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当代艺术力量弘扬云南艺木精神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打造本土“经典、精准、精致”的当代艺术的工匠精神,“滇风艺苑”栏目从今年第3期起,在“大家赏评”板块,和文化企业联袂,陆续推出一批具有探索深度的艺术作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期待大家积极参与。本期推荐的画家蒲洧与文化学者王弘毅。他们共同创作展出的《玄妙九九(春系列)》百幅作品,很好的詮释了当代中西文化艺术的现实存在价值。展品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眼球。我们将陆续介绍这批作品。同时满足个性化作品定制者需求,联
其他文献
博宝专家曾评论道:“玄化无言、神功独运,淋漓墨气、浓重多遍,可谓书法精品,上乘之作。”能抒写的这样流利酣畅可见杨向阳先生的传统功力非常深厚,已经达到了“心随笔运”的崇高境界。  虽是由简单的笔画构成,但是千变万化的书体风格却美感十足,耐人寻味。书法艺术需要探索、创新。杨向阳先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数十年潜心研究书法,孜孜以求,在扎实的传统基础上注入了新的元素,使自己的书法语言个性鲜明,时代气息浓厚
期刊
初识裴光辉老师,很难不_勾他的身份与经历着迷。这位大学体育专业副教授,还是一位对雕塑艺术有着独到理解的艺术家;这位一米八的东北汉子,年青的时候竟然曾是灵巧的体操运动员,如今还是体操国家一级裁判;这位曾经漂流过澜沧江、勘探过东川泥石流越野赛线路、拥有滑翔伞B级高空飞行执照的冒险家,还曾参与过云南省内的众多大型群雕制作,并开起了专事木雕的工作室“百木相”……  裴光辉老师就像一个老男孩,60年代生人,
期刊
连续几天的阴雨,使怒江高黎贡山  直笼罩在浓云之中。浓云深处,有一个叫“俄嘎”的白族支系勒墨人寨子,那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属猪日,是勒墨人的“尚旺节”。对外界而言,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众节日”,而对当地上萬勒墨人而言,这个节日却是极其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村村寨寨的勒墨人都要放下手上的农活,杀鸡、煮酒、舂粑粑,举办各种特色技能比赛,企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勒墨语中,
期刊
独龙江源自我国西藏察隅县东部的伯舒拉岭山脉的东南,顺南流入云南境内的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之间一,犹如一条银色的巨龙在崇山峻岭间奔腾而下,江水在高耸的峡谷间流淌,激流撞击江岸巨石,激起千层白浪,令人惊心动魄,由此形成两岸幽静神秘的河谷景色。河谷两岸山峦巍峨;云雾茫茫,林海浩瀚,江边炊烟缭绕,幽静中不时传来几声狗叫声,犹如世外桃源,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独龙江是独龙族的母亲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独龙
期刊
独龙族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独龙族是全国22个、云南省7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16个跨境而居的民族之一。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区,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国境线长971.3千米,国土面积1994平方公里,境内海拔高差达3769米,形成了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和封闭式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地理偏僻、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独龙江乡是云南省乃至全国
期刊
剑川是大理州的北大门,从剑川再往北,过金沙江就是青藏高原。公元794年,南诏王异牟寻设剑川节度,与吐蕃毗邻;同时开茶马古道,商贸往来不绝。剑川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座城市千年来的不凡——茶马古道的咽喉。  公元850年,一个见证剑川辉煌的工程开始实施,在石宝山石窟沙登箐1号窟内,有着“沙追附尚邑三賧白张傍龙妻盛梦和男龙庆龙君龙兴龙安千等善因缘敬造弥勒阿弥陀佛国王天启十年七月二十五是题记”,沙追是
期刊
《云南志略·诸夷风俗》载:罗罗即乌蛮也。……酋长死,以虎皮裹尸而焚,其骨葬于山中。今彝族认为虎是自己的祖先,在危难时刻会得其保佑和庇護,人死后,经火葬,灵魂会还原为虎,有俗语说人死只虎,虎死只花,有生之日,则要披虎皮,显虎威。  自2007年以来,每年三月间,农历二月初八至初十左右,楚雄州双柏县都在县城举办年届的“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表演者披上画有虎斑纹的披毡,脸、脚、手绘上虎纹,化妆为虎,
期刊
李自華,字农夫,号滇硕,室名三步堂。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云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云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曲靖市第二届书法家协会主席,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这些年,李自华的书法作品见过不少,说实话,顺眼之余,真还没有细细琢磨过。在朋友的引荐下,我走进了李自华的“三步堂”。何为三步,在我看来从书艺的境界到精神的境界以致造化
期刊
段跃庆,云南大理人。曾任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兼职工大学校长、云南画院院长、云南省委副秘书长、保山市市长、怒江州委書记、云南省旅发委党组书记和主任等职,现任云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史博士、云南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出版有民族文化学、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诗词楹联等专集二十多部,诗书联等多次获国内外大奖,多次应邀赴国外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
期刊
“王兰兰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在昆明五华红云社区幸福家园廉租房小区里,现在至少有上百个孤寡老人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口头。  “王妈妈,我们想你!”在云南,从镇康、姚安,到施甸、永德,再到禄劝、东川……无数山区孩子,每逢节假日,他们会用书信或短信,捎来对王兰兰的问候。  10多年来,王兰兰的生活半径,正是由对一老一少这两极的牵绊和帮扶所组成。十年里,她收集整理和送出去的衣物被服、文具书本,覆盖了半数以上
期刊