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2日晚,武汉一名14岁中学生夜跑时突然倒地。事发学校监控视频显示,学生倒地13分钟后,附近社区医院医生才赶到进行心肺按压急救;25分钟后,120救护车将其送往医院,当晚抢救无效死亡。事后,家长质疑该校在安全意识和管理机制上存在疏漏。
(10月19日《新京报》)
从报道的视频监控复盘此次抢救过程来看,急救显然难言效率。孩子倒地后,教师并未立即组织施救,而被通知的校医在7分钟后赶来,也来采取急救措施,而是等到附近的社区医生赶到后才进行心肺按压急救。相对于急救的“黄金4分钟”的原则,这些措施无疑明显滞后。
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急救失之于迟滞,客观而言,也暴露了学校急救能力的整体不足乃至是缺失。
应当来说,此一个案恐怕还是当前学校急救能力状况的缩影。一方面,总认为青少年身体机能较之其他成年人更好,相對于其他校园伤害的防范更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急救能力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如已实施十多年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即便是近些年一些地方的学校安全管理立法,对此也没有具体涉及。
正因如此,中小学校急救能力建设缺乏应有的压力与动力,在急救专业人员聘用、急救技术普及、急救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普遍不同程度存在短板和不足。
事实上,就在当天,新京报报道,教育部在对全国人大会议相关建议的答复中明确,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课程。此事,对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紧急救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以此为契机,把急救纳入校园安全管理,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强制标准,以强化、提升校园安全保障水平。如,设置专业门槛,提高校园从医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培训,提高体育教师、安全员等急救技能。
(10月19日《新京报》)
从报道的视频监控复盘此次抢救过程来看,急救显然难言效率。孩子倒地后,教师并未立即组织施救,而被通知的校医在7分钟后赶来,也来采取急救措施,而是等到附近的社区医生赶到后才进行心肺按压急救。相对于急救的“黄金4分钟”的原则,这些措施无疑明显滞后。
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急救失之于迟滞,客观而言,也暴露了学校急救能力的整体不足乃至是缺失。
应当来说,此一个案恐怕还是当前学校急救能力状况的缩影。一方面,总认为青少年身体机能较之其他成年人更好,相對于其他校园伤害的防范更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急救能力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如已实施十多年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即便是近些年一些地方的学校安全管理立法,对此也没有具体涉及。
正因如此,中小学校急救能力建设缺乏应有的压力与动力,在急救专业人员聘用、急救技术普及、急救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普遍不同程度存在短板和不足。
事实上,就在当天,新京报报道,教育部在对全国人大会议相关建议的答复中明确,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课程。此事,对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紧急救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以此为契机,把急救纳入校园安全管理,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强制标准,以强化、提升校园安全保障水平。如,设置专业门槛,提高校园从医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培训,提高体育教师、安全员等急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