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英式文学语言创作风格探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dy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式文学在文学中有很高的地位,作为英式文学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也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傲慢与偏见》是由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813年发行。小说发行后引起了巨大的热潮,风靡全球。《傲慢与偏见》凭借着巧妙的故事结构、饱满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语言风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翻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影响了数百年。本文将对《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人物形象进行探究,探析英式文学的语言创作风格。
  《傲慢与偏见》以小乡绅班纳特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为主角,着重描写班纳特的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伊丽莎白聪慧过人,在一次舞会中结识了达西,达西仪表堂堂,家财万贯,但是生性傲慢,曾说伊丽莎白“长得还行”,导致自尊心强的伊丽莎白对他心生排斥,在一波三折后,伊丽莎白慢慢对达西改变了看法,达西也改变了自己傲慢的性格,最终二人结为伴侣。小说一反当代流行小说的伤感写法,语言独特,生动映射了当代英国乡镇生活的保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一、作者简·奥斯汀生平
  简·奥斯汀生于1775年,逝世于1817年,是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在21岁时,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说《最初的印象》,她却未能顺利联系到出版商出版,同年开始创作《诺桑觉寺》。十几年后,奥斯汀又对《最初的印象》进行改写,改名为《傲慢与偏见》。后来陆续创作了《曼斯菲尔德庄园》《艾玛》《劝导》等小说。在1817年病逝后,哥哥亨利·奥斯汀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与《劝导》,首次用了真名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共八个兄弟姐妹。她的父亲是一个博学多才的牧师,母亲也是豪门子弟,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在这样充满书香的家庭中,奥斯汀对文学充满兴趣,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是具有文学才能的她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从十四岁就开始写作。1800年,父亲退休,全家搬往巴思,在这个地方,奥斯汀曾患上忧郁症。四年后,她的父亲去世,全家又搬往南安普敦,1809年又搬到乔登。1817年,身患重病的奥斯汀在温切斯特接受治疗,治疗无效后于1817年7月18日逝世,终生未婚,安葬于温切斯特。
  奥斯汀的作品人物多为虚构,却富有感情。她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初恋后选择众身未嫁,因此她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婚恋观注入作品中。奥斯汀的作品语言幽默,独具特色,往往反映封建社会的乡村婚恋情况。作品通过人物的对话,生动地描写出封建社会虚荣的现象。奥斯汀一反当代无聊的“哥特小说”与“伤感小说”的写法,通过创作嬉笑怒骂的作品深刻地讽刺了人们的愚昧自大,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傲慢与偏见》人物分析
  (一)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乡绅班内特家的二女儿,是班内特一家中最聪明伶俐的人。伊丽莎白是本书的女主角,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情商极高,形象优雅,与人交谈儒雅随和,与周围底层庸俗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她往往过早地将一个人的形象固定于心中,无法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她拥有与其他女性不同的独立性,她有着其他女性没有的知性。在经过一番周折后,伊丽莎白终于发现了达西的人格魅力,放下对达西的偏见。
  (二)达西
  达西是富家子弟,父亲是一个富有的庄园主。家财万贯、智力过人的他却为人傲慢,这使得伊丽莎白对他有着不好的看法。但是,伊丽莎白的聪明可爱让达西的眼光聚在了这个女孩身上。在一次舞会中,达西与伊丽莎白共舞后慢慢对她产生好感。达西性格独立要强,在追求伊丽莎白失败后慢慢放下了偏见,学会了谦虚,不迎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虽然姨妈极力反对,但他仍然大胆地追求伊丽莎白,最终达西让伊丽莎白放下了偏见。
  (三)贝特纳先生
  贝特纳先生是伊丽莎白的父亲,一个乡绅。作为一家之长,他却对家庭态度冷漠。在家庭需要他的时候,贝纳特先生却软弱无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具有极强的幽默感,在读者心中有着可爱的形象,但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心态消极、对生活冷漠的人。
  三、简·奥斯汀的作品风格
  《傲慢与偏见》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着饱满的形象。奥斯汀对人物塑造有着很高的造诣,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对人物新形象进行塑造。她将人物的对话与人物性格相结合,让读者从对话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小说语言丰富,幽默风趣,同时蕴含深度。奥斯汀的小说往往围绕着生活琐事展开,却仍然不失丰富的感染力。她倡导“新古典主义”,小说的逻辑鲜明,条理清晰。
  奥斯汀的小说往往具有深入骨髓的讽刺意义。受生活环境影响,她的创作题材比较狭隘,但是她将这些题材精细打磨,变得极具艺术感。奥斯汀的写作手法偏向现实主义,将18世纪末的英国乡村场景展现得活灵活现。她打破了传统的人物脸谱化,让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优缺点,使得形象更加丰富。奥斯汀的写作手法推动了英国小说的发展,是英式文学中一位历史性的人物。
  四、《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
  (一)语言幽默诙谐
  作为英式文学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的语言有很强的幽默感,使得风格轻松活泼,吸引了大量读者。《傲慢与偏见》主要描述英国乡村的中产阶级生活场景,幽默的语言将这样的场景描述得趣味十足,富有生活性。
  幽默的语言往往能衬托出人物与社会的荒谬,《傲慢与偏见》将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人物对白、心理描写都用了幽默的语言来描写。贝纳特先生就是代表人物,小说用风趣的语言将他描述得可爱有趣,也暗讽了他对家庭的漠视。小说也用了讽刺性十足的语言描写贝纳特夫人与斯克林先生,使得人物形象变得丰满。
  (二)深入骨髓的讽刺语言
  世界文学中不少作品都有着讽刺意义,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契诃夫的《变色龙》,英式文学也是如此。讽刺语言往往极具幽默感,在让读者哈哈大笑的同时也使读者深思,感受当时社会的荒诞与无聊。《傲慢与偏见》表面上是一部风俗喜剧小说,但幽默诙谐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讽刺着当时社会婚恋价值观的可笑。例如,小说开头提到的“这是一个世所公认的真理,一个富有的单身汉必然要娶一位太太”,这句话表现了人们荒诞的婚姻观,也暗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果不其然,随着小说的情节发展,小说内容主要围绕着一个富有的单身汉与年轻女孩的故事展开。
  奥斯汀将讽刺手法充分地运用在人物的对白、波折的情节上。在作者的精雕细琢下,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小说的讽刺力度。奥斯汀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恋情,终生未嫁,她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中,使得作品的情感丰富,有感染力。在结尾的大团圆结局中,虽然作者讽刺了小说开头“世所公认”的真理,但结局逃不过这样的真理,突出了作者内心对理想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三)《傲慢与偏见》独特的句式结构
  奥斯汀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良好的家庭环境与自身的天赋让她的作品极具文学性。奥斯汀将自己的语言天赋完美地表现在作品中。《傲慢与偏见》有着独特的句式结构,灵活生动。作者在写作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小说的语言富有艺术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体现了英式文学的独特风格。
  五、结语
  《傲慢与偏见》是英式文学中不可多得的里程碑式作品。小说拥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丰富的情感、饱满的人物形象和意味深长的人物对白,为人们展现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的实景图。《傲慢与偏见》幽默的语言与波折的情节往往让人们误以为只是一部风俗喜剧,但仔细推敲后,会发现其深入骨髓的讽刺直刺人心。奥斯汀擁有失败的感情,因此,她的作品往往围绕着恋爱婚姻题材,虽然题材范围狭小,但其出色的语言功底让作品拥有极强的艺术感,推动了英式文学的发展。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明丽(1982-),女,贵州大方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办公楼外,有块闲置多年的空地。周边高楼林立,独独临海的一面,暂无建筑的迹象,至少目前还荒芜着。空地上杂草丛生,野生着些杂树,一蓬蓬绿意,彰显着自然生命的强劲。主副公路两侧,稀疏栽种着些个头还小的行道树,远看却像是一只只野猫。是的,这里是有野猫出没的。夜晚散步时,时不时从腿边窜过,来不及看清楚,又呲溜一下不见了,平白吓人一跳。  主公路的右侧,是大片的桉树,几年前密密匝匝的小苗,如今已蔚然成林。右侧
期刊
半梦半醒时分,寻寻妈响彻山间的吆喝声如期而至,在我脑内完成了一次穿越。大脑震颤的同时,我虚弱地把“给卖耳塞的店家差评”这一事项记入了心中的仇恨小本本,全然忘记了来这僻壤哪会带耳塞,不过是有了前几日的“经验教训”在睡前在耳朵里塞了两个纸团。  费劲地睁开眼,微薄的晨光从窗帘一角冒了出来,深深吸一口,混杂着未干的白露和满院鸡毛味儿的空气,瞬间凉透肺腑。大约一刻钟后,我的房门被叩了三下——是寻寻来唤我起
期刊
迷宫  类似虚构中的落叶  在烈焰中飞舞,涅槃  冬日黄昏,犹如  历经过一场战争,呈现出  宁静的倦容  阅读一轮弯弓  射落雕之乌云  满城灰雨?  背着月光,飞渡  轮回的桥梁  一幅缱绻的画卷里  丫鬟提篮,小姐扑蝶  穷书生在画外  以水为墨  绘制孤独的迷宫  风愈来愈猛  道道血管  蛇形于天地  一卷史册  从春天的封面上苏醒  茁壮的庄稼  追逐远方的落日  他们背着行囊  在寒
期刊
我的老屋座落于川陕甘交界西秦岭余脉的一个小村落, 坐北朝南,屋后是一面小山坡。  老屋很久远,装满了美丽的故事。在我爷爷的爷爷那一辈人,原本住在很远的一个村子,因生计所迫,家人经常起早贪黑去给大户人家扛长工。一次,经过这个地方,老远就看见一只金色的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走到跟前时,却什么也没有了。爷爷的爷爷觉得这个地方是个风水宝地,就举家搬迁到了这里。  在我幼时的记忆中,老屋很破旧,经常漏风漏
期刊
姥爷1941年生,河南省封丘县西大村人。  姥爷是长子,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十六七口人的大家族里,后来家里被划为富农。万幸的是,姥爷的父母都是乡村教师,尚有一技生存。他们带着姥爷五兄妹在小学里借住,条件十分简陋。年幼的姥爷早早懂事,不仅帮着大人操持家务,还悉心照顾弟弟妹妹。  刚满12岁,姥爷就只身离家到开封实验中学求学。  封丘位于黄河北岸,与开封隔河相望。那时没有交通工具,出门全靠两条腿。姥爷每次
期刊
马勇, 198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毕业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洛阳文学院签约作家。  1  窗外欻欻射过越来越多的五彩光箭时,老王总算忙活完了。警帽被口朝上撂在小桌板上,里面垫的纸片已经浸湿,透亮,油腻,暗黄,像婴儿久未清洗的尿布,一朵黄云压着一朵黄云。  老王从怀里摸出一个药瓶,哗哗啦啦倒出一把胶囊,手一扬全部撒进嘴里,也不就水,喉节一上一下就那么
期刊
《瑞普·凡·温克尔》选自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的《见闻札记》,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不衰之作。本文从《瑞普·凡·温克尔》的细节描写出发,分析了美国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暗讽思想和美国独立战争后的社会矛盾。  一、作品梗概  《瑞普·凡·温克尔》通过对欧洲早期传说的创造性发挥,结合幽默和讽刺的写作手法,对美国独立战
期刊
沈从文用清净如水的笔墨描绘了一个至纯至美的湘西世界。那里有恬美的山水风物、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及纯净的人性。正是那似水墨画般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一方乡俗民风,而那淳朴又略带野性的乡俗民风塑造了至善至美的人性。这是沈从文的一个理想世界,这个世界给现代人浮躁与迷茫的心灵一个安静的庇护所——一个可以沉淀的地方,使其已被世俗玷污的心灵得到净化,并给人们深深的理性思索。  在沈从文的乡土书写中,物美、山美、水美绝
期刊
《左传》完整、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其对我国后世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正面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左传》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也成为后人关注的史学研究课题之一。  一、《左传》中女性形象的基本概述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礼仪风俗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左传》作为当时一部经典的史书,其中记载了这一时代的种种特殊之处。《左传》记录了周王室和诸多诸侯国的历史,其中
期刊
叶剑秀,笔名古枫,汉族,河南省鲁山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山县作家协会主席。先后有小说、散文、纪实文学计200余万字,发表于《莽原》《奔流》《北方作家》等国内报刊。曾获《百花园》杂志2016年度优秀作品奖等诸多奖项。曾出版过长篇小说《野太阳》、纪实文学集《为警无言》、小说集《黄土厚韵》、散文集《怀念爱》。  一  辛有亮退休后闲得无聊,忽然怀念起故土故乡来。  辛有亮在省地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