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低年级大学生是大学生群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首先分析了大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之后文章提出了大学低年级学生体育课堂优化思路,包括:加强课堂引导,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沟通交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转变课堂模式,激发学生主体性。文章旨在为构建高效的低年级大学生体育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 低年级学生 特点 体育课堂 优化设计思路
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体育课程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形成坚忍不拔的毅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能力。低年级大学生主要是大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进入大学校门,对于大学的环境和课程特点还不是很了解,不少学生仍然保留着高中的生活作息规律,保留着高中的学习方法,性格特点也都与高中时期变化不大。显然大学时代与高中时代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如果教师不能准确把握低年级学生主动性比较差、胆怯、创新能力差、合作能力不足的现状,必然会严重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本文拟结合低年级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大学体育课堂的设计思路,为构建高效的低年级大学生体育课堂提供参考。
一、大学低年级学生特点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进入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导致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性格也日趋多元化。从目前高等教育招生的现状来看,低年级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心理特点:自豪感与自卑感并存;放松感与紧张感同在;孤独感和恋群感交织;求知欲与厌学心共融;空虚感与恐惧感共振;自立性与依赖性相随;希望与失望相伴。学习方面,很多低年级大学生也有着不少共同的特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缺乏学习兴趣;对所学专业缺乏认识和信心。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学习。只有正确了解低年级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才能更好的安排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二、大学低年级学生体育课堂优化思路
(一)加强课堂引导,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本身低年级大学生中不少是因为考场失意,对自己的大学不满意,也有部分是因为不习惯大学的生活方式,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如果这时候教师还是跟给高年级开课一样,上来就开篇直入的讲课,连个过渡都没有,势必会造成很多学生无法将高中与大学衔接起来,跟空中楼阁一样,没有着力点,不知道怎么学,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永远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以往之所以体育课堂上效率低,学生也不愿意上,很大程度都是因为“没有意思”,课堂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课,教师要合理的运用趣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比如集体跳绳、两人三足跑、篮球投篮大接力等等,这些趣味体育活动都可以经过改进融入到高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育训练中,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避免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恶习之中。林外,教师还应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倾向等各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一部分同学“吃不饱”一部分同学“吃不消”。
(二)加强沟通交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既是一种复杂的教育心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它是由教师的“教”的活动和学生的“学”的行为,以及教学中各种信息所组成各种复杂的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之所以很多低年级大学生体育学习效率不高,很大原因是因为比较胆怯,和老师沟通少。尤其是一些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比较内向,不善表达,更容易被老师疏忽。因此,教师需要千方百计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师生之间真正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真正地尊重、理解、关心、帮助、赏识学生,才能消除他们心灵上的恐惧感,也才能使师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增多,这点对于低年级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品质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回答,并向老师敞开心扉。所以说,教师要树立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学会教育与自我反思的心态,这样的体育课堂才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转变课堂模式,激发学生主体性
不管什么类型的教学方法,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学生学到东西,而这个前提必须是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并且有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何学生不能对课堂知识或者教学方法感兴趣,即使在好的教学方法也不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主体,因此,要想让学生有积极性去学习,就一定要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的展现。只有学生感觉到我是课堂的主体,这时候他才会展现出积极学习的一面。在这方面,教师可以结合低年级大学生相互之间不太熟悉的情况,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师生角色转换等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并且在其语言表达、自信心新树立等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
总之,低年级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群体中年龄最小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学习方法,正确的认识体育课程的价值,形成热爱体育的学习意识。当然,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深刻的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的放矢的结合这种特点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转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不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更好的使体育课程在促进低年级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发斌,李杰,胥连生,等. 大一新生心理特点浅析与干预措施探讨[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6).
[2]程明莲.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的研究[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1).
[3]蔡佳. 如何促进大学师生关系和谐发展[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6).
[4]任振钢,游 毓. 试谈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J]. 体育科技,2004(3).
[5]李丹.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科技致富向导,2010(30).
关键词 大学 低年级学生 特点 体育课堂 优化设计思路
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体育课程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形成坚忍不拔的毅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能力。低年级大学生主要是大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进入大学校门,对于大学的环境和课程特点还不是很了解,不少学生仍然保留着高中的生活作息规律,保留着高中的学习方法,性格特点也都与高中时期变化不大。显然大学时代与高中时代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如果教师不能准确把握低年级学生主动性比较差、胆怯、创新能力差、合作能力不足的现状,必然会严重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本文拟结合低年级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大学体育课堂的设计思路,为构建高效的低年级大学生体育课堂提供参考。
一、大学低年级学生特点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进入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导致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性格也日趋多元化。从目前高等教育招生的现状来看,低年级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心理特点:自豪感与自卑感并存;放松感与紧张感同在;孤独感和恋群感交织;求知欲与厌学心共融;空虚感与恐惧感共振;自立性与依赖性相随;希望与失望相伴。学习方面,很多低年级大学生也有着不少共同的特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缺乏学习兴趣;对所学专业缺乏认识和信心。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学习。只有正确了解低年级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才能更好的安排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二、大学低年级学生体育课堂优化思路
(一)加强课堂引导,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本身低年级大学生中不少是因为考场失意,对自己的大学不满意,也有部分是因为不习惯大学的生活方式,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如果这时候教师还是跟给高年级开课一样,上来就开篇直入的讲课,连个过渡都没有,势必会造成很多学生无法将高中与大学衔接起来,跟空中楼阁一样,没有着力点,不知道怎么学,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永远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以往之所以体育课堂上效率低,学生也不愿意上,很大程度都是因为“没有意思”,课堂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课,教师要合理的运用趣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比如集体跳绳、两人三足跑、篮球投篮大接力等等,这些趣味体育活动都可以经过改进融入到高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育训练中,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避免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恶习之中。林外,教师还应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倾向等各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一部分同学“吃不饱”一部分同学“吃不消”。
(二)加强沟通交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既是一种复杂的教育心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它是由教师的“教”的活动和学生的“学”的行为,以及教学中各种信息所组成各种复杂的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之所以很多低年级大学生体育学习效率不高,很大原因是因为比较胆怯,和老师沟通少。尤其是一些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比较内向,不善表达,更容易被老师疏忽。因此,教师需要千方百计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师生之间真正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真正地尊重、理解、关心、帮助、赏识学生,才能消除他们心灵上的恐惧感,也才能使师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增多,这点对于低年级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品质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回答,并向老师敞开心扉。所以说,教师要树立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学会教育与自我反思的心态,这样的体育课堂才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转变课堂模式,激发学生主体性
不管什么类型的教学方法,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学生学到东西,而这个前提必须是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并且有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何学生不能对课堂知识或者教学方法感兴趣,即使在好的教学方法也不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主体,因此,要想让学生有积极性去学习,就一定要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的展现。只有学生感觉到我是课堂的主体,这时候他才会展现出积极学习的一面。在这方面,教师可以结合低年级大学生相互之间不太熟悉的情况,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师生角色转换等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并且在其语言表达、自信心新树立等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
总之,低年级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群体中年龄最小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学习方法,正确的认识体育课程的价值,形成热爱体育的学习意识。当然,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深刻的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的放矢的结合这种特点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转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不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更好的使体育课程在促进低年级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发斌,李杰,胥连生,等. 大一新生心理特点浅析与干预措施探讨[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6).
[2]程明莲.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的研究[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1).
[3]蔡佳. 如何促进大学师生关系和谐发展[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6).
[4]任振钢,游 毓. 试谈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J]. 体育科技,2004(3).
[5]李丹.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科技致富向导,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