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视角下代际健康信息壁垒分析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i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这个老龄化与数字化并行的时代,中老年人与青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逐渐被重视,青年群体和中老年群体对健康信息的感知与认知存在着较大差异,后者对媒介的接触程度较低,对健康信息的认知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一点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凸显,青年群体和中老年群体对疫情严重性的判断与评价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健康传播的信息壁垒和代际间的认知差异并非个体现象,而是一种泛在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分析这种代际健康信息壁垒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健康传播;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壁垒;代际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074-02
  一、引言
  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关注——青年群体和中老年群体的健康信息感知有着较大的差异,对疫情严重性的评价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甚至有网友吐槽“疫情初期劝父母戴口罩比以前他们让我穿秋裤还难”。中老年人在信息的接收和传播方面表现出劣势,难以很快地从新媒体渠道获取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真实信息,因此没有办法快速以完备的健康信息来保护自己。由于中老年群体的人口基数大,身体素质相较于青年人来说较弱,所以我们更需要把中老年群体列为防疫工作的重点人群。提升中老年人的媒介素养,消除健康信息壁垒尤为重要。
  近年来,健康传播领域有着许多关于代际差异的讨论。健康信息壁垒和代际间的认知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心理、媒介接触、媒介话语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二、健康传播的概念
  健康传播主要是指健康信息的传递和分享的行为与过程[1]。它就像连接医疗、专业和公共卫生的纽带。公众可以通过健康传播来实现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养的目的,政府通过健康传播可以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公众健康的政策。在类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当中,对健康方面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能起到传播可靠信息、满足信息需求、正確引导舆论和消除恐慌等作用。
  健康传播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一种积极的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行为,健康传播中的“传播”因素赋予了其在健康危机方面更多的话语权。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健康传播未能及时提供最有效的应急预案,危机发生后也存在传播迟滞、健康信息壁垒等问题。
  三、健康信息壁垒产生的原因
  健康信息泛指所有与人们健康、营养、疾病、养生有关的信息,健康信息的获取存在主动与被动行为之分[2]。健康信息的传播不管是通过主动还是被动的方式,都需要借助新闻媒介等渠道。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健康信息来源众多,包括人际关系网络、大众媒体等。中老年人的信息来源渠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亲友,一类是传统媒体。网络及相关新媒体目前已成为大众另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然而,中老年人仍然更相信医生等专业医疗从业人员提供的信息,以及源自自己社会网络的信息[3]。青年人和中老年人之间的“数字鸿沟”存在引发“健康信息鸿沟”的风险,代与代之间存在健康信息壁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依托经验的历史类比促使警惕性降低
  诚然,经验是个体应对社会变动的有效依托。历史经验是公众认识新事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人们可以依托于过去的行事法则做出相应的归因和行动。历史总能为当下现实提供宝贵的经验指导。
  新冠肺炎的症状跟普通感冒症状几乎一致,有的甚至不会出现发热症状,许多中老年人更愿意相信这只是简单的感冒。凭借多年应对感冒的经验,这一人群自我效能感提高,认为自己足以应对,而青年人在小题大做。
  另外,此次疫情的性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2003年的非典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媒体上也有大量对两者进行类比的文章出现,如《新型冠状病毒没SARS传染性强》《新冠病毒与SARS相似度达80%?这可能是“不幸中的万幸”》《新冠病毒致病性比SARS轻》等等。
  但容易被媒体忽略的是,倘若媒介话语中过多地将新冠肺炎与非典进行类比,当下事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便容易被公众所忽略,从而出现“2003年不也那样过来了”“舞照跳、街照逛、年照过”的侥幸心理。此种侥幸心理的产生往往会导致这类“经验持有者”对全新疾病产生轻视,再加上防护缺乏,很可能进一步促进疫情的扩散。
  (二)基于行为惯性产生健康信息回避行为
  中老年人长期以来在生活中养成的一些健康习惯,有时候会与健康信息不一致。比如一些中老年人认为早起锻炼是一个对健康有好处的习惯,一大早就起来出门跑步。其实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种强度的锻炼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还容易带来一些健康隐患。清晨的空气质量比较差,出门晨练容易吸入有害物质和颗粒,影响肺部健康,类似的例子不在少数,都是基于中老年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健康信息回避。在健康传播领域,“健康信息回避”这一问题在近几年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公文在《触发与补偿:代际关系与老年人健康信息回避》一文中指出:“从费斯廷格的理论来看,当健康信息与自己的健康行为习惯发生冲突时,可能会引起老年人的认知不协调。由于主观上不愿意改变或者客观上无力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老年人可能会选择回避相关健康信息,‘眼不见为净’,来恢复认知的协调状态。”[4]
  (三)了解疾病存在天然的知识门槛
  与老年群体平日里接触的常见疾病和养生信息不同,对新冠肺炎的了解有着天然的知识门槛,而目前多为医学相关内容的知识性发布,导致对应的知识民间话语缺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知识壁垒。
  在新媒体时代,相较于年轻群体,中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仍然落后,他们难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和知识,其信息解读与批判能力也处于弱势。中老年人的媒介素养较青年人更为落后,这使他们不能像青年人一样快速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无法准确地了解事情真相和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一开始并没有清晰准确地认识到病毒的危害性[5]。   而这种知识壁垒的存在极易导致行为大意,可能进一步导致疫情恶化。显然,当下急需媒体和相关科普组织运用民间话语体系进行有效的科学传播,将难懂的医学语言转换为能被大众接受的民间话语,这有助于两代人之间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四)媒介接触差异下的信息断层
  接触社交媒体较少的中老年群体在科普知识的获取上有着天然的壁垒。媒介作为划分代与代之间差异的利器,每代人对媒介形态的使用习惯和信任程度都有较大的差异。“90 后”“00 后”们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来获取健康信息;而父母一代对互联网的使用层次较低,相比于互联网媒体,中老年群体对传统媒介,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有着天然的信任,传统媒介仍然是他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他们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也需要较长的发展阶段,尚未适应健康传播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这种差异导致代与代之间出现巨大的“健康信息鸿沟”。以戴口罩为例,年轻群体首先认识到口罩防护的必要性并对父母加以劝导,父母们则在朋友圈被刷屏时才“后知后觉”。另一方面,医疗卫生、知识素养以及媒介发展等多方面的不平衡,又造成了城乡健康传播的“数字鸿沟”,健康信息难以实现有效“下沉”。
  此外,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面对同一种情形都能采用相同的方式去理解,比如多数人认为飞机这一交通工具安全系数非常低,但也有人担心安全。大众眼中的同一事件也不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且即便有着相同的信息感知,这种感知与行为之间也存在着天然的间隙。
  除这几个方面以外,有许多学者发现当人接触的信息过量以后,受众会产生压力和不适感,进而在处理和解读信息时,出现误读,降低决策以及行为的准确性。面对大众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铺天盖地的报道,一旦中老年人感受到这种信息过载带来的不适感,反而会影响他们对健康信息的输入,达到相反的效果。
  四、结语
  因为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社会经历,中老年群体作为父辈与青年群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知识鸿沟”。青年人能更加熟练地使用电子设备,因而能比老一辈掌握更多和更新的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也更加清楚疫情的严重性,因此青年人在谣言识别、信息传达方面担负着必要的责任。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老人的信息赡养也该是精神赡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青年一代需要将自己所掌握的疫情信息以及防范方式及时地传递给父辈,这可以称之为信息反哺。唯有积极耐心地进行信息反哺,才能实现代际间的良性沟通,更好地消除代际健康信息壁垒。
  参考文献:
  [1] 孙葵葵.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共卫生事件看我国的健康传播[J].传播与版权,2020(04):6-10.
  [2] 赵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差异的对策分析[N].中国人口报,2020-04-27(003).
  [3] 宋士杰,赵宇翔,朱庆华.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对健康素养培育的影响——基于城乡异质性视角[J].图书与情报,2018(05):36-43.
  [4] 公文.触发与补偿:代际关系与老年人健康信息回避[J].国际新闻界,2018,40(09):47-63.
  [5] 晏红缘,林燕.新媒體环境下中老年人危机意识提升策略研究——以“新冠”肺炎事件为例[J].今传媒,2020,28(05):22-24.
  作者简介:邓莎(1995—),女,江西萍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媒介运营。
其他文献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与本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社会现代化的道路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近年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各省区市为提高以人为核心的社会现代化水平,不断追赶超越东部地区作出了持续的努力与充分的推进。  中国经济社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格局,党的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
期刊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由于国家政策的指引、乡村治理现实的需要、新乡贤群体自身乡土情怀的推动,近年来新乡贤文化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新乡贤文化以新乡贤为人才核心,在乡村治理中起着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多样化发展与完善乡村治理组织生态的作用。在唐村镇西颜庄村,新乡贤文化发展成为一种体制,被搬上乡村治理的大舞台。但在新乡贤文化作用于乡村治理时,出现了一定程度不相适的问题,促进新乡贤文化在
期刊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家族对人们生育行为的影响虽不及从前,但它仍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家族文化的固有表层特征被消除后,其内在的精神思想及其作用机制还影响和制约着广大村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一个地区的人口生产和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山西省襄垣县南丰沟村作为连氏族群的起源地之一,其家族文化对于连氏家族内部人口生产与发展质量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社会变迁,家族人口关系也随家族观念
期刊
地方师范院校承担着为众多乡镇中小学校培养合格教育人才的任务,目前部分地方师范院校法治教育实效性不强,导致“准教师”法治思维缺乏、法治素养不高。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准教师”法治素养,应重塑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准教师”法治意识及法律实践能力。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应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
期刊
在国家深入推进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国家战略进程中,高校在志愿者招募工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由于高校在志愿者招募過程中存在的宣传教育方式单一、宣传内容注重口号式和标语式、覆盖范围不够广泛;考核选拔标准不严格、程序简化;跟踪服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联动管理机制,导致高校招募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数量与质量、规模和效益无法实现有机统一。应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环境,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宝库,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沃土,深受人们喜爱。壮剧内蕴的思想内容丰富,涉及个人、社会、国家等多个层面,不仅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在阐释壮剧真善美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壮剧内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实现壮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针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和我国社会尤其是轻工领域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陕西科技大学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轻工技术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下自设具有鲜明“轻工特色”的二级交叉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并从学科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培养方式和指导方式等几个方面开展了“人工智能+轻工领域”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经过一系列研究工作,交叉学科培养模式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人工智能+轻工领域”复
期刊
摘要:近些年手机游戏在我国呈井喷式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手游玩家不断增多。《王者荣耀》作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款MOBA类手游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火爆,这样一款具有社交功能的手游也在各个层面影响着大学生的线下社交行为。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分析得出MOBA类手游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大学生的自我认同、维系线下社交和拓宽社交方式这一结论,但该群体也面对着过度使用使其在现实中的熟人关系受到挑战,因沉迷游戏而失去对线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构建移动短视频用户参与内容生产的影响因素模型,并探究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用户的行为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是能够正向影响短视频内容生产的显著因素,反映出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对新兴媒介有较强的探索欲和驾驭能力,更追求自我展示的独特性,具有鲜明的独立自我构建属性。  关键词:短视频用户;计划行为理论;内容生产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要:本文使用文献分析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伯明翰学派国内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判断分析伯明翰学派国内研究的现状、发展、热点和趋势。伯明翰学派及其相关国内研究早期虽以国外理论的转述、引入为主,但随着国内研究的深入,逐渐开始转向以理论阐释现象,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形成本土化的特色研究。  关键词:伯明翰学派;国内研究;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