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保险不受病种限制/我国禁用废塑料生产食品用塑料袋/全国领取基本养老金人数超1.8亿/我国中年空巢家庭急剧增多/梅贻琦:为清华大学奠定校格的人/勇气/敬畏老师/读书不必张罗/分橙子的启示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病保险不受病种限制
  日前,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指出,大病保险制度所指的大病,不是一个医学上病种的概念,文件没有简单地按照病种区分大病,而是根据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与城乡居民经济负担能力对比进行判定。大病保险报销不再局限于政策范围内,只要是大病患者在基本医保报销后仍需个人负担的合理医疗费用,就将再给予报销50%以上。
  卫生部日前宣布,今年要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在1/3左右的统筹地区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这里的大病是医学上的病种概念,保障的对象是新农合参合农民,不同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两个制度不冲突。
  (《人民日报》)
  我国禁用废塑料生产食品用塑料袋
  我国《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日前发布,规定禁止利用废塑料生产食品用塑料袋。废塑料加工利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定及《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文摘旬刊》)
  全国领取基本养老金人数超1.8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日前透露,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数超过1.8亿,其中城乡居民1.16亿,离退休人员0.7亿。
  (《人民政协报》)
  我国中年空巢家庭急剧增多
  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年空巢家庭有急剧增多的趋势。他们中的许多人在40多岁就进入空巢家庭生活,考虑到平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的因素,他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20~30年,甚至更长。有研究预测,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甚至可达到90%。
  (《武汉晚报》)
  梅贻琦:为清华大学奠定校格的人
  自1914年从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到担任清华大学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梅贻琦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功地执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清华大学之所以能有令人尊敬的成就,跟其“终身校长”梅贻琦有着很大的关系。
  比起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梅贻琦的恩师、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人,梅贻琦是晚辈,但他恰恰是前辈们开拓的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深化者,是东西方文化的集大成者。蔡元培是博大的,梅贻琦则是精深的;张伯苓是传统的,梅贻琦则是现代的;前辈们是时代的、社会的,梅贻琦是专业的、科学的。但这并非说梅贻琦拒绝了前贤,相反,他继承了前辈的优点,汇通了东西方教育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人已能辨认出梅贻琦的成就是国人称道的无为而治的典范。可以说,梅贻琦是一个被时代遮蔽的巨人,他的人格和人生成就对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梅贻琦1889年生于天津,1904年成为天津南开学堂的第一期学生。1908年,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入保定高等学堂就读。1909年,他报考首批庚子赔款留美生,在600多名考生中以第6名的成绩被录取。1914年梅贻琦学成回国,曾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工作,当时周恩来正在南开中学学习,经常来梅家找他温习功课。
  1915年,梅贻琦应清华校长周诒春之聘,到清华教物理,聘约三年,第一年工资345元,第二年355元,第三年365元。工作半年后,梅贻琦回天津见恩师张伯苓,说自己沉默寡言,不善辞令,对教书没有什么兴趣,想换一个工作。张伯苓语重心长地说:“你才教了半年就不愿干了,怎么知道没有兴趣?青年人要忍耐。回去教书!”梅贻琦晚年对夫人韩咏华回忆起此事说:“这可倒好,这一忍耐,几十年、一辈子下来了。”
  梅贻琦的口才不好,但管理才能逐渐显露。1926年,他被选举为清华大学教务长,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院务。他和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一直保持着诚挚的友谊。梅贻琦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赵元任。1927年,王国维在颐和园自杀,也是梅贻琦亲自去园内收殓并料理后事。
  清华大学自1928年后,学生风潮不断。从1928年到1931年,温应星、罗家伦、吴南轩等几任清华校长像走马灯一样地换。更有甚者,1930年6月,接替罗家伦的乔万选前来上任,学生们在校门口竖起“拒绝乔万选”的大旗,阻止他进校。乔万选最终签下了“永不任清华校长”的承诺。在这样的情形下,国民政府的教育部长李书华选择了梅贻琦,这是他自认为“最满意的一件事”。此后梅贻琦连续任清华校长达17年之久。1955年,梅贻琦由美国赴台湾主持“清华复校”,又任新竹国立清华大学的校长多年,直到在台湾去世,可算是“中国国立大学任职最久的校长”。
  1931年12月,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发表就职演讲,这篇立言名篇中可圈点处极多。他说:“办学校,尤其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他又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能发表这样今天读来仍新鲜的讲话的人,才算是真正了解了教育的意义——梅贻琦任校长后,不到10年,清华的面貌便彻底改观,声名鹊起。
  (《新周报》)
  勇 气
  19世纪,英国哈罗学校常常会发生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一天,一名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住一名新生,傲慢地命令对方为自己做一件事情。这名新来的学生不明就里,觉得自己也不认识他,就断然拒绝了。但是,高大的学生觉得自己的霸权受到了挑战,愤怒地揪住新生的衣服,疯狂地殴打起来。旁观的学生有的冷眼相对,有的起哄嘲笑,有的感到害怕而悄悄离开。这时,一个外表斯文柔弱的男生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声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那个学生毫不畏惧地盯着他,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承受一半的拳头吧!”高个子男生停下了挥舞的拳头,羞愧地离开了。   从那以后,学校里反抗恶行暴力、帮助弱者的善举逐渐增多。那名被殴打的新生名叫罗伯特·比尔,他深感爱与善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那个挺身而出、愿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孩子,则是后来扬名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对于那些害怕危险的人来说,危险无处不在。有时,我们缺少的不是巨大的力量,而是勇敢的气质。
  (《做人与处世》)
  敬畏老师
  一日上街买菜,见街上围了一大堆人,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位精神病患者手握一块砖头,正与要拉他回家的父亲对峙着。其父好言相劝,儿子却好像不认识父亲似的呆立不动;其父厉言呵斥,他就举起砖头要砸人。
  此时,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分开人群,径直走到精神病患者面前,对他大吼一声:“回去!赶快跟你父亲回家去!”
  精神病患者转过身来,瞪着一双大眼睛望着那位老太太,手中扬起的砖头慢慢地落下了,自言自语道:“李老师的话不能不听,李老师的话不能不听!”然后,扔了砖头跟着父亲走了。老太太对身边的人说:“他是我二十多年前的学生。”
  在内心深处,每个学生都会给自己的老师留一个永远温馨美好的位置,即使这个精神病患者也不例外。
  曾经读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说的是一个历经沧桑的中年人,有一天突然得知自己崇敬的一位小学老师也住在自己生活的那个小城里,便立即前去探望老师。叩开老师家的门,他所见到的老人怎么也不能和自己印象中的老师重叠起来。岁月啊,竟这样残酷地消磨掉了一个人身上那些灿烂的东西,比如风度,比如活力。他为此感叹不已。
  年逾古稀的老师用颤动的双手扶着眼镜,倚着门框凝视他片刻,竟一口叫出了他的名字!他一下子惊呆了,自己上小学时在班上并非什么“风云人物”,数十年后老师居然还记得自己的名字,难道老师的眼睛有洗去时间痕迹的能力?更让他感到吃惊的是,老师转身走进书房,在一排排书架前巡视了片刻,然后从一摞摞本子中抽出一本来递给他。天啊,竟是自己小学时的作文本!三十多年来,别说见面,连信也没给老师写过一封,没想到老师还在心中给自己留有一个温馨美好的位置。
  他禁不住泪水涟涟,同时感到深深的内疚。
  穿越漫长的时间长河,老师对学生的威严犹在,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犹存。老师的人生价值是什么?永恒。除此之外,或许找不到更恰当的词语了。 (《北京青年报》)
  读书不必张罗
  记得有一次,我在加州大学的图书馆读书,坐在我对面的,是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约翰逊博士。图书馆里边,突然起了一阵小骚动,原来是发生了3.5级地震。我自问读书的功力,比不上约翰逊博士。我已有所感觉,他却一无所知。他的整个精神,已进入书本里,我却做不到。
  骚动完了之后,约翰逊博士依然专注于阅读。到他把书读完以后,我向他提起这件事。他望一望墙上的挂画,见并没有倾斜,笑道:“如果是地震,也不会太大。”稍后,他怕我说他是书呆子,向我解释:他在家中读书,他太太经常开录音机,放迪斯科音乐。他的耳朵可能因此有点毛病。
  其实,读书之乐,就乐在此处。约翰逊博士的耳朵并没有失聪。读书非读到失聪的程度,是不能进入超凡入圣的境界的。这位博士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我曾问他有什么秘密,他说不出来,现在我倒明白了,只要精神专一,就可以过目不忘。
  有一个朋友对我说,许久没有读书了,打算到了秋天,就去加州东面的太浩湖,赁一幢木屋,窗明几净,面对湖光水色读书。我听了之后,口中不言,心里知道,他的书是读不成了。后来,他果然到太浩湖去了一个月。回来之后,他告诉我,他钓了几个星期的鱼,书还在行囊中。
  读书,千万不要刻意营造读书的环境。读书,是不必这样张罗的。
  (《名家谈人生》)
  分橙子的启示
  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争来争去,最终,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可以先选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
  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了,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榨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然后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他们各自得到看似公平的一半,却没有物尽其用。他们事先未做好沟通,没有申明各自利益之所在,导致双方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公平,结果,各自的利益并未达到最大化。
  如果这两个孩子事先讲明各自所需,或许会有多个方案和情况出现。一种情况是,将皮和果肉分开,一个拿果肉去喝汁,另一个拿皮去做烤蛋糕。也有可能有一个孩子既想要皮做蛋糕,又想喝橙子汁。这时,如何创造价值就非常重要了。
  其实,想要整个橙子的孩子,可以将其他的问题拿出来一块儿谈。比如,他说:“如果你把这个橙子让给我,你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还了。”其实,他的牙齿被蛀得一塌糊涂,他父母一周前就不让他吃糖了。
  另一个孩子想了想,答应了。他刚从父母那里要了5元钱,准备买糖还债。这次,他可以用这5元钱去打游戏,才不在乎这酸溜溜的橙子呢。
  两个孩子的谈判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沟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双方在寻求对自己最大利益的方案的同时,也满足了对方的最大利益。
  (《中外文摘》)
其他文献
婚礼上,  妻子看到爱犬哭成了泪人  三年前,我和妻子冯蕊经人介绍认识,彼此印象不错,就开始了交往。起初我俩约会时,待不了多长时间,冯蕊就会心猿意马。面对我探询的目光,她倒坦诚:“不好意思,我养了只拉布拉多犬,叫泰迪,它很黏人,一会儿见不到我就烦躁不安,我不能在外边太久,得回家陪陪它。” 我没养过狗,对狗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反感。看到冯蕊对狗这么上心,我心想,喜欢动物的女孩善良、有爱心,应该不错。
期刊
刘永好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全国政协常委,曾经三次荣登《福布斯》杂志中国富豪排行榜首位。而李巍,作为刘永好背后的女人,在辅佐丈夫事业成功后,她也不甘寂寞,开了7家公司,涉及房地产、花卉种植、印刷等看起来毫不相关的行业。如今,她还是中华杰出女性协会的执行会长。夫妻两人比翼双飞,事业家庭双丰收,着实令人羡慕。支持丈夫创业  李巍,1952年12月生于辽宁鞍山,现任四川枫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巍出生不久
期刊
他是从贫困农家飞出来的“凤凰男”,名牌大学毕业后到北京政法系统任职。偶然间,他得知当年读高中时借宿过的房东大娘病重,和年幼的孙女相依为命,无人照料。为了帮助陷入绝境的祖孙俩,他辞去“京官”返乡照顾老人。忍受着外人的不解和嘲讽,9年间他蜗居农家小院,陪伴着老人和孙女,使得祖孙俩重获新生……辞官返乡照料困境中的祖孙  2001年9月初,在北京市司法系统工作的朱观景接到高中同学丁启亮的电话。丁启亮告诉他
期刊
如何跟可怕的男友安全分手?  心语姐姐:  我和男友在一起两年了。他家庭不完整,读到中学就辍学打工了。刚开始我觉得他成熟,幽默,懂事,可慢慢地我发现,他愤世嫉俗,而且做事想法都很偏激。我想分手,可能他也感觉出来了,就使劲打压我和限制我,说话很伤人。听他之前的恋爱经历,我感觉他很危险,不容易分手。心语姐姐,我怎样才能安全和他分手呢?  丽莎  丽莎妹妹:  男人打压你,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你,所
期刊
驾车的几大健康隐患  1.耳朵很受伤 原本耳聪目明的人,在驾车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的耳朵没原先那么灵了。这是因为耳朵每天都要受到发动机、汽车喇叭、路上其他不同强度噪声的干扰,久而久之听力自然就会下降。  2.眼睛很劳累 开车时,眼睛经常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还要不时地从后视镜关注车后的状况,这会使眼睛变得疲劳。同时,女性长时间驾车还会使私处一直处于潮湿状态,各种病菌就有了可乘之机。  3.胃会很上火
期刊
闫学晶是家喻户晓的二人转演员,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家庭也经营得幸福美满,她不仅有一个帅气的儿子,还有一个胜似亲生的继女。原来,当年她嫁给丈夫时就当上了后妈,继女对她从抵触到接纳,10多年来她倾注了无数心血。如今,她亲手为继女披上嫁衣,并带着继女一起在演艺圈里发展……  靠近我温暖你,为爱甘做后妈  1992年6月,21岁的闫学晶从吉林省戏曲学校毕业后,考入吉林省武警文工团,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金凤
期刊
李小冉是家喻户晓的实力派女星,曾主演《夜幕下的哈尔滨》《大河儿女》等上千集影视剧,荣膺中国电视“双十佳演员奖”等殊荣。事业顺遂的李小冉,情途却分外坎坷。与青年导演鄢波分手后,她于2015年8月与男闺蜜徐佳宁组建家庭。两人的结合属于典型的“女强男弱”,婚后不久便矛盾不断。好在,两人都及时调整,一个学习示弱,一个学习包容,共同迎来了婚姻的春天……陪跑战胜失恋阴霾  2013年5月,已经37岁的李小冉向
期刊
幽默广告  1.火葬场——烈火中永生  2.私家侦探所——为了确切的相信,必须从怀疑开始  3.美容院丰胸——您只要进来,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4.医院接生室——“出生入死”之间的这段距离就是人生  5.结婚登记处——婚前睁大双眼,婚后闭上一只眼  6.保险公司——意料之中的事情往往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却经常出现  7.老年公寓——不要担心变老,到你终止变老时,你就死了  8.电动剃须刀——每
期刊
我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尤其是每天晚上,上床后要是不看会儿书报杂志,就睡不着觉。  我是从2001年11月份开始看《妇女生活》的。有一天我到同事家串门,发现他家茶几上有本杂志,就随手翻了翻,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那本杂志,就是《妇女生活》当年第12期。朋友跟我说,《妇女生活》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既讲生活大道理,又教生活小窍门儿。我的感觉是,它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国事、家事,健康、生活……方方
期刊
陈宝国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演员,曾主演《大宅门》《钢铁年代》《正者无敌》等经典影视剧,数十次荣膺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男演员奖等殊荣。3年前,年近六旬的陈宝国遭遇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以下简称“男更综合征”),饱受失眠困扰,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妻子赵奎娥联手儿子陈月末,以温暖的亲情,帮助陈宝国与男更综合征展开了抗争——影帝失眠打破家庭平静  2014年8月初,电视剧《老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