缺乏精神文化内涵,没有达到应有的专业水准。虽然基础技能训练阶段也有关于特殊技法和材料研究性质的内容,因此创作教学流程虽然没有问题,但由于写生和创作缺乏过渡衔接,一些同学在写生阶段基础扎实表现很突出,最后的创作作品却不理想。此外,之前没有开设创作课程,学生也没养成以速写素描或水彩画的形式记录生活收集素材的习惯。大多把网络图片和照片作为搜集创作素材的唯一渠道,在使用时又因没有创作经验不能合理运用驾驭这些图像资料从中提取、组织和整合信息,被动的改造描摹照片,导致作品形式语言单一,缺乏表现力感染力和绘画性,最终流于照片化。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解决学生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到水彩画创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拟定教改方案,最终实现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
2 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的教改设想
2.1 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创作理念创新
国外高校关于绘画创作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以开拓和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增强其艺术判断力为目标,创作教学鼓励学生实践多种艺术媒介,画种间已没有明显界限,架上绘画的外延已经拓展至视觉艺术的范畴。创作就是实践学生艺术观念创新性表达的平台。相比之下水彩画在国内较油画和国画而言,尚属发展中的新增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学时分布、创作理念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还不够深入成熟,学生创作作品因袭模仿痕迹较重,传统,尤其是创作教学,没有统一教材,各院校也没有形成可以相互借鉴的理论体系。另外关于水彩创作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也不多,虽然一些教学论文也提出高校创作教学存在的一些较为普遍问题,大多是观念性的论述,联系教学实践的具体措施较少,针对师范院校水彩画创作教学研究的资料几乎没有见到,更鲜见创新性较强的成功模板。因此水彩画在形式构成、画种语言、和作品的精神内涵创作理念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1)加强现代艺术概念下作品构成形式的研究。构成形式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视觉图示,也是绘画形式感重要的表现形式,更是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衡量标尺。不重视对画面构图形式的研究就是我们学生作品艺术语言苍白贫弱、形式感不足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我们可以向大师学习,王肇民先生把物象的结构美作为一种精神语言与坚实厚重的色彩结合在一起形成作品博大、恢宏的气势。陈海宁则善于构造有意味的形式。他用画面构成关系赋予那些普通物件内在的精神力量。陈朝生的静物追求理性的秩序感和平衡感,他通过形象结构和色彩结构来表达物象的内在精神。只有在具体特定的形式中,情感才能得到恰当的呈现,提高水彩画的艺术品位首先应该重视作品构图中的形式语言。
(2)深化水彩画画种本体语言和材料技法的创新研究。水分和色彩的运用是水彩画本体语言最重要的两个构成因素,其中水分的运用决定着画面关系的成败和作品的气韵生动与否。水分的控制运用没有太多的方法和捷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这也是水彩画比其他画种更难入手的原因。水彩画的色彩表现研究不够是学生创作中的常见问题。在学生的创作作品中常常看到大量追求形似和物象表面的真实的写生色彩,作品习作化、照片化表现力不足。如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色彩的情感因素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内涵,那么作品的绘画性和艺术感染力就不言而喻了。此外材料技法也是作品形式语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型材料的研究、特殊技法的运用可以加强水彩画的表现力,也使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图式,为作品增加许多耐人寻味的材料美感。
(3)把握作品在时代地区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的精神内涵的研究。作品的精神内涵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也是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学生的初期创作常常从模仿开始,模仿技法,模仿题材,也就不自觉的模仿了作品的立意和内涵,作品不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表达自然会显得苍白空洞无法动人。只有从孕育自己生命成长的环境中寻找话语才能做到真实、真诚,才能和欣赏者实现共情。每个生命个体和创作个体都随时代而生,与时代共生,聆听时代的气息和脉搏才能清醒的洞察自己。创作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创作从自己出发、从心出发、从孕育自己的社会时代和民族文化出发,创作更多内涵丰富情感真实的作品。
2.2 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设想
(1)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实现创作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水彩画创作课程和写生课程的脱节现象是影响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写生和创作其实是专业教学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方面,写生是训练学生掌握艺术造型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创作意图必要的技术手段;创作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技能表达自己艺术观点的能力。把两者生硬的割裂开来就导致学生写生时没有主观意识,创作时又在无奈的重复写生。这是影响创作作品质量很关键的因素。因此提升师范院校水彩画创作课程教学质量首先应适当调整水彩画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在水彩画基础阶段的课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创作课程,通过每学期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创作训练让学生逐渐建立创作观念和创作思维,并和毕业创作课程顺利衔接。
(2)通过实现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创作课程首先应作一阶段的构成训练,画面构成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主观控制画面的能力,突破受制于客观现实的观察习惯和照相描摹的作画习惯。接下来进入写生型创作训练,要求学生以创作的方法思路写生,以课堂写生的形式实践画种的技法和材料研究。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开展命题创作的尝试,命题创作要求学生脱离课堂写生,从题材到表现形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3 小结
期望通过上述一系列关于水彩画创作课程的教改措施解决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得以实现提升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江.水彩画研究[M].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
[2] 钟跃英.艺术创造力障碍的突破[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3] 彭德.中式批评[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