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学的“分内”之事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u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工作,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人们经常超负荷运转,使得身心俱疲。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六科主治医师武雅学指出,现代人往往认为只做分内之事是一种消极懈怠的行为,其实这是不对的。孔子讲“在其位,谋其政”,做好分内之事关键在于确定好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能力与权限,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就。而有的人常常越位,其实是打着积极进取的幌子,追求过多的欲望。现代人可以积极竞争,挑战极限,挖掘自己的潜能,但盲目挑战极限会在激发潜能的同时透支自己的生命,得不偿失,所以挖掘潜能要适可而止。
  这个道理应用到教学上,同样适用,“确定好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能力与权限,做好分内之事”,“挖掘潜能要适可而止”,“做事要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教学就是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目标,准确定位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潜能,把握好新知的固着点,纵向上适度,上不越位,下不失位;横向上适中,左不掠位,右不错位。看清学生的能力,不盲目挖掘教材而透支学生的生命或降低教学要求而让学生“营养不良”。
  如何做到准确定位呢?对此,教师要有明确的课程意识和目标意识,认识每课时知识的地位、功能和目标,站在整个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本课程单元模块和知识要素,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这就要求把学科课程当作一个系统,单元模块当作一个元素来把握,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综观全局,高屋建瓴,从整体着手进行综合考察,才能游刃有余,达到最佳效果。
  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具有自己一定的地位和功能,承载着不同的效用,不可调换,不可移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谁也离不开谁。要素可以促进组织的发展,也可以阻碍组织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准确界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各要素的功能和地位,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优化功能的作用。在教学上,学科教材相当于一个大系统,年级教材相当于子系统,单元教材相当于要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单元教材在整册教材、整个小学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功能和目标,同时还要研究单元中的每一课时在单元中的地位、功能,避免过分关注枝节内容教学,出现任意拔高或随意降低教学要求的现象,忽视核心知识的内在联系,忽略核心知识的迁移价值。所以,进行单元统整教学,能够使教师准确把握新知的固着点,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轻松地获得成就感。
  系统论还指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当其中某个参量变化到一定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就有可能从原来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空或功能等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客观有序结构,要保持一定张力和稳定性,必须是能与外界交流物质和能量的开放系统。根据这个理论,教学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学生与课程、教材之间是通过不断涨落而达到有序平衡的。整体教学,教师能够准确捕捉本单元知识的连接点、延伸点、变通点、整合点、深化点、交叉点等,进行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与学生的活动经验、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接轨,进行适度拓展、深化和延伸,使学生思维形成涨落状态,远离平衡状态后达到有序。这种远离平衡的状态,能深化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创造性、深刻性、灵活性、变通性等,前联后挂、左顾右盼、内外链接,实现单科教学向学科整合转变,实现学科能力向实践能力转变,实现知识教学向能力教学转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从目前来看,至少存在两种教材观:一种是把教材当作“桥梁”,一种是把教材当作“起跳板”。“桥梁观”认为,教材呈现的是人类经典的知识,是连接人类历史和儿童未来的“桥梁”。“跳板观”则认为,教材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儿童走向社会的起点,儿童借助教材的“弹力”将会“跃”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两种教材观都重视教材的“通达”功能,而后者更重视儿童的参与、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鼓舞。我赞赏把教材当作“起跳板”的认识与理
我国农业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优化生产要素,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于一身,实行生产专业化,布局
为树立宣传典型。激励表彰先进,经严格审核、择优遴选,近日.团中央联合22家单位下发的《关于命名2015—2016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决定》,命名1759个青年集体为“2015-2016年度”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概念是每个章节的核心构件。精准解读概念十分必要,它决定着认识的深度与课堂教学的效果。概念澄清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
还记得昨天,昨天恍惚就在眼前,就我而言,昨天分明就是你们的今天。常常有人问,假如再有一回人生青春路,你怎么走过?  不懈读书。我在文化沙漠的时代完成了基础教育,正是最想读书的年岁却无书可读。等到高考恢复,进入大学,读书和背书成为我主要的生活,直至今天。那么,究竟“读”什么?我的体会是,既重专精,又求广博,关键是自己喜欢。  总在想事。做了教师便总是斟酌和琢磨,想怎么教,又让孩子怎么学;想语文课程的
1 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近几年的外语教学却只注重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这种忽视文化内容,孤立地教授抽
遇到朋友五岁的儿子时,他刚给爸爸“写”好一封信。“这真是一封特别的信!你能说给我听听吗?”我笑看着这封画了几条长短不一的波浪线的“信”。小家伙很认真地指着波浪线逐一解说起来:“爸爸,我很喜欢你,我陪你一起加班!”“爸爸你也喜欢我,你陪我一起玩!”“爸爸加班拿工资很辛苦!”“爸爸你很帅!”……几条看似毫无章法的波浪线充盈着孩子对父亲浓浓的情意!  孩子的信虽没有汉字,却丝毫不缺乏感受性和想象力。如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经过认真修订、全面审议,已于2011年年底正式印发,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事件,它意味着课程改革十年实验取得了重大成就,标志着课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启程,预示着素质教育的道路更加宽畅。  教师是课程标准的主要执行者、实施者,充分认识课程标准正式颁布的意义,提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在创造性地执行过程中创造更多积极的可能性,是我们应尽的光荣职责。  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