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习惯和价值观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lqy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实证调查作为研究方法,以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各国公认的“12个核心价值观和5个工具价值观”为基础,围绕“青少年新媒体使用现状”、“新媒体影响下青少年阅读习惯现状”、“新媒体影响下青少年价值观现状”三个方面进行探查与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新媒体阅读背景下的青少年群体精神成长中的相关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 青少年 阅读习惯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to
  Adolescents' Reading Habits and Values
  ——Tak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s an example
  ZOU Jialing, DU Shengnan, ZHANG Zhaorong, QU Qiang
  (Jing Hengyi Honors Colleg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121)
  Abstract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adolescent society in this new media age, supported from three layers, the existing circumstances of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ading habits, and the status of value systems among teenagers. Based on the conception of core values and instrumental values from APSCO,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clearly and visually in the form of charts. While further digging into the influence new media has on the future growth of the young generation,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prospective education of teenagers have also been put forwar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Key words new-media; teenagers; reading habits; values
  新媒体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诸如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手机短信、网络、触摸媒体等的个性化媒体,相对于报刊、图书、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在电子阅读终端产品高歌猛进的时代,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传播内容对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及价值观产生着影响。而长江三角洲作为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成长于此的青少年成为了较早、较直接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鉴于较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对长三角地区青少年群体与新媒体关系的实证研究便具有了一定的启迪价值与前瞻意义。
  由于目前大多数问卷的指标框架偏向以西方心理学成果为基础,为了更加适应中国青少年的心理现状,课题组参照了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提出的12个核心价值观和5个工具价值观,①其中12个核心价值观分别为“关心他人,包括家庭和社区成员;关心社会、民族及人类的福利;关心环境;关心文化传统;自尊与自立;社会责任感;精神性或灵性;和平解决冲突;平等;公正;真理;自由”,而5个工具价值观是“不屈不挠;勇气;合作;是非感;宽宏慷慨”。结合课题研究的意旨,在此基础上对上述维度进行了修改,编成问卷。
  课题组承担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②“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的专项课题——《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习惯和价值观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长江三角地区为例》。课题从申报到研究得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黄伟博士的全程精心指导,根据课题研究的规划方案和要求,自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历时8个月,课题组先后对杭州市娃哈哈小学、杭州市翠苑中学、宁波市幸福苑小学、上海市长宁区绿苑小学、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的1000多小学、初中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而在新媒体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中,课题组认为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面是新媒体阅读习惯与新媒体阅读背景下的价值观现状。因此本课题围绕“青少年新媒体使用现状”、“新媒体影响下青少年阅读习惯现状”、“新媒体影响下青少年价值观现状”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新形势下的社会、政府的文化教育管理和学校的文化教育实践具有启发价值。
  1 青少年新媒体使用现状探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结合青少年接触新媒体的实际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半开放式访谈的方式,从“新媒体使用类型”、“新媒体使用目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使用偏好”“新媒体使用时间”四个维度对青少年新媒体使用现状进行重点探析。
  综合分析表1我们可知,数字电视和网络是青少年接触频率最高的新媒体类型,由于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因此专属个人使用的手机、MP4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率不是很高。通过访谈我们得知,生于數字时代的青少年倾向于时刻让自己保持“在线状态”,通过社交网站、手机等发送即时信息,在现实和虚拟现实中结成网络。   而从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来看,以学习工具、拓宽知识、获取信息、社交联系为主要取向,而在半开放式访谈中,我们发现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娱乐选项中男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表3 青少年新媒体使用时间
  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使用偏好”问题设置的调查,我们发现,当青少年学生群体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38%的人选择向互联网求教,而传统的方式如向老师或同学或父母请教、实体书店查阅资料、去图书馆寻找答案分别仅占了29%、18%、14%,还有1%的同学选择了“其他”选项。从这些数据看出,大多数青少年已经习惯于采用新媒体的渠道去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而就新媒体使用时间而言,青少年多能较合理地控制使用时间,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选择30分钟以内的比例较高,原因在于面临升学考试的他们学习任务较重,使用新媒体一般以查阅复习资料为主。
  2 新媒体影响下青少年阅读习惯现状探查与分析
  新媒体将音影与文字整合,强调传播双方的互动性和时空之间的非限性,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阅读体验。阅读是青少年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目前在电子传播的爆炸式发展中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正经历着一个转型过程,这种转型的优劣目前还无法确定,但我们至少能从实证研究中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2.1 短阅读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阅读习惯、阅读途径和阅读内容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青少年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习惯于阅读越来越短的信息;对信息长度的“忍耐力”越来越差;传统媒体如书籍、报纸被“短平快”的网络媒体逐渐抛在了后面。因此阅读时间短、阅读内容短便成了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变迁的特点之一。近几年中,各中小学里频频出现的单句成段式作文便是这种阅读趋势的表现之一。虽然短小精悍的信息带给青少年无可比拟的信息量,但他们也因此减少了思考的深度和从长文章中可以获得思辨的理趣。习惯性的短阅读会让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潜意识中抛弃长篇的经典文献,转而爱好短小浅俗的文章。
  2.2 浅阅读
  从表中不难发现,38%的青少年选择使用网络去寻求未知问题的答案或他人对待某个问题的看法。新媒体时代下学生较容易从网上获取想要的信息,这种过于依赖网络的信息收集方式会阻碍青少年理解和消化信息的能力,甚至从长远的角度将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并且更易使学生产生“趋同”的意见。
  信息技术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裹挟着大量的无效信息,青少年想更多更快地获取信息,就只有牺牲阅读的深度进行浏览性的阅读。当人们使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电子阅读终端设备快速浏览时,大脑在不停地被训练着进行快速但浅薄的加工过程,再加之新媒体注重直接的感官刺激,比如视频、图片的呈现,这种阅读方式难免会降低青少年的思维深度、批判力和创造力。
  2.3 杂阅读
  由新媒体所构成的电子阅读系统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各个角落都能触及的空前强大的图书馆,大量的链接使得这些内容极富跳跃性和复杂性,而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们正是依赖这个内容庞杂、良莠并存的“图书馆”去获取他们所需要的阅读内容。大量链接所导致的“多窗口”的阅读方式也使得青少年们倾向于一种“多任务”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访谈中,有些学生表示喜欢边听歌边写作文,边聊天边完成远程网络作业等,在不同的媒介间进行着切换。学生在选择这种“多任务”学习时,往往是进行着浏览性阅读,带有消遣性质,而不是需要全神贯注地研究型学习,这种新媒体的多任务操作极有可能绵延至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即使在非网络的环境中比如上课时间内产生注意力障碍、容易分神的问题。海量的信息对于青少年来说并不是全然有价值,如果青少年接触新媒体的方式多以这种消费式阅读、消遣式阅读加以呈现,他们获得信息的数量并不能保证最后的质量与意义。
  2.4 互动型阅读
  新媒體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采集和发布信息的垄断地位,它的互动性使得尚且稚嫩的青少年也获得了公共话语权的一席之地。新媒体时代不仅仅是多媒体时代,更是“自媒体”时代,这种特性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被动接受媒体提供的内容,除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自主地选择内容以外,青少年还通过博客电子杂志等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③这种互动性所决定的选择性阅读迫使青少年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批判立场,处理阅读对象时显露出个人风格。
  3 新媒体影响下青少年价值观现状探查与分析
  在新媒体逐渐融入教学的背景下,新媒体作为更新更快的渠道,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但新媒体中存在的负面影响,如黄色、暴力信息得不到及时过滤,也让新媒体嬗变为令人不安的定时炸弹。使用新媒体的方式与时间会对学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新媒体,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不同目的的新媒体接触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带着不同的目的接触新媒体,使得学生接触的新媒体也不尽相同。为了能够更好地描述新媒体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本课题组将接触新媒体的目的分成求知型与娱乐型两大类。而在学生价值观取向,我们以“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各国公认的12个核心价值观和5个工具价值观”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关爱观、公正观、集体意识和同情心。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统计了学生接触新媒体的类型,并将其中的新闻、科普、文学知识以及课本知识补充定义为求知型新媒体接触,而余下的为娱乐型新媒体接触。
  3.1.1 求知型新媒体接触对学生关爱观的影响
  对学生关爱观的考察主要集中于,学生对于不同的新媒体关注是否会影响学生对周边环境的观察与关心程度。课题组通过调研,得到了图1:
  由图1可知,学生的选项与其是否长期接触求知型新媒体具有很大的关联性,1中的选择区间基本集中于“根本没有-知道”,而3的区间基本集中于“经常有-不时有”,由此可见,学生以学习学习目的新媒体接触,会促进学生去发现与关心身边需要被关爱的对象。同时,选项3的被选程度明显高于1、2,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于身边的人都有正向积极的关爱心理。探求原因,不难发现求知型新媒体接触大多是经过筛选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信息,青少年更容易从中汲取正能力;而娱乐型的新媒体大多未经过过滤,其中的消极负面信息可能对学生对他人的关爱心理产生抵消作用。   图1 求知型新媒体接触对学生关爱观的影响
  3.1.2 求知型新媒体阅读对学生公正观的影响
  青少年这个年龄阶层的学生正是其公正观建立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开始对“公平”的认知由感性转向理性。而这其中是否会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课题组通过调研,得到了图2:
  图2 求知型新媒体阅读对学生公正观的影响
  由本课题小组的检验结果,大比例的学生都建立起了正确的“公正观”,即使面对权威也认为 “公正至上”,而这个公正不只针对自己,是指对大众群体的公平。在图2中所反映的,以学习为目的的新媒体接触对于学生公正观的培养并不明显,但是同时也不能说毫无影响,在选择3中的大多数学生在接触以学习为目的的新媒体的频率在“偶尔”之上。因此,较多接触求知型新媒体阅读的学生在公正观方面显示出较高的水平,但由于学生正处于公正观的建立初期,这种优势并不十分明显,但长期发展则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
  3.1.3 求知型新媒体阅读对学生的协调能力的影响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尝试处理日常中的人际交往,而此时他们所面对的事情也趋向复杂,这更需要学生在组织活动与日常交际中拥有更好的协调能力。目前,社会部分舆论认为现在的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在处理事情上不圆滑,毫无协调能力可言;也有反对声音表示,现今的青少年更早接触社会,更早懂事,其协调能力更是优于上一辈。本课题小组通过调研,得到了图3:
  据调查结果,经常以学习为主要目的接触新媒体的同学,在协调能力上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这个结果显然和“新媒体接触时间长导致人际协调能力下降”的传统观念相悖化。而同时也可以看出,越是平时较少接触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新媒体的同学,在其协调能力上也更是表现出了中庸的水准。因此,学生的协调能力与是否接触求知型的新媒体几乎不具有较大关联性。
  图3 以学习为目的的新媒体接触对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影响
  3.1.4 求知型新媒体阅读对学生同情心的影响
  由于部分人认为现在的90后、00后的同情心大不如从前,对于身边的事情也常常视而不见,并且提出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学生成长与网络时代,受到大量网络负面信息的围攻,而导致内心日益钝化。因此,本课题小组就此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图4:
  图4 以学习为目的的新媒体阅读对学生同情心的影响
  由调研结果可知,学生的同情心与学生与新媒体接触并无非常大的联系。但依然存在着细微的差别,经常接触以学习目的为主的新媒体的学生在同情心方面略优于少接触的同学,但其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不可直接说明长期接触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新媒体能够帮助学生同情心的建立。而此结果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即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建立的初期,笔者认为长期的不同接触,必然会在此项上有所分化。
  3.2 新媒体的接触时间对于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影响
  除了不同的新媒体渠道之外,学生对于新媒体接触的时间也会对其产生影响。而在此一系列的调研旨在找出学生新媒体的接触时间与其价值观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新媒体。
  3.2.1 新媒体接触时间对学生关爱观的影响
  不同的接触时间会对学生于身边事物的关注产生相关性的影响。课题组通过调研,得到了图5:
  图5 新媒体接触时间对学生关爱观的影响
  长时间的新媒体接触会对学生的关爱观造成影响。其原因或许是由于长时间沉浸网络而无法抽出时间去关注身边的人;也可能是由于对新媒体的沉迷从而对身边需要关注的人与事视而不见。特别是接触新媒体超过3-4个小时的学生,其关爱观的缺失尤为明显。而一旦接触新媒体的时间超过7个小时,就会对学生造成重大的影响。
  3.2.2 新媒体接触时间对学生公正观的影响
  不同的新媒體接触时间对学生公正观有怎样不同的影响,调查结果见图6。
  图6 新媒体接触时间对学生公正观的影响
  学生的公正观在此时正是发展的阶段,因此大多数学生都建立起了较正面的公正观,在此受到新媒体的阅读时间的影响也并不大。但在其中的细微变化中,上网时间越长的学生反而有更强的公正诉求,此优势虽然并不明显,却可以引起重视。由此可以破除之前认为的学生会由于沉迷网络而不关注现实生活,但现实是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从而更加全面地建立起公正观。由于之前所做的相关性测试指出求知型与娱乐型新媒体的对于公正观的影响并不大,由此可得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的新媒体对学生公正观的建立有积极的影响。
  3.2.3 新媒体接触时间对学生协调能力的影响
  在这个项目的调研上,上网时长在4-6个小时的学生在协调能力上是最差的,而上网时长在2-4个小时之内的学生的协调能力最为中庸,而上网时长在1个小时以内,和上网时长在7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具有最好的协调能力。由此,这两种学生应该是根据不同的渠道锻炼自身的协调能力。这个结果显然和“新媒体接触时间长导致人际协调能力下降”的传统观念相悖。由此可见,新媒体接触的时间与不同目的的新媒体接触对学生的协调能力都没有明显的关联。如果能好好利用,新媒体也可能成为学生锻炼协调能力的新平台。
  4 对策与建议
  4.1 学校教育方式要因新媒体的发展而改进与创新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学校是新型文化的码头和港湾,对学生的新媒体阅读要积极应对,变被动为主动,把握新媒体提供的契机,结合学校教育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实行新型网络教育等方式,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媒介素质。例如,学校可以主动开展一些线上的主题活动和互动活动,使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接触到优秀文化,在接受熏陶的同时养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4.2 家长应发挥道德榜样作用
  家长的行为表现、思想导向对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营造和谐积极的家庭环境,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媒体环境和阅读氛围,以正确、平等、民主的教育观来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培养起其健康向上的阅读取向;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加强学习,了解和丰富自己的新媒体知识,以便能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需求,引导青少年的新媒体阅读。④   4.3 政府应发挥媒体监管作用
  针对庞杂的新媒体及其信息,政府应以完善的法制、法规来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首先要从源头上拒绝新媒体的不良影响,建设形式多样、内容健康、贴合生活的主流网络资源,特别注意加强对负面信息检查、查处、通报和对相关责任人的惩处。
  4.4 形成家校与社会的文化合力,发挥新媒体的正向引导作用
  新媒体所展现出的便捷性和全面性,不仅仅对学生阅读习惯、价值观造成了持久深远的影响,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产生的深刻的塑造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大力弘扬健康文明新风尚,为青少年們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对青少年正确的媒介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导正确的媒介素质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学校、家庭和社会要齐心协力,在教育方式上相互衔接,教育内容上融会贯通。学校要成为媒介素质教育的中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利用新媒体;家长则应树立道德榜样,指导并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媒介阅读习惯;社会应该致力于打造一个富有文化蕴涵的媒介平台。
  注释
  ①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Learning To Be A Holistic and Integrated Approach to Values Education for Human Development. Bangkok: UNESCO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 2002.
  ② 项目编号:201210346007
  ③ 陶爱兰,李佳屏.新媒体时代青少年阅读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7).
  ④ 闫超栋.新媒体背景下的青少年生活方式探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参考文献
  [1] 尼尔·波兹曼著.娱乐至死[M].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陶东风.今天我们如何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348be0102e0ob. html.
  [3] 张军辉.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其他文献
摘 要 工科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学生是学风的主体,激发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是高校学风建设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通过社会、学校、个体和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致力培养工科大学生稳定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键词 工科类大学生 学习动机 归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Engineeri
期刊
摘 要 绥化市绥棱县双岔河镇中心幼儿园的师资均为中小学教师,这些转岗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知识陈旧、学前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缺乏、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不高,制约了专业化发展的水平,造成幼儿课程小学化,授课方式不新颖。只有通过严格挑选师资、提供培训等手段来加强转岗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使农村幼儿得到身心的全面、健康教育。  关键词 幼儿园 转岗教师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教育民主运动逐渐兴起,民众权利意识日益成熟,校内管理行为是否“过界”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学校与学生之间围绕在隐私、正当程序等话题上的分歧越演越烈,由这些争议引发的纠纷促使法院开始关注到教育领域的事务上来。法院在调节校生之间的冲突以实现双方权益平衡的过程中,往往会基于一些重要的考量因素来做出相应的司法裁决。  关键词 学生权利 学校权力 法院 冲突 平衡  中
期刊
摘 要 执行和解协议是当事人之间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但是有关其性质、效力和违反后法律的后果存在很大争议,这使得执行和解协议一直处于“软约束”状态,执行和解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讨,以得出合理解释。  关键词 执行和解协议 法律效力 违约责任  Legal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ttl
期刊
摘 要 随着人们对儿童艺术教育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儿童艺术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实践中的儿童艺术教育也出现了教育目标功利化,内容专业化、评价单一化等问题。本文基于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要求,认为儿童艺术教育应该以培养儿童审美愉悦为目标,坚持回归儿童生活的教育内容,以促进儿童发展为评价目的。  关键词 儿童艺术教育 问题 《指南》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随着整个社会对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日益重视,各种形式的成人培训活动也日渐蓬勃地开展起来,培训课堂作为成人培训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观察了两节成人培训课堂的互动情况,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分析了成人培训课堂中的各种互动现象,发现,师生双方对于对方传递的符号意义的感知与理解影响着成人培训课堂的互动效果。  关键词 成人培训课堂 师生互动 符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针对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文章以车辆工程专业汽车营销学校级教改课题的研究为契机,结合实际介绍了独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基于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情况,总结了经验与不足。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就业竞争力 汽车营销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utomotive Marketing Teaching Reform and Pr
期刊
摘 要 语言能力欠缺、专业学习困难和实验环境陌生是专业学习初期留学生所遇到的基本问题。结合案例院校的工作实践,针对问题的成因,本文提出优化汉语教学、改革专业课程、提前做好实验适应和强化配套服务等改进对策。  关键词 留学生 汉语补习 专业学习 适应问题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Foreign Students'Adaptation at the Beginn
期刊
摘 要 针对大学生情爱行为在当今校园中愈发普遍的现状,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情爱行为进行了调查。并着重了解了由情爱行为和其所引发的性行为这两种现象的特征和行为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情爱行为趋于普遍,且情爱行为和性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大学生 情爱行为 性行为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of
期刊
摘 要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深入开展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管理模式的探究至关重要,它是高校一切教育管理活动的出发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必然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展开,从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方式、教学实践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和管理,努力地实现高校的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探究出符合高校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将从高校专业综合改革中的教学管理模式展开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