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既要牢固掌握知识,又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素质教育;渗透
要想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素质教育的最终教学成果,必须从多角度、全方位着手下大力气深入实行,首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其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觉悟等综合素质。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 转变观念,树立全新育人观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育与时俱进的理念,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切实树立政治教学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的教学理念。这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时间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于学生而言,对初中政治内容的学习也越来越丰富、越深奥,也更加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同时,社会矛盾越尖锐,价值取向越多样化,会导致学生被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其本质,教师的教育、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过硬的教学技术,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政治课程不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担负着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充实的知识,而且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新时期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道德与法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的课程。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三、 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即为塑造良好思想品德和树立人生观的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不应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层面上,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逐渐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知识去发现问题,用积极敏锐的头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行为习惯。例如,在初二教材中讲授环境问题一课時,应有效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网络搜索、实地观察和调查访问等途径,利用探索的眼光善于发现问题,并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真正领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保护环境的知识内化为自身需求,并付诸实际行动中,这样有效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 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长期对教学实践的研究,我们感受到:任何一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包含着师生丰富的情感在内。政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其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去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捍卫真理时,才能将书本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信念。也只有将课本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才是思想品德、法律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这句名言也充分表明了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日趋丰富,丰富的媒体资料能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比如,面对这个“五一”小长假中人们出游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北京中山公园的郁金香被践踏得一片狼藉;在动物园,人们不听劝阻任意向动物投食;随地丢弃垃圾;在名胜古迹上刻字等),组织学生结合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大讨论,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情感性和民主性,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
五、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行为和实践能力
若道德与法治课一味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学生便会索然无味,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结果导致学生只停留于书本的知识层面,达不到学以致用和知行统一的根本目的。比如,在讲授《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课时,从道德与法治教育角度看,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其实是一种人文活动,市场经济中遵循自愿、平等和诚信的原则,实际上界定于思想道德的范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激烈讨论,让学生亲自体会作为消费者切身利益可能受到的各种侵害,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知识思索和探究,采取应对措施,以强化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深层内容,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和扬善惩恶,正确辨析社会上的经济活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起到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完成培养现代化新人的任务,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进步的要求,把追求升学教育转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作者简介:
陈强,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纳雍县羊场中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素质教育;渗透
要想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素质教育的最终教学成果,必须从多角度、全方位着手下大力气深入实行,首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其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觉悟等综合素质。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 转变观念,树立全新育人观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育与时俱进的理念,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切实树立政治教学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的教学理念。这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时间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于学生而言,对初中政治内容的学习也越来越丰富、越深奥,也更加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同时,社会矛盾越尖锐,价值取向越多样化,会导致学生被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其本质,教师的教育、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过硬的教学技术,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政治课程不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担负着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充实的知识,而且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新时期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道德与法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的课程。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三、 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即为塑造良好思想品德和树立人生观的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不应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层面上,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逐渐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知识去发现问题,用积极敏锐的头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行为习惯。例如,在初二教材中讲授环境问题一课時,应有效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网络搜索、实地观察和调查访问等途径,利用探索的眼光善于发现问题,并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真正领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保护环境的知识内化为自身需求,并付诸实际行动中,这样有效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 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长期对教学实践的研究,我们感受到:任何一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包含着师生丰富的情感在内。政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其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去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捍卫真理时,才能将书本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信念。也只有将课本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才是思想品德、法律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这句名言也充分表明了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日趋丰富,丰富的媒体资料能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比如,面对这个“五一”小长假中人们出游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北京中山公园的郁金香被践踏得一片狼藉;在动物园,人们不听劝阻任意向动物投食;随地丢弃垃圾;在名胜古迹上刻字等),组织学生结合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大讨论,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情感性和民主性,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
五、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行为和实践能力
若道德与法治课一味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学生便会索然无味,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结果导致学生只停留于书本的知识层面,达不到学以致用和知行统一的根本目的。比如,在讲授《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课时,从道德与法治教育角度看,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其实是一种人文活动,市场经济中遵循自愿、平等和诚信的原则,实际上界定于思想道德的范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激烈讨论,让学生亲自体会作为消费者切身利益可能受到的各种侵害,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知识思索和探究,采取应对措施,以强化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深层内容,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和扬善惩恶,正确辨析社会上的经济活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起到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完成培养现代化新人的任务,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进步的要求,把追求升学教育转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作者简介:
陈强,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纳雍县羊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