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之所以把刘慈欣归入一流作家的行列,绝不仅仅在于他的科幻创意多么奇妙瑰丽、汪洋恣肆,还在于剔除科幻这件外衣之后,他的作品绝不是干瘪的一团,依然巍峨挺立、内涵丰满。譬如诗性的语言,拼贴式、绞索式等巧妙的结构,感人的艺术形象,复杂的内心描写,哲理的叩问探求,人性的独到发掘等,这些都不亚于主流文学的广度与深度,而这也使他超越了类型文学的限制,逐步走上中国当代文坛的核心位置。或许可以说刘慈欣的作品成于科幻,但又不为科幻所局囿,能够引领读者走向广袤的思索、冥想的远方。
与刘慈欣的《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等有些烧脑的大部头、硬科幻相比,他的少儿科幻作品显得别致清新、易读易懂。对于青少年来说,人类未来、地球存亡、银河之外、宇宙历史等宏大概念过于遥远,他们更希望读到能产生共鸣的人物和故事,体会普通人的遭际和命运,关注熟悉而又新奇的事件。
《光荣与梦想》中西亚共和国与美国分别派出运动员,以赛跑的形式决定两国战争的结局,冠军所属的国家将成为胜利方,女孩辛妮是否能赢得这场至关重要的比赛?竞赛又能否代替竞争?《圆圆的肥皂泡》中不走父母旧路的圆圆,将好玩与专业结合起来,做出超大肥皂泡,用“泡泡长城”为干旱的西部带来雨水,将梦一样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乡村老师》中以热血和生命教育孩子的贫困老师,他在坚守什么?《中国太阳》讲述贫困青年的高科技人生,如何阴差阳错做了人造太阳清扫工,并最终自愿离开地球开始了星际探险;《信使》中身处未来的年轻人不想看到伟大的爱因斯坦太过忧慮,于是从另一个时代赶来,借给这位热爱音乐的老人一把小提琴,它能发出天籁之音,而且琴弦竟然越弹越粗……
这些故事听来奇特而有趣,令人齿颊生津、欲罢不能,每次阅读都是一个完整的、一气呵成的过程,奇妙的、亦真亦幻的情节引领读者不断走向故事的纵深。一篇不重视故事编织的小说无法为阅读提供持久动力,更不会被纳入读者的视野。
除却故事性之外,经典小说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思想的深刻性,如果缺少这一点,那么作家只能称之为写手,阅读便成了简单的休闲娱乐,与开启智慧、丰富内心、引发思考无关。试想如果《红楼梦》只讲述宝黛爱情的曲折,纠结于儿女情长而未对更广阔的人生进行深入探究,是否还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呢?刘慈欣思想的内核如一颗颗致密的珍珠,包裹在奇幻故事的表层之下,这些深刻的思想使小说脱离了肤浅的噱头制造与吸睛目的,使阅读中产生的思考得以不断延伸,一直指向那渺不可知的宇宙和人性深处。
深刻的思想熔铸出许多世俗文学很少考虑的主题。《诗云》中思索技术与艺术对抗的结果会是什么,用科幻的形式探讨文学艺术存在的终极价值;《人和吞食者》否定了宇宙中道德的存在;《时间移民》中的反科技倾向,从高科技社会走出来,返璞归真,走向对原始自然的顶礼膜拜;《天使时代》中质疑科技是否应有必要的底线。这些都使读者对作品的遐想不断向四周荡漾开去,显得辽远而漫无边际,而这也正是作者意欲达到的理想阅读效果。
对于青少年而言,小说中的科幻元素不宜过硬,且不宜过于密集,应在可理解范畴之内,而又在日常推理与逻辑之外,既与生活相关,又要高于生活。因为读者大多不是某个科技领域的专家、内行,他们需要新异,同时又排斥过于专业化、数据化。
《梦之海》中低温艺术家将海面冻结,使冰块自动抬升,发射至太空成为地球的冰卫星;《思想者》中心灵与宇宙在某种程度上竟然高度相仿;《微纪元》中设想人类微缩到纳米级,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时间移民》中将人体用液氮冷冻,等待120年后解冻;《微观尽头》中夸克被击碎,引起宇宙反转,微观尽头又重新回到宏观;《纤维》中每人眼中不同的世界,完全是一部未来世界的罗生门;《山》中主人公能在奇异情况下游泳登山。这些新异的科幻创意没有硬科幻的深奥费解,让人更加容易接受,且充满新鲜意趣,激活了读者的大脑思维,使其在阅读中浮想连翩,犹如沸泉般奔腾活跃,击碎了原有的沉闷,引发一次次绵绵不绝的想象狂欢。
别致清新的少儿科幻
与刘慈欣的《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等有些烧脑的大部头、硬科幻相比,他的少儿科幻作品显得别致清新、易读易懂。对于青少年来说,人类未来、地球存亡、银河之外、宇宙历史等宏大概念过于遥远,他们更希望读到能产生共鸣的人物和故事,体会普通人的遭际和命运,关注熟悉而又新奇的事件。
《光荣与梦想》中西亚共和国与美国分别派出运动员,以赛跑的形式决定两国战争的结局,冠军所属的国家将成为胜利方,女孩辛妮是否能赢得这场至关重要的比赛?竞赛又能否代替竞争?《圆圆的肥皂泡》中不走父母旧路的圆圆,将好玩与专业结合起来,做出超大肥皂泡,用“泡泡长城”为干旱的西部带来雨水,将梦一样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乡村老师》中以热血和生命教育孩子的贫困老师,他在坚守什么?《中国太阳》讲述贫困青年的高科技人生,如何阴差阳错做了人造太阳清扫工,并最终自愿离开地球开始了星际探险;《信使》中身处未来的年轻人不想看到伟大的爱因斯坦太过忧慮,于是从另一个时代赶来,借给这位热爱音乐的老人一把小提琴,它能发出天籁之音,而且琴弦竟然越弹越粗……
这些故事听来奇特而有趣,令人齿颊生津、欲罢不能,每次阅读都是一个完整的、一气呵成的过程,奇妙的、亦真亦幻的情节引领读者不断走向故事的纵深。一篇不重视故事编织的小说无法为阅读提供持久动力,更不会被纳入读者的视野。
渺不可知的宇宙和人性深处
除却故事性之外,经典小说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思想的深刻性,如果缺少这一点,那么作家只能称之为写手,阅读便成了简单的休闲娱乐,与开启智慧、丰富内心、引发思考无关。试想如果《红楼梦》只讲述宝黛爱情的曲折,纠结于儿女情长而未对更广阔的人生进行深入探究,是否还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呢?刘慈欣思想的内核如一颗颗致密的珍珠,包裹在奇幻故事的表层之下,这些深刻的思想使小说脱离了肤浅的噱头制造与吸睛目的,使阅读中产生的思考得以不断延伸,一直指向那渺不可知的宇宙和人性深处。
深刻的思想熔铸出许多世俗文学很少考虑的主题。《诗云》中思索技术与艺术对抗的结果会是什么,用科幻的形式探讨文学艺术存在的终极价值;《人和吞食者》否定了宇宙中道德的存在;《时间移民》中的反科技倾向,从高科技社会走出来,返璞归真,走向对原始自然的顶礼膜拜;《天使时代》中质疑科技是否应有必要的底线。这些都使读者对作品的遐想不断向四周荡漾开去,显得辽远而漫无边际,而这也正是作者意欲达到的理想阅读效果。
引发读者的想象狂欢
对于青少年而言,小说中的科幻元素不宜过硬,且不宜过于密集,应在可理解范畴之内,而又在日常推理与逻辑之外,既与生活相关,又要高于生活。因为读者大多不是某个科技领域的专家、内行,他们需要新异,同时又排斥过于专业化、数据化。
《梦之海》中低温艺术家将海面冻结,使冰块自动抬升,发射至太空成为地球的冰卫星;《思想者》中心灵与宇宙在某种程度上竟然高度相仿;《微纪元》中设想人类微缩到纳米级,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时间移民》中将人体用液氮冷冻,等待120年后解冻;《微观尽头》中夸克被击碎,引起宇宙反转,微观尽头又重新回到宏观;《纤维》中每人眼中不同的世界,完全是一部未来世界的罗生门;《山》中主人公能在奇异情况下游泳登山。这些新异的科幻创意没有硬科幻的深奥费解,让人更加容易接受,且充满新鲜意趣,激活了读者的大脑思维,使其在阅读中浮想连翩,犹如沸泉般奔腾活跃,击碎了原有的沉闷,引发一次次绵绵不绝的想象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