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读诗怡情的话,我首先让孩子选择读李白的诗,因为李白的诗可以让人不畏惧人生的困难,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就点亮了每个人的心灵,让无论前路困顿还是天资迟缓的人都能遥想明天的希望,活着就有一份自信。李白的诗好,他被后世冠以“诗仙”的大名,是当之无愧的。但对李白平生遭遇的评价,有很多人为拔高和误读的因素。这种拔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李白是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吗?
唐代沿袭隋朝的科举取士制度,让有才但出身低微的人也能进入官场。但是,李白却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教科书一直宣传的是李白性格傲岸,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果真是这样吗?错!李白不是不屑,而是没有报考资格。
李白,字太白。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得知,他大约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他是陇西成纪人,五岁的时候跟着家庭一起迁居到了蜀中的绵州昌隆,即今天四川的江油。根据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得知,他的父亲名客,大约是个富商。从哪里可以判断他是个富商呢?李白曾经在诗文中夸耀他家的财富,自称初出蜀中漫游扬州的时候,一年散金30万,可以看出他家里有钱,而且他本人轻财好施,出手非常阔绰。因为家里有钱,就有条件读书,因为古代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读书的。他从小就观诸子百家之书,涉猎非常广泛。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又说“十五观奇书”(《赠张丞相镐》)。
按理,李白考试应不成问题。但是,唐代明文规定,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通过政审。考查官主要会查你两点:一个是你的郡县乡里名籍,一个是祖上官名。也就是说,要查你家里是哪里的,住在哪里,父母都是干什么的。如果是官员的话,会得到优先的通道。唐代的行政法典《唐六典》明确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就是说商人之子和罪犯之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再就是妓女的后代也不可以参加考试,即使是卖艺不卖身的妓女,她们的后代也是不可以参加科舉的。
李白不能报考科举,但是他一直想做官,那么如何进入仕途呢?唐代做官的路很多,还可以通过别人推荐和做道士进入官场。唐代皇帝也希望长生不老,特别推崇道教,对其他教派也兼收并蓄。所以,李白几岁就被送到山中学道,他20多岁出蜀远游,就是为了宣传自己,为进入仕途作准备。
2.李白是怀才不遇吗?
从读书起,我就被人直接或间接告知李白一生怀才不遇。李白在四十来岁的时候,受到道士吴筠的推荐,同时也得到了太平公主的帮助,得以进入宫廷。李白接到唐玄宗宣入宫的诏书时,得意忘形地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进宫后,做供奉翰林,虽是个虚职,但每天跟在皇帝身边,为皇帝写歌功颂德的材料。能够天天和皇帝在一起,只要讨得皇帝开心,其他都不是问题。这样的大好机会不是人人能得到的。他不仅进了宫,而且直接接触皇帝,又怎么能说他不遇呢?
李白不是怀才不遇,而是他遇到了,但没有政治才华,缺乏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也缺乏政治人的手段,在得到玄宗重视的时候更不会韬光养晦,所以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他看不起高力士,高力士自然也看不惯他。
3.李白是不屑取悦当权者吗?
后人总爱说李白性格傲岸,不屑取悦统治者。其实,这又是一个误区。古代的文人,清高的不少,但清高不是他们单一的本色。其实人的性格是多重的,文人会赞美(消极说就是拍马)的很多,而且比一般人拍得响拍得巧妙拍得有艺术。
李白在宫廷写了很多赞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诗。《清平调(三首)》就是明证。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任供奉翰林的时候写的。有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观赏牡丹,就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这三首诗中,他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就是人,人就是花,把杨贵妃人面牡丹相辉映这样的美景和她蒙受唐玄宗的恩泽一起表现出来了。
天上的云彩多美,你看第一首,他说“云想衣裳花想容”。杨贵妃的衣服美得像天上的云彩一样,看到牡丹花就想到杨贵妃的美丽容颜。下面接着说,如果不是在仙境是遇不到这样的美女的,也就是夸杨贵妃的美只有神仙妃子才有,人间不可能有。把杨贵妃捧得非常高。
第二首,用楚王与巫山女神欢会的典故,来衬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连楚王与神女在他们面前都要逊色。后面两句以赵飞燕作比,说赵飞燕的美是打扮出来的,唯有杨贵妃是最美的。
李白这三首诗把主人公夸得非常美。不过也有故事说他拍马屁拍到马腿上。杨贵妃本来很喜欢这三首诗,但是李白得罪了高力士,高力士就对杨贵妃说:“娘娘,李白拿赵飞燕来比你,他分明是说你太肥胖了。而且赵飞燕是被皇上赐死的,这是在诅咒娘娘。”民间有环肥燕瘦之说。而且赵飞燕是被皇上赐上吊而死的。杨贵妃一听,气得咬牙切齿,自然在玄宗面前进谗言。当然这是民间野史。但是不管怎么说,李白一语成谶,他把杨贵妃与赵飞燕比,杨贵妃最后真的就被赐上吊而死。
从以上三首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后人一直说李白不会拍马屁,不愿讨好权贵,这个说法是不符合真实情况的。李白写诗赞美帝王赞美妃子赞美王公大臣是蛮有一套的,他赞美永王的诗也写得非常好。李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他也有俗的一面。他的性格也是有缺陷的,他不像那些官宦之家的孩子,长期受到正统的教育,行事规矩内敛。李白从漠北走来,从马背上的民族生活区走过来,而且他从小学剑侠,豪气多于理趣,任性大于规矩。
为何后世要故意这么拔高李白,过分美化李白呢?难道不拔高他,他就不光芒万丈?估计是统治者出于政治的需要。把一个好端端的诗仙打扮成一个政治斗士,也许能满足某些人的某种心理。
还原李白的真实人生,并不会矮化他的高大形象。李白的诗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艺术的滋润,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启迪。李白,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他不需要一顶官帽来衬托他的威仪。一顶诗仙的桂冠,足以让他永放光芒。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
1.李白是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吗?
唐代沿袭隋朝的科举取士制度,让有才但出身低微的人也能进入官场。但是,李白却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教科书一直宣传的是李白性格傲岸,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果真是这样吗?错!李白不是不屑,而是没有报考资格。
李白,字太白。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得知,他大约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他是陇西成纪人,五岁的时候跟着家庭一起迁居到了蜀中的绵州昌隆,即今天四川的江油。根据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得知,他的父亲名客,大约是个富商。从哪里可以判断他是个富商呢?李白曾经在诗文中夸耀他家的财富,自称初出蜀中漫游扬州的时候,一年散金30万,可以看出他家里有钱,而且他本人轻财好施,出手非常阔绰。因为家里有钱,就有条件读书,因为古代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读书的。他从小就观诸子百家之书,涉猎非常广泛。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又说“十五观奇书”(《赠张丞相镐》)。
按理,李白考试应不成问题。但是,唐代明文规定,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通过政审。考查官主要会查你两点:一个是你的郡县乡里名籍,一个是祖上官名。也就是说,要查你家里是哪里的,住在哪里,父母都是干什么的。如果是官员的话,会得到优先的通道。唐代的行政法典《唐六典》明确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就是说商人之子和罪犯之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再就是妓女的后代也不可以参加考试,即使是卖艺不卖身的妓女,她们的后代也是不可以参加科舉的。
李白不能报考科举,但是他一直想做官,那么如何进入仕途呢?唐代做官的路很多,还可以通过别人推荐和做道士进入官场。唐代皇帝也希望长生不老,特别推崇道教,对其他教派也兼收并蓄。所以,李白几岁就被送到山中学道,他20多岁出蜀远游,就是为了宣传自己,为进入仕途作准备。
2.李白是怀才不遇吗?
从读书起,我就被人直接或间接告知李白一生怀才不遇。李白在四十来岁的时候,受到道士吴筠的推荐,同时也得到了太平公主的帮助,得以进入宫廷。李白接到唐玄宗宣入宫的诏书时,得意忘形地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进宫后,做供奉翰林,虽是个虚职,但每天跟在皇帝身边,为皇帝写歌功颂德的材料。能够天天和皇帝在一起,只要讨得皇帝开心,其他都不是问题。这样的大好机会不是人人能得到的。他不仅进了宫,而且直接接触皇帝,又怎么能说他不遇呢?
李白不是怀才不遇,而是他遇到了,但没有政治才华,缺乏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也缺乏政治人的手段,在得到玄宗重视的时候更不会韬光养晦,所以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他看不起高力士,高力士自然也看不惯他。
3.李白是不屑取悦当权者吗?
后人总爱说李白性格傲岸,不屑取悦统治者。其实,这又是一个误区。古代的文人,清高的不少,但清高不是他们单一的本色。其实人的性格是多重的,文人会赞美(消极说就是拍马)的很多,而且比一般人拍得响拍得巧妙拍得有艺术。
李白在宫廷写了很多赞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诗。《清平调(三首)》就是明证。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任供奉翰林的时候写的。有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观赏牡丹,就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这三首诗中,他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就是人,人就是花,把杨贵妃人面牡丹相辉映这样的美景和她蒙受唐玄宗的恩泽一起表现出来了。
天上的云彩多美,你看第一首,他说“云想衣裳花想容”。杨贵妃的衣服美得像天上的云彩一样,看到牡丹花就想到杨贵妃的美丽容颜。下面接着说,如果不是在仙境是遇不到这样的美女的,也就是夸杨贵妃的美只有神仙妃子才有,人间不可能有。把杨贵妃捧得非常高。
第二首,用楚王与巫山女神欢会的典故,来衬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连楚王与神女在他们面前都要逊色。后面两句以赵飞燕作比,说赵飞燕的美是打扮出来的,唯有杨贵妃是最美的。
李白这三首诗把主人公夸得非常美。不过也有故事说他拍马屁拍到马腿上。杨贵妃本来很喜欢这三首诗,但是李白得罪了高力士,高力士就对杨贵妃说:“娘娘,李白拿赵飞燕来比你,他分明是说你太肥胖了。而且赵飞燕是被皇上赐死的,这是在诅咒娘娘。”民间有环肥燕瘦之说。而且赵飞燕是被皇上赐上吊而死的。杨贵妃一听,气得咬牙切齿,自然在玄宗面前进谗言。当然这是民间野史。但是不管怎么说,李白一语成谶,他把杨贵妃与赵飞燕比,杨贵妃最后真的就被赐上吊而死。
从以上三首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后人一直说李白不会拍马屁,不愿讨好权贵,这个说法是不符合真实情况的。李白写诗赞美帝王赞美妃子赞美王公大臣是蛮有一套的,他赞美永王的诗也写得非常好。李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他也有俗的一面。他的性格也是有缺陷的,他不像那些官宦之家的孩子,长期受到正统的教育,行事规矩内敛。李白从漠北走来,从马背上的民族生活区走过来,而且他从小学剑侠,豪气多于理趣,任性大于规矩。
为何后世要故意这么拔高李白,过分美化李白呢?难道不拔高他,他就不光芒万丈?估计是统治者出于政治的需要。把一个好端端的诗仙打扮成一个政治斗士,也许能满足某些人的某种心理。
还原李白的真实人生,并不会矮化他的高大形象。李白的诗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艺术的滋润,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启迪。李白,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他不需要一顶官帽来衬托他的威仪。一顶诗仙的桂冠,足以让他永放光芒。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