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网站的发布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指出高职院校就业网站的功能不仅是就业信息的发布平台,更重要的是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建立学业、职业、职业发展理念的信息化平台;并打造高职院校的就业品牌。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就业指导平台 就业品牌建设
21世纪是信息化管理的时代,信息畅通、快捷,已成为时代的象征。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如何在就业信息网络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懈的努力和有序联合。
目前,各类高职院校均成立自己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借此推动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求职环境,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就业服务方面的科学化的管理。但网站主要的内容多为以下方面:(1)多年来发布的与高校毕业生有关联国家就业政策;(2)就业求职方面的理论指导和技巧;(3)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发布。以上内容使得高职院校信息网络平台存在内容单一、过于空洞、缺乏实用性等特点,没有自身的个性和特色,网站的建设和定位上缺乏新意和创意、缺乏互动性,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快捷、丰富的层次、强大的功能等特点有效地为企业、学生服务。
一、影响高职院校就业网站高效运行的因素
1.缺乏科学的管理人才
高职院校多数均在中国市场经济大发展急需技能型人才这一背景下,应市场的需求由中专、技校或职工大学升格而成;由于变迁的历史短暂,它的办学思想、定位、思路及管理的模式明显带有中等(成人)教育的横迹;升格后的高职院校忙于应对日常事务管理、尚未摸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的、有特色的管理模式,而管理人员多数都是升格前学校的员工,这些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难以突破已有的、陈旧的工作模式、思维方式,加上自身综合素质等的约束,在学校已经发生质的飞跃情况下,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思维、理念、意识仍停留在原技校、中专或职工大学的情景下,这也使得高职院校的工作成效、工作创新、工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较本科院校而言存在较大的差距。
2.缺乏充足的资金
前已述及,高职院校均是在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应变而生,在它们匆匆步入市场过程中;但机制方面尚未理清,它们仍隶属于升格前的不同的地方厅、局管理,在获取教学资金渠道来源方面不如本科院校的充余,加上近几年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趋势,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为满足市场需求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征地以满足扩招带来的人数的急速扩张,同时为了打造高职院校自身的内涵建设、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在正常扩张情况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将有限资金投放到各专业校内实验室建设上,力求为学生打造从理论教学知识过渡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衔接平台,在少的可怜的资金运作上,高职院校的资金分配主要是投放到学校硬件设置上而忽略了软实力的打造,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内部的均衡发展。
3.缺乏宣传的主意识
当今互联网功能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取代了我们曾经习惯的、使用的许多生活习惯、生活模式;“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论已成为过去式,纵观世界500强企业,除有坚实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还与其在广告宣传的独树一帜分不开;高职院校要突破陈旧的工作观,顺应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踏着市场的步伐用时下年轻人都能接受方式:鼠标一点、信息进千家万户的方式来宣传学校。
4.在校学生关注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录取批次处于第四批次,位于民办本科录取之后,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高考的生源质量明显下滑,导致高职院校面对的学生基本是高考分数在三百分的群体。而这类学生由于在义务教育期间没有较强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我的约束力,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较弱,由于自身存在的因素使得他们对于自身职业发展起点定位低、缺乏超意识的理念,致使很大部分对学校的就业网站关注力度不大,也是导致高职高专院校网络建设、网络创新力度不够的因素之一。
二、借助网络特点构建多功能的信息化平台
按照“高校搭台、学生参与、校企互利”模式建立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应成为涵盖企业和毕业生在内的就业交流咨询、就业指导服务等内容,它不是一个就业信息发布平台,还应成为交流平台和业务平台。是一个能够形成全方位的供需信息收集、现代化的信息处理、立体化的信息发布、多渠道的、信息共享的、综合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以此推动毕业生求职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应聘发展。
1.构建以学生信息为主的网络平台,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就业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业,它是一个须全体成员高度重视、关注的问题,是一个需要学生从踏入学校大门之日就非常清晰知道它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构建一个以学生个人信息为主的,辅导员、班主任、课任老师为辅的一条线的信息网络平台;学生从专设窗口用学号、密码登录后出现以下几块内容:个人基本信息、学业感悟、社团活动、个人风采等模块;学生负责录入自己的基本信息、每学期学业总结、学业的感悟、参加社团的体会及在校三年期间所有与他个人相关的感悟内容,辅导员、班主任、课任老师从系(部)窗口注册登录,可通过上课和平时的接触对所教学生的直观感觉叙述在此,负责任地书写每个学生的学期总评,同时也包含对学生客观的个性点评。教学部门通过各自的窗口注册登录,进行对学生成绩录入、成绩修改、奖罚记录等事宜。窗口设置目的是通过学生、班主任、课任老师及辅导员从不同的视线有效记录学生德育、智育全面发展,及涉及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项目,记录学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项目实习与理论创新、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内容。窗口模块的设置动态地记录了每个学生在校三年的成长轨迹,在他书写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也时时提醒要学会珍惜眼下第一分钟时光,健康快乐享受生命、学习。 2.构建以企业信息为副的网络平台,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互联网互动、自主、平等及多媒体等特点,可为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提供多形式、多途径、多样式、功能强大并与企业、学生直接相联的沟通交流平台。介于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性、介于行业内各企业的不同分布地区、介于企业在选择学生时的快捷性、便利性、时效性,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交流平台,开发网络宣传企业、网络求职投档、网络求职交流、网络视频面视、网络就业签约等一系列与企业招聘有关联的窗口项目,如设置企业登录的窗口,企业从该窗口进入后可浏览本院应届毕业生的所有详细资料,包括三年来在校的学生成绩、三年来在校班主任以及课任老师、辅导员所给的评语,以及学生在校的各种奖罚情况和学生在校学习中所涉及的学习、生活的感悟,可让企业在第一时间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减少因路途遥远不能及时了解所要学生的情况、减少因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等层层了解所当误的时间差,可让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段掌握企业与学生对彼此之间是否有进步了解的要求,对后续工作有个度的把握。
3.构建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为桥梁的网络平台,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通过查看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网站,多数网站均是以宣传本校和提供相关信息为主,网站内容基本上是缺少互动功能、网上沟通业务、在线就业政策咨询、在线就业心理咨询、在线就业求职等基本功能没有实现,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广泛性和及时性、低成本性的特性,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的信息功能,启动和创新互联网的互动交流功能,把握互联网的快捷、低成本特点将其运用在日常就业工作中。
(1)开辟网上在线咨询业务,网上心理测评,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涉及职业生涯发展而困惑的问题、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涉及学业、职业之间关联的困惑。
(2)开辟企业通道窗口,将已联系地过、未联系过企业分别设置,将本校毕业生的详情第一时间通过企业通道窗口传递给企业,对于有实际需求的企业可进行下步的联系,按照企业用人的实际要求在数据库进行匹配。
(3)通过信息平台的整合,将高职院校内部涉及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关于学生的基本信息实现联网共享,实现无纸化办公、实现快捷信息查询。平台整合的功能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网络信息化系统可对每个毕业生的信息进行即时查询,随时随地掌握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各专业人数、各专业实习分布情况、就业签约状况等详情,通过信息平台可及时向用人单位推荐适合的学生,缩短就业工作时效性、确保就业工作有效性和就业工作准确性。通过此平台的构建,目的是建立一个完整大学生基本信用档案、消除大学生实习、预就业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就业延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的高速发展的特点第一时间赢取就业的机会,尽量减少因时间差而造成的延误学生顺利走入社会的环节,把握时间,提高就业签约的准确率。
笔者认为,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就业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好手中的指挥棒——网络信息化系统管理,有意识地将品学兼优学生利用网络快捷方式首推给企业,主动出击、搭桥牵线,第一时间让企业、学生寻找到适合彼此的人员,从而也有意识地把握学院的就业大局分布、通过将优秀的学生引入到各类大型国企、有发展前景民营企业以及正在形成一定规模、有市场前景的小型私营企业,让优秀的学生做为“药引子”在这些企业生根开花结果,从而形成高职院校自己独特的就业品牌,以此在行业内各企业布局有属于自己“药引子”领域的就业品牌。本着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构建数据库网络化建设,紧紧跟上信息化主流这一趋势,让网上“购人”成为推动就业工作大发展、提高在其它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实力的重要竞争手段,同时在学生学业进取上也做好危机意识,让学生在进校之时、不浪费光阴,让青春在学习及社会实践中升华。将日常就业工作与学院品牌就业融合考虑,打造高职院校就业品牌。
参考文献:
[1]张东升.医学院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索.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05).
[2]张爱君.试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完善.中国科技博览,2011,(34).
[3]高晓红,闫贤良.新时期网络统战工作应用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就业指导平台 就业品牌建设
21世纪是信息化管理的时代,信息畅通、快捷,已成为时代的象征。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如何在就业信息网络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懈的努力和有序联合。
目前,各类高职院校均成立自己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借此推动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求职环境,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就业服务方面的科学化的管理。但网站主要的内容多为以下方面:(1)多年来发布的与高校毕业生有关联国家就业政策;(2)就业求职方面的理论指导和技巧;(3)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发布。以上内容使得高职院校信息网络平台存在内容单一、过于空洞、缺乏实用性等特点,没有自身的个性和特色,网站的建设和定位上缺乏新意和创意、缺乏互动性,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快捷、丰富的层次、强大的功能等特点有效地为企业、学生服务。
一、影响高职院校就业网站高效运行的因素
1.缺乏科学的管理人才
高职院校多数均在中国市场经济大发展急需技能型人才这一背景下,应市场的需求由中专、技校或职工大学升格而成;由于变迁的历史短暂,它的办学思想、定位、思路及管理的模式明显带有中等(成人)教育的横迹;升格后的高职院校忙于应对日常事务管理、尚未摸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的、有特色的管理模式,而管理人员多数都是升格前学校的员工,这些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难以突破已有的、陈旧的工作模式、思维方式,加上自身综合素质等的约束,在学校已经发生质的飞跃情况下,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思维、理念、意识仍停留在原技校、中专或职工大学的情景下,这也使得高职院校的工作成效、工作创新、工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较本科院校而言存在较大的差距。
2.缺乏充足的资金
前已述及,高职院校均是在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应变而生,在它们匆匆步入市场过程中;但机制方面尚未理清,它们仍隶属于升格前的不同的地方厅、局管理,在获取教学资金渠道来源方面不如本科院校的充余,加上近几年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趋势,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为满足市场需求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征地以满足扩招带来的人数的急速扩张,同时为了打造高职院校自身的内涵建设、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在正常扩张情况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将有限资金投放到各专业校内实验室建设上,力求为学生打造从理论教学知识过渡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衔接平台,在少的可怜的资金运作上,高职院校的资金分配主要是投放到学校硬件设置上而忽略了软实力的打造,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内部的均衡发展。
3.缺乏宣传的主意识
当今互联网功能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取代了我们曾经习惯的、使用的许多生活习惯、生活模式;“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论已成为过去式,纵观世界500强企业,除有坚实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还与其在广告宣传的独树一帜分不开;高职院校要突破陈旧的工作观,顺应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踏着市场的步伐用时下年轻人都能接受方式:鼠标一点、信息进千家万户的方式来宣传学校。
4.在校学生关注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录取批次处于第四批次,位于民办本科录取之后,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高考的生源质量明显下滑,导致高职院校面对的学生基本是高考分数在三百分的群体。而这类学生由于在义务教育期间没有较强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我的约束力,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较弱,由于自身存在的因素使得他们对于自身职业发展起点定位低、缺乏超意识的理念,致使很大部分对学校的就业网站关注力度不大,也是导致高职高专院校网络建设、网络创新力度不够的因素之一。
二、借助网络特点构建多功能的信息化平台
按照“高校搭台、学生参与、校企互利”模式建立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应成为涵盖企业和毕业生在内的就业交流咨询、就业指导服务等内容,它不是一个就业信息发布平台,还应成为交流平台和业务平台。是一个能够形成全方位的供需信息收集、现代化的信息处理、立体化的信息发布、多渠道的、信息共享的、综合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以此推动毕业生求职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应聘发展。
1.构建以学生信息为主的网络平台,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就业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业,它是一个须全体成员高度重视、关注的问题,是一个需要学生从踏入学校大门之日就非常清晰知道它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构建一个以学生个人信息为主的,辅导员、班主任、课任老师为辅的一条线的信息网络平台;学生从专设窗口用学号、密码登录后出现以下几块内容:个人基本信息、学业感悟、社团活动、个人风采等模块;学生负责录入自己的基本信息、每学期学业总结、学业的感悟、参加社团的体会及在校三年期间所有与他个人相关的感悟内容,辅导员、班主任、课任老师从系(部)窗口注册登录,可通过上课和平时的接触对所教学生的直观感觉叙述在此,负责任地书写每个学生的学期总评,同时也包含对学生客观的个性点评。教学部门通过各自的窗口注册登录,进行对学生成绩录入、成绩修改、奖罚记录等事宜。窗口设置目的是通过学生、班主任、课任老师及辅导员从不同的视线有效记录学生德育、智育全面发展,及涉及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项目,记录学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项目实习与理论创新、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内容。窗口模块的设置动态地记录了每个学生在校三年的成长轨迹,在他书写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也时时提醒要学会珍惜眼下第一分钟时光,健康快乐享受生命、学习。 2.构建以企业信息为副的网络平台,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互联网互动、自主、平等及多媒体等特点,可为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提供多形式、多途径、多样式、功能强大并与企业、学生直接相联的沟通交流平台。介于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性、介于行业内各企业的不同分布地区、介于企业在选择学生时的快捷性、便利性、时效性,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交流平台,开发网络宣传企业、网络求职投档、网络求职交流、网络视频面视、网络就业签约等一系列与企业招聘有关联的窗口项目,如设置企业登录的窗口,企业从该窗口进入后可浏览本院应届毕业生的所有详细资料,包括三年来在校的学生成绩、三年来在校班主任以及课任老师、辅导员所给的评语,以及学生在校的各种奖罚情况和学生在校学习中所涉及的学习、生活的感悟,可让企业在第一时间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减少因路途遥远不能及时了解所要学生的情况、减少因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等层层了解所当误的时间差,可让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段掌握企业与学生对彼此之间是否有进步了解的要求,对后续工作有个度的把握。
3.构建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为桥梁的网络平台,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通过查看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网站,多数网站均是以宣传本校和提供相关信息为主,网站内容基本上是缺少互动功能、网上沟通业务、在线就业政策咨询、在线就业心理咨询、在线就业求职等基本功能没有实现,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广泛性和及时性、低成本性的特性,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的信息功能,启动和创新互联网的互动交流功能,把握互联网的快捷、低成本特点将其运用在日常就业工作中。
(1)开辟网上在线咨询业务,网上心理测评,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涉及职业生涯发展而困惑的问题、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涉及学业、职业之间关联的困惑。
(2)开辟企业通道窗口,将已联系地过、未联系过企业分别设置,将本校毕业生的详情第一时间通过企业通道窗口传递给企业,对于有实际需求的企业可进行下步的联系,按照企业用人的实际要求在数据库进行匹配。
(3)通过信息平台的整合,将高职院校内部涉及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关于学生的基本信息实现联网共享,实现无纸化办公、实现快捷信息查询。平台整合的功能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网络信息化系统可对每个毕业生的信息进行即时查询,随时随地掌握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各专业人数、各专业实习分布情况、就业签约状况等详情,通过信息平台可及时向用人单位推荐适合的学生,缩短就业工作时效性、确保就业工作有效性和就业工作准确性。通过此平台的构建,目的是建立一个完整大学生基本信用档案、消除大学生实习、预就业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就业延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的高速发展的特点第一时间赢取就业的机会,尽量减少因时间差而造成的延误学生顺利走入社会的环节,把握时间,提高就业签约的准确率。
笔者认为,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就业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好手中的指挥棒——网络信息化系统管理,有意识地将品学兼优学生利用网络快捷方式首推给企业,主动出击、搭桥牵线,第一时间让企业、学生寻找到适合彼此的人员,从而也有意识地把握学院的就业大局分布、通过将优秀的学生引入到各类大型国企、有发展前景民营企业以及正在形成一定规模、有市场前景的小型私营企业,让优秀的学生做为“药引子”在这些企业生根开花结果,从而形成高职院校自己独特的就业品牌,以此在行业内各企业布局有属于自己“药引子”领域的就业品牌。本着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构建数据库网络化建设,紧紧跟上信息化主流这一趋势,让网上“购人”成为推动就业工作大发展、提高在其它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实力的重要竞争手段,同时在学生学业进取上也做好危机意识,让学生在进校之时、不浪费光阴,让青春在学习及社会实践中升华。将日常就业工作与学院品牌就业融合考虑,打造高职院校就业品牌。
参考文献:
[1]张东升.医学院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索.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05).
[2]张爱君.试析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完善.中国科技博览,2011,(34).
[3]高晓红,闫贤良.新时期网络统战工作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