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客家文化 研究的先行者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v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四川客家文化的研究,都绕不开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已故馆员,成都市成华区客家文化名人钟禄元先生(1913—1988)。1943年,钟禄元先生在李劼人主办的《风土什志》创刊号上,发表《东山客族风俗一瞥》文章,第一次向外界报道了成都东山客家人生活的民风民俗,将长期封闭居住在东山的客家人,推向了社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2013年7月28日下午,由钟新光负责将钟禄元的二儿子、76岁高龄的高级工程师钟朴然(谱名:钟吉沛)老人从锦江区海椒市住处接到成华区十里店的一家茶楼。笔者认真倾听了钟朴然老人回忆钟禄元先生一生走过的艰苦岁月。下面记录的是他对钟禄元先生回忆的一些片断。
  我爷爷文化程度不高,却盼着子女个个能读书,人人有文化,因此花了不少钱,购回很多书籍。在我儿童时期,每年伏暑看到大人抱起书,放在筛子里,端到院子中间的地上,给书晒太阳。那里面有一套“二十四史”,给我印象最深。
  我的父亲钟禄元,兄弟姐妹共六人,他排老幺。由于爷爷忙生意,父亲到9岁才去读私塾,后来考进成都华阳县国中学校读初中。为了给家中节约钱,父亲中学毕业后直接考进免费的四川师范学校。1934年,他在四川师范学校毕业后,便在牛王庙小学校任教师。那时候,当教师是每学期与学校签合同,报酬每个月50块钱。钟禄元自己每月只用5块,其余全部交给自己的大姑妈保管,留着日后上大学用。1936年,他考进了国立四川大学历史系。1939年的暑假,钟禄元作为四川大学的学生,参加本校西南社会科学研究处组织的客家调查团,调查对象即现在的成华区范围内的客家人。
  1940年,父亲钟禄元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华阳县中学(今成都市第三中学)、成都县中学(今成都市第七中学)等学校任高中部史地教师。1941年,时在成都的叶圣陶先生邀请钟禄元到四川省科学教育馆任研究员,主要负责《文史教学》(月刊)的编辑工作。尔后,钟禄元便在该刊物发表《蜀北客族风光》《历史的功用》《整理川省资料刍议》等论文。
  1943年初,钟禄元调任四川省临时参议会助理秘书。9月,钟禄元在李劼人创办的《风土什志》创刊号上,发表《东山客族风俗一瞥》一文。钟禄元身为客家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客家村,从小说客家话,长期耳濡目染客家风俗,对客家文化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认识。该文以钟禄元的家乡——华阳县龙潭寺(现属成都市金牛区圣灯街道东华村3组)附近为范围,以钟家大院附近的四个客家大姓,即钟氏、范氏、廖氏、张氏为对象,进行田野调查。在民国时期,四个大姓人口多,影响大,还续修了家谱。家谱说明了四大姓来川的原因,归纳起来:一是前清雍乾间,粤东连年灾荒;二是明末张献忠残破四川后,田园荒芜,资源弃地;三是仰慕巴蜀之富庶。客家人来到东山三百余年,聚族而居,少与周围非客家人通婚,所以仍保持原有的习俗。对此,钟禄元对客家人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一是勤俭。不用洋货,不讲时髦,吃的是自己耕种的粮食,穿的是自己织的粗布棉衣。勤劳,居住的地方全部是丘陵,戴月披星地在田野劳动。二是清洁。客家人最讲究清洁,他们每天必洗澡,尤以衣裳穿得洁白为荣。三是建筑。客家人的住房很坚实,“二堂八厅,四横五井”,结构谨严,院子内部四通八达,一连数十间,用土砖砌成,以盖陶瓦为主,其次是盖麦草。壁上多涂洁白的石灰。四是礼教。客家人原本出于中州礼仪之邦。《钟氏族谱》载其祖宗词云:“山有来龙水有源,后代儿孙凭祖先。若然不认当雷打,像贤瓜瓞福绵绵”,反映出客家人看重家法。五是妇女。大都能独自经营家庭生活,如穿衣,则自己种棉,自己编织,自己缝制;又从事副业,养鸡、鸭、鹅、蚕或喂兔、羊、猪等。六是歌谣。分为劝孝顺歌、劝友爱歌、戒懒惰歌、劝妇女勤快歌、劝小学生歌、劝小姑娘歌、劝唱广东小儿歌等类。歌词反映了客家人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直率、诚恳、勤俭等优秀品质。可以说,钟禄元的这篇《东山客族风俗一瞥》,开创了四川研究客家文化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40年代初,叶圣陶先生在成都时,钟禄元曾经写好一篇文章送给先生修改。先生逐字逐句地修改好后,又交还给钟禄元。第二天,先生打来电话说,文章有一个标点符号还需更改。叶圣陶先生严谨治学精神,给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到父亲一生的治学。抗战结束后,叶圣陶先生在离开成都前夕,推荐父亲到贵州大学任教。父亲以为离家太远而推辞掉这个机会。叶圣陶先生于是又推荐他到成都济川中学校,即后来的成都市第十六中学校任教师。
  1944年,钟禄元的堂兄在射洪县任专员,知道钟禄元有文化,为人诚信,邀请他到射洪县工作,任田粮管理处处长。直到1945年底,钟禄元离开射洪县时,都把粮钱账目弄得清清楚楚,没有一笔糊涂账。
  1951年,新政府号召有文化的人员出来为革命工作。于是父亲钟禄元参加了西南革命大学学习,期满后分配到四川省泸州市第一中学校任教,后来又调到泸州市幼儿师范学校。1962年,因城市人口压缩,父亲钟禄元回到成都市圣灯人民公社东华大队第三生产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1979年春,圣灯人民公社安排父亲钟禄元到圣灯中学任代课教师,有幸与谢桃坊、林文询等文化人一起共事教书,任初中的语文教师。1984年9月,钟禄元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聘为文史研究馆馆员,每月发一点生活补贴。同时,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直接与泸州市人民政府协调,为钟禄元落实了政策,恢复泸州市幼儿师范学校职工资格,补办了退休教师手续,父亲才领到一点退休费。
  1986年,父亲钟禄元在《成都文物》杂志上发表了《成都东山客家人》一文,1987年又在《文史杂志》第1期发表了《漫谈客家山歌》……
  1988年9月12日,父亲钟禄元因脑溢血在成都无缝钢管厂职工医院医治无效,享年75岁。
  记录者:四川省客家研究中心(成都)理事
其他文献
成都宽巷子,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于今为数不多、极具代表性的一张名片。  作者田闻一一家是这条街上的老住户。此书角度很巧:从家族和个人的生活经历、命运和情感经历入手,质感地通过家族家庭的几度兴衰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化:一家过去的私人公馆,如何变成一个大杂院子;在言必称阶级和阶级斗争时期,人际关系复杂,人为催生的紧张对峙随时都可能爆发为短兵相接!而时代变则人际关系变,变得和谐起来,善良起来,互相关心
期刊
从阿尔卑斯山下的克林斯古镇出发已是下午4时,车行几小时就到了法国,天色已晚,只得夜宿巴黎东南面的南锡小镇。翌日中午才到达心仪已久的巴黎。  要谈巴黎,先得说法国。法国古代的地域名叫高卢,法国的国鸟是公鸡,故高卢雄鸡也是法国人的代称。法国面积55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的1/18,是西欧最大的国家。法国人口为六千多万,是我国的1/20,在欧洲也算人口大国了。巴黎这个名字是以最早住在这里的高卢巴黎西部族而得
期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美术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历史悠远,品种繁多。“凡有人类的地方,美术就相伴而生”。一幅画作,神形逼肖,可以创造美丽的意境;一帧照片,光影变幻,可以定格历史的记忆……美术的语言博大精深,文化的能量深不可测。  在即将迎来新中国65周年华诞的喜庆时刻,伴随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强音,伴随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沐川县美术馆落成开馆了!这既是“文参竹乡结良缘、丹青妙笔绘沐川”的
期刊
有人说,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也是一座走了之后还想着回来的城市。2014年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跟着楹联,读懂人文成都》,说:“即使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要找出一个像成都这样楹联众多,名联众多的城市,也不是一件易事。”(8月7日《成都日报》要闻版转载全文)  今年正值成都和平解放65周年,我有幸能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床旁采访到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诗词楹联专家、教育家、
期刊
提 要:《月牙儿》是老舍前期的创作。小说舍弃了他一贯的幽默方式,带上了生命沉重的枷锁,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将一曲生命的悲歌演绎得淋漓尽致。《月牙儿》“反希望”的创作态度,乃是由老舍贫寒出身、末世人境遇以及宗教情怀所决定的。  关健词:学者歧说,生命悲苦,末世旗人,反希望  小说《月牙儿》是老舍先生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一部中篇作品。它取自于老舍在上海“一·二八”抗战(1932年)中不幸
期刊
提要:古代中华民族的活动范围不但在大陆,而且亦在海洋。浙江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至少在七千年前就已活跃在广阔的太平洋上,是最早开发与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中华文明是多元文明,仅从海洋文明这一块来看,便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海洋文明的落后,是明清易代以后的事,距今不过三百多年。而在此之前的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海上雄风所昭示的则是和平发展这一至今仍在强调的文明主题。  关键词:百越民
期刊
提 要:以蒙古和硕特部代行西藏治权,即所谓“以蒙治藏”,是清初特定历史条件和民族关系格局之下,清王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而采取的一种具有变通性的治藏政策。然而,这种带有羁縻性质的间接统治政策不会长久维持。为加强对西藏的统治,清政府将西藏“以蒙治藏”政策调整为“以藏治藏”。这便是清政府调整治藏政策的初次尝试。毫无疑问,重新制定和调整治藏政策归因于西藏地区蒙藏矛盾的激化、西藏民众内附心理的增强和清
期刊
1960年白敦仁老师从波兰讲学归来,仍在成都七中执教。他应邀指导我们备课,在进修学院为我们青年教师讲课。以后几十年我一直向他老人家讨教请益;虽在“文革”时期,每见面问候老师后,也要“挖油”。以致后来老师见我就开玩笑:“今天考我啥子?”仍然有问必答,启迪后生。  1980年白老师专程到盐道街学校借调我去成都大学任课。业师钟树梁副校长和白敦仁系主任交代:“两个毕业班的语文教学法都由你任教。不试教,直接
期刊
西泠印社所属的拍卖公司曾经举办过一场秋拍,名叫“犀象印萃”。这是一场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拍卖会。环保主义者单从其名字来看,就知道它有多么变态了。  材料是犀牛角、大象牙。这场发生在2006年的拍卖会据说汇聚了吴昌硕、赵叔孺、方介堪、陈巨来、来楚生等名家800多方作品,当年总标为600多万元,最终斩获1335万元,98.5%的作品被拍出。其中方介堪刻张大千“肖像画楼”象牙印,当年拍出99万元,高出估价
期刊
我国著名史学家、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史式教授今已九二高龄,其毕生著作已由出版社编集出版,书名《史式文存》,今年陆续出书。史老著作等身,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史老出生于书香之家,自幼饱读诗书,但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失学。失学后一生坚持自学,从未中断,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在采访时,我们见到一个书橱装的书全都是他撰写的学术著作,可以说早就“著作等身”。  他坚持存疑求证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