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文没有标点,学生要跟着老师诵读,学习句读。所谓句读,就是在句子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朱笔标一个红色的记号。记号分两种,一种是“√”,叫勾,即句子的“句”;一种是“。”,叫豆,即逗号的“逗”,后称读(音d7u)。句读就是古代的标点符号。如果没有句读,句子就没法读通。古代文人富有想象地把这种古代的标点比作“红豆”。
  红豆是一种植物,多产于南方。相传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红豆树在江苏省江阴市顾山镇。那里有座红豆村,红豆村里有座红豆院,红豆院里有棵千年红豆树。相传为梁代昭明太子手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重点保护文物。进入红豆院,我们可以见到这棵珍稀古树高大挺拔,枝干支撑到数十米外,形同巨伞,虽历经千年沧桑,但仍生机盎然,枝繁叶茂。此红豆树每三至五年开一次花,结一次果。春夏之交开花,其色洁白。秋末结果,豆荚为茶色,状若鸡心。剥开豆荚,便是一颗心脏形的红豆,灿若云霞。据晋干宝《搜神记》记载,战国宋国韩凭夫妻殉情而死,两冢相望,“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所以红豆又名相思豆。
  唐代诗人王维在《相思》一诗中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由此红豆相思之名,闻于天下。把句读美誉为“红豆”,为文人作文增添了许多遐想情思。
  句读与标点既有相同之点,又有不同之处。标点是标号和点号的合称。标号主要用以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专名号等七种。点号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符号,有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等七种。我国标点是我国文字学家卢戆章吸收与改造西方标点符号,于上世纪之初首创的。古代的句读主要用来断句并标志语音停顿的长短,功能没有现代标点全面。句读只起断句作用,标点不仅起断句作用,还能表达语气和感情。
  没有句读的文字常常会出现歧义。古代有利用句读解析歧义的幽默故事,最著名的就是“下雨天留客”了。据说有一位吝啬的主人,不想留客人,就在门上张贴了一条子,上书:“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一客人见了,便在上面加上句读:“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主人刚下逐客令,客人就委婉地说:“不是你让我住下的吗?不信,看,你自己在门上写的告示?”主人一看,愕然,无言以对。原来主人的原意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可见句读是语言文字准确传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不可掉以轻心。
  后世的灯谜家,就利用句读的技巧来创造别解,制作灯谜。例如“洎”猜一生活用品,答案是“自来水”,应读作“自、来水”。意思是“自”字来一个“水”字。“洎”音j#,表示自或及,多用于古语,如“自古洎今”。这样就把原来的“自来水”进行顿读,即在本应该连读的词语中间加上句读,把它读断。这种利用顿读方法来解释的灯谜就美其名曰类谜格,又名顿读类谜格、红豆格,通过改变谜底中的句读构成谜意来与谜面相扣。红豆格灯谜有两个特点:一是谜底必须是三个字以上的,二谜底不按原来的意思连读,必须进行顿读,改变原来意义。
其他文献
一    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曾对我这样说:“你如果要写长篇小说的话,至少要掌握20万个词汇才能动手。”到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则给我们讲了一个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青年时代的读书故事——据说田中角荣在青年求学时代抱着一本厚厚的大字典“猛背”,他读一页、背一页,等这一页辞书能理解、能记忆时,他就把这一页撕掉,等到他把那厚厚一本字典撕成一个空壳时,你能想象出他对自己母语词汇的掌握已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吗?  有一本
期刊
意外发现  在前一天邂逅了金发公主露茜的亨利,第二天,一心想着佳人有约,早早就来到了咖啡馆。不过故事的发展似乎有些变数……    【原声重现】  Henry: My fingers are extra fishy today, if you care to take a whiff...  Lucy: What was that?  Henry: I was petting my walrus a
期刊
作家简介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身为私生子的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歧视和讥讽,心灵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几年后,在大仲马的文学才能的熏陶下,他开始文学创作。1848年,小仲马发表《茶花女》一举成名,1852年他又将其改编为同名话剧,获得了极大成功,于是专门开始了戏剧创作,并成为法国戏剧由
期刊
片段选读一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  孔子说:“君子普遍厚待人们,而不偏袒同党,徇私护短;小人偏袒同党,结党营私,而不普遍厚待。”  【注】  朱熹《论语集注》:周,普遍也。比,偏党也。  【读】  君子走在人生正途上,只要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不论是不是亲朋故旧、同党同派,都可以友善相处,开诚布公。《论语》中也常有这种对偶短句,言简意赅,表达是非、黑白、善恶、美丑的对立,
期刊
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给认字辨义带来一定困难,有的人也就因此批评汉字。其实这个现象在以字母为文字基本单位的外语里也存在,这是因为语言与文字之间发生的特殊符号关系所造成的。比如英语的“学”是study,“学生”是student;“教”是teach,“教师”是teacher;一只“脚”是foot,一双“脚”是feet。通过读音上的细小变化使同一个所指的意义产生细小的变化,这样一个词就分化为
期刊
十月的北京,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是四季中空气最清新的,秋高气爽,蓝天如洗。奥运会的脚步刚刚走过,北京还沉浸在欢快祥和的热烈气氛中。“鸟巢”钢筋铁骨,气势恢宏,“水立方”梦幻迷人,晶莹剔透,“天安门”花团锦簇,赏心悦目,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人神思飞扬,流连忘返。今年十月的北京,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鸟巢”“水立方”等大型奥运场馆,将和奥林匹克公园一起,张开双臂,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值此之际
期刊
病句考查题属于高考常考题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考生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尽管一些考生对病句的六大类型了解比较清楚,但落实到解题时,却如“老虎咬天——难以下口”。笔者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后发现,病句考查题通常有六个设题点。如果我们解题时能锁住这六个点,迅速作出判断,一定能缩小答案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度。下面以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为例,详加解析。    一、看动词    在一个句子里,动词是
期刊
作家简介  蒙田(1533~1592),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独具个性的人文主义者。其座右铭是:“我知道什么?”以博学著称。年轻时在图卢兹大学攻读法律,后曾在波尔多法院任职十余年,当过国王的侍从,亲历战争,游历欧洲各地,还两次当选波尔多市市长,到37岁以后,他就隐居到他祖先的领地,去思考和写作了。他把旅途见闻、日常感想等记录下来,集成《随笔集》2卷,晚年修订为3卷。作品行文恣肆汪洋,旁征博引,鉴
期刊
片段选读一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  孔子说:“父母亲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呀。一方面是欢喜,一方面是忧惧。”  【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知,犹记忆也。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衰,而于爱曰之诚,自有不能己者。  【读】  “喜”是因其虽年增而健在,“惧”是因其年增而衰老而近死亡。喜与惧同时出现,正是人类情感的特色。能够见此而思彼,做人处事就
期刊
1.薄暮入青峰(谭嗣同《道吾山》猜字一)  2.明月空相知(李白《泾川送族弟錞》猜字一)  3.映叶见残花(刘禹锡《送春曲三首》猜字一)  4.每日树边消一日(姚合《题薛十二池亭》猜字一)  5.浮云吹尽见朝阳(陆游《十月苦蝇》猜字一)  6.百家同一泉(岑参《宿东溪王屋李隐者》[红豆格]猜化学名词一)  7.文章已满行人耳(李忱《吊白居易》[红豆格] 猜文体名称一)  8.日月相催雪满颠(黄庭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