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老年人的新职业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6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什么是准备?当然是学有所长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日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提供的一个工作机会轰动一时。工作看似非常简单??看护哈密尔顿岛,且月薪高达1.6万美元。不仅工资高,而且能提供一套别墅,并满足所有的生活需求,所以立马让2万人蜂拥而至。最后被66岁的保罗?科恩获得这份工作。科恩是珊瑚礁研究专家。这个职业的附带要求是:具备良好的水性,随时观察珊瑚礁的活动情况,定期向国际环保机构传送信息和为前来哈密尔顿岛度假的游客作解说。
  科恩能獲得这份工作的原因很简单,他不仅研究珊瑚礁成果斐然,还业余钻研电脑编程。此外,游泳是他坚持了30年的运动方式。
  “空中批评家”也是令人艳羡不已的工作。担任“空中批评家”的是航空公司的高龄员工,专门搭乘竞争对手的航班,刺探竞争对手的优势和“软肋”,以便取长补短。
  航空公司在解释为什么让老年员工担任“空中批评家”时说,年龄和阅历使他们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的同时,还可以提出充满智慧的改进措施,供决策层参考。实践证明,年龄越大,建议被采纳的几率就越高。他们的月薪为2400美元,而工作就是坐着飞机到世界各地享受美食。
  据说,“空中批评家”们并不怎么感到幸福,因为他们中很多人对旅行不感兴趣。整天飘在3万英尺的高空,某些人眼里极富诗意的蓝天白云令他们心烦。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们不再有青年人的好奇和玩兴,敬业的动力全凭丰厚的收入。
  比较起来还是装病赚钱更容易些。从医学院的学生到著名医生,需要无数的甘愿承担风险的实验者,很多人都有被实习大夫练手的无奈经历。为解决这个难题,美国佛蒙特大学医学院想出一个好办法,让接受过专门培训的老人冒充患者,编造似是而非的症状,考验实习医生的判断力。充当假患者每小时可获50美元的报酬。老人假装患者更可信,不会引起新医生的怀疑。对应聘的要求是具有忠厚诚实的外表,还要会一点伪装表演。装偏头痛,两手按着太阳穴,呻吟声使人觉得他头痛欲裂;装盲肠穿孔,则倒地不起,显出痛苦不堪的样子。
  每年的4月到10月,在靠近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大坝的地方,总能见到一些悄无声息的老人手拿计数器轮番坐在那里,眼睛紧盯着水面,手指不停地按键。可别以为他们是老年痴呆,或是在玩电子游戏,这正是他们每天的工作??数鱼。
  原来,为了能让鲑鱼等洄游鱼类顺利返回淡水产卵,政府在修建大坝时为它们专门开辟了洄游通道。环保机构希望准确掌握鱼类的洄游数量,借以评估这些洄游通道的实际意义。这种工作只有老年人胜任,因为8小时坐在这里实在太枯燥了。每天还要按数以千计的按键,一天下来让他们手疼眼花,颈脖发僵。
  给这份枯燥工作平添几分激情的是,当不同种类的鱼同时跃出水面时,需要他们快速按下不同的按钮,要是连续出现这样的情况,老人会激动得站起来,痛快地喊上几声。得知自己的工作意义非常,是国家制定捕鱼限令的第一手依据时,他们工作的劲头就更大了。
  中国有句谚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此时想说的是:职业角色千万种,老人辛苦各不同。
  希望您能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好工作!
  责编/晓辉
其他文献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如烟往事随着年龄递增渐渐在脑海中淡去,惟有家中的一顶蚊帐让我至今难以忘怀。这顶蚊帐对我和弟弟来说,有一段特殊的经历。   我是“文革”中的老三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12月,我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由于当时物资紧张,凭上山下乡光荣证,临行之前我在商店设置的专柜上购得单人纱布蚊帐一顶。1968年,它伴随我到广阔天
期刊
家乡能当饭的东西,有两样让我一喜一嫌:喜的是馅心粑,嫌的是蒸菜。  馅心粑,每年回乡还可饱食足量,而蒸菜,已有十多年没沾嘴了。  小时候,蒸菜要当一半粮。蒸饭的冲皮上,前面够不着的一边放米饭,后面靠近胸前的一边是蒸菜。不管大人小孩,都得先吃蒸菜后盛饭,谁也不得反过来。饭是自己盛,蒸菜是由掌勺的分。下畈的主劳力,要吃蓝边碗堆得戳鼻尖的蒸菜,小孩子也要吃一平碗或半巴铲。总之,想吃饭的就必须先吃蒸菜。很
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156师,是由朝鲜族和汉族的优秀儿女组建的部队。156师宣传队用文艺宣传为武器,自始至终和自己的部队战斗在一起。1949年5月,他们参加了解放南昌的战斗,被南昌人民亲切地称为:“咱们的宣传队!”     南昌,军乐声声唱解放     1949年1月22日,北京宣告和平解放,我人民解放军31日举行了庄严的入城式。作为第四野战军的前卫部队,156师从2月20日开始至30日,每日以40公里
期刊
最近,我将自己从业生涯里的新闻报道精品自选集结,并逐章逐篇加以新闻背景解读和新聞业务点评,写成了36万多字的《卷潮求索录》一书。回首往事,我从一个在赣江边放牛的苦孩子成长为新华社一名高级记者,如果没有这样的时代,没有许多好心人的厚爱与扶持,我的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此书出版时,我想到要感谢的人很多,第一个要感谢的是少年时引导我踏上人生旅途的乡村教师郭蔚先生。   郭蔚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1951年春
期刊
1953年的夏天,我小学毕业。因家里穷,父亲对我說:“你现在认得票子(钱币)了,就不要去考中学了,即使考上了我也供不起。”我只好听从父亲的安排,从放暑假开始,就天天跟着他到田垅中去车水。从此,那咿咿呀呀的水车声便整日整日地响在我的耳边。   有一天,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我和父亲在田垅中的一架水车上车水。正当我俩累得汗流浃背时,忽然看见一个撑着油纸伞的人向我们走来。那人来到我们车脚下便大声喊道:
期刊
每天吃过晚饭后,我都要到公园去跑步。在公园的蝴蝶亭與观雨亭这段距离间,总能遇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一手拿着蛇皮袋,一手拿着捡垃圾的工具,四处捡垃圾。我一直以为他就是这个公园的清洁工。  有一次我跑累了,正好在离老人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便随口问了老人一句:“大爷,你做清洁工真够辛苦的,晚上还上班啊?”老人听后先是一愣,而后爽朗地笑着说:“哈哈!我不是清洁工。”“你不是清洁工,干吗捡垃圾呢?哦!我明白
期刊
对于母爱,每个人都有自己刻骨铭心的感悟和理解。我的感悟與理解,是从娘的那双小脚开始的。   母亲今年65岁。她是孤儿,8岁便被一同姓族人收养做了童养媳。她那双“三寸金莲”,就是在凄惨的嚎哭声中被婆婆强行裹足落下的。   从我记事起,娘那双走路一颠一颠的小脚,便烙印般深深嵌入了我的记忆中。   我家住在很偏僻的山区农村,父亲常年在外。为了糊口,孱弱的娘不得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劳刨食。一天劳累过后
期刊
人的一生中,角色的调整是时时都需要进行的,其中一次大的调整就是退休。从繁忙的工作中退下来,对于大多数普通干部、职工而言,这个转变还不太艰难,但也需要几个月乃至一两年;而对于那些原本身居部门、单位领导职位,又对家政从来不过问的人,就显得比较困难。以前,他们出外车子迎送,家中客人络绎不绝,如今却“门庭冷落车马稀”,难免产生一些失落感。很明显,退休同志如果不积极调整人生角色,就难以适应退休后的生活节奏,
期刊
年逾花甲,人生坎坷,回头一看,自有一番感叹。百川归海,万物归一,60岁的种种感觉油然而生。   人生一世,人到老年,是一种解脱。干了大半辈子的工作,每天上班下班,南来北往,忙忙碌碌;为了理想,为了事业,也为了糊口谋生、哺儿育女。现在儿女成家立业了,自己也从岗位上退下来,少了许多繁忙苦恼,少了许多劳累奔波,自然、宁静而致远。   以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坦然对待自己的平凡。人到老年方才明白,东奔西跑
期刊
家庭中,最难处理的莫过于婆媳关系。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今年已76岁的离休干部、原赣州地区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刘法桢,却从来没有和自己的婆婆红过脸。刘法桢尊老敬老的感人事迹,在赣州传为佳话。2006年,在赣州市和谐家庭评选活动中,刘法桢家获得了“优秀家庭”光荣称号;在2006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刘法桢被授予“中华孝亲敬老之星”;2008年,刘法桢被授予江西省首届“百优孝顺好儿女”荣誉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