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27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了生学创造力的发展,抹杀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并鼓励中激趣,质疑中创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兴趣,求异求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开拓精神,向创新性人才方面发展。
  【关键词】培养;语文教学;求异思维;创新性
  How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the difference thinking of beg of development student
  Sun Rong-ying
  【Abstract】This text elaborated tradition of education idea with should tried education mode influence to living to learn creative power of development, annihilated a beg of student difference thinking ability, and arouse in the encouragement interest, query medium innovation, leading the student dissipate of thinking, investigation interest, beg difference seek knowledge.Be advantageous to the development student's innovation thinking with expand spirit, to innovation talented person development.
  
  【Key words】Development;Language teaching;Beg difference thinking;Innovation
  
  一位教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学生进校门时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三角形的、菱形的……,而走出校门时,全变成了圆形的了。的确,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课前“认真”设计各种问题和标准答案,并在课堂上很熟练地以引导性、暗示性的语言把内容“恭敬”地灌输给学生……这种习惯性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智慧的形成,大大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禁锢了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发展。
  那什么是“求异思维”能力呢?按笔者看,就是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有好奇心、探究心,表现出积极的思考态度,敢于突破常规陈习,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见解。关于“求异”这一点,“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
  
  1.在鼓励中激趣,引导学生“求异”
  一直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听惯了“标准答案”的学生,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书上就是这样写的”“这是老师讲的错不了……”作为老师,对于这样的学生,切不可讽刺挖苦。
  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明白: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权威,“人无完人”“尽信书,不如无书”等道理;并且要大力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自我发现,“不唯书本”“不唯老师”“不唯标准答案”。
  其次,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允许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发表反对教师的意见。对学生思维结果中哪怕只有一点合理成份或新颖的内容,都要加以肯定、鼓励、赞扬和欣赏。对于学生探索事物的差异性,即或片面、偏激也不要指责,而是要诱导、保护学生的创造性火花,给学生一个促进求异思维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增强他们求异思维的信心。 
  还有,“求异”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他的求异思维得到老师肯定时,在无形中就获得了一种学习上的成功感。老师为学生的求异思维而高兴,学生为求异思维的灼见而兴奋,慢慢地,学生就从感到新奇——获得成功——发展为兴趣——养成思维习惯了。
  具有求异思维的学生,一拿到新的材料,就不会等着听老师的“高见”了,而是先自己主动地去思考钻研。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就会逐渐摆脱“等靠要”的思维模式,充分感受到参与的乐趣、思维的乐趣和语文学习的乐趣了。
  2.在质疑中创新,训练学生“求异”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求异的开始,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2.1 “学源于想”。创设一定情境,在课堂上激起求异思维的层层浪花。
  笔者认为,语文课上,老师就应该以“发问”为主,让学生始终有“问题”悬挂在脑袋里。“问题”可以是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的相互提问,也可以是学生向老师的“发难”……如,学过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后,我提出如下问题:方仲永由一个“神童”终致于“泯然众人矣”,原因是否仅仅是他父亲的“不使学”,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结果学生有的认为方仲永自己学习动力不强、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是原因;有的认为“邑人”的“捧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有的还认为王安石这样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态度、行为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学生的答案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不再是人云亦云的“听话”学生了。
  2.2 “学源与思”。教师有意设疑激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求知。
  例如新课伊始,揭示课题后,可直接发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让他们畅所欲言,之后再理一理、梳一梳,这样把可课题作为发散思维的训练点。猜想文章会写些什么,怎样写,结果会怎样,推想文章思路,大致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而且教给了阅读方法,更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要学生思路正确,言之有理,答案当然可以百花齐放。
  2.3 “学源于疑”。发现教材中的“不合理”之处,巧设问题,形成矛盾,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
  例如,小说《孔乙己》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含义深刻隽永,对课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先点出“大约”与“的确”两词的矛盾,然后设计问题:既然“大约”与“的确”的意思是矛盾的,为什么鲁迅却放在一句话中并列使用?它的用意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一提出,犹如给平静的湖中丢了一块石头,定会激起学生深刻的思考和热烈的争论。他们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将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及对鲁迅用语的精妙性的感受。“大约”与“的确”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这种另辟思维的蹊径、设疑问难的教法使学生体验到了进行创造思维的欢乐,激起思考和探求的热情。
  于“无疑处求疑”的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引导下设疑、质疑、析疑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只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求疑中的主体地位,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思维不断受启发,知识不断被深化,课堂教学从而进入“有效教学”境界。
  3.在合作中实践,培养学生“求异”
  在课堂上,为了能听到更多学生更有创见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意见的交汇”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们“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讨论、争辩、表达及倾听他人,会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加强对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训练。
  合作学习可以体现在课堂上学生的小组讨论中,也可以体现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着眼在创新,而“求异”是创新的核心。综合实践活动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功能缺陷,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
  在活动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探索,并且还分组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活动新颖,搜集的资料全,实践效果好,活动收获多。如开展《莲文化》实践活动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决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安排的活动有:写莲花的词语诗句大比拼,文章的理解、朗诵,莲花知识的问答赛,莲花的美片欣赏……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
  此活动不受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可自己发现问题、定度角度、设计方案;可自己搜集材料、解决问题;也可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展示汇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也更为深刻。而一旦这种思维能力形成,就将一发而不可收,极大推动语文教学。
  4.在比较中拓展,发展学生的“求异”
  比较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精确性。
  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当学生了解到“我”终于爬上石架,由于害怕却再也不敢向上爬时,教师可以顺势问问学生:“如果你当时也在同他一起爬石架,你会怎样做?”引导学生展开求异……
  又如,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两首诗,同样的题材,诗人相似的经历,但又因创作风格迥异,读起来感受又大相径庭。这是最好不过的比较阅读材料了,可借此发展一下学生的求异思维。看看学生们各自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在阐述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言之成理,都予以肯定,课堂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要给学生提供展示思想的舞台。在课堂中,可经常进行一题多说的训练,学生便可拥有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了;对一些观点截然相反、学生存在意见严重分歧的问题,可采用辩论,让学生在唇枪舌战中推陈出新;也可开辟“趣题征解”“请你攻擂”等栏目,让学生品尝成功的乐趣,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其继续“求异”创新的动力。
  5.在写作中转换,落实学生的“求异”
  有个材料说得好,“要想使良好的求异意识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等思维品质向能力方向转化,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强写作训练。因为写作能迫使学生在思维高度活跃和敏锐的状态中表达展现出自己的思维成果,有利于实现求异思维的定型”。
  给语文学习想象的空间,是落实学生的“求异”的一个好办法。比如《我的叔叔于勒》,我们可以将构思课文结局作为爆发点来让学生去想象作文,学着小说的语气手法,写作《于勒发财归来》。我们可以想到,学生将会作自我的“想象”,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设计,自己的小说;还如《孔乙己》的结尾,也有很大的求异思维的余地,因为鲁迅没有具体交代他是如何死的,那么我们可以写《孔乙己之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合理地设想孔乙己的死亡原因。
  辅导作文时的不落俗套,也是落实学生的“求异”的一个好办法。教师在辅导作文的时候,告诉学生可以从对立面等多角度立意,懂得要结合实际谈体会,学会翻新……写作训练甚至可以写两篇不一样观点的文章,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有许多题目都可以是求异的:《开卷有益》-《开卷未必有益》;《知足常乐》-《不知足者常乐》;《超前消费》-《适度消费》;《忠言逆耳》-《忠言顺耳更加好》……
  当然不可以让学生胡思乱想,甚至是毫无道理地“标新立异”,主要是鼓励与引导学生学会对立地、多向性地、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培养求异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对学生求同思维的训练,抹杀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以及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开拓精神,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求异思维人人都有,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能抛开眼前的某些“利益”,愿意真正为学生去想去教了!以上几种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方法,目的只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共鸣和深入探讨!
  收稿日期:2011-02-10
其他文献
【摘要】新编Learning English 教材,以其科学的编排,丰富的语言材料,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本文以“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兴趣,巧设疑问”几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在新课改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和谐;润滑剂;激趣;铺路石;设疑;金钥匙    新编Learning English 教材,以其科学的编排体系,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地道的英语激发了
期刊
从教育社会学和发展心理学观点来看,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即为儿童实现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创造必要的条件。小学生正处于实现两者转变的黄金期,学生在小学阶段素质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成为“社会人”(公民)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现在在校的小学生是21世纪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今天就是祖国的明天,在未来日益发展的信息社会中,社会实践必将越来越以“说”为主。培养说话能力是
期刊
【摘要】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拓宽学生环保视野。在化学课教学中,对学生适当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保教育;环境污染  How does the teacher of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让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语文情感教育的途径进行论述。语文教学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情感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21世纪合格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途径    The teaching emotion of the language classroom education of path inv
期刊
引导学生开展猜想与假设是科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训练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可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  1.根据已有知识进行科学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初步猜想,此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对初步提出的猜想结果进行分析。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进行教学时,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这时,有个学生说:“摆锤越重摆
期刊
顾名思义,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因为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题。教师应培养
期刊
【摘要】中学生的供文作文训练应与课文教学相辅相存,课文教学是作文训练的前沿阵地和良好载体。结合课文教学进行供文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不可忽视和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供文作文训练只有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相辅相存;供文作文训练;训练有序;方法有十    1.引论    作文,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写作”和“创作”。其成果
期刊
【摘要】先说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和科学,但对于大多数乡镇中学来说由于缺少器材、且物理中考占分值少、课务安排欠佳,因此如何利用45分钟取得好成绩就尤为关键。然后介绍自已的做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素质教育、故事教学  Shallow talk “story teaching” in the physics teaching  Yang Ming-zhou  【Abstract】exp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