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的《百科全书》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0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百科全书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260年,意大利政治家、学者和作家布龙内托·拉蒂尼在巴黎用法语编成了《宝典》,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被认为是第一部卓有成效的通俗百科全书,所传达的都是实用知识,可作为“社交百科辞典”的鼻祖。而法国最为知名的百科全书当数狄德罗的《百科全书》。自从狄德罗《百科全书》面世以來,除英国外,还没有一部相似的作品出版。
  《百科全书》全称是《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辞典》,由让·丹尼斯·狄德罗和让·巴蒂斯特·勒朗·达朗贝尔编纂,连同其他142位作者,他们被统称为“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含正编17卷、图片卷11卷,出版于1751~1772年,1776~1777年出版5卷补充卷,1780年出版2卷索引卷。
  《百科全书》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著作之一,共收录7万多个条目。后来经改编、扩展和重新分类,派生出多种专业百科全书,如1782~1832年出版的166卷《方法百科全书》、1770~1780年出版的58卷《伊韦尔东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出版者的基本思想是收集从古至今的所有知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狄德罗在《百科全书》第5卷中写道:“一部百科全书旨在收集分散在世界各学科领域的所有知识,并将这些知识非常系统地呈现在与我们一起生活的人们面前,还要把我们收集来的知识流传给未来的人们,千万不要让我们对过去几个世纪的收集工作在未来几个世纪里变得一文不值;我们一定要让子孙们不仅受到更多的教育,而且也要使他们变得更加善良和快乐。”尽管狄德罗和达朗贝尔本身属于资产阶级,而且绝大多数读者群也来自于资产阶级,但作为百科全书的编纂者和出版者,他们却努力使百科全书的内容记录和再现普通人的知识。例如,关于钟表制造的条目,就是由一位普通的钟表匠写的。
  《百科全书》共有71818个条目,其中37870条没有署名或者说无法确定撰写人。连同狄德罗和达朗贝尔在内,共有144位作者,撰写超过300条的主要有:路易·德若古(撰写17288条,是撰写条目最多的一个,并且完全是义务的)、狄德罗(5394条)、布歇·德阿尔吉(4268条)、爱德华-弗朗索瓦·马莱特(1925条)、达朗贝尔(1309条)、雅克-尼古拉·贝林(994条)、纪尧姆·勒布隆德(720条)、加布里尔-弗朗索瓦·韦纳尔(707条)、路易-让-玛丽·多本顿(693条)、安东尼-约瑟夫·德扎里尔·德阿尔根维勒(541条)、雅克-弗朗索瓦·布隆德尔(482条)、安东尼·路易斯(449条)、马克-安托万·埃杜斯(428条)、德霍尔巴赫(414条)、弗朗索瓦-文森特·图桑(388条)、让-雅克·卢梭(344条)、皮埃尔·塔林(337条)。其他著名的作者还有梅尔基奥·格林、让-弗朗索瓦·马蒙特尔、孟德斯鸠、弗朗索瓦·魁奈、图尔果和伏尔泰等。
  这部《百科全书》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连同在瑞士和意大利的6次印刷,到1789年已经售出了整整25000册,拥有多达4000名订阅者。
  【责任编辑】庞 云
其他文献
我叫许晨怡,是一个“多面人”。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有典故的。  我是一个“坏人”。记得九岁那年的一个中午,我闲着没事到处溜达,发现隔壁阿婆家树上长满了又红又鲜嫩的桃子,心里就产生了一个坏念头:去偷几个桃子尝尝。邻家阿婆很喜欢我,如果当时我去问阿婆要的话,她一定会同意我去果园里摘桃子的。可我这个人就是“坏”,就是觉得偷桃子才有意思。  我还是一个“馋人”。有次周末,妈妈要请大妈和婶婶来我家吃饭,听妈
九月  迎著风  微微回首  看见最美的风景  鸟儿远行  麦浪隐去  路漫漫  如果你曾梦见  生命的步伐  做一名背包客  莫回头  顺着阶梯  向上  记住  这  最美的时光
“丁零零———轰隆隆———”随着初三新学期第一节课的下课铃响起,教室里像炸开了锅,顿时沸腾起来。久别重逢的伙伴们七嘴八舌、天南海北地聊着,其中老胡占据热聊榜首。  老胡是我们的班主任兼历史老师。她看似威风凛凛,实则如小女孩一般温柔善良。每天的值日,每期的黑板报,每次活动布置教室,都有她文静端庄又活泼靓丽的身影,都有她的盈盈笑脸、连珠妙语。  看似大大咧咧的她有时候也会显露内心的柔软。一次校运会,一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篇幅短小,言简义丰,内容传神,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围绕“击瓮救友”這一核心事件,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抓住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司马光“持石击瓮”的生动场景。课文通过危急时刻“众皆弃去”和司马光临危不乱这两种行为的对比,表现了司马光富有爱心、沉着冷静、机
引子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九日。  早晨。有雾。雾弥漫着大地。天似乎很远,又似乎很近,变得轻盈而朦胧,空气中飘浮着潮湿气息。 S市坐落在南方,濒临大海,气候宜人,是座海纳百川,东西方文化兼容,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城市。在郊区地处偏僻的市属五·七干校,离市区四十六公里,生活了八年零二十二天的市公安局原副局长于浩之,就被人从收割的稻田里大惊小怪地喊叫着往大队部赶回,他五十六岁,稍高个子,偏瘦,眼窝凹陷,穿
退休工程师叶梦莲到美国帮洋儿媳照顾孙子,在长达三个多月的观念冲突与方法的对抗中,她有过心疼,甚至屈辱、气恼和泪水,但更多的是惊讶和喜悦。她从理解到认可,再到支持,慢慢意识到中国家长爱孩子的局限性:有比较才有鉴别,洋儿媳的方法值得学……  好心当成驴肝肺  2015年11月初的一天晚上,儿媳Cherry忽然敲开了我的房门,犹豫了片刻说:“婆婆,有件事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跟您商量一下:您能不为自己
哥哥在石家庄上班,这次回家他帶回一只猫,名叫“十三”,是一只浅黄色的大布偶猫。哥哥说这只猫很贵,的确,它和奶奶家养的猫不一样。它的两个眼珠是红色的,脸上的花纹黑白相间,胡须特别长。身上的毛也比一般的猫要长,毛茸茸的。据说这种猫特别温驯,黏人。  我家养了一只吉娃娃,名叫“果果”,和十三个头儿差不多。十三没来时它最受宠了,我有什么好吃的都和它分享。它们刚见面时,十三出其不意给了果果一巴掌,果果吓得嗷
照应是一种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写作方法。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后几个句子、几个段落,某个句子和某个段落意思相同,写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就说它们相照应。照应可以分为文题照应、首尾照应和前后照应。  文题照应,日月合璧  文题照应是指文章全篇或部分与标题相照应。题目常常被人们称为文章之眼,文章内容或是借题发挥,或是紧紧围绕题目所明示的人、事、景、物、情、理进行叙写、辨析、抒情。正文与题目照应,犹如日月合璧
比灰姑娘遇见水晶鞋还要难  当寥寥懂得傍大款的含义时,一点不撒谎,没有什么鄙夷和不屑,只有深深的遗憾和为此泛起的一点点悲哀——为自己。因为寥寥知道终此一生,不管她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傍上一个大款,都无法去走这条年轻女人特有的人生捷径。  实在是先天条件不足。  有谁见过一个身高不足160厘米、五官平凡、鼻梁略塌又因发育不良大学时获赠绰号“太平公主”,且声音不温柔、眼神不妩媚的女子,能够傍上大款?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率领湘军同太平军作战时,有一段时间很不顺利,连战连败。尤其是鄱阳湖口一役,更是惨败。他急得要投湖自尽,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臣屡战屡败……”他手下的一位幕僚看到了,建议他改为“臣屡败屡战……”就这么一调整,效果大不同,本来是向皇帝请罪的奏折,结果皇帝非但没有降罪于曾国藩,还表扬了他。  为什么呢?  试想,如果皇帝看到“屡战屡败”,会是什么心情,不论后面有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