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思维,让孩子更敏锐

来源 :为了孩子(3~7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4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家长对送孩子去艺术班的心理状态是这样的:凭直觉以及各种耳濡目染,认为艺术是一个很好的东西,让孩子去接触一下总归是没错的;另一方面,又会觉得它高不可攀、遥不可及、无从下手,所以把孩子送到艺术班就万事大吉。
  那艺术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能从哪些细节和渠道来帮助到孩子?艺术和孩子人格发展的关系如何?所有这些,在儿童画中又有哪些表现?下面就从不同角度来聊一下这些问题。
  孩子之间互相“添画”是一种很好的共鸣方式
  著名俄国作家列奥·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可以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深厚情感以至心灵共鸣的一种方式,因为艺术中的情感表达是真诚的。对于绘画来说,这种共鸣是画者和画者、画者和观者之间的一种无形的交流,超越了时间和地域。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互相交流,甚至会互相在对方的画面上画上几笔。比如下面这张画,就是两个孩子合作完成的,倒也天衣无缝。一开始是一个男孩画的在自己书桌上一堆厚厚的作业,后来坐在他旁边的女孩把这张画拿走了,在他的画上又画了两个人,内容是妈妈在教训儿子,好像是儿子不想做作业,妈妈拎着自己孩子的耳朵在那里吼呢!实在让人忍俊不禁。而那个小女孩之所以会把那个男生的画夺过去“添画”,也许是因为男孩一开始画的那堆作业让这个女孩有共同感受吧?而他们无形中合作完成的这张画其实也是一种非常默契的交流方式,这样的交流和语言的交流不同,似乎更多了一些无言的共鸣;反过来,这样的共鸣更可以无形中帮孩子们建立起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
  透过绘画洞见你我不同
  在大教育家杜威眼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可贵的体验,并且是一种赋予生命以活力的体验,它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力,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与此类似,我在教儿童画的过程中有一个更明显的体验,那就是: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每个人感受和思维上的差异。
  在一节节艺术课上,我们每每看到孩子们的绘画都是那么的不一样,而且对于自己这张画的解释也各不相同。孩子在低头画画的时候,感受到的只是自己;而当他抬起头来看到其他孩子选取的角度或者表述的内容和自己那么不一样,特别是还可以听听其他小朋友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去画的时候,那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倾听和接纳的体验。如此而来,孩子们便慢慢形成一种思维: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想,但是当你了解到自己的时候也需要学会倾听别人、理解别人,这样这个世界才会既多姿多彩又有包容和融洽。
  比如下面两张画,同样是表达和自己心情有关的事情,但是两个孩子表达的就很不一样:一个孩子画的是自己几乎被高高的作业资料淹没了,做不完的作业啊! 而且周围晕晕的光环似乎表达了被作业压制的痛苦;而另外一个孩子画的是一只在写毛笔字的手,而且他说:他很高兴!当孩子互相看作品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对方的作品去了解对方生活中的一些跟自己不同的感受,从而也多了一些对彼此的了解。
  受过审美训练的眼睛更敏锐、内心更柔软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美术可以训练孩子发展审美能力,也就是对于视觉形象的美学思考。我们常常发现,在艺术家笔下,一个平常的东西也会变得非常美好,因为艺术可以训练人有双发现美的眼睛。被绘画训练的眼睛,经常会发现一些平常人看不到的细节,就拿“一片绿色”来说,如果是没有经过绘画训练的孩子,这种平时随处可见的景色一般不会被关注到,更不会深刻感受这一片绿色和那一片绿色有什么不同。但在孩子们的下面这张画中,这些就都被表现了出来。
  前面这张画中,孩子画的是小区的一片景色,此时已经入秋,但是他的画面上除了红色的树以外还有深浅不同的绿色,显示了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孩子如果没有受过绘画的训练,很难把这普通的景致如此细腻而美好地表现了出来。
  如果是平常我们一般只会对这一片绿色有个大概的印象,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加细腻地观察到这个世界物体中更多的不同,这样细腻感受会触动我们的心弦。这样的敏锐性训练,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在以后成长的过程中不至于越来越枯燥乏味,之后保持一份有趣和真诚。
  杨老师补充:
  有些家长以为艺术是纯感性的,仅仅培养孩子感性的思维。其实,艺术同样需要一些理性和逻辑思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在画水粉画的时候,就需要考虑颜料里面适合添加水粉的多少、用什么笔触去表达、哪个先画哪个后画等等。这里不仅需要有对事物感性的认知,还需要有对材料的熟悉,并且要合理地运用材料去表达自己。这个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思路,画之前甚至需要运筹帷幄一下。所以也有一位大教育家说过一句话:艺术也是一种次序。艺术也可以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思维。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有条理的思维”在孩子六七岁以前不需要刻意要求,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思维方式是具象的。等到7岁以后孩子的逻辑思维开始慢慢萌芽,我们就可以在孩子体验艺术的过程中一点点渗透理性思维了。
  作者简介:
  杨颜,儿童美术教育专家,从事校外艺术教育20年,心画艺术工作室创办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NLP执行师和时间线治疗师资格。善于从儿童绘画心理特征来对孩子进行美术教学。著有《藏在儿童画中的秘密》一书。
其他文献
幼儿园里时不时会举行远足活动,便当都需要妈妈提前准备好。利用下面这些有趣的便当助手,妈妈做出的便当一定会收获一片称赞声!平时孩子若食欲不佳,利用便当助手们,把简单的饭菜变得趣味无穷,孩子们一定会大口大口地吃饭的。  面包印章模具  一压一切,平淡的面包大变身!  海苔表情压花器  放上“海苔表情”,饭团一下子就生动起来了!  三明治压花器  一口吃下一个“大鲸鱼三明治”!    香肠表情刻印器  
期刊
落在叶片上的水滴  变成了珍珠,  落在玻璃上的阳光  变成了彩虹,  落在树枝上的小鸟  变成了有声音的风景,  落在我们家的天使  变成了我最可爱的妹妹。
期刊
据说,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晚年移居青岛的康有为,对青岛有这么一个评价——“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绿树红瓦,可舟可车”。由此,“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就成了青岛最富诗意的写照。而我们到了青岛,自然是不能错过这般风景,更不能错过那如童话般的各式建筑,当然,还有那片最美的海。  老城区  青岛老城区,不管是生活还是节奏,都显怀旧、简单,却又厚重、包容。而我们的青岛之行,也从老城区开始。或者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活动
期刊
夏天来啦!妈妈给琴琴和音音买了好漂亮的裙子呀,姐妹俩穿上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小朋友,请拿起画笔,给空白部分涂上你喜爱的颜色吧!  (插画说明:请画一大一小两个小朋友,她们头上戴着发箍,身上穿着同样款式的连衣裙,裙子上有一些大的花朵或其他可爱的图案,她们开心地手拉着手。请将头箍、裙子、裙子上的大图案或花纹等大块的地方留白,其余上色,以下图片仅供参考,具体请插画作者展开想象画吧,谢谢!)
期刊
今年的儿童节是携程宝贝在携程亲子园度过的第一个儿童节。  在这充满欢乐的节日里,携程亲子园的宝贝们给前来助兴的爸爸妈妈们献上了一份礼物——动感十足的打击乐演奏、萌翻全场的司机舞、压轴上场的宝宝T台秀……童趣十足的表演让整个亲子园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中。    活动当天,长宁妇联主席王秀红、副主席王雪颖等到携程亲子园慰问,并给孩子们送上了节日礼物。  携程亲子园开园以来,得到了程爸程妈们的大力肯定:  
期刊
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节日还是外出旅游,印象最深的就是吃和玩。从某个角度来说,食物是传统最好的传承载体!所以,作为亲子阅读的延伸活动之一,跟孩子一起照葫芦画瓢,有模有样地学做绘本里面介绍的美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饼干的大道理》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从烤制饼干这样一个日常事件出发,通过对普通生活场景的描述,巧妙地向小读者解释了一批抽象的生活词语,如合作、耐心、信任、公平、乐观、悲观等。这本别有创
期刊
准备材料:  正方形双面彩纸、胶棒等。  步骤:  1.将彩纸左右对折,再将上面半页往中间的折痕折过去。    2.将右下角往右上方翻折,看!出现了一个尖尖的小三角形哦!将小三角形打开,再向右上方轻轻推过去,压平,这时出现了一个有四条折痕的不规则图形。    3.将不规则图形最上面的一个小三角往下翻折。然后第一次整体翻面,从下面往上折起一条边。    4.第二次整体翻面,同时将不规则图形的右下方斜
期刊
小朋友,你知道吗?手足情常用来形容兄弟情深,因为手和足本来就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它们亲近又友好,且各有各的本领呢!比如,脚可以走路、跑步、跳跃等,如果经过雪地、沙滩……还会留下一串串脚印。那么,你见过小动物的脚印吗?下面,请连一连,帮小动物找到对应的脚印吧。  鸡 鸭 猫        牛 大象 狗      鸡脚印尖尖的, 鸭脚印宽宽的, 猫走路时会把爪子缩在肉里, 牛的两趾着地,看起来有点像 大
期刊
噼里啪啦,豆大的雨点敲打着窗户——  “下大雨了,妈妈,我们怎么去幼儿园?”(土豆语泡)  (图:窗外下着大雨,土豆、纽扣和妈妈在窗前看着。)  “看,我的秘密武器!”(妈妈语泡)    妈妈拿出两套鲜亮的雨披,给土豆穿帅气的绿色,给纽扣穿可爱的黄色。  (图:妈妈拿出2件颜色鲜亮的雨披,打算给土豆和纽扣穿。加语泡提示:“雨天,司机视线不好,雨衣要选择鲜亮的颜色!”)  “纽扣,慢慢走,雨天路滑,
期刊
她戴着乳黄的太阳帽,  她穿着鲜绿的长裙;  她跟着南来的风,  向人们频频地弯腰鞠躬。  她迎着和煦的阳光,  她摆着嫩黄的花冠;  她向她的邻居们低声儿说:  “冬天,已经过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