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平时阅读教学的点滴感受,从营造读书氛围、巧设教学环节、实现资源重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收集信息、发展智力、培养品德、主动认识和适应社会生活,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强调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这一要求的提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充分激活学生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水平。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体会。
  1 注重环境影响,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我们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呢?因为孟母充分认识到了孩子学习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这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重要客观因素。
  1.1 要注重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营造
  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是教育、启发、激励学生学习、锁定学习目标的钥匙。要让这把钥匙打开学生读书的兴趣之门,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教育。我平时很注重把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 “最好的伙伴就是最好的书”等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教室里,过一段时间更换一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愿望。我还常常要求有条件的家长制作名言条幅(或把名言打印、写在纸上),张贴在学生的卧室里,让学生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
  1.2 要注重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营造
  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首先要加大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一是要利用学校图书室丰富的读本资源,向学生定期开放,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买书难、读书难、无书读的问题。我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阅读课,让学生在学校图书室自由阅读,互诉阅读心得。布置作业时淡化书面作业,以课外阅读为主。让学生有书可读,有时间阅读。二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号召同学们积极捐书,把自己家里有趣的图书拿到学校和大家分享,鼓励学生交流阅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图书每两周换一次,并选出几个责任心强的同学作为图书管理员,这样,既达到了“知识共享”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大公无私的思想品质,还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三是利用学校配备的班级电脑、投影仪等社保,由教师网络上下载电子图书,创设“电脑读书时间”,向学生推荐《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好的图书,每天利用十几分钟时间和大家共同阅读、共同欣赏、共同讨论。这样,既指导了学生读书、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又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逐渐使班级形成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1.3 要注重读书激励氛围的营造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每学期都安排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或者搞一些基于阅读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学生阅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通过树立读书“典型”,极大地为同学们提供了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明显提高。
  2巧设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如此,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1 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
  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老师饱含深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学生在细细的听、静静的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由于孩子们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师的范读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这时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如果教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2 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
  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要求学生接着编下去,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此,就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自然也就“爱读”了。
  2.3 组织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中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我常常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乐趣的目的。
  2.4 开展课间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们开展朗读比赛、办读书剪贴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读歌朗诵会,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觉进行课内外阅读。
  3 利用资源重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程资源”,是指构成课程要素的来源以及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必备的条件因素,比如知识、经验、活动等。一般而言,小学阅读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指向于和文本有关联的文字资料、生活经验、信息资源、自然物产,以及学生个体所具备的生活经验等。教师要努力通过有机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加深教材文本的内涵,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3.1 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课文教学时入手
  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课堂是实施语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紧紧依托教材,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2 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拓展渠道里提升
  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把教科书与生活融为一体,既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学习语文,又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课外学习资源则非常广泛,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都是学习语文的活水资源,也为运用语文提供了广阔天地。作为教师,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向课外、课后延伸,在“走出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加生活的体验与积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3.3 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互动对话中升华
  有专家指出:健康的课堂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课堂。“动”这里是指讲解、朗读、讨论、表演等;“静”是指学生默读、思考、想象等。“动”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静”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会独特体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室里寂静无声,同学们在静静地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候。”但是,“动”多了课堂类似活动课,虽然热热闹闹,但学生思维参与就少。“静”多了就死气沉沉,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好的阅读课要注重虚实,要动静搭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相得益彰,使学生在动静结合中实现互动对话,实现阅读能力从感性向理性方面的提质升华。
  参考文献:
  [1] 于漪 《我和语文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蔡国华《语文创造性阅读多元解读策略》
  [3] 孙景华 《彰显本体打实基础——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4] 《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 》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管理工作的合理有序开展是学校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宽容教育是尊重和耐心,是包容中的促进,是承认人性美、未来更美好的理念。现代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分析其中的问题研究其中的规律,对我们的管理工作进行改进甚至改革以期达到一个优质的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正确的教学管理方向性,对于整个学校的所有工作都至关重要,思想引导却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教学管理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为它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经常出现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小组合作。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
期刊
【摘 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对每一个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可挖掘班级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创建愉快上进的班集体,从而实现班集体、学习环境和人文素质的和谐。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集体;上进;和谐  在学校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所带班取名为“乐学班”。本着“我学习我快乐,我努力我进步”的班级誓言和“超越自我,实现梦想,让理想腾飞”的班级理念,把机会让给有准备的人,使学生能
期刊
【摘 要】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应如何制定配置方案?学校多媒体教学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应如何进行管理、维护?本文首先厘清了制定配置方案的思路,并给出了三种配置方案,然后结合自己的管理与维护实践,提出了班级财产责任制、班级常规考核制、设备管理档案制、系统管理学生参与制、系统使用培训上岗制、系统状态网上公布制的管理方法和充实后台、夯实网路、以防为主、备足预案、安全舒适等维护手段,并提出了面向未来、慎重决策,
期刊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目前的作文教学令人担忧,本文从师生两方面深入剖析了制约学生作文提高的自身因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制约因素; 症结 剖析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笼罩在教学过程中。其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往往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写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从而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
期刊
【摘 要】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它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们,正确地运用文字以及掌握文字,而且还要通过文字这个工具,为后续的学习与各项门科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的阅读教程在整体上,却存在着只注重理解认识,却忽略了语言方面的真实情感,只重视语句与段落之间的分析,却忽略了整体章篇的综合感性理解,实际反映出了以学科知识为主体,而非以学生思想的发展为主体的课程观。  【关键词】小
期刊
阅读是一种能力,一项技能,更是贯穿生命始终的良好习惯。而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高中语文阅读对《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广大师生都应注重对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综合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的阅读方式大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各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都需要教师的认真观察、细心培养。新课改将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注重对于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便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习惯;培养  1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  质疑提问是创新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已从以往的单纯传授文化知识转向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教育要从小做起,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学界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新课改不断发展与推
期刊
【摘 要】教育部于2013年2月颁布我国首个《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该标准从校长面临的工作挑战和社会期望着手,由六项专业职责、十八项专业领域、六十项专业要求为主要内容构成,体现了适时性、普遍性、科学性和导向性特点,在促进校长专业队伍建设、校长管理、校长培训和校长自身素质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专业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校长专业化发展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小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