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日子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Y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所应当地,已然忘记什么时候学会奔跑,大概是学会走路之后。常有人拿“还没学会走路就学会跑了”来讽刺一个人眼高手低。这的确够讽刺,因为我着实不理解为什么先学会跑是件坏事。只能说明被讽之人天赋极强,而受辱于庸人之口了。
  很小的时候便渴望让身体动起来,好动是每个孩子的生理本能,对一个孩子说“不许动”简直是一种犯罪。然而一个叫“学校”的家伙犯了罪,他规定孩子们45分钟都不许动,手必须像烙饼一样整齐地叠在桌面上,脚不可以伸出自己的领地。一个星期只有两节能动的课,谓之“体育”,还必须让人领着动。
  小学常见的运动是足球,足球需要不停地奔跑,但由于学校场地逼仄,往往踢一会儿,一群人就会围在拐角处抢球,一般十个人只有两三个可以碰到球,而其他人就只有踢脚的份了。这种情况下,乱世出英雄,某人冒着被踩踏的危险弯腰拾起球,再用力大脚开出,然后众人呈树倒猢狲散状,奔跑得以继续。
  隐约记得学校举办过两次越野赛,我都报名参加,名次中等。印象最深的是起跑时众人冲出校门那一刻,群情激昂,尘土飞扬,好像古装剧中的黎民百姓听说诸如抛绣球招新郎、菜市口斩人头之类事情时的热闹场面。每次起跑时总有那么几位未越野就折腰的。我呢,起跑后的一段路程是速度最快的,体育老师关于长跑战术的安排在此时显得苍白而无力。
  事实上,奔跑在别处。除了我们不得已参加的各种跑步比赛,生活中也时常跑步。
  小时候和妈妈上学需要坐公交车(妈妈是我就读小学的老师),老远看见公交车,我条件反射似的摆动着两条小腿向它跑去,红领巾在胸前一起一伏,书包一下下地亲吻着屁股,后面妈妈的高跟鞋急促地敲击地面,发出好听的声音,比较人道的司机会耐心等待,而不厚道的司机就会用黑乎乎的汽车尾气吞噬我们的沮丧,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小学时光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在我脑前叶的记忆层中一闪而过。而我奔跑着来到了新鲜的学校,因为报到那天睡过了头,差点迟到。
  没多久,班主任立下规矩,课外活动时间全班跑步。本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宗旨,第一周效果极佳,第二周人数尚有一半,第三周寥寥无几,第四周我骄傲地发现,坚持跑步的只有我和我的一个哥们,老Z。
  起初跑步的想法很单纯,像孩子的心,只是想去跑;也很固执,像青春期偏激的少年,别人不跑我偏要跑。从未想过能坚持多久。
  就这样,一跑两三年。
  初二就这样在平淡无奇中跑完了,跑圈的数量由老师规定的4圈渐渐盘升至10圈。后来的一次语文课,班主任又提起跑步,问有谁坚持。我和老Z扬起了手。受到表扬。很清楚地记得班主任关于跑步的一句话,“跑步,可以强大心灵。”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情形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关于“每天甩手300下”的素材何其相似。
  初三是印象最深的,学业的压力没有成为放弃跑步的借口。人是一种多么会给自己寻找借口的灵长类动物啊,即使如大海捞针也要努力寻找。正因如此,我们失去了太多未知而新鲜的体验与感受。跑步的圈数由10圈飙升至15圈,鼎盛时期达到了20圈。
  为了延长跑步的时间,我和老Z在临下课前摘下眼镜,放进眼镜盒,只等铃声一响,然后逃过眼保健操,冲下楼,踏上猩红色的跑道,开始一天的征程。
  红色的塑胶跑道向身后延伸,头顶蓝天,目光所及之处足以让我振奋,胸口鼓动着向上的张力,燃烧的小宇宙释放着无穷的动力。两条腿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呼吸粗重,但努力保持均匀,偶尔还要躲避散步的手牵手的女生和踢足球的男生。每次迈步都是一次新的启程,都有新鲜的意义。我能清晰感受到双腿的疼痛与欢愉。周遭的情景被一遍遍复制,却丝毫不厌倦。跑道的旁边,认识的女生微笑着向我打招呼。跑道的尽头,是无以回复的青春。
  那时候,对跑步的热衷几近疯狂,风雨无阻不是作文中的修辞夸张。事实上,在雨中跑步是件蛮有情调的事情,穿梭在雨中,被潮湿的雾气笼罩,清凉的雨水抚摸着皮肤。有一个画面挥之不去:天下大雨,老Z先跑完,在大概还有六七十米的终点处等我。透过蒙蒙雨雾,他的身形模糊,蓦地涌上一种可以称之为“感动”的情愫。
  后来有一次,也是下雨,我们回教室时迟到了不到一分钟,同学已站在讲台开始课前演讲。老师明明知道我俩去跑步,但还是象征性地问,为什么迟到?我回答,因为跑得太慢了。年少轻狂,往往没有好下场。但仗着平时表现不错,政治老师在同学们的哄笑后“政治”了几句就算过去。但自此,再没有迟到过。当然,跑的圈数也从20圈退至15圈,继而萧条至10圈。
  后来,学校声称中考体育会测长跑,于是乎,操场热闹了起来,载满了各式各样的运动鞋和一模一样的并不情愿的脚步。浩浩荡荡,人声鼎沸。再后来,被证实中考不考长跑,当天下午,跑道又恢复了寂寞。我和老Z调侃几句,相视一笑。
  我和老Z几乎从来不并排跑步,大多差个半圈左右。但中考前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次跑步破了例,我俩并排跑,步子放得很慢,配合惴惴不安的心情。初三的几次月考,成绩像心电图般起伏不定,百名左右,模拟考试总算踉踉跄跄地挤进前50。也就是说,这很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在这熟悉的跑道上奔跑。心里像吃了泥土,不是滋味。和老Z聊了很多,将过往翻出,放在阳光下晾晒,大多已幻化成泡沫。
  中考结束,成绩知晓。我很自然地想到,又可以在这里跑步了。
  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不再跑步,这一点毋庸质疑。会被女朋友的手牵住,被繁忙而冗杂的工作裹住,被琐碎的家务缠住,被泛白的年龄绊住。起初想到这些会漾起几纹失望与沮丧,后来也释然。毛爷爷不是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年轮的沧桑注定要从心上碾过,把所有意气碾得平平的,就像失去弹性的琴键奏不出激情的乐章。到那时,我会在微风中,勾兑一盅消散的记忆,一遍遍怀想,那念念不忘的奔跑的日子。
其他文献
【关键词】英语教学;思维能力;盘活教材  【背景】  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课堂也是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演绎教材的场所。当下普遍使用的译林版《英语》教材通常根据某个语言目标设计话题,并呈现一个简单的情境和重点的对话内容,无法给出所有的语言材料。所以,教师须潜心理解编者意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盘活教材内容,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同时为学生提供分析、思考、创新的机会,让学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穷人》;穷人不穷;善良;同情心  一个妇人,头靠着床,跪在那儿祈祷,她时而冥想,时而惊惶。  这就是母亲。这时候的外面,白浪高涌的海洋,正对着天空、悬崖、黑夜、狂风和迷雾,倾吐着它永恒又幽暗的哭诉。  这位母亲是十九世纪前期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的长诗《贫苦人》中的一位妇女。这位母亲和她的丈夫一起挑起两个家庭的重担,从法国走到了俄国。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根
【摘 要】文本解读需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统编语文教材五下第八单元的文本教学,教师要寻找文本中的“笑点”,引导学生在“慢读”中感受故事人物的语言智慧;也要寻找教学的最佳路径,打开文本语言的“包袱”,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激活学生的言语智慧。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言语思维;言语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9-0033-0
世博游黄金路线之攻略Q
【摘 要】教学苏教版五下《圆的面积》一课,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舍去烦琐的数数、计算、告知,力求激发儿童猜想、验证、建模,这有助于知识更自然地进入课堂,唤醒学习潜能,促進儿童的数学思维更好地生长。  【关键词】生命数学;数学思维;猜想;验证;建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9-0011-03  【作者简介】周丽琴,江苏省宜兴市
我一定要自己找出来    马大哈是我的舍友,真名叫马达嘉。他的粗心大意真的已经修炼到天怒人怨的级数了,普通人经过大伙一而再再而三地教导甚至是打击,一定会争口气重新做人的,可惜我们的马达嘉同学不是普通人,居然健忘得更加匪夷所思了。就说上学期期末那次吧,马达嘉在宿舍里翻箱倒柜地找东西,找得气喘如牛暴跳如雷。他忿忿地说:“我明明刚才还在用,怎么就不见了呢?”  我看他又是那副走火入魔的样子,赶紧上前关心
新学期,上上下下都在说减负。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同学们来说,减负似乎就是天方夜谭。很多同学一定会喊:课外不补习已经很好啦!看,周末请家庭教师为薄弱科目查漏补缺,假期找培训班集中补习外语……这简直是个全民补习的时代。不如,我们就从补习入手,为自己减负!    ·调查·    关于补习的几个问题  (参与人数:56人,杭州某重点中学高三理科班)    1. 从小学到高中,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性质补习的同学
“NO POLITICS JUST FOOT-BALL”。在德国足球世界杯赛期间,美国一位球迷打出了这样的标语。让足球远离政治,应该是广大球迷的共同心声,但世界杯真的能与政治拉开距离吗?在1986年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队对阵英格兰队时挥出“上帝之手”的马拉多纳,后来回忆说:“赛前采访时,我们当然说足球和政治无关,但我们脑子里想的都是复仇,为那些在马岛死去的阿根廷小伙子复仇。”1982年阿恨廷与英
我有时会梦见自己变成了三藏,和最要好的三个朋友,为了共同的理想去漂泊去流浪,虽然路途凶险,但我们乐在其中。  其实,这何尝不可能是三藏偶尔的一个打盹,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未来的充满困惑的十七岁高中生呢?   ——题记    十万里的路途我们走了下来,六百部的经书我们带了回来。所以,今夜,整个长安城注定要为我们而疯狂。  无数信徒在道路两旁向我们顶礼膜拜,哭泣着亲吻我们走过的土地。皇上也龙颜大悦,在行
第二章 史蒂文斯与奥立弗    帕里珀尔从信封里掏出折叠齐整的信纸,打开后看了一眼说道:“上面没有回信地址一类的内容,只写着艾里克斯·费尔伯恩,伦敦,还有日期……1934年12月7日……咦,他弄错了,现在还没到1934年呢。”  “他一向都这么稀里糊涂,脑子里净是些不切实际的东西,经常连日子都弄不清楚。”考德鲁斯露出一副嗤之以鼻的表情,似乎自己就算活上一百万年都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读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