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堂实习作业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ru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苏教版数学必修5第22页的一堂数学实习课进行了教学设计,体现生命课堂学生的主体性及课堂的开放性。
  关键词:解三解形;数学实习课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5 -02
  今年高考题的第17题为测量电视塔的高,它源于苏教版数学必修5第11页习题第3题,它以三角形为模型考查应用意识。它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其实我们都知道高考不简单的只考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第17题它就来源于生活。这也充分说明了高考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不是脱离生活高高在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要关注的是,让我所培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变得更坚强。”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呢?那我们应该怎么去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呢?我们的课又应该怎么上呢?
  在高中阶段,我们的课型模式无非是新授课、例题精讲课、试卷评析课。绝大多数人往往忽视了阅读课、课后实习作业课、问题与建摸课。估计有些老师碰都没碰这些内容。这都是我们绝大部分人只重视成绩不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拔苗助长式教育。下面就我上过的一堂数学实习作业课与大家共同分享。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
  苏教版数学必修5第22页是一堂数学实习课,我们中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张,更别提讲了。它讲了三个问题:一、如何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二、如何测量山高或电视塔的高度?三、怎样计算房屋前后的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给你简单的测量长度、角度的工具(如皮尺、测角器等)然后它要求你写一份实习作业报告。实习作业报告要求:一、根据实际问题设计恰当的测量方案,并完成具体的测量数据。二、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最后结果。三、完成实习作业报告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是生命体之间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人格完善的过程。如果我们致力于开放课堂,充分地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写、动手做,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天性,发挥灵性,张扬个性,把基于生命、顺遂生命、成就生命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实践证明,“学生一旦不依赖老师时,他的内心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变得更自信。越自信,越强大;越强大,越爱学;越爱学,越会学,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焕发出极大的潜能。”基于此我设计了这样一堂课,教学内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具体的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巧妙的设疑,顺利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其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尝试解决——讨论择优――总结归纳”的教学过程,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铺开例题,同时通过多媒体、图形观察等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解法,能够类比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这样的开放性题目要鼓励学生讨论,开放多种思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指点和矫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成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逐个解决三角形,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多媒体展示)
  (1)[复习旧知]
  复习提问什么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2)[设置情境]
  请学生回答完后再提问:前面引言第一章“解三角形”中,我们遇到这么一个问题,“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古代,天文学家没有先进的仪器就已经估算出了两者的距离,是什么神奇的方法探索到这个奥秘的呢?我们知道,对于未知的距离、高度等,存在着许多可供选择的测量方案,比如可以应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或借助解直角三角形等等不同的方法,但由于在实际测量问题的真实背景下,某些方法会不能实施。如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不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测量,所以,有些方法会有局限性。于是上面介绍的问题是用以前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今天让我们用已学习过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看屏幕上这样几个有关于测量距离或高度的问题。
  Ⅱ.讲授新课
  (1)理论: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过程一般要充分认真理解题意,正确作出图形,把实际问题里的条件和所求转换成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未知的边、角,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
  (2)课堂实录:
  首先预习,然后设计方案并将它的详细过程按步骤一一列出
  题1: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题2:如何测量山高或电视塔的高度?我们将1、2两题放在一起讲
  启发提问1:高度不可及,我们要将高度置于哪个三角形中运用比较适当?
  启发提问2: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哪些边和角呢?能不能通过直尺、测角器来测量?请同学们思考。
  学生花15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方案并讨论研究出最佳方案(时间不妨划分细点儿前5分钟独立思考,中间8分钟讨论,最后2分钟后整理并准备发言)
  5分钟过后看着学生一个个投入的表情、激动的神采我就知道这堂课效果不会差。当然学生讨论的同时我也没闲着,我也参与了学生的讨论。对于一些学习比较薄弱的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让他们也能参与其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看着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样子,真正的时刻到来了。
  下面请学生上来说明你的设计和解决方法,当然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准备一台实物投影仪。通过几个学生的展示,由学生得出最佳设计方案并请学生在黑板完成剩余过程,然后各学生将研究成果整理并完成第一份实验报告
  题3、怎样计算房屋前后的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出题3和题1、2的区别,题3研究的是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而1、2两题是高度问题。他们只是问题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本质上一样,他们都是应用正、余弦定理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了显得有空间感、实际感,三题我们都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高不可及的电视塔、互相看不见的两根电线杆)
  在第一题的影响下,题3就熟悉多了。所以我们题3将讨论问题的时间压缩在15分钟左右。
  时间一分分过去了,题3学生处理明显好于前面,看着他们一个个激情飞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好象看到了一个个未来的“大家”,是那么有激情、那么的有才情。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
  还有最后几分钟留给学生整理。
  到这儿我们可以归纳出这堂课处理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设计求解方案并画出示意图
  (2)测量:测量并记录下准确的数据
  (3)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4)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5)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通过3道例题的讲解。我们不难得出以下想法: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激励学生、鼓舞学生,让学生在健康的、愉悦的环境下,热爱学习、享受学习;教学过程要制度化,坚持引导——讨论——归纳,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结论,更多的要养成良好的研究、探索习惯,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教学目标我们要提前化,不能老是采取一堂课下来我们才知道:我们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要一开始就明示目标;教学效果检测化,我们不仅仅通过课后做几份练习、检查几份试卷订正来达到我们的检测要求,我们更要加强课堂的管理,从而达到乐于学、有所学、学得好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
其他文献
冬去春来,时光荏苒,不觉中又到了风筝飞翔的季节。   一只风筝从地面缓缓升起,她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但由于受到线的束缚,终于不能再上升了。   于是她回过头来,对线说道:“你不要总是拽着我,我要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   線摇了摇头,对风筝说:“我是在为你掌握方向啊,我是怕你迷失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栽了跟头。既然如此,我便让你自由地飞吧。”说完后,线便松开了拉着的风筝。   风筝很高兴,
夏天,两条向往大海的小鱼,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小溪来到了大海。   大海波涛汹涌,两条小魚一下子被冲散了。过了很久,它们又相遇了,彼此谈起了感想:   “大海虽然浩瀚广阔.令人大开眼界,但它处处有凶险,我想回到小溪去。”一条小鱼说。   “大海虽然处处有凶险,但它浩瀚广阔,令我大开眼界。我愿意留在这里生活。”另一条小鱼说。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将写作“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看,写作能力依然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能力。随着江苏高考模式的改变,高考作文分值的增加,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这一切都要求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一方面教师为出题搜肠刮肚、为批改皓首枯灯、为讲评唇干舌燥;另一方面学生写作文抓耳挠腮、读批语索然无味、听讲
摘 要:人文主义色彩浓重的语文数学,必然要以人为本位,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着手,简单分析其可行性及具体操作方式。  关键词: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2 -01   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无疑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和创造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打破以往教育教学常规,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手段取代传统教学中的种
济州岛上的第二大城市西归浦  两年前的冬天,我第一次去韩国济州岛。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前前后后跑了三四趟济州,每次都是短暂的停留,始终没能深入这个岛屿好好感受它的魅力。不过,这样几段匆匆的停留,倒也拼凑出了一幅别样的济州风光。  作为韩国第一大岛,济州一直以来承担着观光旅游产业中流砥柱的角色。早在好多年前,赴韩旅游热潮兴盛之时,我就已耳闻济州岛度假胜地的火热。  在经历近年来限韩令、“萨德”系统争议
摘 要:中学生生身体素质下降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问题,文章提出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一些措施和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体育;体质;身体素质;健康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2 -01     目前,教育部通过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对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反映中国中小学生体质发展趋势很不乐观。作者认为提高中小学生的身
摘 要:  我校小班化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能自主表达、自主展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索、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本文简要说明了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大部分体育课的完成是在操场上这开放的空间上,其学科的特色性又为自主学习的培养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关键词:
摘 要: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主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应正确处理好化学实施意外的问题。  关健词:科学处理;创新;探究;规范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4 -01   一、 科学处理意外结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究知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个体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需要,也是改变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实施物理学科现代教学的需要。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就物理学科教学而言,若不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一旦对似是而非的概念和繁难的习题容易失去学习信心和动力,成绩也无法提高。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中
摘 要:构建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化学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情境;创设 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6 -0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