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实用文读写教学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zhaozhe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八年级学生在说明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等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的状况不如文学类文本,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暴露了我省语文课程文本读写训练失衡的现状。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信息的提取、分析和运用,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未来服务,就必须重视实用文读写能力的培养。
  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考查了两道实用文阅读题。一道是题为《如何保证高铁安全运行》的说明文阅读,共命制了四道题。其中题C8BS201、C8BS211(题组一)考查能力点为“提取信息·从单一文段中提取信息”,这两题的省平均得分率为98.6%和98.3%。题C8BS221、C8BS231(题组二)考查能力点为“提取信息·从多个文段中提取信息并形成解释”,这两题的省平均得分率为50.9%和68.3%。另一道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所给材料内容围绕“健康和减肥”话题,形式有语段、图表、广告招贴画,共命制了三道题:C8BS241、C8BS251、C8BS261(题组三),考查能力点均为“利用信息完成任务·能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并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这三题的省平均得分率为63.9%、78.4%和85.1%。
  一、数据分析
  本数据分析主要依据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近年来开展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1],其框架结构如下:
  2018年省监测实用文考查题组对应的语文学科能力点分别为:题组一单纯考查“学习理解”维度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学生得分率较高;题组二考查“学习理解”维度中的“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从多个文段中提取信息,能力要求综合性较强,题组二的得分明显低于题组一。题组三考查“学习理解”和“实践应用”维度的“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等各项能力,虽然文本呈现方式多样化,但因为设置了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情境,学生较感兴趣,得分介于题组一和题组二之间,但总体也不理想。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框架”建立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框架,该理论把学习思维层次分为六个等级,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前三者为低阶思维,后三者为高阶思维。实用文阅读考查能比较好地综合反映学生的思维层次。从考查结果看,我省八年级学生在实用文阅读上表现出来的思维总体水平还停留在“学习理解”的低阶层次,在“实践运用”“创新迁移”等高阶思维方面表现不佳。
  二、归因分析
  (一)对实用文读写重视不够
  相对于文学作品,实用文读写更加依赖抽象的理性思维。美国2010年版的《各州英语语言艺术与历史/社会、科学、技术学科中的读写共同核心标准》单独研制了十条“信息类文本的阅读标准”,写作领域的十条标准也强调“观点型”文章的写作。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实用文读写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究其根源,我们对实用文价值的认识不到位,正如南北朝文论家刘勰评价的那样——“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这种认识虽然中肯地指出了应用文的实用价值,但在崇尚文学的传统氛围中,实用文读写在训练学生理性思维方面的价值被忽视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重文学、轻实用的倾向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淡化文体教学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堂高举人文大旗,实用文教学的阵地几乎全失,就连生活中常用的通知、请假条等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在有些地方也被逐出了语文课堂。对课内实用文类的教学素材,教师一般都是一带而过,有的甚至直接跳过。即便带领学生学习,也不是按照实用文的一般教学规律进行。
  参加PISA测试以后,我们逐步发现我国学生实用文读写能力不强这一问题,并致力于改变这种现状。2001年语文课程改革以来,“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够阅讀新闻、科技作品、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等,能够写作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各地中考、学业质量监测等权威性的语文测试也有了非连续性文本等类型的实用文考查。虽然语文课程建设重视了实用文读写,但语文教学实践却明显滞后。从教学看,老师们开始重视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的教学,但教学思维和模式却偏向于文学作品教学的鉴赏思维和模式;从考试看,虽然各地中考语文学科也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类的题目,但总体上考查面较窄,深度也明显不够,仅停留在对片段做浅显的信息提取层面。但从总体看,实用文读写的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教师对实用文教学的基本目的认识不清,所以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二)实用文教学资源不足
  初中语文教材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指导下,除传统的实用文教学资源——说明文、议论文以外,增添了“演讲”单元和“新闻”单元,另外还将应用文示例作为附录穿插在教材各分册的最后。
  从文类上看,实用文的范畴远远大于文学作品,包括除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文本类型,有科普文、新闻、社科文、演说辞、书信、人物传记、讨论与辩论等多种文类,还包括计划、规则、说明书、广告词等与生活直接相关的多种文本形式。从服务于绝大多数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实用文更有价值,但教材的教学资源选择一般比较强调教学文本的经典性,并形成了相对比较固定的内容结构,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日常实用性素材也许并不十分充分。
  再从实用文写作的角度看。教材规定的写作内容和方法,大部分指向记叙性的写人、叙事、描写等,实用文写作只有说明文、议论文的简略指导,而对与学生生活、学习发展紧密相关的实用文的写作指导涉及不多。中考作文命题多指向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写记叙文,一般都充满文学意味。这些导向,把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向了写作记叙类文章,而不是实用文写作。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提升
  受应试的功利性影响,教师教学的知识本位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师一般习惯于把教学文本按照中考考点知识化,虽然也有能力训练,但这种能力训练不是以训练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而是重视训练“程序性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解题方法指导。尤其是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的教学方法几近僵化,以追求知识化、程序化的解题技巧为目标。梳理一下全省各市近年来的语文中考题就可知,说明文、议论文的考查几乎不会脱离几种题型: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议论文的论点和分论点),分析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指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议论语言的深刻性),等等。这种考法是平时实用文教学方向的体现,是知识化、技能化指向,这与语文素养指引下的语文关键能力培养指向是背道而驰的。   对实用文的考查,学业质量监测的命题方向与中考语文考查的命题方向不完全一致。2018年监测试题,题组一的命题指向与中考常见的命题指向是一致的,而题组二、三的命题指向与中考常见命题指向迥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在题组一上得分较高,而题组二、题组三得分很不理想这一结果。应该说,这与实用文教学的现实状况跟不上课程规划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改进建议
  (一)用好统编教材,鼓励就地取材,丰富实用文教学资源
  如前文分析,统编教材的实用文教学资源已经开始增加,各市中考和省学业质量监测也适当增加了对学生实用文阅读能力的考查。
  统编教材中的实用文阅读教学资源,除说明文和议论文以外还有:书信阅读,如《傅雷家书》;人物传记读写,如《邓稼先》《列夫·托尔斯泰》等;新闻读写;演讲词的学习和撰写;利用教材“积累拓展”“补白”“综合性学习”等板块,增添了非连续文本阅读,新闻、辩论词读写,思维导图等实用文类的内容。
  如何用好这些资源?教科研部门要通过组织学习和实践引领,引导一线教师从理念上重视实用文教学,从方法上研究实用文教学,在课堂中落实实用文教学,切实按照实用文阅读的规律和方法落实读写训练。
  统编教材倡导“1+X”的阅读理念,鼓励教师对课本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所以,应该积极鼓励教师们从社会生活、新闻媒体、科普读物等中选取合适的实用文教学资源,如主题明确的会谈、讨论和纪要、活动策划书、规章制度、请柬、会议主持稿、电视演讲、网络焦点等。可以联系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引导学生自读内容较为复杂的说明文;可以联系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阅读报刊杂志上的论说类文章;还可以从不同媒介中寻找有关联性的素材,组成非连续性文本和多重文本,供学生比较分析,设计话题,开展实用性阅读活动。另外,还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阅读商品说明书、家电使用手册等,切实扩展实用文读写的语料空间,提升其多样性和综合性。
  (二)更新对实用文的认识并革新教学方式
  与文学作品相比,实用文有着追求实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主题单一而确定,读写时无须做过多创造性发挥;倾向解决实际问题,多用逻辑清晰的抽象思维,而不是形象思维;语言表达追求语意直截了當,简明浅易,不要求含蓄内敛;语言形式追求规范化,而不是个性化;社会功用侧重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不必非要有审美功能。实用文读写教学首先应该把握这些整体特性。
  教师在实用文读写的教学中,要更新观念。首先,要根据不同实用文的特性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以新闻读写为例,“新闻”是一个比较大的类别,课内资源包括消息、新闻花絮、通讯、人物专访等不同类型。消息类,主要是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包括若干新闻要素。教学中,除了消息的形式要素以外,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选择信息、自行解释和取舍信息。而对新闻花絮、通讯特写类,则除了新闻的若干要素外,还应该包括如何穿插细节描写,丰富表达的效果,这可以跟记叙文写作的要求结合起来。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读写活动。实用文讲求社会功用,教学时可以和“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演讲和写作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用文读写增加生活阅历、丰富社会体验。新闻传媒类实用文最好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比如研究一个网站一周内发布的新闻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本文形式、内容价值取向等,撰写研究报告,并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交流;知识读物类实用文可以采用“选择一部喜欢的科普作品自主研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读写活动。
  (三)以学业质量监测和中考等测评手段推进实用文读写教学
  学业质量监测和中考语文学科的试题命制应适度提高实用文读写的比例,在考查能力上要更加体现综合性,并适度增加深度。
  首先,覆盖面更广。一般中考实用文的考查,都是以“说明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阅读测试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增加非连续性文本考查、多重文本考查等形式。实用文读写测评还要增强题目的开放性。比如命题语料的开放,我们应该打开选择视野,将丰富多样的实用文语料融入读写测评中,同时,语料的话题最好围绕社会重要时事,贴近学生生活世界,能够营造新鲜、生动的考查情境。
  其次,题型应该更加丰富。比如,除了说明文、议论文的一般要素的考查以外,还应该增加考查信息提取、分析、运用等能力的题型,进而增加考查“应用交际”“解释推断”“策略应用”“发散创新”“批判赏析”等能力的题型,以期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导实用文读写教学走向高品质发展之路。
  除此之外,实用文写作也应该在中考中有所体现。一般中考作文的分值都较大,虽然都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但充满文学意味的题目通常把学生引向记叙文写作。所以,中考作文题目的命制应该淡化“文体倾向”,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真正落实“文体不限”,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方向。在题型设置上,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考查和阅读考查,增加片段式的“小作文”题型,比如辩论、演讲、开场白,等等。
  参考文献:
  [1]郑国民,关惠文,任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8:24-25.
  (作者单位:扬州市广陵区教研室)
其他文献
师:前一堂课,我们围绕着《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现象做了探讨。现在我们要通过语言文字,逐渐进入文本内部。当然,文本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所以待会儿我们在探讨和解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文字。之前我们相当于把这篇课文给“解析”了,现在我们把它还原回去:由局部到整体。我来读一下课文,建议大家不看课文,就是耳朵“听”。  环节一:补充背景材料,把握“恒惴栗”心理  师:有个同学跟
期刊
整合教学跟“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教学精神是一致的。其核心思想是跳出单篇教学的限制,立足于大单元,创设情境,布置任务,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度学习。下面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中“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为例,谈谈在整合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专题中的四篇文章都是经典,有文言的奏章、散文,有东西方的戏曲戏剧。此外,配套《读本》上有两个相关专题:“爱情的绝唱”,一组
期刊
工作二十年,教语文二十年,如果问这二十年是怎样过来的,我归结为:迷茫守望、有模有范、滋润生命共同成长三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的语文教学,在没有计算机、复印机和多媒体等条件下,语文教学的交流也少之又少。虽然我在大学里专业课程的学习也算过关,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遵循自己初高中时代老师的教学模式,读写听说,字词句章,单向地传授给学生,每天讲得眉飞色舞。钢板天天刻得沙沙作响,油印的技术日益精通,从
期刊
统编教材的单元构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保留了文选式教材的基本特征,由若干篇单篇文章依据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组成单元;第二类也是阅读单元,但是阅读对象不是单篇文章,而是整本书阅读,如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第三类以活动为主,主要通过实地访谈、调查等“参与”方式,如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后两类单元的特殊性在于,单元学习内容本身不提供学习资料,而是作为为具体的学习者预留进入教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有基于学生言语习得特点、语文学科特点、学生语文阅读实践的独特的教与学的方法。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正常、有效、自如地运用这些基本方法,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既有了具体可用的操作方法,也能始终保持语文课的“语文味”,不会失去“语文性”。下面,笔者结合相关教学案例,来谈一谈常用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1.圈点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读书时的圈点。圈点法,就是在读书的时
期刊
诗词言简义丰,一字一句裹挟着作者“层层叠叠”的情思。有些诗词与我们“相隔甚远”,理解起来当然有难度。有些诗词则是很“平易近人”,比如现代诗,似乎一读就懂,但又往往陷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境地。因此,诗词教学的难题就在于,怎样从表面一点一点掀开,一层一层深入,理解诗词的丰富内涵。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是一篇“自读”课文,这首现代诗相
期刊
(接上期)  (三)“新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探析  “新型材料作文”自2006年首次在全国卷中出现后逐渐被推广,2012年—2018年,只有极少部分省市高考作文偶尔出现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大部分试卷采用“新型材料作文”。新型材料主要类型可以概括为“社会时事型”“象征寄寓型”“哲学思辨型”“想象展望型”几种。  1.社会时事型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材料,以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事件为背景加工而成,命题者
期刊
《背影》是初中语文教师熟悉的名家之作。大多数语文教师是依据教学参考书,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通过品评父亲如何艰难地过铁道买橘子的句段,来感受父爱的厚重和伟大”,我以往的教学也是这样设计的。  但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培训,我对课堂教学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一个转变就是备课不再先看教学参考书,尽量多素读文本,要先有自己对文本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立思考和教学预设,再去参阅其他教辅用
期刊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节选了《昆虫记》里《蝉》的部分内容,这是初中孩子第一次接触说明文,第一次读科学小品文,所以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就至关重要。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法布尔在向我们介绍蝉的生命历程,可是在科普知识的背后还有什么是需要学生读出来的呢?孙绍振先生就曾经说过:“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期刊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书读得多了,就一定“气自华”了吗?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恐怕难成此效。书上的文字要转化为一个人的气质,是需要一个“吸收”的过程的。而这个“吸收”的过程,正是对文字进行深度阅读的过程。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呢?不妨让学生尝试换个身份来阅读,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读者,可能既有趣又能推动阅读的深入。  一、当个“小侦探”,破译文字背后的密码  一次骨干教师开设展示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