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索二战期间日本掠夺中国文物:问题与对策

来源 :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0121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百多年来,中国文物一直饱受战争劫掠、盗窃和非法贩运之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期间,无数中国文物遭到日本军队的破坏和掠夺,绝大多数被掠文物至今仍未返还.本文将日本掠夺中国文物的返还问题置于整个二战期间被掠文物返还的国际视野下进行考量,尝试寻求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的相应对策和路径.
其他文献
台湾当局的南海主张迈向“去中国化”,法律论述逐渐从基于“固有疆域”的“中国叙事”转向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台湾叙事”,从争逐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代表权”转化为以南海议题强化“台湾主体地位”.这主要包括在国际法层面由“历史主权”转向“事实主权”,在宪制性规定层面改变“固有疆域”属性,在岛内规定层面提供规范支撑.虽然台湾当局在三个层面的法律意图有所差异,但以实际管辖等为线索串联起来,从而为南海主张的转换提供体系化的法律基础.
影像面对性别主义问题时所建构的景观,一方面在社会性反思层面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却借助拟像造就的“超真实”视域,将特殊的性别形象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扁平化、狭窄化成单一叙事.进入数字化时代,这种对性别问题的符号化、扁平化叙事方式则借助数据校准现实、算法权力的无边界布展,使得真实的性别问题被有选择地编码为部分可见的数据景观.无论是影像世界的原则,还是算法世界的逻辑,与性别主义所面对的真实境况都难以真正兼容.性别议题的困境是真实的、历史的、具体的,但影像、数据与算法,都旨在实现一种全新的社会架构,两者之间的巨大分野,
西方中心主义给中国翻译史研究留下深刻的方法论烙印.反思翻译界近年来存在的类似“冲击一回应”模式的研究范式,有必要提出一条“新翻译史”的研究路径.翻译与历史学的关系,是展望“新翻译史”研究的逻辑起点.我国的翻译史主要由文学翻译、佛教文献翻译、民族翻译和两次西学翻译活动构成.历史地看,翻译是将异质文明引入本土文明的文化行为,是面向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活动.“新翻译史”研究是着眼于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研究,是基于文本和档案的研究,是一种将翻译视作事件、将翻译事件看作历史事件的研究,是转向文化交流史的跨学科乃至超学科
作为技术媒介介入文学批评场域的形式表征,媒介批评的提出不仅是文学批评对“媒介文艺论”的回应与调适,更是非语言符号对文学批评语言专属地位的挑战.作为媒介时代兴起的文学批评样式,媒介批评形构了复合符号的批评文本形态及其集成式叙事策略,构建了媒介转化与批评实践集于一体的隐形批评结构,创造了集体协商的批评机制与公约性话语生成模式,同时也增强了感官审美体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比重.媒介批评的现代发生既源于科技发展的文化供给,同时也离不开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消费意识等语境参数的潜在规约,其作为文学批评范式的现代凸显为当下文论建
关于“十七年”文学生产,以往研究过多集中在物质性的外部研究且日趋同质化.因此,回归文学本位,研究“向内转”已成当务之急.而选取以往较为忽视的“古典文学”视角,可以在文学谱系内部寻找突破点,由此展现古典文学资源进入当代文学创作与价值生产的动态过程,发掘其在文学生产各环节的建构作用.同时,以古典文学资源为中间物,可考察其在文学场域内与其他文学资源间复杂的渗透、博弈关系.
一、期待共同富裕时代的来临:切中时弊的普世价值rn自大陆领导人提出“共同富裕”的方向以来,不但在国内引发了重大的回响,也演变成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不得不重视的议题,未来甚至有潜力成为全人类重视的普世价值.从根本上来讲,这个方向的提出,切中了世界多数国家在过去大约40年来,所面临国内不均度持续提高的严酷事实.
“超越”问题与“自由”问题密切相关,不仅在于两者基本语义的契合性以及基本特征的对应性,而且在于自由的实质就是人的主体性超越,即不断地超越旧主体性,获得新主体性.从儒家立场看,自由作为一种超越,是以“天命之性”为根本趋向,但由于“天命靡常”,“天命之性”总是与时俱进地体现为一种“时代主体性”,因而人的自由逐次呈现出宗族自由、家族自由、个体自由等不同的历史形态.这实质已开显出自由人性的意蕴,即人一方面具有“自由的天性”,即主体性超越的趋向;另一方面具有“自由的习性”,即基于当下生活方式而获取主体性超越的内容.
耻辱罚是中外法制中一类非常特殊的处罚方式.这种通过人格贬损方式惩痛犯者、儆吓观者的处罚,有时单独实行,更多附加于他刑.古往今来,人们对它褒贬不一,存废之争从未停息.自近代人权学说兴起以来,作为附加刑的传统耻辱刑先后被废弃,但某些带有羞辱性的处罚或防范措施,如公示人犯身份肖像以加强社区防范、剥夺人犯资格荣誉以消除再犯条件等,却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保存了下来,甚至还有推陈出新之势,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古今刑罚一般追求以较小较轻的惩罚,实现制止犯罪、矫正犯人、恢复秩序、教育大众的目的 .在民主法治的今天,若
受战争和日本殖民剥削的影响,台湾在1945年下半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米荒.确保粮食供应成为光复[1]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面临的首要挑战.仓促之中,长官公署选择沿用粮食征购与配给政策来缓解米荒,却很快以失败告终.粮食管控的失败使粮食供应更为紧张,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的光复热情逐渐消退.深入探究光复之初粮食征购与配给政策难以为续的原因及其影响,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光复后台湾民意的变化以及积极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当有所助益.
春雨连绵,青草茵茵,微风中混杂着泥土和芳草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走进富顺县君源养殖有限公司,成群结队的大白鹅映入眼帘.这群“雄赳赳气昂昂”的大白鹅与蓝天、碧草交相辉映,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富顺县童寺镇代江村村民谭守君正是从这幅画卷中找到了“致富之道”,成为当地有名的养鹅“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