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如何深刻与文本对话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y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是几千年来优秀文化的积淀,是小学语文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一线的教师,深感其内涵的博大精深,意境的深邃,韵味的无穷。但是在具体教学时,又常常觉得很困惑:许多古诗言已尽而意无穷;许多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许多古诗,以小见大,言微旨远;许多古诗,用现代文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更破坏了原来意境之美。因而,我常常在思索,古诗词教学,如何才能引领学生深刻地与文本对话,让他们“潜心会文,悟出诗情,为之动情”,并能真正享受古诗词带来的美丽。笔者通过大量的研读、领悟和实践,对如何引领学生深刻地与文本对话,经历了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路历程。
  1 创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古诗词,由于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师更应注意利用各种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营造与诗歌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阅读期待,为进入文本作准备。
  教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泊船瓜洲》:课伊始,播放伤感的音乐,引导学生诵读思乡诗。师:古诗词是中国民族的瑰宝,而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你们读过哪些思乡的诗歌呢?在乐曲声中,学生诵读《静夜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师:是呀,“故乡”一个普普通通的字眼,可没有哪一个词能比它浸透更多的爱,包含更多的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泊船瓜洲》。课刚开始,便有“山雨欲来风满楼”、“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伤感的音乐,营造了浓浓的思乡氛围,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想象的翅膀自然展开,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都被充分调动起来,此时学生的感受是极具个性而丰富的。这种先声夺人的情感创设,为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起到了铺路搭桥的作用。
  2 走近诗人,厚读文本领其情
  情由境生,由于诗人当时之情与学生当下之情落差较大,距离较远,学生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感,因而了解诗人及该诗的背景资料,是学生近距离接触诗人的有效手段,这些资料的介绍,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背景的铺垫,为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埋下伏笔,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教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长相思》:先介绍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清代第一词人,词作自然流丽,凄婉蕴藉,郑振铎称“缠绵清婉,为当代冠”。他曾多次随康熙出巡,考察沙俄侵边情况,期间写下不少离别相思和个人闲愁。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31岁。但他在清词中的地位,不因他的英年早逝而减弱。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纳兰性德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晚清大词人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今天我们就来品这精神食粮,飨这饕餮大餐。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字准腔圆。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师:古诗光读准还不够,还要有感情,再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指点,学生再读。师:你是怎么理解这首诗的,用什么方法理解这首诗?生:可以联系课后加点字和插图,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学生说诗意。师:作者身在哪里?心在哪里?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生: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从“风一更,雪一更;山一更,水一更;榆关那畔行;千帐灯”感受到作者身在征途。从“故园无此声”感受到作者心在故园。板书: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发现或者什么疑问?生1:纳兰性德既想保家卫国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乡。生2:纳兰性德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有他的家乡。师:是啊,那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试着把作者这种身心分离的矛盾和痛苦读出来。(学生感情朗读)师:孩子们,请你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生1:我看见士兵们翻山越岭到了山海关外,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睡不着,都在思念故乡。生2:我看见纳兰性德因为思念家乡,睡不着,半夜到帐外,朝着故园的方向,望着皎洁的明月。师:那么,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是怎么样的呢?展开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好吗?学生写片段。生1:我看到了在风和日丽的春光里,纳兰性德和家人到郊外春游、野餐的情景,孩子们在草地上捉蜻蜓、放风筝,纳兰性德正温和地看着他的孩子们。师:可是现在没有了郊外的美丽风光,没有了孩子的绕膝嬉戏,没有了依依杨柳,凄凄芳草,有的只是——个别读《长相思》。生2:我看见中秋节的晚上,纳兰性德和他的父亲、妻儿在庭院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吟诗的情景。师:天伦之乐呀,多么幸福,看了多让人羡慕呀!可是现在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有的只是——全班读《长相思》。
  这两教学环节,引领学生进入“身在征途,感受战争的艰险,心系故园,追忆似水年华”的具体氛围中。学生融情想象,继而激越表达,和诗人同呼吸,共患难。这样,征途的艰辛,战争的惨烈,与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尽在不言中。古诗词教学,不是生硬地说教、解释,不是说明、授予,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回感情的体验,乃至是一次生命的涅槃。
  3 品关键词,提挈全篇,深化主题
  古诗词教学,应摈弃对诗句的繁琐解说与灌输,逐字逐句的分析,很容易破坏原有的韵味,使诗歌变得寡然无味。教师要善于抓大放小,捕捉诗眼或抓住关键词品析,这样才能薄读文本,从而提挈全篇,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
  教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泊船瓜洲》:①引导学生紧扣诗句,展开想象,用简笔画画出长江、京口、瓜州、钟山、小船。②指名学生看图说说诗句的大致意思。③品悟“只”字,感受家乡之近。A.师:“钟山之隔数重山”的“只”你感受到什么?如果是你离家这么近,你会想到什么?B、激情引读1、2两句诗。C.师:仅仅之隔了一条长江,仅仅之隔了几重山,怎么叫人不想家呢?D. 引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④品悟“绿”字,感受春光之美。A.板画中除了上述景物,还应该画上什么颜色?引导学生紧扣“春风”展开想象。画上绿树、红花、绿草等。B.引出“绿”字。C.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用得美?可以换成什么字?“绿”字妙在何处?D.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你印象中江南春天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课件播放江南春景图,伴以简介“这就是诗人魂牵梦萦的江南,今天就在眼前,却又去不得,这是多大的痛啊!”E.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⑤品析“只”字,体会遗憾之情。A.一个“又”字又让你想到了什么?B.伴以音乐《故乡的云》,师:是啊,春风吹率一回就是一年,王安石21岁离开故乡,四方为官,到写这首诗时,他离开故乡已经整整30年了。同学们,30年那,人生能有几个30年呀!一年过去了——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十年过去了——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三十年过去了——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师:整整30年不见故乡了,多少回梦中回到了故乡呀,多少回故乡出现在我梦中呀,今天故乡就在眼前,却只能擦肩而过,这是多大的遗憾那。离家这么近,家乡这么美,离家这么久,但为了百姓,为了国家,又有多少回像今晚这样的夜晚,王安石都是虽到家门而不能入呀!
  上述片段,教师通过抓重点词“只”、“绿”、“又”咀嚼、品读,联想,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的画卷,去亲身感受、体验、心智交流,抛开了繁琐的分析,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深悟其思乡之情,思乡之痛。这样以点带面,层层深入,学生感之深,悟之透。
  4 超越文本,巧妙拓展开视野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因此,教师的目光不能只停留在该诗的感悟上,撷取几朵小浪花浅尝即止,应该引领学生沉潜诗的长河,涵泳品味,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浣溪沙》:在学习了苏轼的《浣溪沙》之后,师:今天我们跟随着苏轼来到了宋代的清泉寺,和他一起感受到了幽雅的山水风光,一起领略了词人坦荡、乐观、豁达、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这次旅途中,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得到了熏陶,得到了净化。这就是古诗词带给我们的享受。师:学了这首词,你还想研究什么?(预设①研究有关山水风光的其他诗词;②研究苏轼的其他诗词。)教师相继推荐部分作品,大致了解其意思。师总结: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总关情。中国文学史上,山水田园风光,常常是文学家们寄情言志的对象。无数的诗人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请同学们带着你们要研究的问题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这首诗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其他的诗词,在教师的协助下,通过自由练读、看图会意、品析美读,获得对古诗的朦胧理解,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整体把握和鉴赏能力。同时学生的视野由课内转向课外,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
期刊
【摘 要】 学生不能写出有创意的文章,主要是缺少创新思维,具有创新思维是学生写出创新文章的前提条件。基于此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就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作文创新作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 创新 思维 作文教学    1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写作文离不开观察,但观察要讲究方法,要有序,这个序就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然而,是否一开始教师就要把观察方法告诉给学生呢?记得有这么一句名言:“一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合理进行阅读教学,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阅读教学 有效性 语文素养小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听到学生感慨阅读题难做;语文教师也抱怨时间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其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指通过看文字材料理解其内容的过程,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听、说、写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否得到巩固、语言技能能否得到培养、学习积极性能否保持下去、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能否得到稳定,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阅读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    阅读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语言输入来源,它不但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语言的机会,丰富了学习者对使用英语民族的社会文
期刊
智慧是一个闪烁着生命光芒的美妙词语,是无限创造与力量的象征。智慧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对规律的把握,对创新的驾驭,用敏锐的洞察力,机智灵动的应对策略,以达到取得优化教学之目标。要懂得学生除了获取知识外,更需要智慧的启迪去激发他们的潜能。  当然,语文课堂并非都是按课前预设的,井然有序的程式推进的,而是在师生互动中生成的。有时学生的一个节外生枝的提问,却能展现出学生阅读智慧的灵性,教师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是促进儿童对读物(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因为它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可以说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演示的方式进行的化学实验,称为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特点是: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教师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比较容易学到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和试剂的方法,以及操作过程,有利于以后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演示实验一般可以分为三种:  1 激发学生兴趣的演示
期刊
【摘 要】 初中同学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实,就初中物理而言难度并不大,很多同学觉得难学,多是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另外还有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薄和惧怕的心理因素。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减轻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 物理 学习方法    学好物理,关键问题是要尽快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坐飞机”,云里雾里,穷于应付,失去学习主动性。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
期刊
【摘 要】 李清照词名蜚声文坛,她不仅用词作奠定了她不可动摇的地位,更用她所编纂的《词论》再次巩固了其地位,她在文学的世界里是位胜利者,然而当我们去追寻她的足迹,穿梭在她的作品里时,我们品味到的却是她辉之不去的“愁”,体悟到的是她悲情的人生。  【关键词】 李清照 身世之苦 婚姻之痛 晚年之伤    曾说“词别是一家”的易安居士,在其光鲜华丽的外衣下,淡去的是那抹光辉,承载的是鲜为人知的创伤与酸楚
期刊
背景:《荷叶圆圆》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本文图文结合,富有童趣,文章的结构特点是段落相似。我认真地研读了文本,根据文本的特点,紧抓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进行教学,通过学生找、读、议、读,来体现新课程标准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我认真地备好课,满怀信心地上着这节教研组内的公开课……  案例描述教学一年级《荷叶圆圆》。一学生正绘声绘色地读着:小水珠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