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进步,在于多思好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多思好问的习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
一.激发兴趣,营造宽松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我们发现提出问题的学生较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主要存在以下幾种原因:一是学生信息了解不够,不能把有关信息联系起来;学生不懂得该如何提问题;二是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感而不敢提问题;三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总担心提的问题会被同学和老师讥笑,而不敢提问题。鉴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敢于提问题,为学生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情境,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端正思想,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体验平等。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平时的交往中,也要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营造热烈、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多用微笑、注视、点头、手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的质量高低,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特别是在开始时),告诉他们能站起来提问就是好的开端,是勇敢的表现。千万不能讽刺、嘲笑,而要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去,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学困生,一旦他们积极提问时,应该给与更多的鼓励。
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主动提问。有一次,在五年级数学课上,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我先让同学们自己操作,制作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小模型,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先在小组内先提问,使学生不一下子就面对教师和全班同学,让学生在讨论的气氛中消除畏惧心理,最后在全班提问并讨论。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先把问题写出来再提;对于课堂上一时还没有提问勇气的学生可让他们在课后继续提,并进行恰当的鼓励,使其最终能在课堂上提问题。
二.活跃气氛,培养学生技能,让学生学会提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从信息学的角度看,大量的信息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较弱的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第一,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师授生受,学生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性和选择性。第二,教师提供信息的方式上有失偏颇,信息多以陈述式语句出现,或者是简单的一问一答,缺乏启发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就应该围绕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怎样看情境图,全方位的收集、了解和处理信息。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支撑是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起于感知,立于思考,成于交流和表达。其中,独立思考是关键。没有独立思考是无法提出数学问题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多么重要和紧迫。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呢?一是教师从唱主角改为当配角,适当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让教师有机会对那些不能或者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二是加强教学民主。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营造一个人人都愿提出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展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选取一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从自己不明白地方提问题;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等。当学生学会了如何提问题时,一节课中就会提出相当多的问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其中有些问题与教学内容发生游离,教师也可以启发思维,让学生课外求知,把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放到问题口袋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善于提问。
学生的提问能力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会问几个“为什么”,而应从主动性、针对性、深刻性等方面着手培养,让学生不但能提出问题,而且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运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其质疑的主动性。这种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因此,教师有责任呵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并从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巧设矛盾冲突,培养质疑的针对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特别是在概念、性质及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以及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设置矛盾,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从而培养提问的针对性。
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后,得到很多数学信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已被启动,意识越强烈,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再到引入新知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出本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最后合作探究,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越高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多思好问,勇于开拓创兴,让学生充满学问。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的特殊认知活动,学习虽然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但所表现的应该是学生的群体智慧。课堂教学中,将集体教学、小组研讨与个人独立思考相结合,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之间就会互相交流、智慧共享。教学中合作学习一般用于以下几种情况:处理教材重难点; 自主学习,概括知识内容,总结规律,构建知识体系;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就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操作,去小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二是让学生自己去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而获取新知。三是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可以不直接讲解概念、性质、公式等知识,而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得出结论。课堂小结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以便教师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发现新问题。
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由于已有知识观念的影响,人们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这种思维的惯性会对人的思想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其中不良思维定势的存在,会使人头脑不够灵活,不愿思考问题,总是用老思想、老方法解决新问题,这会削弱人的问题意识,使人无法产生疑问,从而阻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克服思维定势,就要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出问题,改变传统思维就得学会怀疑。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标新立异、突破陈规,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鼓励学生对教材、复习资料及教师的授课提出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训练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增强问题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指导,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畅开言路,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多思好问的风气,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就让我们从每一个40分钟做起吧!
一.激发兴趣,营造宽松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我们发现提出问题的学生较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主要存在以下幾种原因:一是学生信息了解不够,不能把有关信息联系起来;学生不懂得该如何提问题;二是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感而不敢提问题;三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总担心提的问题会被同学和老师讥笑,而不敢提问题。鉴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敢于提问题,为学生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情境,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端正思想,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体验平等。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平时的交往中,也要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营造热烈、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多用微笑、注视、点头、手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的质量高低,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特别是在开始时),告诉他们能站起来提问就是好的开端,是勇敢的表现。千万不能讽刺、嘲笑,而要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去,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学困生,一旦他们积极提问时,应该给与更多的鼓励。
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主动提问。有一次,在五年级数学课上,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我先让同学们自己操作,制作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小模型,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先在小组内先提问,使学生不一下子就面对教师和全班同学,让学生在讨论的气氛中消除畏惧心理,最后在全班提问并讨论。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先把问题写出来再提;对于课堂上一时还没有提问勇气的学生可让他们在课后继续提,并进行恰当的鼓励,使其最终能在课堂上提问题。
二.活跃气氛,培养学生技能,让学生学会提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从信息学的角度看,大量的信息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较弱的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第一,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师授生受,学生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性和选择性。第二,教师提供信息的方式上有失偏颇,信息多以陈述式语句出现,或者是简单的一问一答,缺乏启发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就应该围绕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怎样看情境图,全方位的收集、了解和处理信息。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支撑是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起于感知,立于思考,成于交流和表达。其中,独立思考是关键。没有独立思考是无法提出数学问题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多么重要和紧迫。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呢?一是教师从唱主角改为当配角,适当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让教师有机会对那些不能或者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二是加强教学民主。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营造一个人人都愿提出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展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选取一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从自己不明白地方提问题;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等。当学生学会了如何提问题时,一节课中就会提出相当多的问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其中有些问题与教学内容发生游离,教师也可以启发思维,让学生课外求知,把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放到问题口袋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善于提问。
学生的提问能力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会问几个“为什么”,而应从主动性、针对性、深刻性等方面着手培养,让学生不但能提出问题,而且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运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其质疑的主动性。这种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因此,教师有责任呵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并从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巧设矛盾冲突,培养质疑的针对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特别是在概念、性质及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以及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设置矛盾,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从而培养提问的针对性。
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后,得到很多数学信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已被启动,意识越强烈,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再到引入新知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出本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最后合作探究,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越高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多思好问,勇于开拓创兴,让学生充满学问。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的特殊认知活动,学习虽然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但所表现的应该是学生的群体智慧。课堂教学中,将集体教学、小组研讨与个人独立思考相结合,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之间就会互相交流、智慧共享。教学中合作学习一般用于以下几种情况:处理教材重难点; 自主学习,概括知识内容,总结规律,构建知识体系;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就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操作,去小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二是让学生自己去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而获取新知。三是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可以不直接讲解概念、性质、公式等知识,而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得出结论。课堂小结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以便教师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发现新问题。
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由于已有知识观念的影响,人们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这种思维的惯性会对人的思想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其中不良思维定势的存在,会使人头脑不够灵活,不愿思考问题,总是用老思想、老方法解决新问题,这会削弱人的问题意识,使人无法产生疑问,从而阻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克服思维定势,就要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出问题,改变传统思维就得学会怀疑。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标新立异、突破陈规,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鼓励学生对教材、复习资料及教师的授课提出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训练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增强问题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指导,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畅开言路,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多思好问的风气,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就让我们从每一个40分钟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