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料是历史学的灵魂,脱离了史料,历史将无从谈起。在历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史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史料解释能力和史料运用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对史料的运用现状不容乐观,运用的方法也有待改进。文本笔者就从高中历史教学史料的运用现状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史料。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史料;运用
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历史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四库全书》中收录最多的就是史书。历史在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史料是历史学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标准就强调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史料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搜集史料、解读史料、分析史料和运用史料的能力。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重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为历史教学课堂增添色彩。
一、 运用史料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不注重导入环节的设置,导致学生很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这一时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他们可以读懂,并且也愿意接触原始史料。史料当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和篇章,这些比历史教科书的描绘更加生动,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有趣的史料进行课堂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课时,我给学生引入了一则史料。这则史料是这样的:齐崔杼弑庄公也,有陈不占者,闻君难,将赴之,比去,餐则失匕,上车失轼。御者曰:“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遂往,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人曰:“不占可谓仁者之勇也。”这是讲有一个很胆小的人却要为君主赴死,然而在路途当中却被吓死了。在给学生讲完这个故事后,学生都乐不可支,之后我又让学生探析这则史料的深意“在先秦时期,君主在人们的心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经过讨论和分析之后,学生对先秦时期的思想和政治理解得更为透彻。
二、 通过史料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史料解读能力
史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只有通过解读史料,我们才可以获取真实的历史信息。傅斯年曾经就有过“历史就是史料学”的名言,这句话虽然有些片面,但是也说明了史料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材料解析题在历史高考中的分值越来越大,也是学生头疼和棘手的一个问题,这主要就是因为学生的阅读史料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很差。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学会运用史料来给学生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并给学生渗透史料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一课时,在讲到意大利的文学复兴时,我给学生着重讲了但丁和但丁的人文精神,但是教材的内容十分有限。我在网上搜集了但丁的诗歌作品,让学生从诗歌中解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歌透露出来的人文精神,比如我给学生朗诵了但丁的一首《短暂的时光》,诗句是这样的:“短暂的时光短暂的爱,时辰还为你我保留着,不知我们的天是否还亮着?我俩还没把帘子拉开。你仅仅在白昼最后的叹息中,感到你的灵魂正把它延长;而我已听见夜风的哀恸,我知道它是在为我吟唱。”之后我问学生“结合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对人性的束缚,谈一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如此,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就会了解得更加深刻,对史料的解读能力也就会得到增强。
三、 自主搜集和整理史料,提高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中历史教材是将原始的史料汇编,选择性地摘取史料,并且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然而面对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会有几种甚至数十种的解释思路,如果教师墨守成规,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會得到抑制,得不到有效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采取逆向思维,设定几个历史探究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自主搜集和整理史料,并形成对历史的看法。
例如,在讲授《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我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给学生设计了几个探究问题:1. 辛亥革命的过程;2. 辛亥革命的内容;3. 如何评价袁世凯;4.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之后学生自主去图书馆或者上网等查找了一些资料,包括《辛亥革命史料》《辛亥记事》《武昌革命真史》等,学生从这些书籍等选择了有用的历史信息,并且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如此,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关系着整个历史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创新史料教学理念,运用多元、有趣的史料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对史料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丽.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D].苏州大学,2017.
[2]冯小飞.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2).
作者简介:
黄志鹏,湖南省张家界市,湖南省张家界市一中。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史料;运用
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历史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四库全书》中收录最多的就是史书。历史在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史料是历史学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标准就强调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史料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搜集史料、解读史料、分析史料和运用史料的能力。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重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为历史教学课堂增添色彩。
一、 运用史料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不注重导入环节的设置,导致学生很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这一时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他们可以读懂,并且也愿意接触原始史料。史料当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和篇章,这些比历史教科书的描绘更加生动,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有趣的史料进行课堂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课时,我给学生引入了一则史料。这则史料是这样的:齐崔杼弑庄公也,有陈不占者,闻君难,将赴之,比去,餐则失匕,上车失轼。御者曰:“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遂往,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人曰:“不占可谓仁者之勇也。”这是讲有一个很胆小的人却要为君主赴死,然而在路途当中却被吓死了。在给学生讲完这个故事后,学生都乐不可支,之后我又让学生探析这则史料的深意“在先秦时期,君主在人们的心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经过讨论和分析之后,学生对先秦时期的思想和政治理解得更为透彻。
二、 通过史料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史料解读能力
史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只有通过解读史料,我们才可以获取真实的历史信息。傅斯年曾经就有过“历史就是史料学”的名言,这句话虽然有些片面,但是也说明了史料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材料解析题在历史高考中的分值越来越大,也是学生头疼和棘手的一个问题,这主要就是因为学生的阅读史料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很差。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学会运用史料来给学生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并给学生渗透史料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一课时,在讲到意大利的文学复兴时,我给学生着重讲了但丁和但丁的人文精神,但是教材的内容十分有限。我在网上搜集了但丁的诗歌作品,让学生从诗歌中解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歌透露出来的人文精神,比如我给学生朗诵了但丁的一首《短暂的时光》,诗句是这样的:“短暂的时光短暂的爱,时辰还为你我保留着,不知我们的天是否还亮着?我俩还没把帘子拉开。你仅仅在白昼最后的叹息中,感到你的灵魂正把它延长;而我已听见夜风的哀恸,我知道它是在为我吟唱。”之后我问学生“结合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对人性的束缚,谈一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如此,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就会了解得更加深刻,对史料的解读能力也就会得到增强。
三、 自主搜集和整理史料,提高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中历史教材是将原始的史料汇编,选择性地摘取史料,并且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然而面对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会有几种甚至数十种的解释思路,如果教师墨守成规,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會得到抑制,得不到有效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采取逆向思维,设定几个历史探究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自主搜集和整理史料,并形成对历史的看法。
例如,在讲授《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我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给学生设计了几个探究问题:1. 辛亥革命的过程;2. 辛亥革命的内容;3. 如何评价袁世凯;4.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之后学生自主去图书馆或者上网等查找了一些资料,包括《辛亥革命史料》《辛亥记事》《武昌革命真史》等,学生从这些书籍等选择了有用的历史信息,并且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如此,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关系着整个历史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创新史料教学理念,运用多元、有趣的史料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对史料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丽.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D].苏州大学,2017.
[2]冯小飞.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2).
作者简介:
黄志鹏,湖南省张家界市,湖南省张家界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