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 加强指导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wn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
  对于刚起步学写字的学生,主要是描红、临帖、仿写,因此会观察、认真观察的学生更容易把字写美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特别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由于低段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让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习写字。
  一、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整体把握汉字,引导学生发现和寻找汉字规律。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把要教的生字进行归类后出示,然后再指导观察。
  第一种方法是可以按结构分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要引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有的是左低右高,有的是左高右低。上下结构的字,有的是上长下短,有的是上短下长。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窄长,如“糊”。上中下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扁而宽,如“蓝”。要让学生明白不管写什么结构的字,都有一个规律,都要体现出方块形的特点。另一种是按笔画分类,将横多的字分为一类,竖多的分为一类,撇多的分为一类……帮助学生从笔画的角度观察每个字。学生在掌握这些规律后,就能把字写匀称,提高写字的效率。
  二、分步指导
  对于起步阶段的学生,要让他们能把字真正写好,还要指导他们观察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肥瘦。每一个字的起笔、止笔,一笔一画的占格、占位,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教师都要指导他们看清楚。在指导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观察教师逼真直观的动作,才能深刻体会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协调。在范写时,还可以时不时问问学生:“老师写的这个字漂亮吗?是胖了还是瘦了?它的头、胳膊、腿长的地方对吗?”
  三、突出重点
  不少教师在指导写字时,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字中的某些笔画,会用各种彩色粉笔范写生字。这样做,表面上很引人注目,实际上学生反而不能很好地区分哪些笔画应该注意。在有些字中,有的笔画部分容易错的,要特别注意。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字容易出错的总是那几个笔画,如“壮”,右边是“士”不是“土”,那么,我们在范写时只需要将右半边用红笔标出,学生的注意力就很自然集中在右半部分。“前”下面的“月”中“撇”要改为“竖”,在范写时可用彩色粉笔将“竖”标出。这样重难点突出,学生很容易接受,既规范了笔画,又提高了识字率。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他们看到有关的字就会着重观察这个部分,而能把它写规范,写漂亮。
  四、尝试书写
  对于刚刚接触写字的学生,有了从整体到部分的感知后,可以让他们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地尝试描写老师指导的字,这时可以只写一遍。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写的和教师范写的字进行对照、比较,然后挑选典型的字展示,大家来观察、比较、评价,在评议中肯定优点,发现问题,进行指导。这样,他们对于教师所提的注意点的印象就更深了。
  五、描摹临写
  在得到充分指导后,就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习字册上仔细观察每个字,按照笔顺规则进行描红、仿影、书写,整个过程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在这时,可以放一些轻音乐,使学生心静气和,在轻松的氛围中把字写得规范、准确,还要尽所能写出最佳水平,让学生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教师轻轻走到学生中去,默默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写的字是否把教师强调注意的地方写到位。遇到需要纠正的,可以和学生一起再观察范写的字,然后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教师写一写,直到写规范为止。
  六、逐步放手
  对于刚开始写字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好生字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要指导得更仔细。根据字形的难点,要让学生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但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形成不能仅依靠教师讲,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随着学生写字能力的漸渐提高,教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观察、多说,在书写中感知体会,让他们真正逐步掌握写字的方法。
  另外,教师平时的评价激励也是很有必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与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还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都想把字写得最漂亮,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除了在课上对他们直接表扬,对其作业的评价也直接影响到他们下一课的态度和写字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通过对他们多种方式的鼓励,提高学生对写字的兴趣,这样,整个班级才会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课上写字的效果才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应慎重对待学生的每次作业,多做鼓励。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课堂是活的,充满未知的变数,具有动态生成的特性,因此可以开发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会突如其来,也会稍纵即逝。但你若高明地运用即时评价语言,则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一、延伸评价——为学习推波助澜    【案例1】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杨老师在自己班开展了“争做词语小博士”的活动。同学们为了获得此荣誉,纷纷活动起来,向家长请教,查阅资料,看课外书
每接手一届学生,学期之初我都要例行两次“习作水平大检阅”。上学年,我发现班上一名叫小李的学生,作文写得很不好:习作是一段式的,通常是200个字左右,多数情况下都读不懂他想表达的意思……已经上六年级了,居然写出这样的习作,实在让人头疼。从教过他的语文老师那里,我了解到:小李的确是一个不会写作文的孩子。每次作文交上来,总是让老师犯难:改嘛,非得全篇“大动手术”;不改,可真的读不懂他在说什么。这样的文章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陶艺教学以心旷神怡的动手体验成了我们追求的一抹和煦的阳光,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引领着孩子们愉快地感受着,幸福地享受着,学生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一、陶艺课的萌芽    1.组建兴趣小组  说起刚刚起步的陶艺小组,在没有先例的教学活动中,既没有陶艺知识经验的指引,也没有大师所要求的艺术规则。教师靠的只是一种原始的热爱,学生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一、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口语交际情境,提供口语交际的平台,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学生想说、乐说、善说。  二、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果头饰、各种水果。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出学习的“主动性”  1.课始,美妙的音乐响起,屏幕上出示一张漂亮的请柬,教师神秘地告诉大家:水果王国要在今天举行音乐会,水果王国国王热情邀请二年级小朋
午间,教室里孩子们叽叽喳喳;偶尔,又见家长匆匆走向教室。“出什么事啦?”我的神经立即紧张起来,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直奔本班教室。  嘿!教室里真够热闹的。小桦举着“中国结”说:“我妈妈说,‘中国结’是传统文化。”龙龙说:“这是现在编的,不是传统文化!”小杰的爸爸见我进来,忙对我说:“老师,儿子要我送‘传统文化’到学校来,我还真不知怎么帮他。”这下,班里多半孩子都拥了过来,有的拽着衣角问,有的捧着“
“踏花归去马蹄香”是一句有名的诗句,也是宋朝时候一次画院招考出的题目。要画好这一题目实在不容易。游人、落花、马蹄都是有形的,好画。但“马蹄香”却不好画。香是气息,只能闻,看不见,摸不着,真不好画。而这句诗的诗眼就在于一个“香”字,非画出来不可。有的画家画出来了,无非画出满地落花,游人骑在马上,马蹄踩着花瓣,可把那个“香”字丢了。只有一位画家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
解读文本是一门学问。“读”,是文本理解的起点,侧重于文字、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的研究,尽量读出文本原意;“解”,是以文本释义为起点,侧重于文本意义的辨析、评判以及潜在意义的发掘,要求读者创造性地发挥。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我是这样解读的: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多年水生草本花
在一次公开课中,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比例尺》一课。讲课中执教老师精彩的授课赢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可谓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可是在巩固练習时,一道题的读法引起了我的注意。  练习题: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计算一下,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交流做法时,学生几乎都是列比例解答的(例题所展示的做法就是列比例),只有一名同学是巧妙地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认为,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应确立这样的理念:解放学生的思想和感官,把学习写作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无拘无束地品味人生,体验真情,让作文充满灵动和魅力。    一、引导观察,关注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塑造和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得到广泛重视,但是,“优生”因为成绩优异而被“一叶障目”。优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被家长和教师忽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注优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一、优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性格缺陷  1.以自我为中心  一些优生因天资聪慧,学习成绩好,一直处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