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关键在哪?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a_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职级制自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市卢湾区和静安区试点以来,在全国各地实践探索已近30年,相继取得一些有效推进模式和鲜活实践经验。但各地的校长职级制在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差异较大,迄今仍未总结出一套科学成熟、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可资全国借鉴推广,可见职级制改革的艰辛与复杂。在深剖国家政策、对比各地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践进程,要不断深化认识,探秘制约职级制改革的关键点。
  深刻认识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意义
  199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认真做好“两基”验收后巩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校长负责制,逐步试行校长职级制”,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发布校长职级制相关政策。之后,校长职级制相继被写进各种标志性教育政策文件中。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校长专业化,推行校长职级制。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
  从各类国家政策文件中可以窥见:促进校长专业化是校长职级制产生的逻辑起点。校长职级制可谓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项制度体系,它是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然探索,而非单兵突击的某一项制度改革。鉴于校长是教师队伍中的“ 关键少数”,校长职级制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相关行政体制、管理体制、保障体制等的配合与支持。
  强化党委政府的重视统筹和资金支持力度
  二十多年來,上海、山东、北京、山西、广东、吉林、江苏、浙江等经济较发达省市开展的校长职级制改革成效较为显著,其背后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与专项经费的支持。以北京市为例,2019年,北京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其间,市委书记多次听取关于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工作汇报。在文件制定过程中,市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各相关委办局深入参与此项改革任务,研究具体的政策措施。最终,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北京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正式推行校长职级制。山西省晋中市于2017年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过程中,政府努力提供经费保障,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专列经费1.2亿元,集中用于校长职级薪酬和团队激励性资金,确保校长教师在原有职称工资、绩效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做“增量改革”,有力助推了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深入。
  校长职级制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关系教育内部的职级设置、选拔任用、薪酬确定、考核评价等,又涉及教育外部的财政支持、人事协调等。这就需要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与部门协同,既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突出方向性和引领性,又要在政府统筹协调下打好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组合拳”,部门联动,综合施策,系统推进:组织和人社部门要取消过去校长“委任制”的人事任命权和校长行政级别,联合或放权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长进行选聘、考核与任用;各级财政部门要做好专项经费预算,按照省、市、县分级分比例承担的方式,确保校长职级的增量薪酬待遇;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充当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施工队”,科学设置校长职系、职级和职责,合理实施校长晋升、奖惩和薪酬管理制度。
  厘清校长职级薪酬与教师职称序列的关系
  对于现有校长职级与教师职称序列的关系认定中,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中小学校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被确立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因此,应该确立校长专业技术评聘的合法地位,明确校长职级薪酬制度,让校长从教师职称序列中退出来,作为一种独立职业走向专业化。另一种声音则赞同校长职级薪酬增量与教师职称共享。2017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领导人员一般应当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和已担任中小学一级教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这一观点认为,中小学校长主要来源于教师,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校长职级制度中,能实现教师职称与校长职级的相互转化。一旦校长因考核不合格退出校长职位时,不应否认其担任教师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可以重新回到教师岗位,享受教师职称对应的工资待遇。同时,校长职级制应实行薪随岗变,且将校长职级制的级等薪酬纳入退休费计发基数,以调动校长积极性。
  笔者认为,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校长职级制改革过程中,要坚持秉承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实现教育家办学的初衷,建立校长人才库,完善校长专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条件,规范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程序。校长职级制要形成系列配套支撑,既要强化校长培训力度,完善中小学校长素质培养体系,也要将校长薪酬激励机制与中小学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相结合,统筹考虑普通教师薪酬分配,避免教师与校长薪酬差距带来的矛盾,条件成熟后可单独开设校长序列职称,建立全国或全省统一的校长职级,畅通校长职业晋升空间和发展通道。
  建立科学公平的校长职级评价标准体系
  评价贯穿校长遴选、职级评定、绩效薪酬等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是保障校长职级制改革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校长职级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首先,校长职级等次设置要遵循校长成长规律,按照合格、成熟、骨干、优秀的专业发展梯次设计级等,立足区域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现状确立级等比例,并依据校长专业标准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校长通过努力达到更高层次的专业发展目标,让评价真正成为校长专业发展的指挥棒。其次,要强化增值性评价。评价实施中,要系统参考学校发展历史、区域规模、学段类型等因素,重点考量校长聘期内学校的动态发展水平、目标达成情况和特色亮点。再次,委托第三方机构,实现“管办评”分离。探索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教育专家、名师名校长、家长代表、教育行政人员、社会人士等组成社会评价机构,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全方位、多角度评价。最后,强化评价结果的诊断改进作用,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完善评价结果运用,综合发挥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校长职级制评价不仅为了判定校长对应的职级等次与薪酬待遇,评价结果的反馈还可以作为校长诊断、改进甚至追责的依据。校长只有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与改进,评价才能成为撬动校长专业发展的杠杆。
  (作者单位: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刘洁
  校长职级制要形成系列配套支撑,既要强化校长培训力度,完善中小学校长素质培养体系,也要将校长薪酬激励机制与中小学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相结合,统筹考虑普通教师薪酬分配,避免教师与校长薪酬差距带来的矛盾,条件成熟后可单独开设校长序列职称,建立全国或全省统一的校长职级,畅通校长职业晋升空间和发展通道。
其他文献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优美的环境,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警钟。因此,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其中生物学科与环保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倡导环保行为,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生物教学中培养环保意识,让每一位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呵护我们的绿色家园─生
期刊
李镇西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反思自己从教十几年,从刚毕业时的踌躇满志,到现在自己对职业的倦怠。从对学生的虚寒问暖,到现在对他们的漠不关心。面对一个个行为自控力差的孩子,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少了,多了
期刊
反思是教学智慧结果的催化剂,反思是优秀教师应具有的素养之一,教师会在反思中飞速成长,下面的几个案例足以证明反思是教育者教书育人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反思课堂  案例:《祭十二郎文》的内容简单,给学生字字落实地去翻译,学生一定昏昏欲睡,于是授课前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①学生各种类型地读;②教师逐段进行个别知识点的点拨;③学生交流读文章的感受;④做习题。这节课下来,我感觉后半堂课堂气氛有些沉闷,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与重建的不断深化,经验教学在新课程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亟待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在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等方面。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已成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重要方式,那如何将这一重要方式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呢?关键在于教学理念上的与时俱进。笔者就对农村教师如何转变教学理念谈点粗浅的认识。  教师始终是课
期刊
超纲教学、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缺乏资质、焦虑营销、合同纠纷、财产安全……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乱象之下,是日益加重的学生课外负担,是不断蔓延的家长育儿焦虑,是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校外培训治理的呼声日渐高涨。  实际上,校外培训问题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2018年,《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
期刊
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一段时间以来,以“应试”为导向的校外培训乱象迭出,破坏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
期刊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疫情大考之后教育系统迎来的新发展起点。教育要勇担历史重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助力。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何为教育?  在我看来,教育是一个重在实践的行业,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经历“实践—创新—再实践”的循环往复,我们才能回答教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人的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智慧是怎样获得的?有什么规律?  
期刊
牵动亿万人心的教育骤起层层波浪,高层重拳出击整治校外培训乱象,多地出台政策调整民办学校布局,新一轮深层次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公办学校,自然新生出种种期冀,或能缓解竞争的压力,或有加快发展的契机,也油然而添惕厉之心,相关考试与升学压力难以改变,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对义务教育阶段课后辅导的期盼依然强烈。这些压力和需求,势将更多地向公办校转移、集聚。  如何高举教育主阵地的旗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期刊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解决学生的“厌战”心理,只有善于营造兴趣氛围,才能增强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益。  一、课前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的导入如同整台戏的序幕,仿佛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教师能巧妙地组织教材,精心地设计导入,诱发学习兴趣,学生的智慧火花就会被燃起,思维闸门就会被开启,学生蕴藏潜能就会被挖掘
期刊
曾有人说过“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就如一支动人的乐曲。”所以,课堂上如何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更加有效、充满智慧,让学生在课堂中活动中不仅获得文化知识,更能得到言语智慧上的熏陶,显得非常的重要。本人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也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写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教师智慧言语的传递  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言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除了通过阅读文本得来以外,更多的是受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