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本刊记者就我省换届工作、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培训等问题专访了省委党校彭穗宁教授,就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100%的得票率不是凭空而来”
记者:彭教授好。我省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已经结束,一大批基层干部被提拔到县级领导岗位上来,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您怎么看这样的选人导向?
彭穗宁:基层工作经历是一种优势,是干部成长的必备条件。只有真正参与过基层工作,实践过群众工作,才能有利于干部了解社会、了解群众,有利于锤炼党性、锤炼作风,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对于干部成长大有裨益。
干部从基层中来,在基层中历练过,肯定会对在更高的层面上更好地发挥执政能力有很大好处。
记者:您认为应该选拔任用什么样的县级领导干部?
彭穗宁:干部的选拔与任用首先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崇尚实干,科学发展、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按照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准和用好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的程序上,要坚持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讨论、任前公示等必经环节。同时也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优先提拔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
记者:对于从乡镇层面新提拔起来的干部,他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角色转换?
彭穗宁: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干部,如何完成从乡镇一级到县级干部角色的转换,是需要大家思考的一个课题。基层干部在岗位上大多亲力亲为,追求务实高效,但是,基层工作面相对狭小,工作任务相对单纯,基层工作执行的比重大,推进基层工作的经验往往带有“经验理性”的特点。在县一级岗位上的领导工作,不仅有执行的成分,而且还要有创造性的内在要求, “经验理性”就必须向“科学理性”上提升。
温家宝总理就说过,政府不能包办的事情千万不能包办,让基层群众和社会团体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我们需要探索国家政权和社区、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的关系,积极探索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等问题。
再如,推进县这一級的发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方面面,不仅要统筹协调、而且还要求可持续,因此,县级领导干部需要有民主、科学、依法决策的素养,而且还要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才能更好地完成区县这一级的工作。基于此,从基层领导岗位提拔起来的干部需要在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上作出适当的调适,在领导艺术的培养和领导技能的提升上多下工夫。
记者:县(市、区)党委全委会选举中,书记得票率100%;在大会选举中,人大常委会主任、县(市、区)长、政协主席得票率均在97%以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得票率普遍在90%以上,这组数据您怎么看?
彭穗宁:这说明我们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非常亲民实干,民意认同度和党内认同度都相当高。这也反映出基层工作经历是他们的优势。100%的得票率,不是凭空而来的。
“年轻化是优化干部结构的要求,但绝不是‘低龄化’”
记者:此次换届,出现了35岁的党委“一把手”,这是干部队伍年轻化的一个表现吧?
彭穗宁:对。干部年轻化是优化干部年龄结构的要求,能保持干部的战斗力和生命力。但是,年轻化又绝对不是“低龄化”。
有些地方和部门在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这种机械地“一刀切”式推行干部年轻化的做法,过分强调年龄,不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干部年龄梯次结构,不利于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作用。
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是强调领导班子配置的科学性,不能主观、脱离实际和简单化。这次换届,我省县级党委班子成员中,40岁以下的干部占22.4%,45岁至50岁的干部占41.35%,同时注意保留了50岁以上有经验的骨干,形成了以45岁至50岁干部为主体的老中青梯次配备,这样的年龄结构就较为科学合理。
记者:此次换届的看点之一,是将性格气质方面的“合理搭配”作为搭建班子的内容之一。
彭穗宁: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性情相投,合作愉快,形成团结奋进的氛围,是推进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这样的考虑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搭配应该是对整个领导班子的统筹搭配。如果完全基于配合班子中的“一把手”而进行,是不利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甚至有可能引发“一把手”因此缺乏有效监督而独断专行。
记者:您觉得领导班子保持团结,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
彭穗宁:关键还是靠制度,靠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这一制度的设计是科学的,只要把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很好地贯彻执行,就能够达到领导班子的协调统一。
记者:此次换届,有10个县配备了副厅级干部任党委“一把手”,对此您怎么看?
彭穗宁:我们省内的重点区县,如百万以上人口大县、地震重灾区县,建设发展的问题多、任务重、责任大,领导干部配备力度必须非常强,才能调动足够的资源,充分协调各方面工作,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的配备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记者:此次换届,县级党委书记和人大常委会主任不再“一肩挑”,您怎么看?
彭穗宁:这是一个好现象。原来党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为了强化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但坦率地说,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一把手”,能有多大的精力投入到人大的工作中去?这样人大的工作反而弱化了。
“对换届后县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不能流于形式”
记者:换届后,很多地方开展了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您如何看?
彭穗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性工作。我省换届后,许多新任干部来自基层一线,有着非常丰富的基层经验,但理论修养不一定跟得上,加强对他们的理论修养培训非常有必要。
记者:做好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您有哪些建议?
彭穗宁: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现在我省培训工作做得比较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单位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不够;培训形式比较刻板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还有待加强;往往应景的东西太多,功利化、短期化现象严重,缺乏普遍性和常规性培训,使得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知识架构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对换届后领导干部的培训,不能只流于形式,要分批分层次进行,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培训要与时俱进,针对不同的领域制定不同的授课方式,不能千篇一律。从基层来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干部,还应该注重主动自我提升,一要更加关注和研究基层社会管理和创新,二要更加关注和研究如何领导有限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应该强化这两方面的知识学习。
“100%的得票率不是凭空而来”
记者:彭教授好。我省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已经结束,一大批基层干部被提拔到县级领导岗位上来,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您怎么看这样的选人导向?
彭穗宁:基层工作经历是一种优势,是干部成长的必备条件。只有真正参与过基层工作,实践过群众工作,才能有利于干部了解社会、了解群众,有利于锤炼党性、锤炼作风,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对于干部成长大有裨益。
干部从基层中来,在基层中历练过,肯定会对在更高的层面上更好地发挥执政能力有很大好处。
记者:您认为应该选拔任用什么样的县级领导干部?
彭穗宁:干部的选拔与任用首先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崇尚实干,科学发展、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按照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准和用好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的程序上,要坚持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讨论、任前公示等必经环节。同时也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优先提拔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
记者:对于从乡镇层面新提拔起来的干部,他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角色转换?
彭穗宁: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干部,如何完成从乡镇一级到县级干部角色的转换,是需要大家思考的一个课题。基层干部在岗位上大多亲力亲为,追求务实高效,但是,基层工作面相对狭小,工作任务相对单纯,基层工作执行的比重大,推进基层工作的经验往往带有“经验理性”的特点。在县一级岗位上的领导工作,不仅有执行的成分,而且还要有创造性的内在要求, “经验理性”就必须向“科学理性”上提升。
温家宝总理就说过,政府不能包办的事情千万不能包办,让基层群众和社会团体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我们需要探索国家政权和社区、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的关系,积极探索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等问题。
再如,推进县这一級的发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方面面,不仅要统筹协调、而且还要求可持续,因此,县级领导干部需要有民主、科学、依法决策的素养,而且还要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才能更好地完成区县这一级的工作。基于此,从基层领导岗位提拔起来的干部需要在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上作出适当的调适,在领导艺术的培养和领导技能的提升上多下工夫。
记者:县(市、区)党委全委会选举中,书记得票率100%;在大会选举中,人大常委会主任、县(市、区)长、政协主席得票率均在97%以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得票率普遍在90%以上,这组数据您怎么看?
彭穗宁:这说明我们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非常亲民实干,民意认同度和党内认同度都相当高。这也反映出基层工作经历是他们的优势。100%的得票率,不是凭空而来的。
“年轻化是优化干部结构的要求,但绝不是‘低龄化’”
记者:此次换届,出现了35岁的党委“一把手”,这是干部队伍年轻化的一个表现吧?
彭穗宁:对。干部年轻化是优化干部年龄结构的要求,能保持干部的战斗力和生命力。但是,年轻化又绝对不是“低龄化”。
有些地方和部门在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这种机械地“一刀切”式推行干部年轻化的做法,过分强调年龄,不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干部年龄梯次结构,不利于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作用。
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是强调领导班子配置的科学性,不能主观、脱离实际和简单化。这次换届,我省县级党委班子成员中,40岁以下的干部占22.4%,45岁至50岁的干部占41.35%,同时注意保留了50岁以上有经验的骨干,形成了以45岁至50岁干部为主体的老中青梯次配备,这样的年龄结构就较为科学合理。
记者:此次换届的看点之一,是将性格气质方面的“合理搭配”作为搭建班子的内容之一。
彭穗宁: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性情相投,合作愉快,形成团结奋进的氛围,是推进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这样的考虑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搭配应该是对整个领导班子的统筹搭配。如果完全基于配合班子中的“一把手”而进行,是不利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甚至有可能引发“一把手”因此缺乏有效监督而独断专行。
记者:您觉得领导班子保持团结,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
彭穗宁:关键还是靠制度,靠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这一制度的设计是科学的,只要把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很好地贯彻执行,就能够达到领导班子的协调统一。
记者:此次换届,有10个县配备了副厅级干部任党委“一把手”,对此您怎么看?
彭穗宁:我们省内的重点区县,如百万以上人口大县、地震重灾区县,建设发展的问题多、任务重、责任大,领导干部配备力度必须非常强,才能调动足够的资源,充分协调各方面工作,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的配备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记者:此次换届,县级党委书记和人大常委会主任不再“一肩挑”,您怎么看?
彭穗宁:这是一个好现象。原来党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为了强化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但坦率地说,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一把手”,能有多大的精力投入到人大的工作中去?这样人大的工作反而弱化了。
“对换届后县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不能流于形式”
记者:换届后,很多地方开展了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您如何看?
彭穗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性工作。我省换届后,许多新任干部来自基层一线,有着非常丰富的基层经验,但理论修养不一定跟得上,加强对他们的理论修养培训非常有必要。
记者:做好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您有哪些建议?
彭穗宁: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现在我省培训工作做得比较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单位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不够;培训形式比较刻板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还有待加强;往往应景的东西太多,功利化、短期化现象严重,缺乏普遍性和常规性培训,使得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知识架构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对换届后领导干部的培训,不能只流于形式,要分批分层次进行,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培训要与时俱进,针对不同的领域制定不同的授课方式,不能千篇一律。从基层来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干部,还应该注重主动自我提升,一要更加关注和研究基层社会管理和创新,二要更加关注和研究如何领导有限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应该强化这两方面的知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