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这是魏书生老师两句精彩的哲理诗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学生的心灵世界是极广阔的天地,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广阔的心灵世界里耕耘,其责任是重大的,其劳动是神圣的!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而我认为班主任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学优生在每位教师的眼中都是思维敏捷、富于创造力的好孩子,他们的身上很难找出缺点,即使有了或大或小的不足,都会在“出色”的光环下变得不值得一提。但是,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是一种精雕细琢的艺术,不能让自己的作品有任何的瑕疵。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放过任何细节教育。
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叫刘维的男孩子,他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简直让人无法挑剔,反应快,做题速度快,准确力高。总之,我对他的学习状态印象特别好。可是相处的日子长了,我却发现了问题——下课了,其他孩子都迫不及待的跑到操场上去运动,刘维却很少和同学们一起玩,即使偶尔出去玩一会,肯定会传来他和同学闹别扭的消息,为此,我还批评了他几次,可是,根本没有什么效果,他还是依然如故——不愿意和同学一起玩,一起交流,极容易发怒。因为这个班不少学生来自乡下的村子,我又刚接这个班,对班级学生的情况不十分了解,所以,我没敢贸然行事。课后找到几位教师了解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才知道,原来刘维的母亲由于家庭琐事想不开自杀了,这件事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因此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人交流,不仅如此,他的脾气还变得很暴躁,心灵极脆弱。听了几位教师的介绍,我深深的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愧疚。不能让孩子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不能让他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从那天开始,我就特别关注刘维,课间,只要他在教室里,我就常常向他“讨教”数学题,说是帮老师做做。刚开始,他一脸诧异,显得很拘谨。但是看到我认真地表情,诚恳的态度,逐渐的,他把和我一起分析题、做题当成了一种乐趣,而且,通过这样的接触,拉近了我和他之间的距离,我们的关系融洽了许多,无形间又多了许多话题。每当他做对题时,我都会不经意的用手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摸摸他的头,说几句鼓励的话。时间一天天过去,刘维终于变了,操场上多了他展示风采的身姿;教室里经常能看到他来回穿梭为同学讲解数学题的身影;课堂上也总能看到他尽情的表露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变得开朗多了,笑得灿烂了,更重要的是,他喜欢和我与同学们交流了。
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我教过一个叫刘晓霞的女孩儿,她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但思想上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不愿意帮助求教的同学,不关心集体,过于自负,种种表现都透着她自私的个性。不能让学生成为分高而品德差的有才无德的孩子。思前想后,我先采取了“冷处理”, 班级原来由她做的工作我都找了别人替代,而且其他同学完成得也很出色,我还特意在班级里表扬了这些学生。平时尽量减少对她的表扬次数,不把她当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看待,只把她当做班级的一名普通成员,让她在我和同学们的面前没有优越感。接着,我在她有点情绪波动时利用班会上了一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我在班会上说:“班级是我们的家,我是这个家的家长,你们是我的孩子,我们要共同爱护我们这个大‘家’,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家庭和睦呢?在这个‘家’里,每个人都有责任,那就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从此,我事事以身作则。和同学们一起做值日,布置班级,随时捡起散落在地上的纸片。后来,刘晓霞变了,她关心班级的每一件事,乐于帮助人了。身为班长的她,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学生班级扫除。看到这一切,我会心的笑了。因为我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优秀的一面,只要你适时、恰当的引导。
后进生与学优生迥然不同,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往往表现得自卑、沉默或者调皮捣蛋,令很多老师几乎对他们失去信心。但透过调皮、沉默的外表,我常常能看到他们内在的“能量”。因此我竭尽所能、全身心的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充满信心。
我们班有个叫侯朝发的男孩,学习成绩落后。每次我讲课时,都发现他眉头紧锁,把头埋得低低地,甚至有一次,我发现他在座位上偷偷的抹眼泪。我走到他座位前,询问了几句,没想到他哭得更厉害了,并且一声不吭。我把不解的目光投向学生们,他们七嘴八舌地道出了原因。原来他生性胆小,明明听不懂也不敢问老师,心里着急,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想了想,快步走到講台上,大声地宣布:“如果谁在我讲课时有哪一部分没有听明白,请你们举起你的左手,让我及时发现好吗?”学生都表示同意。这时我又看了一眼侯朝发,那挂着泪水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并且有些不好意思低下了头。以后的课堂上,每当讲完课,我都会主动问他听没听懂,鼓励他要好好学习。他很卖力的听,认真地学,学习劲头越来越足。这学期的期末考试,他数学竟然得了82分。侯朝发的进步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的话的真谛,那就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没有教师的真情投入,就没有学生的真情回报。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中会引起共鸣,激起学生对教师爱戴、尊敬之情,从而信任老师并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
每个孩子与我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那是我的珍宝,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我愿把一生的汗水挥洒在三尺讲台上;我愿把真挚的爱凝聚在每个孩子心中;我愿把我全部的热情都奉献给我热爱的、伟大的教育事业!
学优生在每位教师的眼中都是思维敏捷、富于创造力的好孩子,他们的身上很难找出缺点,即使有了或大或小的不足,都会在“出色”的光环下变得不值得一提。但是,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是一种精雕细琢的艺术,不能让自己的作品有任何的瑕疵。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放过任何细节教育。
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叫刘维的男孩子,他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简直让人无法挑剔,反应快,做题速度快,准确力高。总之,我对他的学习状态印象特别好。可是相处的日子长了,我却发现了问题——下课了,其他孩子都迫不及待的跑到操场上去运动,刘维却很少和同学们一起玩,即使偶尔出去玩一会,肯定会传来他和同学闹别扭的消息,为此,我还批评了他几次,可是,根本没有什么效果,他还是依然如故——不愿意和同学一起玩,一起交流,极容易发怒。因为这个班不少学生来自乡下的村子,我又刚接这个班,对班级学生的情况不十分了解,所以,我没敢贸然行事。课后找到几位教师了解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才知道,原来刘维的母亲由于家庭琐事想不开自杀了,这件事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因此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人交流,不仅如此,他的脾气还变得很暴躁,心灵极脆弱。听了几位教师的介绍,我深深的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愧疚。不能让孩子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不能让他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从那天开始,我就特别关注刘维,课间,只要他在教室里,我就常常向他“讨教”数学题,说是帮老师做做。刚开始,他一脸诧异,显得很拘谨。但是看到我认真地表情,诚恳的态度,逐渐的,他把和我一起分析题、做题当成了一种乐趣,而且,通过这样的接触,拉近了我和他之间的距离,我们的关系融洽了许多,无形间又多了许多话题。每当他做对题时,我都会不经意的用手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摸摸他的头,说几句鼓励的话。时间一天天过去,刘维终于变了,操场上多了他展示风采的身姿;教室里经常能看到他来回穿梭为同学讲解数学题的身影;课堂上也总能看到他尽情的表露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变得开朗多了,笑得灿烂了,更重要的是,他喜欢和我与同学们交流了。
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我教过一个叫刘晓霞的女孩儿,她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但思想上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不愿意帮助求教的同学,不关心集体,过于自负,种种表现都透着她自私的个性。不能让学生成为分高而品德差的有才无德的孩子。思前想后,我先采取了“冷处理”, 班级原来由她做的工作我都找了别人替代,而且其他同学完成得也很出色,我还特意在班级里表扬了这些学生。平时尽量减少对她的表扬次数,不把她当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看待,只把她当做班级的一名普通成员,让她在我和同学们的面前没有优越感。接着,我在她有点情绪波动时利用班会上了一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我在班会上说:“班级是我们的家,我是这个家的家长,你们是我的孩子,我们要共同爱护我们这个大‘家’,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家庭和睦呢?在这个‘家’里,每个人都有责任,那就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从此,我事事以身作则。和同学们一起做值日,布置班级,随时捡起散落在地上的纸片。后来,刘晓霞变了,她关心班级的每一件事,乐于帮助人了。身为班长的她,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学生班级扫除。看到这一切,我会心的笑了。因为我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优秀的一面,只要你适时、恰当的引导。
后进生与学优生迥然不同,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往往表现得自卑、沉默或者调皮捣蛋,令很多老师几乎对他们失去信心。但透过调皮、沉默的外表,我常常能看到他们内在的“能量”。因此我竭尽所能、全身心的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充满信心。
我们班有个叫侯朝发的男孩,学习成绩落后。每次我讲课时,都发现他眉头紧锁,把头埋得低低地,甚至有一次,我发现他在座位上偷偷的抹眼泪。我走到他座位前,询问了几句,没想到他哭得更厉害了,并且一声不吭。我把不解的目光投向学生们,他们七嘴八舌地道出了原因。原来他生性胆小,明明听不懂也不敢问老师,心里着急,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想了想,快步走到講台上,大声地宣布:“如果谁在我讲课时有哪一部分没有听明白,请你们举起你的左手,让我及时发现好吗?”学生都表示同意。这时我又看了一眼侯朝发,那挂着泪水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并且有些不好意思低下了头。以后的课堂上,每当讲完课,我都会主动问他听没听懂,鼓励他要好好学习。他很卖力的听,认真地学,学习劲头越来越足。这学期的期末考试,他数学竟然得了82分。侯朝发的进步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的话的真谛,那就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没有教师的真情投入,就没有学生的真情回报。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中会引起共鸣,激起学生对教师爱戴、尊敬之情,从而信任老师并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
每个孩子与我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那是我的珍宝,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我愿把一生的汗水挥洒在三尺讲台上;我愿把真挚的爱凝聚在每个孩子心中;我愿把我全部的热情都奉献给我热爱的、伟大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