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佛山斯美设计院有限公司 佛山 5282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造成城市用水排水需求不断上升。给排水设施的科学合理规划密切关系到城市人居住环境的好与坏、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与否,已成为城市整体规划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本文阐述了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的要点,对如何利用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解决现状问题提出了方法策略,同时为市政给排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指引方向。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给水系统;排水系统
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造成城市用水排水需求不断上升,使得给排水工程已成为是城市建设当中最基础的工程。给排水设施分布非常广泛,形成了庞大的系统,同时由于其大多处于地下,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给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带来不少困难。一旦给排水系统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使城市整个运作全部瘫痪。由此,在施工给排水设施前应编制科学合理的市政排水设施布局规划,宏观上统筹给排水系统的施工。
1.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的利用是生活当中最基本的需求,给排水设施已与居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与城市其他基础设计的正常运行也密切相关。给排水工程规划重点是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最优的综合效益。高水平的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对给排水设施进行正确性、前瞻性的进行布局,科学合理的指导城市给排水工程的实施,保障给排水工程质量,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无规则或低水平的规划必然会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和对水环境的破坏。
无论是城市之中道路路面的排水,还是工厂企业的排水、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都在排水设施规划布局的范围之内。在进行市政排水设施规划时,一定要对排水管道、排水网络的敷设进行严谨设计,根据现状情况进行规划布局,这样才能使市政给排水设施建设后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的要点
市政给排水规划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分别为给水系统的规划、雨水排水系统规划和污水排放系统规划。三大部分规划各有特点,下面具有剖析一下各部分规划的要点。
2.1给水系统规划要点
1)管网水压的确定
供水服务压力目标一般可以通过服务压力值、管网服务压力合格率和平均服务压力之来评价。按照建设部字第277号文规定,服务压力管网干线末端压力值不低于0.14MPa;管网为环状的,各点压力不低于0.14MPa;平均服务压力是防止管网压力过高而造成能耗的和成本的增加,而在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和镇合理选出代表性的部分或者全部管网测压点作为考核,力求管网压力均衡。
2)节点流量的分配
节点流量的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计算的准确性。管网平差计算,在利用管长比流量法计算沿线流量的基础上,结合大用户的用水情况,将其用水量作为最近节点的集中流量进行计算。
3)消防工况校核
给水管网的设计流量未计入消防流量,当片区火灾发生在用水最高日最高时时,由于消防流量比较大,一般用户的用水量会出现不能满足的情况。此时管网以保证灭火用水为主,但用户的用水会影响消防用水。为了安全起见,要按最不利的情况——即最高时用水量加上消防流量的工况进行消防校核。灭火处节点服务水头按低压消防考虑,最不利点不小于10m自由水压。
4)事故工况校核
一般按最不利事故工况进行校核,即考虑某一供水主干管在最高用水时损坏的情况。城市给水管网在事故工况下,要求保证70%以上的用水量。
2.2雨水排水系统规划要点
目前存在两种雨水排放模式:排入雨水泵站的集中排放模式、排入河涌的分散排放模式。规划制定时,应通过对片区雨水集中排放及分散排放模式的分析比较,充分考虑到城区地势特点、对雨水排放的要求,结合片区雨水管网现状,同时从节约投资,减少能耗的角度出发,来确定城区雨水采用的排放模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城市排水能力:
1)泄:水闸、排灌站自排、抽排功能兼备,水畅其流。
2)通:大力清除河道障碍物及河道清淤,同时规划新建河涌,尽量加大河道泄洪能力。
3)蓄: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兴建水库、储蓄水体来滞洪。
4)渗:结合区内雨水利用及城市建设等,修复下垫面,增大地面下渗能力,及增加地面滞蓄能力。如:屋顶雨水利用;水区草坪高程降低,增大下渗能力和滞蓄能力,广场路面设透水砖增加下渗能力。
2.3污水排放系统规划要点
1)按照城市污水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重点建设区域性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将生活污水及其性质相近的无毒工业废水集中统一处理的总体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把合流制直排入河涌等的污水进行截流转输,合理划分排水区域、充分利用地形、水系,尽量采用自流系统,缩短管线长度,减少泵站个数。就近收集可生物降解浓度较高的工业污水、改善城市污水处理水质的可生化性。
2)污水排放区域的划分及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和座数应综合考虑城市的用地布局、河流分布、地形、地质条件、主导风向,饮用水水源位置、实施的可能性等因素。既要合理利用排放点的水环境容量,又要有效减少、消除整个河涌的水环境的污染因素,还要有效保护饮用水源。
3)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处理工艺,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在符合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污水处理程度,减少工程投资,减少占地面积,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技术,降低处理成本,简化维护管理。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测试和控制手段,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高运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3. 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对现状问题的解决对策
3.1给水管道系统
1)规划层面应加强供水管网的建设及旧管网的改造,减少供水管网的供水损耗,并要求给水管道建设过程中尽量采用新型、节水型管材。
2)规划编制时应通过实现供水主干管网联网运行及供水片区之间的供水管网的连通,优化供水管网结构,形成环状供水,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部分管网老化,使得局部的管网不能满足压力和流量的要求,因此在规划层面应提出對城区旧管网的改造。
3.2排水管道系统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主城区内市政道路下的雨、污水管道是按分流制来建设的,但而由于历史原因,原有自然村及部分工业区的排水体制为合流制,合流管道排入河涌或市政雨水管道中。可通过以下几点编制规划进行解决:
1)新建和改建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2)已形成合流制管道地区,为减少工程投资和增加收水量,改造成为截流式合流制。同时考虑到合流制系统改造成为分流制系统比较困难,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近期可根据实际情况保持截流式合流制,远期逐步改造成分流制。
3)未形成完善的管网的规划分流制地区,近期保留现有合流制管道,并改造成为截流式合流制,远期逐步过渡改造为分流制。
4)初期雨水不经处理直排水体是造成市区河道、河涌黑臭的原因之一。在河涌排放口设截流设施,截流初期雨水。
4、结语
给排水设施关系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提高,关系着城市可持续道路的进程,它是城市建设当中最基础的工程,因此用于指导给排水设施科学有序实施的前期规划工作更显出重要性。在开展给排水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时,首先,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培养规划编制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其次,规划编制人员应掌握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的要点,在规划内容中加以体现;最后,由于各城市的发展布局、地形地貌各不相同,规划编制人员应根据现状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对现状问题的解决对策。只有做到以上几点,给排水设施规划工作才能够实现其科学合理指导下一步给排水设施实施工作的作用。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造成城市用水排水需求不断上升。给排水设施的科学合理规划密切关系到城市人居住环境的好与坏、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与否,已成为城市整体规划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本文阐述了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的要点,对如何利用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解决现状问题提出了方法策略,同时为市政给排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指引方向。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给水系统;排水系统
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造成城市用水排水需求不断上升,使得给排水工程已成为是城市建设当中最基础的工程。给排水设施分布非常广泛,形成了庞大的系统,同时由于其大多处于地下,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给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带来不少困难。一旦给排水系统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使城市整个运作全部瘫痪。由此,在施工给排水设施前应编制科学合理的市政排水设施布局规划,宏观上统筹给排水系统的施工。
1.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的利用是生活当中最基本的需求,给排水设施已与居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与城市其他基础设计的正常运行也密切相关。给排水工程规划重点是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最优的综合效益。高水平的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对给排水设施进行正确性、前瞻性的进行布局,科学合理的指导城市给排水工程的实施,保障给排水工程质量,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无规则或低水平的规划必然会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和对水环境的破坏。
无论是城市之中道路路面的排水,还是工厂企业的排水、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都在排水设施规划布局的范围之内。在进行市政排水设施规划时,一定要对排水管道、排水网络的敷设进行严谨设计,根据现状情况进行规划布局,这样才能使市政给排水设施建设后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的要点
市政给排水规划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分别为给水系统的规划、雨水排水系统规划和污水排放系统规划。三大部分规划各有特点,下面具有剖析一下各部分规划的要点。
2.1给水系统规划要点
1)管网水压的确定
供水服务压力目标一般可以通过服务压力值、管网服务压力合格率和平均服务压力之来评价。按照建设部字第277号文规定,服务压力管网干线末端压力值不低于0.14MPa;管网为环状的,各点压力不低于0.14MPa;平均服务压力是防止管网压力过高而造成能耗的和成本的增加,而在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和镇合理选出代表性的部分或者全部管网测压点作为考核,力求管网压力均衡。
2)节点流量的分配
节点流量的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计算的准确性。管网平差计算,在利用管长比流量法计算沿线流量的基础上,结合大用户的用水情况,将其用水量作为最近节点的集中流量进行计算。
3)消防工况校核
给水管网的设计流量未计入消防流量,当片区火灾发生在用水最高日最高时时,由于消防流量比较大,一般用户的用水量会出现不能满足的情况。此时管网以保证灭火用水为主,但用户的用水会影响消防用水。为了安全起见,要按最不利的情况——即最高时用水量加上消防流量的工况进行消防校核。灭火处节点服务水头按低压消防考虑,最不利点不小于10m自由水压。
4)事故工况校核
一般按最不利事故工况进行校核,即考虑某一供水主干管在最高用水时损坏的情况。城市给水管网在事故工况下,要求保证70%以上的用水量。
2.2雨水排水系统规划要点
目前存在两种雨水排放模式:排入雨水泵站的集中排放模式、排入河涌的分散排放模式。规划制定时,应通过对片区雨水集中排放及分散排放模式的分析比较,充分考虑到城区地势特点、对雨水排放的要求,结合片区雨水管网现状,同时从节约投资,减少能耗的角度出发,来确定城区雨水采用的排放模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城市排水能力:
1)泄:水闸、排灌站自排、抽排功能兼备,水畅其流。
2)通:大力清除河道障碍物及河道清淤,同时规划新建河涌,尽量加大河道泄洪能力。
3)蓄: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兴建水库、储蓄水体来滞洪。
4)渗:结合区内雨水利用及城市建设等,修复下垫面,增大地面下渗能力,及增加地面滞蓄能力。如:屋顶雨水利用;水区草坪高程降低,增大下渗能力和滞蓄能力,广场路面设透水砖增加下渗能力。
2.3污水排放系统规划要点
1)按照城市污水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重点建设区域性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将生活污水及其性质相近的无毒工业废水集中统一处理的总体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把合流制直排入河涌等的污水进行截流转输,合理划分排水区域、充分利用地形、水系,尽量采用自流系统,缩短管线长度,减少泵站个数。就近收集可生物降解浓度较高的工业污水、改善城市污水处理水质的可生化性。
2)污水排放区域的划分及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和座数应综合考虑城市的用地布局、河流分布、地形、地质条件、主导风向,饮用水水源位置、实施的可能性等因素。既要合理利用排放点的水环境容量,又要有效减少、消除整个河涌的水环境的污染因素,还要有效保护饮用水源。
3)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处理工艺,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在符合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污水处理程度,减少工程投资,减少占地面积,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技术,降低处理成本,简化维护管理。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测试和控制手段,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高运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3. 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对现状问题的解决对策
3.1给水管道系统
1)规划层面应加强供水管网的建设及旧管网的改造,减少供水管网的供水损耗,并要求给水管道建设过程中尽量采用新型、节水型管材。
2)规划编制时应通过实现供水主干管网联网运行及供水片区之间的供水管网的连通,优化供水管网结构,形成环状供水,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部分管网老化,使得局部的管网不能满足压力和流量的要求,因此在规划层面应提出對城区旧管网的改造。
3.2排水管道系统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主城区内市政道路下的雨、污水管道是按分流制来建设的,但而由于历史原因,原有自然村及部分工业区的排水体制为合流制,合流管道排入河涌或市政雨水管道中。可通过以下几点编制规划进行解决:
1)新建和改建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2)已形成合流制管道地区,为减少工程投资和增加收水量,改造成为截流式合流制。同时考虑到合流制系统改造成为分流制系统比较困难,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近期可根据实际情况保持截流式合流制,远期逐步改造成分流制。
3)未形成完善的管网的规划分流制地区,近期保留现有合流制管道,并改造成为截流式合流制,远期逐步过渡改造为分流制。
4)初期雨水不经处理直排水体是造成市区河道、河涌黑臭的原因之一。在河涌排放口设截流设施,截流初期雨水。
4、结语
给排水设施关系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提高,关系着城市可持续道路的进程,它是城市建设当中最基础的工程,因此用于指导给排水设施科学有序实施的前期规划工作更显出重要性。在开展给排水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时,首先,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培养规划编制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其次,规划编制人员应掌握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的要点,在规划内容中加以体现;最后,由于各城市的发展布局、地形地貌各不相同,规划编制人员应根据现状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对现状问题的解决对策。只有做到以上几点,给排水设施规划工作才能够实现其科学合理指导下一步给排水设施实施工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