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对耿乐还停留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阳光少年印象阶段,看到目前正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映的电影《双人床条约》里的他,你会大吃一惊——在这部轻松幽默的家庭剧中,
耿乐的形象大有突破,一改往日文艺、稳重的形象,饰演一个迫于生活压力略显癫狂的父亲。
突破不止于此:目前耿乐正在拍摄着史诗电影《止杀》,中、日、韩、蒙四国联手的大制作,饰演大汗的侍卫,十足的硬汉。
一路走来,这位带着“文艺型男”标签的艺人一直不在学院派固定的表演套路里面,他亲切、随和及审美的生活态度,配合一手好画的“才艺”,使他成为演艺圈内行事低调却人缘极好的"另类人物"。
站在镜头前自得其乐,快到中年的耿乐此时给人“刚刚好”的感觉:叛逆却不过分,有个性不至于另类,文艺而不偏离主流。这感觉也曾促成2010年他与Prada的合作,专注表演的事业基础加上时尚的外形,让这个心高气傲的国际大牌俯下身来约他一起拍摄代言短片。
时光在影像里流转,魅力在时光里积累。现在的耿乐与“青春偶像”的文艺男称号渐行渐远,他开始塑造属于过往年代的人物,展现自己刚毅、勇敢或者柔情、亲民的一面。
我特别想扔掉“文艺”这顶帽子
从一个最需要独处的行当跳到了热闹繁华的职业,导演管虎拍摄《头发乱了》时,阴差阳错地选中了大学二年级在操场上闲逛的耿乐。不是表演科班出身却在十几年的表演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这种情况的男艺人在国内演艺圈通常被冠以“文艺型男”的称号。
“文艺腔”在耿乐眼里,却变成了枷锁。
“什么是文艺腔,是长着一张摇滚明星的脸?是永远把自己归为演艺圈的看客?还是拍戏之余倒腾出一件艺术作品?”耿乐面无表情地反问。
《风尚周报》:从小学画画,成为一个画家是不是你的梦想?
耿乐:那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或者说它是在我血液里面流淌的完全割舍不掉的一件事情。我从上小学就自己画画,初中毕业以后考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之后是中央美术学院。从16岁开始,我在8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专业、系统的美术训练。这种美术训练伴随着我的成长。
《风尚周报》:当时转行做电影演员,矛盾过吗?
耿乐:丝毫没有。命运其实是很奇怪的东西,从小到大,我画的内容90%都是我看过的电影,画画的过程其实在营造电影中的气氛,常常会把电影里面的场景、人物、服装、道具全都画出来,电影和画画好像从来没有分开过。
美院附中毕业的时候,我甚至想过报考电影学院摄影系。
《风尚周报》:当时怎么拍的电影?
耿乐:《头发乱了》那部电影,管虎导演本来找了高旗,他不想演,觉得一个摇滚歌手要是演了电影就不纯粹了。所以得找人演啊,我那会儿正迷恋“枪花”呢 —— 形象就是那种,破牛仔裤,长头发。他们去学校找人,一眼就看中了在操场晒太阳的我。当时好激动啊!那时我迷死摇滚乐队了,心想演个摇滚歌手多过瘾啊。后来又被人推荐到姜文那里去演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一步步演下来了。
《风尚周报》:你觉得自己演戏的优势是什么?
耿乐:艺术创作其实是共通的东西。演戏是在演一个人物,它和画肖像画很像。画一幅肖像画,你要捕捉这个人物的特点、神态,然后通过细节表现出这些东西,这是绘画的过程。演戏也是一样的,你在剧本上看到这个人物,要想到这个人物的特征、神韵,然后通过自己的表演来把它表现出来。从创作上讲,这两件事情是通的。
所以我的优势,我的乐趣就是在创造。
《风尚周报》:大家叫你文艺型男,你喜欢这个称号吗?
耿乐:我觉得其实定义、称呼,或者概念,都是别人给的,这个不重要,可能方便别人对你形成第一印象,同时也会给你一个限制:我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其实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自己都不清楚。因为人一直在变嘛。
但是我挺想摆脱一些东西,比如“文艺”。所以我特别乐意尝试那种跟自己反差大的角色,比如战士什么的。我在新电影《双人床条约》里也不会耍酷扮帅,现在正在拍的是《止杀》,中、日、韩、蒙四国联手的大制作,成吉思汗的故事,我演大汗的侍卫,跟“文艺型男”完全没关系。
《风尚周报》:你在演员队伍当中显得比较沉静和低调,你的性格是这样吗?
耿乐:这可能跟原来学画画有关系,但是在学画画人里面我是比较活跃,比较爱表现,爱折腾的。然后真的跑到这种活跃的、热闹的圈子里,反而又变得是沉静的。可能两边都会觉得我有点另类,这个家伙好像不太主流。
《风尚周报》:怎么看待现在很多演员因为一部戏而走红的事儿?
耿乐:演艺圈就是这样,这是演艺圈的特点。之所以那么有魅力就是因为有这种一炮走红的可能性。大家都会对这个怀着一种梦想,觉得没准就是我。我曾说过我也有不平衡的时候,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但说的是我10年前的一个心理状态。现在已经完全不会这么想了。
《风尚周报》:年轻的时候常常会心里不平衡吗?
耿乐:那时候真的不太平衡,会很纠结,老觉得怎么会这样呢?其实是没想明白,老想天上掉馅饼砸在自己头上,这是不对的。人在成长和成熟,不能老拿自己没有的比别人有的。这种对比,其实是很负面和无聊,让自己越来越心情不好的一件事。
好女人让男人成熟和完整
在艺术领域,耿乐崇拜梵高和爱德华·霍珀。震撼于前者满怀炽热的激情却生活在寂寞中,孤零零地释放着震颤心灵的才华;欣赏后者画里营造出的那种淡淡的孤独意境。
所以不难看出耿乐骨子里的个性:喜静,却要活得有激情。
而爱是最能给耿乐带来激情的东西,他一度喜欢恋爱却抗拒婚姻。
“现在好了,我觉得婚姻是必需的,我期待遇见那个让我有结婚冲动的女人,这会让男人成熟和完整。”
《风尚周报》:在你心中,好男人的标准是什么?
耿乐:其实所谓的好男人标准大都是从女性角度来定义的。要从男性角度说这个人,比如说够仗义,够朋友,有事业心,我想这可能是男性角度好男人的标准。我不能理解天下真的有那种能够操纵自己老婆的人。
《风尚周报》:那你认为优质的感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耿乐:优质的感情首先有一个基础:这两个人必须能聊到一块。不管怎么样两个人必须有聊不完的话题,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当然最好是要容忍,要有责任。
但是光靠我说的这些容忍、责任是不够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永远在责任和宽容的状态中和另外一个人生存。要不然简直变成一个事业了。双方能够沟通能够畅谈这是很重要的。有时我们会谈到双方的优点和缺点,其实这说的是一件事,就是取决于两个人的特点,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不是互相契合。
《风尚周报》:之前你说是不婚主义的支持者,现在呢?
耿乐:现在觉得还是结婚好。这个改变怎么来的呢?我以前觉得同居跟结婚没差别,既然如此何必领证呢。后来跟一个导演聊天,说到这个问题,他用自己的例子说给我听,结婚是一个人跟你荣辱与共,风雨同舟,而同居不是啊,很可能一拍两散了。
《风尚周报》:你觉得怎样才是适合你的女人?
耿乐:这不好形容,得碰见了才知道。男人嘛,遇见女人有时候会过分自信,有时候又自卑,所以我得找到那个让我不卑不亢的女人。
艺术让内心更加平静
和耿乐聊天,更多感觉到是在与一位艺术家沟通。2010年,耿乐带着自己的作品《500根画架》参加了大芬国际当代艺术展,他用500根画架元件拼成的地板,铺在通往展厅的必经之路上。
“这幅作品其实已经成为艺术馆地板的一部分,而踩的过程也是让观众来参与这个作品。”耿乐说,“把作品用绳子拴起来,聚光灯打起来,那不是我需要的。我讨厌把自己作品当回事,觉得真的是不可一世,我做这件作品就是让大家从新的一种角度去认识作品,没有那么多的神圣。”
眼前的耿乐不再是酷酷的文艺男演员,多了分细腻、暖和,还有一点自得其乐。
《风尚周报》:2010年你有一件作品是叫“500根画架”,这个作品和你性格很相似。
耿乐:我这个装置作品不光是用眼睛看,其实是要用脚踩才行。我把这件作品完全呈现出来的形式是一个地板,每个人要从这个作品上走过去,因为它在整个美术馆的必经通道上。踩过去的时候,可能有些人奇怪,为什么这儿放着一个弄得歪歪扭扭没有装好的地板?其实这是我的作品,踩的过程也是让观众来参与这个作品,只有踩过你才知道。
我觉得好多人特别把自己当回事儿,我做这件作品就是让大家换一种角度去认识作品,没有那么多的神圣吧。让大家姿态放低一些,其实是一种良性的,能够让内心感到的宁静。
《风尚周报》:你会不会为了钱而去接演一个角色?
耿乐:这也是我到现在没有放下的地方,确实是有点纠结。我很在意一个剧本,这个人物我是不是喜欢,我是不是有兴趣来演。我觉得好多职业演员,他们想得很透彻,演戏是我的工作,哪有那么多跟你的兴趣连在一起的时候。好多人这样想后反而拓展出很多新的戏路,他觉得想象当中他原来根本不可能演的戏,也许机会来了,就演了。
而我,如果真的不喜欢某个剧本就很难说服自己。很多时候我的经纪公司,我的经纪人都在劝我,但是我好像目前还是很坚持,一定是要有创作兴趣才行。很难接受为了片酬高,或者大的宣传去演一个完全觉得没有感觉的人物。
《风尚周报》:这是不是也和你从小想当艺术家的执着有关?
耿乐:可能是。我曾经试过接演一个特别不喜欢的角色。我签了约,到了剧组试装,一边试装一边难受,怎么都过不去心里那一关。最后试完装,我就给经纪人打电话,说我真的拍不了这个戏,即便是要罚款我也认了。
《风尚周报》:对你而言,快乐是什么标准?
耿乐:快乐是精神上的愉悦,内心的平静,对很多不该追求的东西的放下。
耿乐的形象大有突破,一改往日文艺、稳重的形象,饰演一个迫于生活压力略显癫狂的父亲。
突破不止于此:目前耿乐正在拍摄着史诗电影《止杀》,中、日、韩、蒙四国联手的大制作,饰演大汗的侍卫,十足的硬汉。
一路走来,这位带着“文艺型男”标签的艺人一直不在学院派固定的表演套路里面,他亲切、随和及审美的生活态度,配合一手好画的“才艺”,使他成为演艺圈内行事低调却人缘极好的"另类人物"。
站在镜头前自得其乐,快到中年的耿乐此时给人“刚刚好”的感觉:叛逆却不过分,有个性不至于另类,文艺而不偏离主流。这感觉也曾促成2010年他与Prada的合作,专注表演的事业基础加上时尚的外形,让这个心高气傲的国际大牌俯下身来约他一起拍摄代言短片。
时光在影像里流转,魅力在时光里积累。现在的耿乐与“青春偶像”的文艺男称号渐行渐远,他开始塑造属于过往年代的人物,展现自己刚毅、勇敢或者柔情、亲民的一面。
我特别想扔掉“文艺”这顶帽子
从一个最需要独处的行当跳到了热闹繁华的职业,导演管虎拍摄《头发乱了》时,阴差阳错地选中了大学二年级在操场上闲逛的耿乐。不是表演科班出身却在十几年的表演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这种情况的男艺人在国内演艺圈通常被冠以“文艺型男”的称号。
“文艺腔”在耿乐眼里,却变成了枷锁。
“什么是文艺腔,是长着一张摇滚明星的脸?是永远把自己归为演艺圈的看客?还是拍戏之余倒腾出一件艺术作品?”耿乐面无表情地反问。
《风尚周报》:从小学画画,成为一个画家是不是你的梦想?
耿乐:那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或者说它是在我血液里面流淌的完全割舍不掉的一件事情。我从上小学就自己画画,初中毕业以后考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之后是中央美术学院。从16岁开始,我在8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专业、系统的美术训练。这种美术训练伴随着我的成长。
《风尚周报》:当时转行做电影演员,矛盾过吗?
耿乐:丝毫没有。命运其实是很奇怪的东西,从小到大,我画的内容90%都是我看过的电影,画画的过程其实在营造电影中的气氛,常常会把电影里面的场景、人物、服装、道具全都画出来,电影和画画好像从来没有分开过。
美院附中毕业的时候,我甚至想过报考电影学院摄影系。
《风尚周报》:当时怎么拍的电影?
耿乐:《头发乱了》那部电影,管虎导演本来找了高旗,他不想演,觉得一个摇滚歌手要是演了电影就不纯粹了。所以得找人演啊,我那会儿正迷恋“枪花”呢 —— 形象就是那种,破牛仔裤,长头发。他们去学校找人,一眼就看中了在操场晒太阳的我。当时好激动啊!那时我迷死摇滚乐队了,心想演个摇滚歌手多过瘾啊。后来又被人推荐到姜文那里去演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一步步演下来了。
《风尚周报》:你觉得自己演戏的优势是什么?
耿乐:艺术创作其实是共通的东西。演戏是在演一个人物,它和画肖像画很像。画一幅肖像画,你要捕捉这个人物的特点、神态,然后通过细节表现出这些东西,这是绘画的过程。演戏也是一样的,你在剧本上看到这个人物,要想到这个人物的特征、神韵,然后通过自己的表演来把它表现出来。从创作上讲,这两件事情是通的。
所以我的优势,我的乐趣就是在创造。
《风尚周报》:大家叫你文艺型男,你喜欢这个称号吗?
耿乐:我觉得其实定义、称呼,或者概念,都是别人给的,这个不重要,可能方便别人对你形成第一印象,同时也会给你一个限制:我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其实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自己都不清楚。因为人一直在变嘛。
但是我挺想摆脱一些东西,比如“文艺”。所以我特别乐意尝试那种跟自己反差大的角色,比如战士什么的。我在新电影《双人床条约》里也不会耍酷扮帅,现在正在拍的是《止杀》,中、日、韩、蒙四国联手的大制作,成吉思汗的故事,我演大汗的侍卫,跟“文艺型男”完全没关系。
《风尚周报》:你在演员队伍当中显得比较沉静和低调,你的性格是这样吗?
耿乐:这可能跟原来学画画有关系,但是在学画画人里面我是比较活跃,比较爱表现,爱折腾的。然后真的跑到这种活跃的、热闹的圈子里,反而又变得是沉静的。可能两边都会觉得我有点另类,这个家伙好像不太主流。
《风尚周报》:怎么看待现在很多演员因为一部戏而走红的事儿?
耿乐:演艺圈就是这样,这是演艺圈的特点。之所以那么有魅力就是因为有这种一炮走红的可能性。大家都会对这个怀着一种梦想,觉得没准就是我。我曾说过我也有不平衡的时候,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但说的是我10年前的一个心理状态。现在已经完全不会这么想了。
《风尚周报》:年轻的时候常常会心里不平衡吗?
耿乐:那时候真的不太平衡,会很纠结,老觉得怎么会这样呢?其实是没想明白,老想天上掉馅饼砸在自己头上,这是不对的。人在成长和成熟,不能老拿自己没有的比别人有的。这种对比,其实是很负面和无聊,让自己越来越心情不好的一件事。
好女人让男人成熟和完整
在艺术领域,耿乐崇拜梵高和爱德华·霍珀。震撼于前者满怀炽热的激情却生活在寂寞中,孤零零地释放着震颤心灵的才华;欣赏后者画里营造出的那种淡淡的孤独意境。
所以不难看出耿乐骨子里的个性:喜静,却要活得有激情。
而爱是最能给耿乐带来激情的东西,他一度喜欢恋爱却抗拒婚姻。
“现在好了,我觉得婚姻是必需的,我期待遇见那个让我有结婚冲动的女人,这会让男人成熟和完整。”
《风尚周报》:在你心中,好男人的标准是什么?
耿乐:其实所谓的好男人标准大都是从女性角度来定义的。要从男性角度说这个人,比如说够仗义,够朋友,有事业心,我想这可能是男性角度好男人的标准。我不能理解天下真的有那种能够操纵自己老婆的人。
《风尚周报》:那你认为优质的感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耿乐:优质的感情首先有一个基础:这两个人必须能聊到一块。不管怎么样两个人必须有聊不完的话题,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当然最好是要容忍,要有责任。
但是光靠我说的这些容忍、责任是不够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永远在责任和宽容的状态中和另外一个人生存。要不然简直变成一个事业了。双方能够沟通能够畅谈这是很重要的。有时我们会谈到双方的优点和缺点,其实这说的是一件事,就是取决于两个人的特点,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不是互相契合。
《风尚周报》:之前你说是不婚主义的支持者,现在呢?
耿乐:现在觉得还是结婚好。这个改变怎么来的呢?我以前觉得同居跟结婚没差别,既然如此何必领证呢。后来跟一个导演聊天,说到这个问题,他用自己的例子说给我听,结婚是一个人跟你荣辱与共,风雨同舟,而同居不是啊,很可能一拍两散了。
《风尚周报》:你觉得怎样才是适合你的女人?
耿乐:这不好形容,得碰见了才知道。男人嘛,遇见女人有时候会过分自信,有时候又自卑,所以我得找到那个让我不卑不亢的女人。
艺术让内心更加平静
和耿乐聊天,更多感觉到是在与一位艺术家沟通。2010年,耿乐带着自己的作品《500根画架》参加了大芬国际当代艺术展,他用500根画架元件拼成的地板,铺在通往展厅的必经之路上。
“这幅作品其实已经成为艺术馆地板的一部分,而踩的过程也是让观众来参与这个作品。”耿乐说,“把作品用绳子拴起来,聚光灯打起来,那不是我需要的。我讨厌把自己作品当回事,觉得真的是不可一世,我做这件作品就是让大家从新的一种角度去认识作品,没有那么多的神圣。”
眼前的耿乐不再是酷酷的文艺男演员,多了分细腻、暖和,还有一点自得其乐。
《风尚周报》:2010年你有一件作品是叫“500根画架”,这个作品和你性格很相似。
耿乐:我这个装置作品不光是用眼睛看,其实是要用脚踩才行。我把这件作品完全呈现出来的形式是一个地板,每个人要从这个作品上走过去,因为它在整个美术馆的必经通道上。踩过去的时候,可能有些人奇怪,为什么这儿放着一个弄得歪歪扭扭没有装好的地板?其实这是我的作品,踩的过程也是让观众来参与这个作品,只有踩过你才知道。
我觉得好多人特别把自己当回事儿,我做这件作品就是让大家换一种角度去认识作品,没有那么多的神圣吧。让大家姿态放低一些,其实是一种良性的,能够让内心感到的宁静。
《风尚周报》:你会不会为了钱而去接演一个角色?
耿乐:这也是我到现在没有放下的地方,确实是有点纠结。我很在意一个剧本,这个人物我是不是喜欢,我是不是有兴趣来演。我觉得好多职业演员,他们想得很透彻,演戏是我的工作,哪有那么多跟你的兴趣连在一起的时候。好多人这样想后反而拓展出很多新的戏路,他觉得想象当中他原来根本不可能演的戏,也许机会来了,就演了。
而我,如果真的不喜欢某个剧本就很难说服自己。很多时候我的经纪公司,我的经纪人都在劝我,但是我好像目前还是很坚持,一定是要有创作兴趣才行。很难接受为了片酬高,或者大的宣传去演一个完全觉得没有感觉的人物。
《风尚周报》:这是不是也和你从小想当艺术家的执着有关?
耿乐:可能是。我曾经试过接演一个特别不喜欢的角色。我签了约,到了剧组试装,一边试装一边难受,怎么都过不去心里那一关。最后试完装,我就给经纪人打电话,说我真的拍不了这个戏,即便是要罚款我也认了。
《风尚周报》:对你而言,快乐是什么标准?
耿乐:快乐是精神上的愉悦,内心的平静,对很多不该追求的东西的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