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然而对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容易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而言之,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本文从整合的内涵、困境及实践来论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67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各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将其表述为: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现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集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或学习工具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也因此让我们的教学出现了很多误区。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困惑
我国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熟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定位在辅助教师讲授课程,结果出现了很多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演示教学软件。这种软件主要目的不在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在于帮助教师把知识难点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确实变得容易了,但是,它仍然是就知识论知识,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驾驭知识、发展知识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事实上,作为整合的具体实践者,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关心的是整合的具体操作,不应该过分追求“形似”而忽略了“神似”,满足于从情境引入到交流拓展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而忽略了整合的真正目的。整合课应该成为常态课进入我们日常课堂教学之中,整合的理念与方法不应该只限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关键不在于我们用了多少时间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在于我们的课件如何拥有技术含量,而在于整合是否恰到好处,是否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的有效突破,整合的关键还是应该在于教师的课堂设计。我们的目标应该是,真正解决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的难点问题,解决学生在认知过程和创新过程中所必须要解决,而传统教学难以甚至是无法解决的能力培养问题,包括:感知事物存在特征与变化过程本质的能力;科学想象能力;科学推理能力;掌握科学思想的能力;理解学术观念、驾驭学科知识的能力;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能力等等。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我校是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经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思考与 实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相整合,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将信息技术在教学教育中的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列为教科研重点课题,研究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明确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才能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从而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决心与信心。近几年,我校完成了课题《用电教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各学科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各学科的特点和规律不同,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也不尽相同。参加了研究的学科教师都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做了探索和总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加大投入,完善硬、软件建设,创设学校现代化教育环境,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应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水平。我校根据本校的财力可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了每个教学班都有一套多媒体系统(计算机、幻灯及电视),建成了校园广播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师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
建成了各学科实验室和仪器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多媒体语音教室、综合电教室、电子备课室,更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环境。信息技术软件建设应与学校管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相配套,我们安装使用了排课系统、体能测试系统、YFSoft数字图书馆信息系统平台、虚拟网络环境测评、学习系统、中央电化教育馆农村远程教学资源库、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库、石室中学试题系统等。
3.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为了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实施新课改,学校组织了教师进行课改的学习,使教师认清信息技术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学习使我们的教师具备这样一种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教育手段改革的问题,而且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67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各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将其表述为: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现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集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或学习工具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也因此让我们的教学出现了很多误区。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困惑
我国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熟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定位在辅助教师讲授课程,结果出现了很多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演示教学软件。这种软件主要目的不在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在于帮助教师把知识难点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确实变得容易了,但是,它仍然是就知识论知识,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驾驭知识、发展知识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事实上,作为整合的具体实践者,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关心的是整合的具体操作,不应该过分追求“形似”而忽略了“神似”,满足于从情境引入到交流拓展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而忽略了整合的真正目的。整合课应该成为常态课进入我们日常课堂教学之中,整合的理念与方法不应该只限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关键不在于我们用了多少时间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在于我们的课件如何拥有技术含量,而在于整合是否恰到好处,是否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的有效突破,整合的关键还是应该在于教师的课堂设计。我们的目标应该是,真正解决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的难点问题,解决学生在认知过程和创新过程中所必须要解决,而传统教学难以甚至是无法解决的能力培养问题,包括:感知事物存在特征与变化过程本质的能力;科学想象能力;科学推理能力;掌握科学思想的能力;理解学术观念、驾驭学科知识的能力;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能力等等。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我校是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经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思考与 实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相整合,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将信息技术在教学教育中的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列为教科研重点课题,研究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明确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才能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从而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决心与信心。近几年,我校完成了课题《用电教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各学科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各学科的特点和规律不同,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也不尽相同。参加了研究的学科教师都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做了探索和总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加大投入,完善硬、软件建设,创设学校现代化教育环境,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应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水平。我校根据本校的财力可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了每个教学班都有一套多媒体系统(计算机、幻灯及电视),建成了校园广播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师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
建成了各学科实验室和仪器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多媒体语音教室、综合电教室、电子备课室,更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环境。信息技术软件建设应与学校管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相配套,我们安装使用了排课系统、体能测试系统、YFSoft数字图书馆信息系统平台、虚拟网络环境测评、学习系统、中央电化教育馆农村远程教学资源库、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库、石室中学试题系统等。
3.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为了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实施新课改,学校组织了教师进行课改的学习,使教师认清信息技术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学习使我们的教师具备这样一种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教育手段改革的问题,而且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