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味”请下神坛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极为特殊而又十分尴尬的学科。
  说它特殊,是因为没有哪一门学科像语文那样,直到今天,都无法真正令人信服地界定它的学科性质,甚至连“语文”的内涵与外延都无法科学地界定;说它尴尬,且不论什么“绿色语文”“生命语文”“生态语文”“本真语文”等各种语文是如何的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单就“语文味”这个提法,便颇能让人感受到这门学科的深深的尴尬:因为没有任何一门学科会像语文科那样,如此煞有介事地要求语文教师,上出带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来。
  这个“语文味”的提法,在语文教师看来,似乎并不十分的奇怪,然而,在其他学科老师看来,就颇难理解了。试想,没有“数学味”的数学课是什么样子?没有“化学味”的化学课你敢想象吗?事实上,这种“某学科味”的名词,仅仅是“语文”这门科的“专有名词”罢了,其他学科是没有这种提法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学科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因为提倡上出带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来,本身便意味着,实际教学中的许多语文课其实是没有“语文味”的,换句话讲,许多语文课,已经不是本质意义上的语文课了。而更让人感到纠结的是,如果语文教师上出的语文课,竟然大批量的没有“语文味”,还要语文教师干什么?
  因此,认真探讨“语文味”这个概念,探讨如何上出带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来,无论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还是对于语文教师来讲,不仅十分的必要,而且很为紧迫。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探讨“语文味”了,甚至还形成了以程少堂老师为代表的“新生代名师”的一个特殊的教学流派——“语文味”教学流派。
  这本身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然而,很为遗憾的是,程少堂老师所代表的“语文味”流派,在对“语文味”的追求中,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其在《“语文味”究竟是什么?》(见《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8期下半月刊)一文中,对于“语文味”的解读,怕是值得商榷的。
  一、“语文味”的高位解读及其尴尬处境
  程少堂老师在《“语文味”究竟是什么?》一文中,对“语文味”的概念从12个方面作了阐述。其中,以下四个方面的阐述最为重要。
  (1)“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渗透教师和学生生活体验的课堂。”
  ——从生命层面界定“语文味”。
  (2)“我心目中的‘语文味’主要是文化味。”
  ——从文化层面界定“语文味”。
  (3)“‘语文味’是一种具有诗意美感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美学境界,是语文教学过程美和结果美的和谐统一,因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美。”
  ——从美学层面界定“语文味”。
  (4)“‘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自由境界。”
  ——从哲学层面界定“语文味”。
  程少堂老师对“语文味”的高位解读,实在令人振奋。的确,如果一堂语文课,能同时具有生命味、文化味、美学味,甚至还具有哲学的意味,这样的语文课,何止是具有“语文味”呀,那简直是语文教学的“天籁之音”。能够上出如此美课的教师是天底下最美丽的教师,能够有机缘听到如此美课的学生也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学生。
  然而,十分遗憾的是,按照程少堂老师的理论,全国又有多少语文教师能上出具有如此真正“语文味”的语文课呢?不要说是千千万万的普通语文老师很难做到,即便是享誉全国的特级教师、语文教育家又有几人能做到?就连程少堂老师自己——“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创始人,也说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情趣、意趣(理趣)、谐趣等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只有大师级的少数人,才能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而且即便是他自己,也不是所有的课都上出了“语文味”。更何况是普通语文教师呢?笔者以为,按照程少堂老师的理论,能够具有真正“语文味”的语文课,放眼全国少之又少。当然,能够享受到如此美课的学生,就更少了。
  二、“语文味”概念混乱的成因分析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语文味”高高在上呢?是什么原因让“语文味”教学流派有可能被束之高阁,而在新时代的课程改革中“昙花一现”呢?且让我们来看看程少堂老师对“语文味”的另一段表述。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
  这段话,可分为两部分,包含两层含义:
  (1)“‘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
  这句话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词语——“应该”。“应该”的意思是“理所当然”,也就是说,是必须具备的意思,如果笔者理解正确的话,“语文味”当是语文教学的常态。换句话讲,“语文味”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每一堂语文课都应该具备的特质。
  因此,上句含义可表述为:语文教学最为根本的要求是具有“语文味”,而且,“语文味”是所有语文课都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基本诉求是必须具有“语文味”,否则,再华美的课,都不能称其为“语文课”。
  (2)“(‘语文味’)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
  这句话中的“自我实现”一词的含义有点儿模糊,因为不同的人,因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生活处境,也因着不同的语文学养,其对“自我实现”的方向、目标、层次的理解是丰富而多义的,因此,对于语文教师的“自我实现”的确切含义,也就无法界定了。
  不过,对“高峰体验”一词的理解,相对来说,似乎要好把握一些。“高峰体验”是一个心理学名词,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并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的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
  把一个心理学名词,引用到对“语文味”的论述中,笔者以为,程少堂老师是在努力地告诉人们“语文味”,是一种语文教师从未体验过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兴奋与欢愉的感觉,是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已然到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   而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高峰体验”,不是人人都可以到达的,即便是能够到达,怕也不是时常能够到达的,也就是说,“高峰体验”是“稀有资源”。
  这样一来,矛盾便出现了。
  既然程少堂老师认为“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常态要求,那么常态下上出的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就不太可能都成为一个语文教师的“‘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反之,亦然。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程少堂老师对“语文味”表达上的混乱呢?
  那是因为他混淆了“平常语文”与“语文境界”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事实上,“语文味”是常态语文所必须具备的东西,也就是说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必须达到的要求。试想,如果语文教师上的课,连一点“语文味”都没有的话,那还是语文课吗?这样的语文教师,还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师吗?至于,程老师所论及的“语文味”却是另外一回事,他实际上已经把这个概念,上升到常人难以企及的语文“境界”了。常态下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而上升到“语文境界”的语文课,那是教育专家,甚至是教育家所终身追求的理想。把一个教育家终身追求的教育理想,作为普通语文教师每天都要上的语文课的基本诉求,这样做是不是有失公允呢?
  因此,笔者以为造成“语文味”概念混乱,以至于“语文味”高高在上,甚至都有可能使“语文味”教学流派在新时代的课程改革中“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程少堂老师混淆了“平常语文”与“语文境界”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而基础概念的混淆不清,对于一种教学理论的建构来说,常常是致命的。
  三、“语文味”的本真回归与实践追寻
  “语文味”本来是一个相对于“泛语文化”提出来的新的名词。它的存在本身就没有明确的定位,事实上,它是为着当前教育教学的纠偏而临时存在的一种教育行为。“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存在,本身也是一个阶段性的教育现象,而其所追求的教育理论,从本质上来讲,算不上真正的教育理论,实际上,也极难建构属于“语文味”的理论框架。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但把“语文味”这样一个明显属于纠偏的教育行为,当作某种教育理论范式来确立,甚至还人为地把“语文味”贵族化,供上神坛。这样一来,语文教育就再一次跑偏了。
  笔者以为,对语文教育的研究,一定要平民化,要能真正地指导平常的语文教育实践。这样的理论,才是鲜活的理论,才是“流芳百世”的理论;反之,如果我们研究的理论,只能用来解释语文教育中的顶尖高手的教育实践,那么这样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可以说,某某教师的语文课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不过,作为普通的语文教师,对此可以远观,却没有必要强行嫁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更不可以以大师的标准来要求普通教师。近年来,语文教育界的许多教育理论,常常轰轰烈烈上场,冷冷清清收尾,对语文教育本身并没有产生实质的影响,究其真正原因,就在于许多的教育理论因为太具有“个性”化,而难以复制,难以再现,因此是缺乏生命力的。
  笔者以为,应该把“语文味”请下神坛,应告诉所有的语文教师,什么样的课是具有“语文味”的课,而且还要告诉他们如何才能上出“语文味”来。这个标准应该是不难达到的,至少通过努力就能在不长的时间内达到要求。否则的话,学生长期听的语文课,根本就不能算是语文课,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至于,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等大师级的语文教师,可以追求,其实,也应该追求更高的语文教育境界:即程少堂老师所说的具有生命味、文化味、美学味,甚至是哲学味的高品质的语文课。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把“语文味”请下神坛,“语文味”其实并不神秘,它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我们不能把一个基本要求无限制地拔高,这样实在不利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
其他文献
ONE    2005年的冬天,钟想想迷上味千馆的辣子面。好不容易熬到放学,本想收拾好东西抢在所有人前面飞奔出教室,晚了卖完可就吃不到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班主任却咳嗽一声走进教室。钟想想已经离开座位的屁股就硬生生地坐了回去。班主任开始讲学校下达的新通知,她在心里碎碎念啊念,我的宝贝辣子面啊辣子面。老班终于下令:放学。 钟想想不太清楚老班刚才具体说了什么,好像是关于什么公开课的吧。她完全以体育委员的
亲爱的妹妹:  十六岁的你,和四十六的妈妈一个正值青春期,一个正值更年期。你说自己十六岁,正是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你的妈妈呢,却总是乱发脾气,神经兮兮,那个温柔贤惠的妈妈一下子就180°的大变样。  你染个头发,她恨不得把你的头发拔干净,可是,小的时候妈妈却主动带你到理发店给你烫个很潮的洋娃娃卷;你交个男朋友,妈妈就给那个男生打电话,让人家离你远一点儿,可是,记忆里,她还主动和你谈过挑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眷恋上了那些略带忧伤的文字,在深深的夜里,静静地读。读郭敬明在《猜火车》中齐铭写给岚晓的诗:我喜欢问天问海/问季节门前深深的夜影/当所有凝固的思维开始起程/思念一页一页不断打印/……读《酸甜》中林枳和田丁丁至真的友谊……于是,开始沐浴着午后的阳光为自己编织一些美丽的梦。  也许,我所向往的是那种淡定、优雅的生活。  也许,我所喜欢的是那种时尚、活泼的生活。  也许,我什么都不想做
从CLAMP时代开始,佐为我就注意到这么个情况——动画漫画里的男主角居然能比女主角还美型漂亮……再往后呢,这股男色大潮终于开始恶趣味了——不仅要像美少女,还要真正地去扮女!于是乎,我们就有了这么个评选——  NO5.提耶利亚·厄德(《机动战士高达OO》)  入选理由:高达00,主角四人组中最“惹火”的他曾在动画资料公布前被人猜测到底是男是女,直到得知真正答案后才纷纷一声长叹——由此可见这个外型给他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我是那种表面上看起来很乖,但心里极其不安分的孩子。父母对我的期望很大,总希望我能考上一个好大学,但我自己心里知道我根本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想努力却总是加不起来劲,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他们,每天像是行尸走肉,又要在他们面前装模作样,好像我自己特努力,特用心似的。为此我非常的无奈,觉得对不起自己,也觉得委屈。我也问过自己,是不是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可是哪怕我在心里一次次否定这个答案,
【壹】    “关上窗。”  “关上窗!”  “我怕光。”  “我怕光!”  这是蓝蓝,也就是我,仅仅会说的两句话。     【贰】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是一直呆在孤儿院里的,但我不爱说话,也讨厌和其他的孤儿们一起吃饭。在我的记忆里,我在孤儿院的日子总是日复一日地玩玩具,仿佛我只会接连不断地重复那个玩玩具的动作一般。  我首次知道世界上有“妈妈”这个词汇,是无意间从一个女人的嘴里听见的。那天我
倾诉    命运真的不得不让我折服。我一直都是一个不大信命的人,可是现在,命运却执拗地向我证明它有多大的力量,它可以让你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也可以让你在顷刻间失去一切。  从小我就住在爷爷奶奶家,可是心却居无定所,因为我没有爸爸妈妈,因为我爸爸妈妈住在大牢里,自然就不能一家团聚。我总是有些羡慕有爸妈关爱的孩子,虽然关心我的亲人有很多,可是那一份缺乏的母爱和父爱,是离我最远却也是我最渴望触摸到的星
我女儿玛瑞塔13岁时,那时的年轻人正流行穿着染得花花绿绿的T恤和磨得破破烂烂的牛仔裤。虽然我小时候曾经历过经济大萧条,穷得没钱买衣服,我也没穿得这么邋遢过。有天我见到她站在门外,用泥土和石头猛擦新牛仔裤的裤脚。我心想:“天呀!这可是我用钱买来的新裤子,你居然这样糟蹋!”我立刻飞奔出去阻止她,然后又搬出“我幼年如何清苦过日,你现在却如此不爱惜物资”的老调,跟她说教了一番。没想到这孩子仍是不为所动,继
3月8日, 学校里没有一位同学提及,但我记得。我早已选购好了礼物,准备送给妈妈。这是我每年的惯例。其实我自己也并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做。也许是本能,天生的本能。  以前,从来没有觉得妈妈也会变老,只认为妈妈还年轻,今年只有37岁,37岁而已。我知道同龄孩子的妈妈早已过了40岁。可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大大咧咧的我开始变得细腻起来,开始关注着关于妈妈的一切……  某天中午,全家人准时午睡。我睡不着,聆听着
时光流得真的很快,而我们的人生只不过是这无穷无尽的时光流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波涛。  我的目光还停留在2003年的时候,可我的思想却早已让时光的洪流冲到现在;我的脚步还停留在2006年的时候,可我的精神却早已让时光的激流冲到今天。十六年前我不知自己是如何匆匆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可在十六年后的今天,我却不得不学着勇敢去面对这一现实:只能与这—切的美好事物匆匆擦肩而过。  或许可以珍惜,珍惜也不会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