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大气运动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右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纬度地表吸收、地表反射、大气上界和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 图中曲线表示云层反射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影响①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 云层厚度 B. 地势高低
  C. 太阳高度 D. 植被状况
  3. 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 云量增加 B. 气候变暖
  C. 环境污染 D. 人口增加
  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中M点海拔为241m,N点海拔为480m。读甲、乙两幅图,完成4~5题。
  
  4. 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 )
  A. 海陆风 B. 焚风 C. 山谷风 D. 季风
  5. 下列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发生在白天,乙图发生在夜晚
  B. 甲图发生在夜晚,乙图发生在白天
  C. 甲图发生在冬季,乙图发生在夏季
  D. 甲图发生在夏季,乙图发生在冬季
  6. 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水平面上大气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
  B.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形成风
  C.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
  D. 三圈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 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
  A. 甲>乙>丁>丙 B. 乙>甲>丙>丁
  C. 丙>丁>甲>乙 D. 丁>丙>乙>甲
  8. 图中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
  A.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 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C.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D. 乙地温度小于甲地
  9. 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 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0. 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温:甲>乙>丁>丙
  B. 海拔:丙>丁>甲>乙
  C. 密度:乙>甲>丁>丙
  D. 气压:甲>乙>丙>丁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 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结合气压状况,判断A、B气压中心的气压属性: ;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 。
  (2)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 。
  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 。
  (3)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4)在本题第一幅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12. 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1、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 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
  [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5~0.8\&下垫面\&土壤(黑土)\&沙漠\&草\&水\&吸收率\&0.6~0. 95\&0.55~0.85\&0.74~0.84\&0.9~0.97\&]
  材料二 图1中小区1为下垫面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下垫面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图1
  材料三 图2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m/s。
  
  图2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
  (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的启发。
  13. 气象部门制作天气预报的第一步是制作天气形势预报,即先对目前控制和影响预报区域的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强度变化等作出预报。下图为地面风预报示意图,根据形势预报,未来12小时低压将向东北移到虚线所示的位置,即B站未来12小时将处于低压的后部,相当于原来A站所处低压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天气系统所在半球并说明判断依据。
  (2)若未来该低压各部位强度变化不大,试描述B站锋面过境前后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3)假设气旋强度不变,当该天气系统由陆地移到同纬度海面时,试分析风速和风向会发生哪些改变。
其他文献
A TV dinner (also called a frozen dinner, freezer meal, microwave meal, or ready meal) is a prepackaged frozen or chilled meal which usually comes in an individual package. It requires very little pre
期刊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进入生产应用阶段。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  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核心理论基础。  1.全能性的含义  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
期刊
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模型之一. 以此知识点为背景的试题,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综合性. 本文就其中涉及氢原子跃迁的几个常见问题举例说明.     问题一、一个原子和一群原子的不同  例1 有一个处于量子数[n=4]的激发态中的氢原子,在它向低能态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 种频率的光子;有一群处于量子数[n=4]的激发态中的氢原子,在它们发光的过程中,发出的光谱线共有
期刊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 理论依据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细胞全能性,这是因为每个活的体细胞中都包含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2. 基本过程  脱分化:又叫去分化,是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再分化:愈伤组织继续培养,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无规则,是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  3. 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
期刊
一、时间延缓效应公式  在[S′]系同一地点[x′]处发生两事件. [S′]系记录分别为[t1′]和[t2′]. 两事件时间间隔[Δt0=t′1-t′2],[Δt]称为固有时间,相对事件静止的参照系所测量的时间.   在[S]系测得两事件时间间隔:[Δt=Δt01-(vc)2]  [Δt>Δt0],可见[S']系同一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小于[S]系所记录两事件的时间间隔.   最终理解
期刊
用传统方法解立体几何题,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作图能力,同学们往往由于这些能力的不足而感觉解题困难. 空间向量的引入为处理某些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典型例题,讨论一下空间向量的夹角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利用夹角公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 已知[S]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SB=SC=1],[M,N]分别是[AB
期刊
本章要求理解光电效应规律,熟练应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注意知识点的结合,如“氢原子跃迁”与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相结合;“氢原子跃迁”与“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和“光电效应”相结合;“光电效应”与“磁偏转”相结合等.   例1 光电效应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迅速灵敏,在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电管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制成的. 如图1所示,是一个用光电管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据此回答1~2题。  1. 在下列现象中,可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  A. 日月升落 B. 极昼极夜  C. 月相变化 D. 四季转换  2. 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 23小时56分 B. 24小时零4分  C. 24小时56分 D. 24小时  3. 下图是某条河的剖面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下图是世界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    1. 从北京看东京,方位与距离组合最接近( )  A. 东南,2000km B. 西北,2000km  C. 东南,5000km D. 西北,5000km  2. 图中( )  A. 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丁相距最近  B. A、B、C所表示的区域面积中C的面积最广  C. a、b、c、d四地中d地没有发生过地
期刊
酯的实验,切入点主要有“酯的制取”“酯的水解”“油脂的皂化”等,考查点主要有化学方程式、浓硫酸的作用、乙酸与乙醇以及硫酸三种液体的混合顺序、碳酸钠溶液的作用、碎瓷片的作用、长导管的作用、盐析、平衡移动问题、示踪原子等等。    1. 实验细节的考查  例1 在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