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工作,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人们经常超负荷运转,使得身心俱疲。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六科主治医师武雅学指出,现代人往往认为只做分内之事是一种消极懈怠的行为,其实这是不对的。孔子讲“在其位,谋其政”,做好分内之事关键在于确定好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能力与权限,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就。而有的人常常越位,其实是打着积极进取的幌子,追求过多的欲望。现代人可以积极竞争,挑战极限,挖掘自己的潜能,但盲目挑战极限会在激发潜能的同时透支自己的生命,得不偿失,所以挖掘潜能要适可而止。
这个道理应用到教学上,同样适用,“确定好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能力与权限,做好分内之事”,“挖掘潜能要适可而止”,“做事要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教学就是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目标,准确定位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潜能,把握好新知的固着点,纵向上适度,上不越位,下不失位;横向上适中,左不掠位,右不错位。看清学生的能力,不盲目挖掘教材而透支学生的生命或降低教学要求而让学生“营养不良”。
如何做到准确定位呢?对此,教师要有明确的课程意识和目标意识,认识每课时知识的地位、功能和目标,站在整个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本课程单元模块和知识要素,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这就要求把学科课程当作一个系统,单元模块当作一个元素来把握,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综观全局,高屋建瓴,从整体着手进行综合考察,才能游刃有余,达到最佳效果。
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具有自己一定的地位和功能,承载着不同的效用,不可调换,不可移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谁也离不开谁。要素可以促进组织的发展,也可以阻碍组织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准确界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各要素的功能和地位,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优化功能的作用。在教学上,学科教材相当于一个大系统,年级教材相当于子系统,单元教材相当于要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单元教材在整册教材、整个小学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功能和目标,同时还要研究单元中的每一课时在单元中的地位、功能,避免过分关注枝节内容教学,出现任意拔高或随意降低教学要求的现象,忽视核心知识的内在联系,忽略核心知识的迁移价值。所以,进行单元统整教学,能够使教师准确把握新知的固着点,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轻松地获得成就感。
系统论还指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当其中某个参量变化到一定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就有可能从原来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空或功能等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客观有序结构,要保持一定张力和稳定性,必须是能与外界交流物质和能量的开放系统。根据这个理论,教学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学生与课程、教材之间是通过不断涨落而达到有序平衡的。整体教学,教师能够准确捕捉本单元知识的连接点、延伸点、变通点、整合点、深化点、交叉点等,进行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与学生的活动经验、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接轨,进行适度拓展、深化和延伸,使学生思维形成涨落状态,远离平衡状态后达到有序。这种远离平衡的状态,能深化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创造性、深刻性、灵活性、变通性等,前联后挂、左顾右盼、内外链接,实现单科教学向学科整合转变,实现学科能力向实践能力转变,实现知识教学向能力教学转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这个道理应用到教学上,同样适用,“确定好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能力与权限,做好分内之事”,“挖掘潜能要适可而止”,“做事要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教学就是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目标,准确定位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潜能,把握好新知的固着点,纵向上适度,上不越位,下不失位;横向上适中,左不掠位,右不错位。看清学生的能力,不盲目挖掘教材而透支学生的生命或降低教学要求而让学生“营养不良”。
如何做到准确定位呢?对此,教师要有明确的课程意识和目标意识,认识每课时知识的地位、功能和目标,站在整个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本课程单元模块和知识要素,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这就要求把学科课程当作一个系统,单元模块当作一个元素来把握,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综观全局,高屋建瓴,从整体着手进行综合考察,才能游刃有余,达到最佳效果。
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具有自己一定的地位和功能,承载着不同的效用,不可调换,不可移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谁也离不开谁。要素可以促进组织的发展,也可以阻碍组织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准确界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各要素的功能和地位,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优化功能的作用。在教学上,学科教材相当于一个大系统,年级教材相当于子系统,单元教材相当于要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单元教材在整册教材、整个小学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功能和目标,同时还要研究单元中的每一课时在单元中的地位、功能,避免过分关注枝节内容教学,出现任意拔高或随意降低教学要求的现象,忽视核心知识的内在联系,忽略核心知识的迁移价值。所以,进行单元统整教学,能够使教师准确把握新知的固着点,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轻松地获得成就感。
系统论还指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当其中某个参量变化到一定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就有可能从原来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空或功能等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客观有序结构,要保持一定张力和稳定性,必须是能与外界交流物质和能量的开放系统。根据这个理论,教学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学生与课程、教材之间是通过不断涨落而达到有序平衡的。整体教学,教师能够准确捕捉本单元知识的连接点、延伸点、变通点、整合点、深化点、交叉点等,进行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与学生的活动经验、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接轨,进行适度拓展、深化和延伸,使学生思维形成涨落状态,远离平衡状态后达到有序。这种远离平衡的状态,能深化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创造性、深刻性、灵活性、变通性等,前联后挂、左顾右盼、内外链接,实现单科教学向学科整合转变,实现学科能力向实践能力转变,实现知识教学向能力教学转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