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不同译本中“shake one’s head”译文对比研究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o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们对日常较为熟悉的表达不太谨慎,所以常常出现理解错误,翻译时亦如此。“shake one’s head”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短语,但在《大卫·科波菲尔》的不同译本中,它却有着不同的译文,有些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从对等性的角度讲,正确的译文只有一个,它不可能同时是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译文。通过对比研究,“shake one’s head”应翻译为“点头”,探其原因,应与句子含否定意义有关。
  关键词:《大卫·科波菲尔》;shake one’s head;译文;附加疑问句;否定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3-0152-2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1.01.046
  
  1. 引言
  
  《大卫·科波菲尔》为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查尔斯·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小说也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查尔斯·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人道、博爱的生活理想。因小说的广泛影响,汉语译本有很多,如李彭恩、石定乐、宋兆霖、张谷若等皆对其进行了翻译。现选取其中有关“shake one’s head”译文部分进行对比研究,以探寻正确的译本,并揭示其本质缘由。
  
  2.“shake one’s head”的不同译文
  
  俗话说,摇头不算点头算。在我国,人们习惯用点头表示同意,而用摇头表示不同意。但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如此,如阿尔巴尼亚人以摇头表示同意,以点头表示不同意,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等国也是如此。在英语中“shake one’s head”(摇头)表示不同意,而用“nod one’s head”(点头)表示同意,这与我国的习惯一致。但英语中的“shake one’s head”就一定是“摇头表示不同意”吗?可以对查尔斯·狄更斯著的David Copperfield的原文与不同译文进行对比。
  原文:
  “I’m told the dumplings is uncommon fine down there,” said William.
  I was not aware of it myself, but I felt it necessary to uphold the institutions of my county, and to evince a familiarity with them; so I shook my head, as much as to say, “I believe you!”
  译文1:
  “我听说那一带的团子很好,”威廉说道。
  我先并没听说过这一点,可我感到有必要夸夸老家名产,也有必要表明我对那名产很了解;于是我摇摇头,那模样就像说:“我相信你这话!”(石定乐译. 《大卫·科波菲尔》,1995)
  译文2:
  “听说那儿的水果布丁可好吃啦。”威廉说。
  其实我对这并不了解,不过我觉得有必要维护家乡的名产,并且表示自己对那东西很熟悉,因此我就点了点头,等于说,“我同意你的看法!”(宋兆霖译. 《大卫·科波菲尔》,2004:334)
  以上“shake one’s head”的两种译文不一样,译文1为“摇摇头”,而译文2为“点了点头”。根据《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shake one’s head (at sb),to indicate “No”,or doubt,disapproval,etc;(对某人)摇头(表示“不”或怀疑、不赞同等)”(Hornby, 1994: 1049)。字典解释为“摇头”,那到底谁译对了呢?
  笔者又查阅了其他的译本。李彭恩(2003:253)将其译为“点一点头”,张谷若(2003:331)译为“把脑袋一点”,都是表示“点头”之意。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被文友誉为“中国读书人的典范”的蔡濯堂(笔名思果)先生在其著作《译道探微》中有这么一段话:“狄更斯这位天才也会出有毛病的英文。书中第十九回,大卫·科勃菲尔写了一句:‘我摇头,好像说,我相信你!’这就叫人迷糊了。他是说:‘我点点头’吗?”(思果,2002:45)他以多年的时间译成狄更斯著的《大卫·考勃非尔》,翻译功底深厚,他认为狄更斯写的《大卫·科勃菲尔》第十九回中“摇头”是笔误,所以他把原著的“I shook my head”翻译为“我点点头”,从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此处的“shake one’s head”应该译为“点头”而不是“摇头”。
  
  3. 译为“点头”的原因解析
  
  为探究“shake one’s head”译为“点头”的原因,可以看看英语中的附加疑问句。英语中的附加疑问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前半部分肯定后半部分否定;一种是前半部分否定后半部分肯定。例如:
  (1)You have taken my book, haven’t you?
   你拿了我的书,不是吗?
  Yes, I have.
   是的,我拿了。
  No, I haven’t.
   不,我没拿。
  (2)You haven’t taken my book, have you?
   你没拿我的书,是吗?
  Yes, I have.
   不,我拿了。
  No, I haven’t.
   是的,我没拿。
  附加疑问句如果前半部分是肯定的,其回答部分的译文与英文一致,但前半部分如果是否定句,其回答部分的译文与英文不一致,而且刚好相反。现将其异同列表如下:
  


  根据陆俭明先生的研究,导致英汉在回答时的不同在于民族心理和认知上的差异。母语为英语的人回答前半部分为否定的附加疑问句时,只考虑自己回答的意见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根本不管问话人主要疑问点采用什么样的表达形式。说汉语的人回答时,他首先对问话人所自认为的主观想法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接着答话人才说明客观事实是怎么样的或将是怎么样的(2005:260)。由此可以找到答案:此句“I’m told the dumplings is uncommon fine down there”中有个单词为“uncommon”,此单词有否定前缀“un”,因此上句相当于一个前半部分为否定的附加疑问句,回答时用“摇头”自然相当于说了“No”,翻译时就必须译为“点头”了。这样的例子再如:
  He reminded me that I had better not go to Po Toi Island today. I shook my head.
  他提醒我,叫我今天最好不要到蒲台岛去。我点头同意。(卢思源,2004:166)
  此处将“I shook my head”译为“我点头同意”,并没有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所以在译“shake one’s head”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可盲目译为“摇头”。
  
  参考文献
  Hornby, A. S.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049.
  狄更斯. 大卫·考波菲尔[M]. 李彭恩译.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253.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M]. 张谷若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331.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M]. 宋兆霖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334.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OL]. 石定乐译. 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d/digengsi/dwkb/021.htm. 1995.
  卢思源. 英语陷阱[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66-167.
  陆俭明.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8-260.
  思果. 译道探微[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45.
其他文献
这表明传统的隐喻理论正受到现代隐喻研究的挑战,隐喻研究已超越语言本身的范围,人们开始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
期刊
期刊
写作历来是我国英语教学的薄习的环节:中学阶段如此,大学阶段也如此。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英语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手段在国际事务、商业交往和技术合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2005年2月25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在社会上又一次掀起了有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话题讨论的热潮。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期刊
摘 要:在关于翻译的各种学术论文中,经常可以见到对翻译教材的各种批评。不合时宜的翻译教材成为翻译教学的一大诟病。笔者在上非外语专业的英译汉翻译课时,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和需求,敢于脱离课本,大胆尝试选用不同的材料,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掌握了基本的翻译技巧,提高了翻译实践能力。  关键词:专业;需求;兴趣;英译汉;选材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翻译美学的研究视角可以触及诸多文本,英语教师用书也是其中之一,而后者往往被研究者忽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翻译美学角度研究参考译文,发现其中的美与不足,能够更好地为语言教学服务,同时也为出版商提供来自教学一线的反馈意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翻译美学;教师用书;参考译文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3-0051-3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调查结果,认为面对竞争激烈的高校体系和就业市场,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应从自身实际和服务面向出发,构建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应用能力;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3-0071-5do
期刊
摘 要:英语教材要满足使用对象的需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高级职业英语》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评价,并得出结论:学生期望高职英语教材应“有趣”、“实用”、“信息量大”、“难度适中”。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高级职业英语》基本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笔者提出,教材的编写应按照以职场活动为情景、基于能力本位和任务驱动的编写原则,紧扣岗位需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