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三例报告
【机 构】
: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13003,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13003,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13003,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13003
【出 处】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2年08期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100例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位于幕上86例,幕下14例。病变直径>6cm者19例,6~>4cm者36例,4~2cm者37例,<2~1cm者8例。79例行病变切除,21例行病变供血动脉夹闭。术后优良者为87%,手术死亡率为2%。32例病变累及大脑凸面重要功能区者,29例做了切除术,其中26例效果优良。2例大型AVM,采用分期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本文重点讨论了手术适应证和重要功能区手术
将106Walker256癌细胞经皮注射到Wistar大鼠T13椎体的前方引起脊髓压迫损害。接种后5~10天12只动物中10只出现截瘫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根据大鼠后肢功能将其分为0(正常)~4级(完全不能动)。显微血管造影显示,正常大鼠的血供形式与人相似。早期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时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血液淤滞,并逐渐加重,到肿瘤压迫晚期主要白质和灰质的缺血。肿瘤压迫造成脊髓血循环障碍是引起截瘫重要因素。
本文报告6例脑静脉畸形(静脉血管瘤),表现为癲痫,出血,肢体活动障碍和颜面部血管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特征为脑深部髓静脉扩张,呈伞状汇聚于一条粗大静脉,向表浅或深部引流。经颅多普勒超声发现2例有动脉低灌流。1例(出血者)予以病灶切除,余保守治疗。我们结合文献对该病的发生学、临床意义和治疗原则进行了探讨。
在22例大脑半球内侧面动静脉畸形(AVM)手术中,AVM切除19例,供血动脉结扎3例。术后结果优、良者20例,中等者2例,无重残和死亡。该区AVM的特点是:(1)位置隐蔽、深在;(2)供血动脉主要来自大脑后动脉(PCA)或大脑前动脉(ACA),常累及脉络膜前、后动脉;(3)引流静脉常有深、浅二组;(4)畸形从切线方向显露,手术切除困难。我们对其临床特点,解剖结构,手术入路与技术进行简要探讨。
通过兔腹主动脉阻断造成典型的脊髓二次损伤模型,用氢清除法连续监测脊髓血流量(SCBF)变化。缺血40分钟,SCBF下降60.75%,动物双后肢瘫痪。再灌流后SCBF逐渐恢复,再灌流4~6小时恢复并超过正常水平,此时,近一半动物双后肢运动功能完全或部分恢复;再灌流24小时SCBF再次下降54.89%,脊髓病理改变更为严重,动物双后肢再次瘫痪或加重。SCBF的变化与组织病理变化及动物双后肢运动功能有密
用硬脑膜外球囊压迫法造成猫的脑缺血,分别持续5、15及25分钟后减压。连续监测颅内压(ICP)、EEG、脑血流量(CBF)、脑氧代谢率(CMRO2)及脑动静脉压差(AVDO2),直至脑死亡或ICP正常持续24小时。减压后,25分钟脑缺血组立即发生脑肿胀,15分钟组12小时左右发生脑水肿,5分钟组无肿胀和水肿。本结果提示:缺血性脑损害和脑代谢障碍是减压后脑肿胀和脑水肿的基本特点。脑受压时间与脑肿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