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谈及了空军后勤保障力量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加快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人才的培养;其次,抓好空军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建设;最后,全面实现空军后勤网络保障后勤装备设施建设。
一、 加快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人才培养
现代条件下,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提高保障力的关键环节。在后勤科技进步过程中,后勤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只有与保障系统整体的技术进步水平相适应,实现人与装备的完善结合,才能成为高水平的保障力。高科技应用于后勤,引起后勤人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构发生变化,促进后勤人员的能力结构向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专多能方向发展。由于战区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模式具有的特殊性,实施战区空军后勤网络保障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是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空军后勤专业知识的网络信息人员和一批掌握系统专业知识和全面保障技能的空军后勤保障人员。
如果实施网络化保障,无论是在网络节点或是网络的各个终端,空军后勤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从事C3I网络指挥、分析、管理、维护工作,而这方面的人才目前在战区空军后勤只有高一级的机关和研究单位才能找得到,下级机关、基层部队和保障一线则基本上是空白。因此,培养此类人才对于战区空军后勤来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人才培养渠道上,一是要从军队高等院校和地方高校选拔具有相关素质的人才组成战区空军后勤C3I网络的主干;二是要在空军后勤C3I网络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已有专业技术人才搞好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和提高战区空军后勤信息工作人员;三是要下大力培养一批承担重要职责的各网络节点的网络终端的网络指挥人员的业务骨干,可以采取战区空军后勤轮训,送军校、科研院所或地方高校进修,对于少数政治素质、业务技能拨尖的人才甚至要不惜花费重金送发达国家学习。
在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的专业技术人才中,不仅包括从事空军后勤C3I网络的信息工作人员,还要有具备各种专业勤务保障综合素质的后勤保障人才队伍。对于此类人才的培养,一是要注重专业化,强化他们的保障专业理论水平;二是多开展实践操作训练,使他们具备对战区空军各项保障业务全方位的保障能力。
二、抓好空军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建设
有效实施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关键一点就是有效组建、组织、使用空军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无论是根据对航空兵部队的后勤需求预测在确定保障节点预置后勤保障力量,或是完成应急保障任务,应急机动保障力量都是重要的一环。同时,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具有高度机动、反应灵活、保障能量大的特性,扩大空军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数量与规模,改建现有保障力量,使空军大多数保障力量具有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性质和特点,不仅是充分发挥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优势的需要,也是空军后勤保障适应现代联合作战空中作战保障的需要。
参照战略空军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建设成果,结合空军后勤的特点,对比实施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的特点,建设空军后勤应急保障力量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是保障力量全面综合化;二是保障力量规模精干小型化;三是保障力量结构单元化、功能模块化。 这样,空军后勤保障部队的编组由按专业编组变为按功能编组,即把技术、供应等专业保障力量和后勤防卫力量混合编组,分成若干保障单元,每个单元都具有后勤指挥、保障和防卫等全部功能。由于可以得到空军后勤保障网络结构的有效支持,在保障力量规模缩小同时释放更大的保障能量。其特点是规模小、功能全、机动性好、生存力强,另外这种后勤保障力量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可组合性,即根据作战任务的性质和需要,空军网络指挥中心可将应急机动保障力量任意组合,特殊情况下将所需保障力量“粘贴”到后勤保障的关键点,从而实现了战区空军后勤保障力量使用上的集约化和精确化。
三、全面实现空军后勤网络保障后勤装备设施建设
在高技术局部空战条件下,传统的机械式后勤已显得很落后。大量高新技术武器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空中作战方式,对空军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使空军后勤保障与高技术空中战争的要求相适应,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保障有力”。我空军后勤装备设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系列化,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空军后勤的装备设施建设没有予足够的重视,与航空设备与武器装备不匹配的状况依然突出,制约了现有作战装备发挥有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在军事后勤装备建设上广泛应用高新技术,使保障工具、保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后勤保障能力产生了阶跃性的进步。在空军后勤装备、物资适应信息化作战要求建设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走在了前面。例如美军的新作战理论设想未来的后勤保障应是将补给品在主动的控制之下由分发系统快速机动,绕过通常的库存环节,从起点直接送到战斗部队手中。为此,美军设想,将战略、战役、战术三级后勤编组成一个结合严密的整体,后勤保障系统将设立单一指挥官,即战略层次的“高级后勤主管”统一负责,从战略层次通过战区,向作战部队指挥员提供所需的一切后勤保障。在技术上,美军正在加快研制和装备“全资产可见性系统”与“在运物资可见性系统”,即利用射频通信装置、搜索装置和与卫星联网的计算机系统,追踪补给物资的调动情况,从而借助信息技术完善了后勤供应系统,扩大了供给范围,提高了保障效率。在后勤保障装备方面,俄罗斯空军研制成功一种多功能机场保障车辆,该车具有电源、充冷、充氧和牵引等全部功能,将其上的功能模块加以改动还可以作移动导航车、塔台车使用,在使用和机动方面具有极大的便利性。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空军后勤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应抓住历史机遇,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其他新技术与后勤保障装备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空军后勤保障装备由旧质向新质转变。通过改变原有的空军后勤装备设施的技术基础和技术结构,使后勤装备设施的构成和性能发生质变,从而提高后勤保障装备设施的效能,从而提高空军后勤保障能力。 实行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后勤装备、物资建设上要着力突出信息化的特色以充分发挥战区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的信息、结构和技术优势。在保障装备上要向智能化、系列化、小型化、多功能化发展;在保障物资上要向信息化、标准化、轻量化、集装化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些技术特点规划和发展战区空军后勤保障装备与设施,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明确发展目标与步骤,提高技术起点,坚持整体优化;二是优先发展关键性技术。所谓关键技术,就是制约保障能力提高的重大新技术和适用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三是要在拓展后勤保障装备与保障物资的研究、制造与更新渠道,在军队自行研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化科研与社会主义市场的巨大潜力甚至国外的先进科研力量,大力引进国内外最新技术成果。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外最新技术成果,努力提高空军后勤装备设施建设起点,跨越性地提高空军后勤的保障装备与保障物资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外军的差距。四是对现有保障装备与保障物资进行改进,使之具有信息化的特点。长期以来,军用后勤技术装备建设主要是靠增加数量、扩大规模,结果摊子越来越大,战线越拉越长,而经费利用率越来越低。应当看到,现有后勤设施、装备的陈旧,主要表现在操作规程和性能的陈旧上,导致后勤保障费用上升而保障能力不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走加强现有后勤装备、设施的改造,使之变成高技术装备的发展道路。研究表明,一种后勤设施或装备系统的落后,往往只是某些关键性的环节落后,只要少量花费对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就可以使其整体获得新生,甚至比新建新购新研制更高效、更节约。
一、 加快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人才培养
现代条件下,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提高保障力的关键环节。在后勤科技进步过程中,后勤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只有与保障系统整体的技术进步水平相适应,实现人与装备的完善结合,才能成为高水平的保障力。高科技应用于后勤,引起后勤人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构发生变化,促进后勤人员的能力结构向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专多能方向发展。由于战区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模式具有的特殊性,实施战区空军后勤网络保障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是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空军后勤专业知识的网络信息人员和一批掌握系统专业知识和全面保障技能的空军后勤保障人员。
如果实施网络化保障,无论是在网络节点或是网络的各个终端,空军后勤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从事C3I网络指挥、分析、管理、维护工作,而这方面的人才目前在战区空军后勤只有高一级的机关和研究单位才能找得到,下级机关、基层部队和保障一线则基本上是空白。因此,培养此类人才对于战区空军后勤来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人才培养渠道上,一是要从军队高等院校和地方高校选拔具有相关素质的人才组成战区空军后勤C3I网络的主干;二是要在空军后勤C3I网络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已有专业技术人才搞好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和提高战区空军后勤信息工作人员;三是要下大力培养一批承担重要职责的各网络节点的网络终端的网络指挥人员的业务骨干,可以采取战区空军后勤轮训,送军校、科研院所或地方高校进修,对于少数政治素质、业务技能拨尖的人才甚至要不惜花费重金送发达国家学习。
在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的专业技术人才中,不仅包括从事空军后勤C3I网络的信息工作人员,还要有具备各种专业勤务保障综合素质的后勤保障人才队伍。对于此类人才的培养,一是要注重专业化,强化他们的保障专业理论水平;二是多开展实践操作训练,使他们具备对战区空军各项保障业务全方位的保障能力。
二、抓好空军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建设
有效实施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关键一点就是有效组建、组织、使用空军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无论是根据对航空兵部队的后勤需求预测在确定保障节点预置后勤保障力量,或是完成应急保障任务,应急机动保障力量都是重要的一环。同时,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具有高度机动、反应灵活、保障能量大的特性,扩大空军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数量与规模,改建现有保障力量,使空军大多数保障力量具有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性质和特点,不仅是充分发挥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优势的需要,也是空军后勤保障适应现代联合作战空中作战保障的需要。
参照战略空军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建设成果,结合空军后勤的特点,对比实施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的特点,建设空军后勤应急保障力量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是保障力量全面综合化;二是保障力量规模精干小型化;三是保障力量结构单元化、功能模块化。 这样,空军后勤保障部队的编组由按专业编组变为按功能编组,即把技术、供应等专业保障力量和后勤防卫力量混合编组,分成若干保障单元,每个单元都具有后勤指挥、保障和防卫等全部功能。由于可以得到空军后勤保障网络结构的有效支持,在保障力量规模缩小同时释放更大的保障能量。其特点是规模小、功能全、机动性好、生存力强,另外这种后勤保障力量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可组合性,即根据作战任务的性质和需要,空军网络指挥中心可将应急机动保障力量任意组合,特殊情况下将所需保障力量“粘贴”到后勤保障的关键点,从而实现了战区空军后勤保障力量使用上的集约化和精确化。
三、全面实现空军后勤网络保障后勤装备设施建设
在高技术局部空战条件下,传统的机械式后勤已显得很落后。大量高新技术武器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空中作战方式,对空军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使空军后勤保障与高技术空中战争的要求相适应,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保障有力”。我空军后勤装备设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系列化,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空军后勤的装备设施建设没有予足够的重视,与航空设备与武器装备不匹配的状况依然突出,制约了现有作战装备发挥有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在军事后勤装备建设上广泛应用高新技术,使保障工具、保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后勤保障能力产生了阶跃性的进步。在空军后勤装备、物资适应信息化作战要求建设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走在了前面。例如美军的新作战理论设想未来的后勤保障应是将补给品在主动的控制之下由分发系统快速机动,绕过通常的库存环节,从起点直接送到战斗部队手中。为此,美军设想,将战略、战役、战术三级后勤编组成一个结合严密的整体,后勤保障系统将设立单一指挥官,即战略层次的“高级后勤主管”统一负责,从战略层次通过战区,向作战部队指挥员提供所需的一切后勤保障。在技术上,美军正在加快研制和装备“全资产可见性系统”与“在运物资可见性系统”,即利用射频通信装置、搜索装置和与卫星联网的计算机系统,追踪补给物资的调动情况,从而借助信息技术完善了后勤供应系统,扩大了供给范围,提高了保障效率。在后勤保障装备方面,俄罗斯空军研制成功一种多功能机场保障车辆,该车具有电源、充冷、充氧和牵引等全部功能,将其上的功能模块加以改动还可以作移动导航车、塔台车使用,在使用和机动方面具有极大的便利性。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空军后勤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应抓住历史机遇,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其他新技术与后勤保障装备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空军后勤保障装备由旧质向新质转变。通过改变原有的空军后勤装备设施的技术基础和技术结构,使后勤装备设施的构成和性能发生质变,从而提高后勤保障装备设施的效能,从而提高空军后勤保障能力。 实行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后勤装备、物资建设上要着力突出信息化的特色以充分发挥战区空军后勤网络化保障的信息、结构和技术优势。在保障装备上要向智能化、系列化、小型化、多功能化发展;在保障物资上要向信息化、标准化、轻量化、集装化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些技术特点规划和发展战区空军后勤保障装备与设施,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明确发展目标与步骤,提高技术起点,坚持整体优化;二是优先发展关键性技术。所谓关键技术,就是制约保障能力提高的重大新技术和适用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三是要在拓展后勤保障装备与保障物资的研究、制造与更新渠道,在军队自行研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化科研与社会主义市场的巨大潜力甚至国外的先进科研力量,大力引进国内外最新技术成果。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外最新技术成果,努力提高空军后勤装备设施建设起点,跨越性地提高空军后勤的保障装备与保障物资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外军的差距。四是对现有保障装备与保障物资进行改进,使之具有信息化的特点。长期以来,军用后勤技术装备建设主要是靠增加数量、扩大规模,结果摊子越来越大,战线越拉越长,而经费利用率越来越低。应当看到,现有后勤设施、装备的陈旧,主要表现在操作规程和性能的陈旧上,导致后勤保障费用上升而保障能力不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走加强现有后勤装备、设施的改造,使之变成高技术装备的发展道路。研究表明,一种后勤设施或装备系统的落后,往往只是某些关键性的环节落后,只要少量花费对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就可以使其整体获得新生,甚至比新建新购新研制更高效、更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