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式文学在文学中有很高的地位,作为英式文学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也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傲慢与偏见》是由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813年发行。小说发行后引起了巨大的热潮,风靡全球。《傲慢与偏见》凭借着巧妙的故事结构、饱满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语言风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翻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影响了数百年。本文将对《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人物形象进行探究,探析英式文学的语言创作风格。
《傲慢与偏见》以小乡绅班纳特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为主角,着重描写班纳特的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伊丽莎白聪慧过人,在一次舞会中结识了达西,达西仪表堂堂,家财万贯,但是生性傲慢,曾说伊丽莎白“长得还行”,导致自尊心强的伊丽莎白对他心生排斥,在一波三折后,伊丽莎白慢慢对达西改变了看法,达西也改变了自己傲慢的性格,最终二人结为伴侣。小说一反当代流行小说的伤感写法,语言独特,生动映射了当代英国乡镇生活的保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一、作者简·奥斯汀生平
简·奥斯汀生于1775年,逝世于1817年,是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在21岁时,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说《最初的印象》,她却未能顺利联系到出版商出版,同年开始创作《诺桑觉寺》。十几年后,奥斯汀又对《最初的印象》进行改写,改名为《傲慢与偏见》。后来陆续创作了《曼斯菲尔德庄园》《艾玛》《劝导》等小说。在1817年病逝后,哥哥亨利·奥斯汀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与《劝导》,首次用了真名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共八个兄弟姐妹。她的父亲是一个博学多才的牧师,母亲也是豪门子弟,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在这样充满书香的家庭中,奥斯汀对文学充满兴趣,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是具有文学才能的她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从十四岁就开始写作。1800年,父亲退休,全家搬往巴思,在这个地方,奥斯汀曾患上忧郁症。四年后,她的父亲去世,全家又搬往南安普敦,1809年又搬到乔登。1817年,身患重病的奥斯汀在温切斯特接受治疗,治疗无效后于1817年7月18日逝世,终生未婚,安葬于温切斯特。
奥斯汀的作品人物多为虚构,却富有感情。她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初恋后选择众身未嫁,因此她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婚恋观注入作品中。奥斯汀的作品语言幽默,独具特色,往往反映封建社会的乡村婚恋情况。作品通过人物的对话,生动地描写出封建社会虚荣的现象。奥斯汀一反当代无聊的“哥特小说”与“伤感小说”的写法,通过创作嬉笑怒骂的作品深刻地讽刺了人们的愚昧自大,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傲慢与偏见》人物分析
(一)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乡绅班内特家的二女儿,是班内特一家中最聪明伶俐的人。伊丽莎白是本书的女主角,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情商极高,形象优雅,与人交谈儒雅随和,与周围底层庸俗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她往往过早地将一个人的形象固定于心中,无法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她拥有与其他女性不同的独立性,她有着其他女性没有的知性。在经过一番周折后,伊丽莎白终于发现了达西的人格魅力,放下对达西的偏见。
(二)达西
达西是富家子弟,父亲是一个富有的庄园主。家财万贯、智力过人的他却为人傲慢,这使得伊丽莎白对他有着不好的看法。但是,伊丽莎白的聪明可爱让达西的眼光聚在了这个女孩身上。在一次舞会中,达西与伊丽莎白共舞后慢慢对她产生好感。达西性格独立要强,在追求伊丽莎白失败后慢慢放下了偏见,学会了谦虚,不迎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虽然姨妈极力反对,但他仍然大胆地追求伊丽莎白,最终达西让伊丽莎白放下了偏见。
(三)贝特纳先生
贝特纳先生是伊丽莎白的父亲,一个乡绅。作为一家之长,他却对家庭态度冷漠。在家庭需要他的时候,贝纳特先生却软弱无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具有极强的幽默感,在读者心中有着可爱的形象,但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心态消极、对生活冷漠的人。
三、简·奥斯汀的作品风格
《傲慢与偏见》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着饱满的形象。奥斯汀对人物塑造有着很高的造诣,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对人物新形象进行塑造。她将人物的对话与人物性格相结合,让读者从对话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小说语言丰富,幽默风趣,同时蕴含深度。奥斯汀的小说往往围绕着生活琐事展开,却仍然不失丰富的感染力。她倡导“新古典主义”,小说的逻辑鲜明,条理清晰。
奥斯汀的小说往往具有深入骨髓的讽刺意义。受生活环境影响,她的创作题材比较狭隘,但是她将这些题材精细打磨,变得极具艺术感。奥斯汀的写作手法偏向现实主义,将18世纪末的英国乡村场景展现得活灵活现。她打破了传统的人物脸谱化,让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优缺点,使得形象更加丰富。奥斯汀的写作手法推动了英国小说的发展,是英式文学中一位历史性的人物。
四、《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
(一)语言幽默诙谐
作为英式文学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的语言有很强的幽默感,使得风格轻松活泼,吸引了大量读者。《傲慢与偏见》主要描述英国乡村的中产阶级生活场景,幽默的语言将这样的场景描述得趣味十足,富有生活性。
幽默的语言往往能衬托出人物与社会的荒谬,《傲慢与偏见》将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人物对白、心理描写都用了幽默的语言来描写。贝纳特先生就是代表人物,小说用风趣的语言将他描述得可爱有趣,也暗讽了他对家庭的漠视。小说也用了讽刺性十足的语言描写贝纳特夫人与斯克林先生,使得人物形象变得丰满。
(二)深入骨髓的讽刺语言
世界文学中不少作品都有着讽刺意义,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契诃夫的《变色龙》,英式文学也是如此。讽刺语言往往极具幽默感,在让读者哈哈大笑的同时也使读者深思,感受当时社会的荒诞与无聊。《傲慢与偏见》表面上是一部风俗喜剧小说,但幽默诙谐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讽刺着当时社会婚恋价值观的可笑。例如,小说开头提到的“这是一个世所公认的真理,一个富有的单身汉必然要娶一位太太”,这句话表现了人们荒诞的婚姻观,也暗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果不其然,随着小说的情节发展,小说内容主要围绕着一个富有的单身汉与年轻女孩的故事展开。
奥斯汀将讽刺手法充分地运用在人物的对白、波折的情节上。在作者的精雕细琢下,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小说的讽刺力度。奥斯汀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恋情,终生未嫁,她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中,使得作品的情感丰富,有感染力。在结尾的大团圆结局中,虽然作者讽刺了小说开头“世所公认”的真理,但结局逃不过这样的真理,突出了作者内心对理想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三)《傲慢与偏见》独特的句式结构
奥斯汀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良好的家庭环境与自身的天赋让她的作品极具文学性。奥斯汀将自己的语言天赋完美地表现在作品中。《傲慢与偏见》有着独特的句式结构,灵活生动。作者在写作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小说的语言富有艺术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体现了英式文学的独特风格。
五、结语
《傲慢与偏见》是英式文学中不可多得的里程碑式作品。小说拥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丰富的情感、饱满的人物形象和意味深长的人物对白,为人们展现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的实景图。《傲慢与偏见》幽默的语言与波折的情节往往让人们误以为只是一部风俗喜剧,但仔细推敲后,会发现其深入骨髓的讽刺直刺人心。奥斯汀擁有失败的感情,因此,她的作品往往围绕着恋爱婚姻题材,虽然题材范围狭小,但其出色的语言功底让作品拥有极强的艺术感,推动了英式文学的发展。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明丽(1982-),女,贵州大方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傲慢与偏见》以小乡绅班纳特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为主角,着重描写班纳特的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伊丽莎白聪慧过人,在一次舞会中结识了达西,达西仪表堂堂,家财万贯,但是生性傲慢,曾说伊丽莎白“长得还行”,导致自尊心强的伊丽莎白对他心生排斥,在一波三折后,伊丽莎白慢慢对达西改变了看法,达西也改变了自己傲慢的性格,最终二人结为伴侣。小说一反当代流行小说的伤感写法,语言独特,生动映射了当代英国乡镇生活的保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一、作者简·奥斯汀生平
简·奥斯汀生于1775年,逝世于1817年,是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在21岁时,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说《最初的印象》,她却未能顺利联系到出版商出版,同年开始创作《诺桑觉寺》。十几年后,奥斯汀又对《最初的印象》进行改写,改名为《傲慢与偏见》。后来陆续创作了《曼斯菲尔德庄园》《艾玛》《劝导》等小说。在1817年病逝后,哥哥亨利·奥斯汀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与《劝导》,首次用了真名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共八个兄弟姐妹。她的父亲是一个博学多才的牧师,母亲也是豪门子弟,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在这样充满书香的家庭中,奥斯汀对文学充满兴趣,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是具有文学才能的她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从十四岁就开始写作。1800年,父亲退休,全家搬往巴思,在这个地方,奥斯汀曾患上忧郁症。四年后,她的父亲去世,全家又搬往南安普敦,1809年又搬到乔登。1817年,身患重病的奥斯汀在温切斯特接受治疗,治疗无效后于1817年7月18日逝世,终生未婚,安葬于温切斯特。
奥斯汀的作品人物多为虚构,却富有感情。她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初恋后选择众身未嫁,因此她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婚恋观注入作品中。奥斯汀的作品语言幽默,独具特色,往往反映封建社会的乡村婚恋情况。作品通过人物的对话,生动地描写出封建社会虚荣的现象。奥斯汀一反当代无聊的“哥特小说”与“伤感小说”的写法,通过创作嬉笑怒骂的作品深刻地讽刺了人们的愚昧自大,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傲慢与偏见》人物分析
(一)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乡绅班内特家的二女儿,是班内特一家中最聪明伶俐的人。伊丽莎白是本书的女主角,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情商极高,形象优雅,与人交谈儒雅随和,与周围底层庸俗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她往往过早地将一个人的形象固定于心中,无法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她拥有与其他女性不同的独立性,她有着其他女性没有的知性。在经过一番周折后,伊丽莎白终于发现了达西的人格魅力,放下对达西的偏见。
(二)达西
达西是富家子弟,父亲是一个富有的庄园主。家财万贯、智力过人的他却为人傲慢,这使得伊丽莎白对他有着不好的看法。但是,伊丽莎白的聪明可爱让达西的眼光聚在了这个女孩身上。在一次舞会中,达西与伊丽莎白共舞后慢慢对她产生好感。达西性格独立要强,在追求伊丽莎白失败后慢慢放下了偏见,学会了谦虚,不迎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虽然姨妈极力反对,但他仍然大胆地追求伊丽莎白,最终达西让伊丽莎白放下了偏见。
(三)贝特纳先生
贝特纳先生是伊丽莎白的父亲,一个乡绅。作为一家之长,他却对家庭态度冷漠。在家庭需要他的时候,贝纳特先生却软弱无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具有极强的幽默感,在读者心中有着可爱的形象,但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心态消极、对生活冷漠的人。
三、简·奥斯汀的作品风格
《傲慢与偏见》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着饱满的形象。奥斯汀对人物塑造有着很高的造诣,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对人物新形象进行塑造。她将人物的对话与人物性格相结合,让读者从对话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小说语言丰富,幽默风趣,同时蕴含深度。奥斯汀的小说往往围绕着生活琐事展开,却仍然不失丰富的感染力。她倡导“新古典主义”,小说的逻辑鲜明,条理清晰。
奥斯汀的小说往往具有深入骨髓的讽刺意义。受生活环境影响,她的创作题材比较狭隘,但是她将这些题材精细打磨,变得极具艺术感。奥斯汀的写作手法偏向现实主义,将18世纪末的英国乡村场景展现得活灵活现。她打破了传统的人物脸谱化,让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优缺点,使得形象更加丰富。奥斯汀的写作手法推动了英国小说的发展,是英式文学中一位历史性的人物。
四、《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
(一)语言幽默诙谐
作为英式文学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的语言有很强的幽默感,使得风格轻松活泼,吸引了大量读者。《傲慢与偏见》主要描述英国乡村的中产阶级生活场景,幽默的语言将这样的场景描述得趣味十足,富有生活性。
幽默的语言往往能衬托出人物与社会的荒谬,《傲慢与偏见》将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人物对白、心理描写都用了幽默的语言来描写。贝纳特先生就是代表人物,小说用风趣的语言将他描述得可爱有趣,也暗讽了他对家庭的漠视。小说也用了讽刺性十足的语言描写贝纳特夫人与斯克林先生,使得人物形象变得丰满。
(二)深入骨髓的讽刺语言
世界文学中不少作品都有着讽刺意义,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契诃夫的《变色龙》,英式文学也是如此。讽刺语言往往极具幽默感,在让读者哈哈大笑的同时也使读者深思,感受当时社会的荒诞与无聊。《傲慢与偏见》表面上是一部风俗喜剧小说,但幽默诙谐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讽刺着当时社会婚恋价值观的可笑。例如,小说开头提到的“这是一个世所公认的真理,一个富有的单身汉必然要娶一位太太”,这句话表现了人们荒诞的婚姻观,也暗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果不其然,随着小说的情节发展,小说内容主要围绕着一个富有的单身汉与年轻女孩的故事展开。
奥斯汀将讽刺手法充分地运用在人物的对白、波折的情节上。在作者的精雕细琢下,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小说的讽刺力度。奥斯汀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恋情,终生未嫁,她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中,使得作品的情感丰富,有感染力。在结尾的大团圆结局中,虽然作者讽刺了小说开头“世所公认”的真理,但结局逃不过这样的真理,突出了作者内心对理想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三)《傲慢与偏见》独特的句式结构
奥斯汀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良好的家庭环境与自身的天赋让她的作品极具文学性。奥斯汀将自己的语言天赋完美地表现在作品中。《傲慢与偏见》有着独特的句式结构,灵活生动。作者在写作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小说的语言富有艺术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体现了英式文学的独特风格。
五、结语
《傲慢与偏见》是英式文学中不可多得的里程碑式作品。小说拥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丰富的情感、饱满的人物形象和意味深长的人物对白,为人们展现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的实景图。《傲慢与偏见》幽默的语言与波折的情节往往让人们误以为只是一部风俗喜剧,但仔细推敲后,会发现其深入骨髓的讽刺直刺人心。奥斯汀擁有失败的感情,因此,她的作品往往围绕着恋爱婚姻题材,虽然题材范围狭小,但其出色的语言功底让作品拥有极强的艺术感,推动了英式文学的发展。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明丽(1982-),女,贵州大方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