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防结合 德法并重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校园本该是最神圣、阳光、安全的地方,但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严重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也折射出当前部分青少年学生法治意识淡薄、情感冷漠、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等现实。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把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上升到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三方面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提出了专业、细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2016年,教育部、省教育厅又相继制订出台了依法治教实施纲要,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进程,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提升学生法治素养,防控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保障校园安全等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民族自治地区,近年来在依法治校、创建平安校园,特别是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刊发以飨读者。
  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行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源头防范、标本兼治、综合施策、长抓不懈。近来,甘南州教育系统在“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中,把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作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了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滋生蔓延。
  特别是2016年以来,教育部等九部委制定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精神后,甘南州迅速行动,组织人員对全州中小学及中职学校学生欺凌和暴力现象进行了深入调研,充分掌握了州内各县市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和特点,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甘南州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制度先行 突出防范
  为中小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包括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多元主体在内的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和家庭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主要责任是教育与养育,社会同样肩负着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向上、安全的成长环境的责任。
  就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本身而言,发生的原因有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价值偏离、社会教育缺失等多方面。具体来讲,不但有涉事学生个人因素,还有学校教育管理、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诱发因素,偶发性很强,因此,只有把日常防治与集中整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遏制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
  “为此,全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先从制度建设入手,督促指导学校建立了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制度,形成了早期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干预等工作机制”。甘南州教育局副局长陈慧源说。
  为了进一步加大防范管控力度,做到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发现、干预并防止事件恶化,甘南州教育局制定并要求各学校实施了一系列常态化的预防和管控措施。
  “根据州教育局的要求,我们遴选组建了学生信息员队伍,积极动员师生特别是学生信息员广泛搜集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苗头动态,指定一名学校领导专门负责学生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同时还设置并公布了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举报专线电话,密切监控和及时处置本校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学校长付海生说。
  各学校在学校日常管理中严格落实门禁、值周领导督查、值班巡查、课余活动管理、管制刀具收缴等管理制度,狠抓学校日常管理。针对重点学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还建立了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特困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女童、残疾学生、有心理问题学生等弱势群体及“问题学生”关爱保护工作机制。每学年初全面筛查掌握这几类学生基本情况,建立台账,安排教师跟踪开展结对帮教活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重点关注学生异常表现并跟踪查找原因,对可能发生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社会参与 合力管控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防治离不开社会参与。为了加大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力度,实现人防、物防、技防在基层综治中的深度融合,甘南州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校园周边地区安全防范工作。
  甘南州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公安部门每学期进校开展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问卷调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欺凌和暴力问题,采取防范措施并通知家长,进行跟踪防治,有效教育转化。
  针对当地部分学生习惯携带刀具的现象,甘南州教育局联合当地公安部门制定印发了《甘南州学校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管理暂行办法》,赋予学校排查收缴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的权力,加大了排查收缴力度,清除了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滋生的一大隐患。
  “为了充分发挥州教育局和各县教育行政部门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专项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我们定期牵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全面开展校园周边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出租屋、图书音像店、流动摊点及各类娱乐场所。并协调公安部门,在学生上下学、课余及周末等重要时段、学生途经重点路段坚持进行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最大限度地净化校园周边社会环境”。 甘南州教育局安全管理科科长程辉介绍。
  此外,甘南州还建立了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专项组成员单位与辖区学校定期交流研判机制,教育、公安、文化、司法等部门每学期联合进行1次“问题”青少年群体活动动态研判,组织学校排查学生欺凌和暴力隐患苗头,及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全面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
  加强宣传 依法治理
  防控校园欺凌和暴力,需要依法治理,尤其是明确法律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法律法规教育。近年来,甘南州上下加强了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防治的法律宣传工作,从法理角度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利用学校校园网、校园广播、电子屏、标语、宣传栏、橱窗、黑板报等,坚持向广大师生宣传典型案例及有关法律知识,宣传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危害和恶劣影响,形成了校园反欺凌、防暴力的舆论压力和震慑力,警示学生加强自律。   同时,举办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和放假前,各学校都举办家长培训班,给家长讲授一些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防治方法,阐明学生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后家长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切实增强家长的监护人意识。指导家长加强家庭教育,科学管教孩子,不放任自流,不简单粗暴,注重孩子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全面掌握孩子思想动态和日常活动情况,防止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紧密围绕《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法制教育。联合司法、检察部门每学期高质量地开展一次“法治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懂得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和行为底线,消除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责任的错误认识,逐步树立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我们结合典型案例,每学期安排一周时间集中开展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专题教育。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活动、校报校刊、观看视频、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欺凌和暴力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在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做到不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 甘南州合作二中校长宁世才说。
  除了宣传、学习、引导,甘南州还通过开展“模拟法庭”审判等活动进行警示教育。州教育局、各县(市)教育局联合司法部门在全州乡镇中心以上学校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活动,选取近年来全国各地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典型案例,进行模拟审判,取得了较好的警示教育效果。
  突出德育 紧抓心理
  《意见》提出,要通过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欺凌和暴力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深层次分析那些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学生的性格品质,结合教育实际,可以得出结论:重塑思想道德观念、矫治不良心理问题,是防止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基础性工作。
  为此,甘南州宣傳部门带头发挥职能优势,组织人员编写了《我学习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手册,免费发放到全州各学校,指导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不恃强凌弱,不自暴自弃。
  同时,各学校还紧密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专业心理教师缺乏的现状,甘南州全面加强了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逐步为乡镇中心以上各学校至少培训了1名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调配师资,组成心理咨询辅导队,深入县域内学校巡回进行心理辅导咨询活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积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品质。
  在寄宿制学校逐步推行“问题学生”家长入校陪读教育制度。对个别累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学校通知家长入校进行阶段性陪读,协助教师教育转化学生,直至学生思想认识有彻底转变方可结束陪读,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成效,大大减少了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各学校每学期集中开展公序良俗和传统美德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宣传校园团结友爱、和谐共进的优秀事例,引导学生知礼仪、明是非、懂规矩、守法律,自觉践行和发扬温良谦恭的传统美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化解矛盾纠纷。
  在全州范围内组织开展“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优良的校风和学风。通过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阻断“问题学生”不良思想或行为滋生的源头,努力创建无欺凌、无暴力的平安文明校园。
  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防治,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统筹部署、综合施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学生法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甘南州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已经步入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多元化、科学化的轨道,这必将更好地遏制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发生,创建出让师生、家长、社会满意的阳光、安全的校园。编辑:蔡扬宗
其他文献
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引起公众的关注,分析大学生自杀原因事关生命,须慎重对待,正本清源才能取得预防效果。如今的大学生承受的压力巨大,来自方方面面,其中固然有教育乃至學校方面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往往只是社会原因的表现形式。教育领域中的激烈竞争只是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反映,大学生不是“象牙塔”里的修行者,高速转型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才是风险聚集地。大学生自杀,学校首当其冲成为 “第一责任人”
期刊
近日,一首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引发关注。9岁男孩吴耀杰将自己的压力写进歌词,唱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也令不少家长陷入沉思。现在的孩子,生活、学习条件都较以往更为优越,但面对严酷的竞争压力和考试的指挥棒,成人世界的期待与生存法则,成了推动孩子疾行的动力。我们忘记了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与节奏,忘记了尊重孩子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忘记了教育的初衷。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只有遵循儿
期刊
在价值实现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在平凡的世界寻找自己的舞台。学历与职业之间的隔阂逐渐被消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做起了并不光鲜、体面的菜贩子。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卖菜是一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活计,但实际上,卖菜既是和消费者互動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协商与利益博弈的过程。“大学生直播卖菜”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观察菜贩子生存生态的窗户,成功吸引了看客的注意力。“互联网+卖菜”,让不起眼的
期刊
近几年,儿童安全事故频发,常见诸报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事故有一个现实共性,那就是大多被贴上了“意外”的标签。在事实中,不否认有“意外”的成分在,但许多“意外”是由人为的松懈而生,如果儿童坠井仅以“意外”草草了事的话,只是在让“意外”背锅罢了。面对儿童安全事故,每次都把板子打在“意外”上,确实是不合理的处理思维。这容易让相关方懈怠,忽视现实的不足,甚至可能成为相关方不行动和不作为的挡箭牌,这种状态
期刊
当前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写“对策”研究的较多,这类论文有个基本套路,介绍现状,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对策或建议,而所提的对策无非是“制定法律”、“完善机制”、“提高意識”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结论,并无实际意义和使用价值。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论文的写作者大多是未走出校门的在校学生,他们对纷繁复杂的实践既缺乏感性认识,又没有深入其中进行调查,自然免不了在书斋里坐而论道。当论文成为申请学位
期刊
日前,国内外多家媒体发出危险警告称,一款起源于俄罗斯的死亡游戏“蓝鲸”,在国内社交平台出现,引发关注。据了解,类似的“自杀群”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铲除“自杀群”滋生的土壤,避免生命悲剧的再次出现,应该强化源头预防,补齐生命教育的短板和真空。度想,为何一些年轻人不重視生命,选择了走向不归路,正是在于他们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敬意。要根除“蓝鲸”之类的事件发
期刊
据统计,全国的体育场馆中,学校体育场馆占比达66%。日前,教育部、国家體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责任以及原则,推动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但是校园资源向社会开放依然存在实际障碍。首先是观念障碍。大学办学者普遍认为大学的资源属于学校,校外人员到学校来,是“侵占”资源。其次,安全责任界定不清。大学的安全管理并未纳入公共安全保护的范畴,校园
期刊
河南封丘县实新学校系民办九年制学校,该校在校园里建造了動物园,让学生能近距离和动物接触。这一举动给人的感受是奇葩,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此举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学校里建动物园,可以让同学们经常看到动物,在老师的引领之下,还可以与动物们近距离接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爱心,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尤其是全日制寄宿学校,通过动物园可以营造一个比较温馨、快乐的氛围,此外,通过动物园让学生开阔视野长见识,
期刊
学校宿舍门上设置“观察孔”,原本是强化管理学生的举措,结果却被扣上了“懒政行为”以及“侵犯学生隐私权”的帽子。这两顶帽子中的任何一顶,可能都成为学校不能承受之重,因此,设置“观察孔”的举措可能到此为止了。  事实上,这样的帽子学校显然被扣不止一次两次了。毫不夸张地说,今天,只要学校采取管理学生的措施,几乎都会被扣上这样那样的帽子。即便学校的做法完全合理合法,舆论也会提醒学校“堵不如疏”。对学校采取
期刊
近日,陕西汉中中学向家长征求意见:想在学生宿舍门上设置“观察孔”,在宿舍门上“打孔”后,生活老师无需开门,通过“观察孔”就能看清宿舍内学生的起居情况,该事件引发热议。学校拟在宿舍门上打孔,以便于随时观察学生,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可謂用心良苦。但是,这背后也体现了学生管理的层次深入与学生权益的保障维护,两者之间如何取舍才能形成最佳效果,值得深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