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关爱和鼓励对于促进“差生”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分析了“差生”的心理表现,结合“差生”的心理表现,就如何实施关爱与鼓励“差生”给出了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 中职化学教学 “差生” 关爱与鼓励措施
1.引言
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差生”,教师要关爱他们,用爱心感化他们,细心地捕捉他们的思想动机,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进一步鼓励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教师教育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2.“差生”的心理表现
“差生”的心理表现常见的有厌烦心理、自卑心理和孤独心理。了解“差生”的心理状况有助于老师帮助“差生”排除困惑,建立自信,搞好学习。
2.1厌烦心理。
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使得“差生”感觉自己在班级里掉队,不如成绩好的学生。如果老师和班集体不对这些学生加以关心和帮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不被重视,从而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会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厌烦。
2.2自卑心理。
自卑是“差生”的普遍心理,“差生”的知识基础不牢,对某一门功课学习有困难,影响总体成绩,便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自信,因而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也不能良好地得到展示。
2.3孤独心理。
厌烦心理及自卑心理导致“差生”在学习上极其消极和被动,容易受到优等生的冷落。于是在班集体里感觉不到温暖,产生孤立无援的想法,致使他们不合群,甚至自闭。但又会制造一些老师和同学意想不到的恶作剧,这正是“差生”想让老师和同学能够关注自己的表现。所以老师对“差生”的关爱和鼓励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3.中职化学老师实施关爱与鼓励“差生”的具体措施
3.1用爱心感化“差生”。
中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尤其是“差生”把自己看做“弱者”,逆反心理在“差生”身上普遍存在,“差生”的这种逆反心理是他们主观上要求尊重而客观上得不到尊重的表现。纠正逆反心理,要倾注巨大的爱心,用爱去融化学生扭曲的心灵。教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爱每一位学生,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大家认为的“差生”,更需要关心和鼓励。没有真诚的爱心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对待“差生”应该处处给予爱心,感化他们,给他们温暖的学习环境。
3.2细心观察,发现“差生”的优点。
大多老师喜欢成绩拔尖的学生,那些普通的学生,特别是“差生”,则不易引起老师的关注,然而每一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如乐于助人,勤奋努力,勤俭节约,等等。要是这些优点发出耀眼的光芒,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善于抓住时机,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对于他们来说,哪怕是很小的成功,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这正是他们建立自信、改变悲观的重要途径。由于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及其他社会原因,大部分“差生”都会产生轻视自己的消极情绪,总感到自己不是学习化学的“材料”。都怕见老师,怕同学看不起,意志消沉。所以平时对有自卑感的同学,多接触,多鼓励,增进情感交流,特别在他们取得微小进步时,及时和他们交流,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我不比任何人差”。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体谅“差生”的难处,表示理解,并积极去关心询问这些“差生”的学习压力,以及造成这些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一种尊重他们的心态,把他们和其他人平等对待,从而引起“差生”的好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起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3.3排除“差生”对学科的畏惧心理。
很多“差生”对化学学科本身难度缺乏认真的攻读精神,怕困难、怕吃苦,不刻苦钻研,只想轻取“好成绩”一旦愿望不能实现,很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萌发放弃学习的念头。在课堂上,教学内容从“差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降低难度,上课分层次教学,让“差生”也觉得有部分知识能掌握;同时进行分析训练,把难的内容进行分割,分散难点,化整为零,从而消除对化学的神秘感。课上课下,多主动关心询问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想法,注意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过程。在实验室的学生分组实验,把“差生”和较好的学生结组做实验,这样即使“差生”基础差,可能面对实验仪器一时不知如何下手,也能通过同组的较好同学的帮助,一步步学习实验的操作,并给予适时的鼓励和帮助。对学生最畏惧最疑惑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一个专题讨论解决一类问题,总结一条经验,增加一分技能。慢慢引导慢慢积累,“差生”对化学害怕没有信心的心理也就会慢慢消除。
3.4给予“差生”恰当的评价。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应该针对学生真正取得的优点和进步。有的教师把学生看做不完整的,被动的客体,或者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总是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这样很难发现学生,尤其是“差生”的优点、进步。如果得到教师由衷的鼓励,令他感到自豪,成为他继续努力的动力,这就可能是他进步的基点。有的教师可能过于心切,想充分发挥积极评价的作用,积极评价有些过头。中职学生心理已经趋向成熟,这种过头的评价,使这些“差生”感觉老师对自己有所企图,或者认为老师认为我是“差生”,想让我进步,才这样做的。这样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结语
成功的教育需要渗透老师的爱心,只有将爱心融入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本文总结了几点关爱和鼓励“差生”的措施,包括:用爱心感化“差生”、细心观察发现“差生”的优点、排除“差生”对学科的畏惧心理、给予“差生”恰当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陈刚.扭转学生逆反心理.家长要从鼓励做[J].科技创新导报,2010,(17).
[2]陈映真.我们的学生需要鼓励[J].知识经济,2010,(01).
[3]王向阳.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6,(20).
关键词: 中职化学教学 “差生” 关爱与鼓励措施
1.引言
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差生”,教师要关爱他们,用爱心感化他们,细心地捕捉他们的思想动机,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进一步鼓励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教师教育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2.“差生”的心理表现
“差生”的心理表现常见的有厌烦心理、自卑心理和孤独心理。了解“差生”的心理状况有助于老师帮助“差生”排除困惑,建立自信,搞好学习。
2.1厌烦心理。
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使得“差生”感觉自己在班级里掉队,不如成绩好的学生。如果老师和班集体不对这些学生加以关心和帮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不被重视,从而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会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厌烦。
2.2自卑心理。
自卑是“差生”的普遍心理,“差生”的知识基础不牢,对某一门功课学习有困难,影响总体成绩,便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自信,因而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也不能良好地得到展示。
2.3孤独心理。
厌烦心理及自卑心理导致“差生”在学习上极其消极和被动,容易受到优等生的冷落。于是在班集体里感觉不到温暖,产生孤立无援的想法,致使他们不合群,甚至自闭。但又会制造一些老师和同学意想不到的恶作剧,这正是“差生”想让老师和同学能够关注自己的表现。所以老师对“差生”的关爱和鼓励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3.中职化学老师实施关爱与鼓励“差生”的具体措施
3.1用爱心感化“差生”。
中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尤其是“差生”把自己看做“弱者”,逆反心理在“差生”身上普遍存在,“差生”的这种逆反心理是他们主观上要求尊重而客观上得不到尊重的表现。纠正逆反心理,要倾注巨大的爱心,用爱去融化学生扭曲的心灵。教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爱每一位学生,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大家认为的“差生”,更需要关心和鼓励。没有真诚的爱心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对待“差生”应该处处给予爱心,感化他们,给他们温暖的学习环境。
3.2细心观察,发现“差生”的优点。
大多老师喜欢成绩拔尖的学生,那些普通的学生,特别是“差生”,则不易引起老师的关注,然而每一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如乐于助人,勤奋努力,勤俭节约,等等。要是这些优点发出耀眼的光芒,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善于抓住时机,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对于他们来说,哪怕是很小的成功,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这正是他们建立自信、改变悲观的重要途径。由于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及其他社会原因,大部分“差生”都会产生轻视自己的消极情绪,总感到自己不是学习化学的“材料”。都怕见老师,怕同学看不起,意志消沉。所以平时对有自卑感的同学,多接触,多鼓励,增进情感交流,特别在他们取得微小进步时,及时和他们交流,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我不比任何人差”。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体谅“差生”的难处,表示理解,并积极去关心询问这些“差生”的学习压力,以及造成这些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一种尊重他们的心态,把他们和其他人平等对待,从而引起“差生”的好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起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3.3排除“差生”对学科的畏惧心理。
很多“差生”对化学学科本身难度缺乏认真的攻读精神,怕困难、怕吃苦,不刻苦钻研,只想轻取“好成绩”一旦愿望不能实现,很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萌发放弃学习的念头。在课堂上,教学内容从“差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降低难度,上课分层次教学,让“差生”也觉得有部分知识能掌握;同时进行分析训练,把难的内容进行分割,分散难点,化整为零,从而消除对化学的神秘感。课上课下,多主动关心询问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想法,注意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过程。在实验室的学生分组实验,把“差生”和较好的学生结组做实验,这样即使“差生”基础差,可能面对实验仪器一时不知如何下手,也能通过同组的较好同学的帮助,一步步学习实验的操作,并给予适时的鼓励和帮助。对学生最畏惧最疑惑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一个专题讨论解决一类问题,总结一条经验,增加一分技能。慢慢引导慢慢积累,“差生”对化学害怕没有信心的心理也就会慢慢消除。
3.4给予“差生”恰当的评价。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应该针对学生真正取得的优点和进步。有的教师把学生看做不完整的,被动的客体,或者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总是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这样很难发现学生,尤其是“差生”的优点、进步。如果得到教师由衷的鼓励,令他感到自豪,成为他继续努力的动力,这就可能是他进步的基点。有的教师可能过于心切,想充分发挥积极评价的作用,积极评价有些过头。中职学生心理已经趋向成熟,这种过头的评价,使这些“差生”感觉老师对自己有所企图,或者认为老师认为我是“差生”,想让我进步,才这样做的。这样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结语
成功的教育需要渗透老师的爱心,只有将爱心融入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本文总结了几点关爱和鼓励“差生”的措施,包括:用爱心感化“差生”、细心观察发现“差生”的优点、排除“差生”对学科的畏惧心理、给予“差生”恰当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陈刚.扭转学生逆反心理.家长要从鼓励做[J].科技创新导报,2010,(17).
[2]陈映真.我们的学生需要鼓励[J].知识经济,2010,(01).
[3]王向阳.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