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复兴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k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衔接期。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重点,也越来越多转向“谋划振兴”。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而发展特色产业,又是重中之重。
  2019年9月、2021年5月,习近平總书记两次视察河南,都十分关心特色产业的发展。信阳市的油茶,南阳市的月季、艾草,淅川县的猕猴桃、葡萄、莲藕,总书记考察的足迹,留下一串串特色鲜明的产业印记。各色产业的兴起、勃发,正在开启河南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本刊特组织这组系列报道,总结河南特色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措施、成绩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021年8月24日,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蔡松涛主持召开全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加快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作为信阳市油茶产业大县,光山县的油茶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现在的种植面积27.1万亩,有油茶企业、合作社56家,种植大户218户,4.8万户群众参与油茶经营,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其经验措施值得借鉴。
其他文献
“田书记,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么严重,暂时只能电话采访您了!”“是啊,南郭庄也暂时封村了,我还没有回去。前两天想办法为南郭庄定了一批口罩,刚才还给他们村支书沟通防控疫情的事呢。”   2月1日,当前正值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时期,记者在年前本已与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副处长田海洋约好的采访,只能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进行。在采访中记者得知,疫情暴发以来,田海洋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在家
期刊
2020年1月14日中午,记者见到王俊超时,他正在车里休息。事后才得知他是怕在床上休息时间过长耽误工作,才在车上打个盹。   2017年11月8日,作为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王俊超,再度踏上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这片土地。此次“履新”是王俊超“主动”争取的。因已有两年的扶贫工作经历,这次本不在厅党组派驻扶贫人员之列,可他想:“红花村扶贫点,自己已经干了两年,有了一定基础,开展精准脱贫
期刊
2017年11月7日,时任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的罗斌杰,牢记厅领导嘱托,到濮阳县郎中乡马白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近两年来,他始终坚守和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与马白邱村全体村民一起努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让许多人感觉非常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罗斌杰却有特殊情怀,从一串串数字中,他读出了不一样的含义,点点滴落的汗水,也记录了他艰难前行的扶
期刊
近年来,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动摇,自觉扛稳粮食安全这一重大政治责任,拿出硬举措,乘势而上、攻坚克难,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1月16日,2020年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河南省委十届十次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回顾总结去年“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
期刊
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遭遇疫情冲击的中国,如何应对空前挑战,备受关注。   5月22日,推迟两个多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以一系列务实的举措,勾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   不设GDP增速目标,求真务实争取最好结果   没提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政府工作报告这个安排,引起广泛关注。   “虽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特殊时期,不设经济增速具體目标是务实之
期刊
1月6日,刚下过雪,河南浚县不少村庄一大早就出现了一拨拨出门清扫的村民。大家伙儿的积极性得益于一张大网的激励。浚县成功织起了一张覆盖全县438个村庄、直通16万户农民的大网,建起手机服务群,提供医疗服务,化解矛盾,盘活资源,60多万人通过手机紧紧黏在一起。求医问诊、咨询办事,上情下达、组织动员,许多功能在逐步实现。   织网:医疗开路,每个村都建群   2019年12月24日下午,浚县东枣林村
期刊
“山丹丹开花哟红艳艳,千家万户把门儿开……”行走在甘肃冬日萧瑟的田间地头,一株株百合茎叶让人联想到山丹丹花开遍野的情景。   历经400多年的岁月洗礼,兰州百合已成为甘肃的名优特产、兰州市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   在政府政策支持、科技力量支撑下,各级销售网络不断完善,小百合已经成为兰州特色产业中的佼佼者,成为兰州贫困山区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   大山深处百合香   “今年卖了4.5
期刊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首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生动地展现了麦熟时节农村忙碌的景象。  5月22日,小满刚过,河南延津,这片曾被黄河之水浸润过的土地一片金黄。块块麦田如同黄色的地毯,覆盖着平沃的田畴。夏风吹起,麦浪滚动,麦香扑鼻。与古诗中的意蕴相比,田间一样的丰收在望,但不一样的是少了农民辛苦忙碌的身影。近年来,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助推延津小麦产业走上了波澜壮阔的发
期刊
“若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在全国各地,尤其中国北方地区,数以百万计的人自称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代。大槐树移民的传说在华北地区也可谓妇孺皆知。可是,当我们翻开明清以来的官方史料,却少见关于大槐树移民的历史记载。它多见于民众口述的传说故事和记录家族谱系的谱牒中。那么,作为民众记忆历史的一种方式,大槐树移民传说究竟表达了民众怎样的一段历史记忆和情感呢?下面,
期刊
从闭塞的深山区到县城中心,从村小教学点到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黎国云的命运突然转了个急弯。   2019年下半年,刚上小学二年级的黎国云跟着父母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山区搬进县城的城南社区,山坡、树林和老屋变成了眼前一万多人居住的大社区,散落山间的民居变成了小区的高楼,黎国云也成为三都县第四小学的学生。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县约40万人口中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